現代中國 人物列錶
劉半農 Liu Bannong(現代中國)顧城 Gu Cheng(現代中國)佚名 Yi Ming(現代中國)
郭沫若 Guo MoRuo(現代中國)周天遊 Zhou Tianyou(現代中國)吳則虞 Wu Zeyu(現代中國)
趙超 Zhao Chao(現代中國)王覺溟 Wang Jiaoming(現代中國)梅毅 Mei Yi(現代中國)
樊樹志 Fan Shuzhi(現代中國)柏楊 Bai Yang(現代中國)嶽南 Yue Na(現代中國)
屈維英 Qu Weiying(現代中國)茅十七 Mao Shiqi(現代中國)蔣勝男 Jiang Shengnan(現代中國)
唐博 Tang Bo(現代中國)孫傑 Sun Jie(現代中國)許志竜 Xu Zhilong(現代中國)
嚮斯 Xiang Si(現代中國)張鳴 Zhang Ming(現代中國)河邊 He Bian(現代中國)
落榜生5 La Bangsheng(現代中國)林語堂 Lin Yutang(現代中國)陳舜臣 Chin Shunshin(現代中國)
倪政興 Ni Zhengxing(現代中國)王春瑜 Wang Chunyu(現代中國)子金山 Zi Jinshan(現代中國)
朱岩 Zhu Yan(現代中國)孫立群 Sun Liqun(現代中國)趙焰 Zhao Yan(現代中國)
牛貫傑 Niu Guanjie(現代中國)張研 Zhang Yan(現代中國)郭燕紅 Guo Yangong(現代中國)
二月河 Eryuehe(現代中國)閻崇年 Yan Chongnian(現代中國)許華 Xu Hua(現代中國)
鄭彭年 Zheng Pengnian(現代中國)盛和煜 Cheng Heyu(現代中國)司馬路人 Sima Luren(現代中國)
張笑天 Zhang Xiaotian(現代中國)喬鬆都 Qiao Songdou(現代中國)王瑞人 Wang Ruiren(現代中國)
陳汝衡 Chen Ruheng(現代中國)平江不肖生 Ping Jiangbuxiaosheng(現代中國)陸士諤 Liu Shie(現代中國)
馬敘倫 Ma Xulun(現代中國)劉紹棠 Liu Shaotang(現代中國)餘嘉錫 Yu Jiaxi(現代中國)
劉鳳舞 Liu Fengwu(現代中國)王旭川 Wang Xuchuan(現代中國)董蔭孤 Dong Yingu(現代中國)
葉洪生 She Hongsheng(現代中國)周汝昌 Zhou Ruchang(現代中國)俞平伯 Yu Pingba(現代中國)
劉心武 Liu Xinwu(現代中國)蔡義江 Cai Yijiang(現代中國)賈平凹 Gu Pingao(現代中國)
周思源 Zhou Saiyuan(現代中國)張愛玲 Zhang Ailing(現代中國)閆紅 Yan Gong(現代中國)
丁維忠
現代中國  (1936年)
籍貫: 浙江吳興

小說評論 Novel review《是是非非王熙鳳》

閱讀丁維忠在小说之家的作品!!!
  又名了淦。副研究員。浙江吳興人。1956年至1957年在上海外語學院俄語係學習,1962年畢業於上海復旦大學中文係。1979年調本院紅樓夢研究所,中國紅樓夢學會、中國美學學會會員。
  主要成果有:50年代末,開始研究文藝理論與美學,1958年參加了《文藝思想鬥爭史》的編寫,1961年美學論文中提出了“美是人的本質力量勝利狀態的感性顯現”的觀點和創美學――審美學――藝術學美學體係的基本構架。自70年代末開始,主要從事紅學研究,參加了《紅樓夢》新版本的註釋和院重點科研項目《紅樓夢研究史》的撰寫。此外,曾受聘擔任大型係列影片《紅樓夢》的顧問。發表文章有:《“補天”――紅樓夢與賈寶玉的靈魂》發表於1982年《學習與探索》第3期;《“斥天”的補天派》發表於1982年《北方論叢》第5期;《紅樓夢的三綫結構與三重旨意》發表於1983年《紅樓夢學刊》第2期;《賈寶玉的近代民主主義――人文主義萌芽》發表於1982年《紅樓夢學刊》第1期;《紅樓夢――中國早期的人文主義文學》1986年國際紅樓夢研討會論文;《成書過程:不容忽略的“傳奇”本〈紅樓夢〉》1992年國際紅樓夢研討會論文。此外,在《美學研究》、《復旦學報》等刊物上發表了《論馬剋思的創美原理與“ 美的規律”》、《文藝起源的主客觀條件――兼析“綜合淪”》、《美學的研究方法》、《平凡與偉大的辯證法――談領袖形象的造塑》等。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