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 人物列表
韩愈 Han Yu(唐代)魏征 Wei Zheng(唐代)李百药 Li Baiyao(唐代)
长孙无忌 Changsun Moji(唐代)颜师古 Yan Shigu(唐代)令狐德棻 Linghu Defen(唐代)
张鷟 Zhang Zhuo(唐代)刘知几 Liu Zhiji(唐代)丘悦 Qiu Yue(唐代)
吴兢 Wu Jing(唐代)李绛 Li Jiang(唐代)李德裕 Li Deyu(唐代)
张固 Zhang Gu(唐代)郑綮 Zheng Qi(唐代)冯贽 Feng Zhi(唐代)
佚名 Yi Ming(唐代)范摅 Fan Shu(唐代)温大雅 Wen Daya(唐代)
房玄龄 Fang Xuanling(唐代)姚思廉 Yao Sailian(唐代)李延寿 Li Yanshou(唐代)
李大师 Li Dashi(唐代)裴庭裕 Pei Tingyu(唐代)张莹 Zhang Ying(唐代)
王方庆 Wang Fangqing(唐代)李肇 Li Zhao(唐代)杜佑 Du You(唐代)
郑处诲 Zheng Chuhui(唐代)赵元一 Zhao Yuanyi(唐代)王定保 Wang Dingbao(唐代)
刘肃 Liu Su(唐代)李濬 Li Jun(唐代)高彦休 Gao Yanxiu(唐代)
苏鹗 Su E(唐代)吕道生 Lv Daosheng(唐代)刘餗 Liu Su(唐代)
尉迟枢 Weichi Shu(唐代)徐炫 Xu Xuan(唐代)姚汝能 Yao Runeng(唐代)
李淳风 Li Chunfeng(唐代)李跃 Li Yue(唐代)崔令饮(唐代)
李玫 Li Mei(唐代)朱揆 Zhu Kui(唐代)李繁 Li Fan(唐代)
郭湜(唐代)李瀚 Li Han(唐代)张守节 Zhang Shoujie(唐代)
许嵩 Xu Song(唐代)郑回 Zheng Hui(唐代)韩昱(唐代)
杜宝 Du Bao(唐代)杜延业(唐代)李浚 Li Jun(唐代)
李自良(唐代)李淖 Li Nao(唐代)余知古 Yu Zhigu(唐代)
令狐澄(唐代)
李延寿
唐代 

正史 history books written is biographical style《南史》
《北史》

阅读李延寿在历史大观的作品!!!
  生卒年待考。唐代史学家。唐相州人(今河南安阳市)人,字遐龄。贞观年间,做过太子典膳丞、崇贤馆学士,后任御史台主簿,官至符玺郎,兼修国史。他曾参加过官修的《隋书》、《五代史志》(即《经籍志》)、《晋书》及当朝国史的修撰,还独力撰成《南史》、《北史》和《太宗政典》(已佚)。《南史》和《北史》所依据的历史文献,主要是宋、齐、梁、陈、魏、北齐、周、隋八代“正史”,但并未拘泥于此,另外还参考了各种“杂史”千余卷。从搜集史料到完成,用了长达30年的时间。《南史》和《北史》后来均被列入“二十四史”中,在我国史学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他的生卒年月史书失载,现在可知他的政治与学术活动基本是在唐太宗初年至唐高宗初年这30年间进行的。他任过东宫典膳丞、崇贤馆学士、御史台主簿,兼直国史符玺郎、兼修国史等官职。他在政治上没有什么作为,修史是他一生的主要事业。他参加了唐代官修史书《隋书》、《五代史志》、《晋书》和唐朝当代国史的修撰工作。还独自撰写了30卷的《太宗政典》,又继承其父大师遗志,以十六年功夫,独立修《南史》和《北史》。
  唐李延寿撰《南史》八十卷、《北史》一百卷。北史起魏至隋,《南史》起宋至陈。据《宋》、《齐》、《梁》、《陈》、《魏》、《北齐》、《周》、《隋》八书,删繁补缺而成,较旧史为简明。又因李延寿家居北方,对北朝见闻较近,所以《北史》又比《南史》更为详密。清李清有《南北史合注》一百九十一卷、周嘉猷有《南北史捃华》八卷。《南史》和《北史》都是纪传体的通史。
  《南史》共80卷,有本纪10卷,列传70卷。记载从南朝宋武帝永初元年(420年)到南朝陈后主祯明三年(589年)约170年间宋、齐、梁、陈四个政权兴亡的历史。《北史》有本纪12卷,列传88卷,共100卷。记事起于北朝魏道武帝登国元年(386年),止于隋恭帝义宁二年(618年),包括北朝魏、齐、周和隋四个封建政权230年间的史事。
  《南史》、《北史》在思想上的价值,最突出的是宣扬天下一家的统一思想。它改变了一个多世纪以来一直袭用的南方与北方互称“岛夷”与“索虏”的陋习。李延寿认为南朝与北朝占有同样的历史地位。他反对把北魏以前北方一些少数政权的历史“编之四夷”。也指出东晋、宋、齐梁、陈各朝,虽偏安江南,但前后相承300余年,不承认它们历史地位的作法是不可取的。李延寿在《南史》、《北史》中不分正闰,给南北朝各政权以同样的地位。这种在历史撰述上不再强调南、北对立和华、夷界限的认识和作法,反映了民族融合的伟大成果,是历史的进步。在具体撰述中,李延寿也采取了一些适当的作法来宣扬统一意识。他对南北之间的战争采取“两国交兵不详载”(赵翼《廿二史札记》卷13《南北史两国交兵不详载》条)的作法,就是有意削减对此的过分纠缠。
  《南史》和《北史》在记述人物的历史活动时,通常都把所记述的人物和他的家族兴替得失、荣辱悲欢联系起来,而尤其注重说明人物的社会活动的因果同“家声”、“门风”的关系。二史也很注意家族兴替与皇朝盛衰的关系。这些都反映了南北朝时期的历史特点和社会风貌。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