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 人物列表
张孝祥 Zhang Xiaoxiang(南宋)李清照 Li Qingzhao(南宋)朱敦儒 Zhu Dunru(南宋)
陆游 Lu You(南宋)范成大 Fan Chengda(南宋)岳飞 Yue Fei(南宋)
吴文英 Wu Wenying(南宋)董槐 Dong Huai(南宋)周密 Zhou Mi(南宋)
赵构 Zhao Gou(南宋)魏杞 Wei Qi(南宋)洪迈 Hong Mai(南宋)
赵惇 Zhao Dun(南宋)楼钥 Lou Yao(南宋)高翥 Gao Zhu(南宋)
赵扩 Zhao Kuo(南宋)郑清之 Zheng Qingzhi(南宋)赵葵 Zhao Kui(南宋)
梁栋 Liang Dong(南宋)陈俊卿 Chen Junqing(南宋)戴表元 Dai Biaoyuan(南宋)
邓牧 Deng Mu(南宋)方山京 Fang Shanjing(南宋)傅行简 Fu Hangjian(南宋)
郭磊卿 Guo Leiqing(南宋)黄震 Huang Zhen(南宋)沈焕 Shen Huan(南宋)
史弥忠 Shi Mizhong(南宋)史守之 Shi Shouzhi(南宋)舒璘 Shu Lin(南宋)
吴子良 Wu Ziliang(南宋)谢翱 Xie Ao(南宋)姚颖 Yao Ying(南宋)
叶梦鼎 She Mengding(南宋)袁甫 Yuan Fu(南宋)赵昚 Zhao Shen(南宋)
赵昀 Zhao Yun(南宋)赵禥 Zhao Qi(南宋)赵㬎 Zhao Xian(南宋)
赵昰 Zhao Shi(南宋)赵昺 Zhao Bing(南宋)李唐 Li Tang(南宋)
韩侂胄 Han Tuozhou(南宋)宋慈 Song Ci(南宋)王之道 Wang Zhidao(南宋)
胡太初 Hu Taichu(南宋)赵与沐 Zhao Yumu(南宋)李心传 Li Xinchuan(南宋)
傅嵩卿 Fu Songqing(南宋)蔡元定 Cai Yuanding(南宋)董思靖 Dong Sijing(南宋)
谢守灏 Xie Shouhao(南宋)留用光 Liu Yongguang(南宋)郑思肯 Zheng Siken(南宋)
何守澄 He Shoucheng(南宋)刘处玄 Liu Chuxuan(南宋)霍济之 Huo Jizhi(南宋)
余洞真 Yu Dongzhen(南宋)吴悮 Wu Wu(南宋)志磐 Zhipan(南宋)
谢翱
南宋  宋(1249年1295年)
字: 皋羽
网笔号: 晞鬉子
籍贯: 福州长溪

诗词《八咏楼 8 Wing Building》   《芭蕉雨》   《白紵歌》   《拜玄英先生画像 Thanks Andrew England Baas drawing》   《宝幢山寻黄提刑震旧避地处 Po buildings Hill looking to avoid is located in the old Huang Ti Xing Chen》   《避暑城西观吴道子画老君像 Summer Wu west view Line describe Laojun aerial image》   《避暑池上拟古》   《别子静却送之霅》   《采药候潮山宿山顶精蓝夜中望海 To gather herbs of medicinal value Of tide mountain hostel Comb Fine Blue At night Wang Hai》   《铲孟郊体七首 shovel Meng jiao Body 7》   更多诗歌...

阅读谢翱在诗海的作品!!!
  谢翱:血泪浸润爱国诗
  
  一段诗文,见证着一位英雄诗人的起伏人生;一段诗文,记载着时代更迭的沧桑历史;一段诗文,交织着国仇家恨的辛痛楚。也许,那段飘渺岁月,在历史的长河中,只是微不足道的一滴水。诗人,却用他灵魂的呼喊,折射出这滴水的光泽.他,就是南宋爱国诗人谢翱。他的诗,被黄宗羲赞为天地间的“至文”。他留传至今的诗文有200余篇,其抒发灭国与亡友的诗文,犹为后人传颂。
  
  人物小档:
  谢翱(1249~1295)
  南宋爱国诗人。字皋羽,号晞鬉子。与薛令之、林仲虎被誉为“福安三贤”。17岁时,应进士试不第。1276年7月,变卖家产,率乡兵数百人,归于文天祥帐下,任谘议参军。此后,文天祥被俘遇难,南宋灭亡,他游于两浙之间,郁郁而终,享年47岁。他的诗作,充满爱国主义色彩,爱国情结可与屈原、文天祥相题并论。他的诗歌创作,对中国文学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著有《晞发集》。
  国运变更
  热血少年写就“骁勇曲”
  七百年风雨的磨砺,他的歌辞至今看来,依然是那样鼓舞人心。
  流传至今的《宋祖铙歌鼓吹曲》、《宋骑吹曲》,是谢翱早年的著名作品,也一直为历代的评论家所赞赏。歌辞源于18岁时,谢翱寓居南宋国都临安的所见所闻所感。
  谢翱生于一个极富学术氛围的家庭,他自幼跟随外祖父缪烈和父亲谢钥学习诗文,他的父亲谢钥,博学多才,著有《春秋衍义》、《左氏辩证》等书,这使得少年时的他就极富诗名。据对谢翱颇有研究的缪品枚先生考证,咸淳元年,17岁的谢翱就跟随父亲,到南宋首都临安(今杭州)参加当年的进士科考,但没有考中。次年,他在父亲的陪同下,寓居临安。
  据一些史料的记载,当时的宋金矛盾日甚。到了宋宁宗、宋理宗时期,南宋的国运衰微,特别是宋理宗赵昀在位时,世风日下,他虚谈经筵性命,迷于嗜欲,怠于政事,唯偏安、苟安是求,毫无振作、恢复之志与能。
  在谢翱寓居临安的一年里,看到南宋朝廷偏安后不图恢复的景象,血性方刚的他心中愁怅不已。他想到宋太祖开国时,东讨西征统一全国的英雄气慨及立下的赫赫战功,想借此抒情,唤起人们对“治兵振旅”的重视,以期望强兵富国。咸淳三年,谢翱在寓所里完成了《宋祖铙歌鼓吹曲》、《宋骑吹曲》,歌辞很快被当时的太常寺作为朝廷的乐曲,在当世被视为佳作。从此后南宋国运来看,这首歌赋的流行,并没达到创作者原来的期望,没有改变南宋偏安的腐败局面。1276年,南宋灭亡。
  这首精妙、劝人振作的“骁勇曲”得到文学评论家们的好评。元代文学家吴莱,曾赞此歌辞“文句炫煌,音韵雄壮。”,可与唐代的柳宗元相媲美。
  
  座落于谢翱故居的三贤词
  故友诀别
  登西台哭祭文天祥
  国运变更、故友文天祥与他天人两隔,成为谢翱一生中最为伤感的两件事。元二十七年(1290年),文天祥死后的第8年,谢翱上西台哭祭故友,写下名篇《登西台恸哭记》。字里行间,透着对亡国、故友的血泪情深。他对故友的挚爱,融于诗词之中,令人读后为之动容,不禁感叹:天下竟有如此重情重义之人。
  谢翱与文天祥结缘,始于1276年,当时元兵攻陷临安,当年7月,文天祥改任枢密使同都督诸路兵马。看着国势剧变,他变卖了父亲留在浦城的家产,招募百余乡兵,到南剑州(今南平),投奔文天祥,被任命为谘议参军。
  1276年,谢翱追随文天祥抗击元军,转战于福建龙岩、广东梅县等地。随后文天祥兵败,在赣州章江边上,授命谢翱离伍,还解下了一方砚送给谢翱。两人江边一别,没想到后会无期。之后,文天祥屯兵广东潮阳,元军攻下潮阳,当谢翱赶到潮阳时,文天祥已兵败五里坡被俘。1279年元朝消灭了南宋的最后一支抵抗力量,统一了全国。
  谢翱带着深深的哀痛,躲过元军的搜捕后,隐于潮阳民间。他对文天祥的崇敬与思念也藏在心间。1282年,文天祥在北京柴市遇难。谢翱获悉后,悲恸万分。从那时起,谢翱总会想起与文天祥分别时的言语,每当想到这些情景时,就会在梦中重温一遍。
  谢翱此后游历了许多地方,有时遇到山水林池台榭及云霞草木,和他与文天祥分手时的情状恰巧想象时,他就会徘徊留连仔细察看,悲痛异常却又不敢哭泣。有一次,谢翱经过吴县(吴县是文天祥早年办公的府治所在地),对着姑苏台,压抑了多时的悲痛之情,令他难以自抑,他第一次失声痛哭。后来,有一年,他到越王台,在那里,他想起文天祥,和去年此时,在姑苏台前的情景,再次失声痛哭。此后,几乎每年的冬天,谢翱都会设祭,哭悼文天祥。
  《登西台恸哭记》,是文天祥遇难后的第8年,谢翱登西台悼念文天祥的哀歌,文章记下了他登西台悼念时的全过程。
  1290年,谢翱约了好友共四人,在严陵聚会。中午,雨还没停,他们在江边雇了条船,然后上岸,瞻仰严子陵祠堂,又在祠堂旁边僧房内休息。回到船中,与船夫一道置办了祭祀用具。祝诵完毕后,大哭三声,然后再下拜,起立。
  这时,有云从南边飘来,阴湿郁结,云气罩住了林木,好像加重了悲哀的气氛。谢翱用竹如意敲着石块,制作了楚歌来招文天祥的魂,歌词是:“魂灵啊,你早上要飞往何方?晚上归来时,关塞一片昏黑。你化为朱鸟虽然有了嘴,却能吃到什么?”歌毕,竹如意与石块俱已碎裂了,于是大家就相对感叹。傍晚,雪飞风寒,舟中不可久留,就上岸住到一位友人家中,夜里又写诗怀古。到了第二天,风雪更大了,谢翱与其中一名友人在江边分手,他第三天才到家。他曾经想模仿司马迁作《秦楚之际月表》的体例作《季汉月表》,他想当时也许没有人能了解他的用心,但后代人一定会了解他的用心。于是,他就将此事记下来,写下《登西台恸哭记》这段名篇,传于后世。《登西台恸哭记》是一篇著名的祭文,谢翱用它表达哀悼故国和亡友的血泪之情。这篇美妙的散文,令后世人读后,都悲从心来。
  后有诗评称之为:“西台一哭,千秋感喟。”
  谢翱一生著作颇丰,其诗堪与屈原、文天祥相提并论。
  爱国情挚
  “冬青树”见证一代爱国诗人
  “愿君此心无所移,此树弱有开花时!”选自谢翱的另一名篇《冬青树引》。诗作问世时,南宋已经灭亡,诗中吐露了作者抗元复国的信心和爱国深情。在他流传至今的诗歌中,众多诗篇都透着浓浓的爱国热情,被后世称为爱国诗人。有中科院文学研究所的专家认为,谢翱的爱国诗文是“血和泪凝结而成的文字”,可与文天祥相提并论。
  拨开尘封的历史,从老者们的口中和众多史料中,我寻得了《冬青树引》背后的故事。
  此事源于元二十一年(1284年),江南释教总统杨琏真伽勾结奸宰相桑哥,取御旨率领众僧徒,丧心病狂地挖掘绍兴宋故六陵,将南宋高宗、孝宗、光宗、宁宗、理宗、度宗等六代皇帝与后妃的骸骨抛弃于草莽之中,并在七日后运回杭州,筑造“镇南塔”,将帝妃之骨杂以六畜之骨埋于塔下。据一历史资料明载,杨琏真伽与桑哥在发掘宋故六陵中大发其财,仅攫取黄金就达三万七千多两,古玩宝物不计其数。这一历史罕见的暴行,引起江南百姓的强烈不满。
  据缪品枚介绍,谢翱知道元凶的暴行后,决心协助会稽的山阴人唐钰、温州平阳人林景熙等人,他们装扮成杭城乞丐与采药老人,肩背竹篓,手拿小钩锄与竹夹,将生死於度外,进入宝山皇陵区,用竹篓中预先准备好的杂畜之骨,换取帝妃之骸。他们又听闻宋理宗的头颅被人抛入湖中,他们购买了鱼网,亲自下水,幸一网而获。然后,他们将六陵之骸秘密运到兰亭附近的天童寺北坡,装成六函,托以佛经,草草刨土,依次安葬。为了日后可以辨认,林景熙又冒险往返渡过钱塘江,从临安故宫挖掘冬青树六株,分植六陵,以作标记。
  此后,有诗人作《冬青花》、《梦中作》等诗词,真实生动地记述了这一旷古未有的事件。谢翱也以《冬青树引》为题,借事抒发了自己的爱国情怀。冬青树、冬青花,也被后人视为忠贞爱国的象征。
  谢翱,在浙东期间,尽管元人对他追缉甚紧,但他对宋室仍不改初衷,积极联络南宋遗民,进行抗元宣传活动。元二十三年,他与吴渭等人一起组织“月泉吟社”,至元二十五年夏天,谢翱怕在浙东宋陵换遗骸一事引起元军猜疑,便从浙东搬到浦江的吴渭家中,收吴渭的儿子为徒,在月泉书院讲学。谢翱还联络当地的文人成立了“汐社”,与当地的一些著名文人交往甚密。
  至元三十一年,谢翱在杭州西山买了座房子,并娶了从前一位老朋友的女儿为妻,次年还到浙东寻汐社的老朋友谈讨诗文。元贞元年(1295年),夏天回到杭州时,因肺病发作,客死他乡,其友方凤、吴思齐等遵照他生前的嘱托,将他埋葬在严陵台的南面,还在他的墓前修建了许剑亭。
  诗人去矣,千百年了,他的爱国情结,他的挚友情深,和大气、灵动的诗风,都流传下来了。他生前留下200多篇诗文,后人一直将他的爱国气慨与屈原、文天祥的诗作相提并论,称他诗作的艺术手法、章法,博取了李贺、贾岛等诸家之长。谢翱,用他的满腔豪情、细腻情丝,让后代永远记住了他,一个南宋的爱国诗人。
  链接:谢翱名篇
  登西台恸哭记
  始,故人唐宰相鲁公开府南服,余以布衣从戎。明年,别公漳水湄。后明年,公以事过张睢阳庙及颜杲卿所尝往来处,悲歌慷慨,卒不负其言而从之游。今其诗具在,可考也。余恨死无以藉手见公,而独记别时语,每一动念,即于梦中寻之。或山水池榭,云岚草木,与所别之处及其时适相类,则徘徊顾盼,悲不敢泣。又后三年,过姑苏。姑苏,公初开府旧治也,望夫差之台而始哭公焉。又后四年,而哭之于越台。又后五年及今,而哭于子陵之台。
  先是一日,与友人甲、乙若丙约,越宿而集。午,雨未止,买榜江涘。登岸,谒子陵祠;憩祠旁僧舍,毁垣枯甃,如入墟墓。还,与榜人治祭具。须臾,雨止,登西台,设主于荒亭隅;再拜,跪伏,祝毕,号而恸者三,复再拜,起。又念余弱冠时,往来必谒拜祠下。其始至也,侍先君焉。今余且老。江山人物,睠焉若失。复东望,泣拜不已。有云从南来,渰浥浡郁,气薄林木,若相助以悲者。乃以竹如意击石,作楚歌招之曰:“魂朝往兮何极?莫归来兮关塞黑。化为朱鸟兮有咮焉食?”歌阕,竹石俱碎,于是相向感唶。复登东台,抚苍石,还憩于榜中。榜人始惊余哭,云:“适有逻舟之过也,盍移诸?”遂移榜中流,举酒相属,各为诗以寄所思。薄暮,雪作风凛,不可留,登岸宿乙家。夜复赋诗怀古。明日,益风雪,别甲于江,余与丙独归。行三十里,又越宿乃至。
  其后,甲以书及别诗来,言:“是日风帆怒驶,逾久而后济;既济,疑有神阴相,以著兹游之伟。”余曰:“呜呼!阮步兵死,空山无哭声且千年矣!若神之助固不可知,然兹游亦良伟。其为文词因以达意,亦诚可悲已!”余尝欲仿太史公著《季汉月表》,如秦楚之际。今人不有知余心,后之人必有知余者。于此宜得书,故纪之,以附季汉事后。
  时,先君登台后二十六年也。先君讳某字某,登台之岁在乙丑云。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