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 人物列表
白居易 Bai Juyi(唐代)刘禹锡 Liu Yuxi(唐代)张志和 Zhang Zhihe(唐代)
李白 Li Bai(唐代)温庭筠 Wen Tingyun(唐代)王维 Wang Wei(唐代)
王昌龄 Wang Changling(唐代)李商隐 Li Shangyin(唐代)窦巩 Dou Gong(唐代)
杜甫 Du Fu(唐代)韩愈 Han Yu(唐代)王勃 Wang Bo(唐代)
韦承庆 Wei Chengqing(唐代)卢纶 Lu Lun(唐代)皇甫松 Huangfu Song(唐代)
无名氏(唐) Wumingshi(唐代)虞世南 Yu Shina(唐代)王绩 Wang Ji(唐代)
王梵志 Wang Fanzhi(唐代)寒山 Han Shan(唐代)卢照邻 Lu ZhaoLin(唐代)
骆宾王 Luo Binwang(唐代)杜审言 Du Shenyan(唐代)苏味道 Su Weidao(唐代)
杨炯 Yang Jiong(唐代)刘希夷 Liu Xiyi(唐代)宋之问 Song Zhiwen(唐代)
沈佺期 Shen Quanqi(唐代)郭震 Guo Zhen(唐代)陈子昂 Chen Ziang(唐代)
贺知章 He Zhizhang(唐代)顾况 Gu Kuang(唐代)段成式 Duan Chengshi(唐代)
郑符 Zheng Fu(唐代)李端 Li Duan(唐代)刘采春 Liu Caichun(唐代)
张若虚 Zhang Rexu(唐代)张九龄 Zhang Jiuling(唐代)韦庄 Wei Zhuang(唐代)
王之涣 Wang Zhihuan(唐代)孟浩然 Meng Haoran(唐代)李颀 Li Qi(唐代)
祖咏 Zu Yong(唐代)韦应物 Wei Yingwu(唐代)岑参 Cen Shen(唐代)
崔护 Cui Hu(唐代)韩翎 Han Hong(唐代)刘方平 Liu Fangping(唐代)
綦毋潜 Qiwu Qian(唐代)王翰 Wang Han(唐代)元结 Yuan Jie(唐代)
柳宗元 Liu Zongyuan(唐代)孟郊 Meng Jiao(唐代)高适 Gao Shi(唐代)
李贺 Li He(唐代)李隆基 Li LongJi(唐代)王湾 Wang Wan(唐代)
常建 Chang Jian(唐代)刘长卿 Liu Changqing(唐代)钱起 Qian Qi(唐代)
刘长卿
唐代  唐(?~791年)

诗词《秋日登吴公台上寺远眺 Climbing in Autumn for a View from the Temple on the Terrace of General Wu》   《送李中丞归汉阳别业 A Farewell to Governor Li on his Way Home to Hanyang》   《饯别王十一南游 On Seeing Wang Leave for the South》   《寻南溪常山道人隐居 While Visiting on the South Stream the Taoist Priest Chang》   《新年作 New Year's at Changsha》   《江州重别薛六柳八二员外 On Leaving Guijiang Again to Xue and Liu》   《长沙过贾谊宅 On Passing Jia Yi's House in Changsha》   《自夏口至鹦鹉洲夕望岳阳寄源中丞 An Evening View of the City of Youzhou After Coming from Hankou to Parrot Island a Poem Sent to my Friend Governor Yuan》   《送灵澈上人 On Parting with the Buddhist Pilgrim Ling Che》   《弹琴 On Hearing a Lute-player》   更多诗歌...

阅读刘长卿在诗海的作品!!!
  (?~786至791)。字文房。宣城(今属安徽)人,一作河间(今属河北)人。年轻时在嵩山读书,玄宗天宝中登进士第。肃宗至德年间任监察御史,后为长洲县尉,因事得罪,贬为岭南的南巴尉。经过江西时,与诗人李白、李嘉□等有诗往还。上元二年(761)从南巴返回,旅居江浙。这时江南刚经历过刘展之乱,本来繁华富庶的吴郡一带变得破败萧条。刘长卿有诗纪其事:“空庭客至逢摇落,旧邑人稀经乱离。”(《自江西归至旧任官舍》)代宗大历五年(770)以后,历任转运使判官,知淮西、鄂岳转运留后。因为性格刚强,得罪了鄂岳观察使吴仲孺,被诬为贪赃,再次贬为睦州(今浙江淳安)司马。在睦州时期,与当时居处浙江的诗人有广泛的接触,如李嘉□、皇甫冉、秦系、严维、章八元等都有诗酬答。德宗建中二年(781),又受任随州(今湖北随县)刺史。世称“刘随州”。兴元元年 (784)和贞元元年(785)间,淮西节度使李希烈割据称王,与唐王朝军队在湖北一带激战,刘长卿即在此时离开随州。
  刘长卿曾两次遭到贬谪,旅居各地期间多次遭到战乱,因此他有一部分感伤身世之作,也反映了安史之乱以后中原一带荒凉凋敝的景象。如“城池百战后,耆旧几家残”(《穆陵关北逢人归渔阳》),“鸟雀空城在,榛芜旧路迁”(《送河南元判官赴河南勾当苗税充百官俸禄》),以及《疲兵篇》、《新息道中作》等,笔调苍凉沉郁,内容具有时代特征。
  刘长卿诗以五七言近体为主,尤工五言,自诩为“五言长城”(权德舆《秦征君校书与刘随州唱和集序》)。五律简练浑括,于深密中见清秀。如《新年作》、《岳阳馆中望洞庭湖》、《碧涧别墅喜皇甫侍御相访》、《海盐官舍早春》等,都是精工锤炼之作。七律也多秀句,如“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别严士元》)、“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长沙过贾谊宅》),历来传诵人口。绝句如《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江中对月》、《送灵澈上人》,则以白描取胜,饶有韵致。宋张戒《岁寒堂诗话》说:“随州诗韵度不能如韦苏州之高简,意味不能如王摩诘、孟浩然之胜绝,然其笔力豪赡,气格老成……‘长城’之目, 盖不徒然。”但他的大部分诗作内容单薄,境界狭窄,缺少变化,容易使人感到字句雷同。高仲武《中兴间气集》评他的诗“大抵十首已上,语意稍同,于落句尤甚,思锐才窄也”,大致近似。
  《新唐书·艺文志》著录他的集子10卷,《郡斋读书志》、《直斋书录解题》同。据丁丙《善本书室藏书志》,著录有《唐刘随州诗集》11卷,为明翻宋本,诗 10卷,文1卷。现在通行的如《畿辅丛书》本的《刘随州集》,《四部丛刊》本的《刘随州文集》,都为这种11卷本。《全唐诗》编录其诗为5卷。事迹见《唐诗纪事》、《唐才子传》。
  
  [大历、贞元间诗人]
    “安史之乱”刚刚过去,留下的是满目疮痍,四野萧条。
    也正是在这段时期,王维、李白、杜甫等大诗人相继去世,活动在唐代宗大历年间、
  唐德宗贞元年间的诗坛上的,是较年轻的刘长卿、顾况、韦应物及被称为“大历十才子”
  的一批诗人。他们中大多数人是在富庶风流的盛唐时代度过了青春时光,又都目睹了安
  史之乱及战乱之后的破败萧条。“年少逢胡乱,时平似梦中。梨园几人在,应是涕无穷”
  (戎昱《八月十五日》),“白发壮心死,愁看国步移。关山惨无色,亲爱忽惊离”
  (钱起《銮驾避狄岁寄别韩云卿》),时代盛衰变化在他们心上造成了一种强烈的失落
  感,使他们感到格外痛苦。一方面,在盛唐时代养成的入世热情和士大夫传统的济世救
  民思想,羼杂着对开元、天宝盛世的追怀之情,使他们仍然不时地关注着社会,试图在
  拯救社会中实现自己的抱负和理想。
    像韦应物《寄畅当》的“丈夫当为国,破敌如摧山。何必事州府,坐使鬓毛斑”,
  钱起《送傅管记赴蜀军》的“勤君用却龙泉剑,莫负平生国士恩”,都表现了这种心情。
  他们内心中也不时地迸发出一些激情与豪气,像戎昱《上湖南崔中丞》的“千金未必能
  移性,一诺从来许杀身”,钱起《送崔校书从军》的“宁唯玉剑报知己,更有龙韬佐师
  律”等等,均属此类。但另一方面,痛苦的现实和士大夫独善其身的观念以及软弱的性
  格,又使诗人在痛苦之余转向了自身,他们的所谓“日夕开真经,言忘心更默”(钱起
  《东陵药堂寄张道士》),“莫问生涯事,只应持钓竿”(郎士元《长安逢故人》),
  都是希望在这纷乱的现世中寻找一片宁静的绿地,在失望的心境中寻找一种新的心理平
  衡。
    后一方面是这一时期文人士大夫的主流思潮,因此,佛、道两教的影响便日益在诗
  人心中加深。正如《新唐书·五行志》所说,天宝以后,士人们多寄情于江湖僧寺。因
  为佛、道两教在这个时代都特别提倡一种清净、高雅、淡泊的生活情趣与远离尘世、洁
  身自好、颐养天年的生活态度,而静谧的寺观多坐落在幽深的山水环境之中,这一切都
  吻合于文人此时希望摆脱人世烦恼的心境。所以韦应物说自己是“道心淡泊对流水,生
  事萧疏空掩门”(《寓居沣上精舍寄于张二舍人》),顾况则说自己是“野人本自不求
  名,欲向山中过一生”(《题明霞台》),耿湋更表示“愿向空门里,修持比画龙”
  (《晚秋宿裴员外寺院》)。这种时代风尚和人生情趣又影响着他们的审美情趣。大历、
  贞元时期,大量的诗歌都表现了一种审美上带有共通性的趋向,即通过描述自然山水的
  恬静、幽远、清冷甚至荒寂以表现对人生的感叹及个人内心的惆怅。
    刘长卿(?—约790)字文房,郡望河间(今属河北),籍贯宣城(今属安徽)。
  进士及第后曾任海盐令,但不久便贬官到南巴(今广东境内),北归后任监察御史、检
  校祠部员外郎等职,但不久又一次被诬陷贪赃,再贬睦州司马,直到德宗时才又任随州
  刺史。据独孤及《送长洲刘少府贬南巴使牒留洪州序》说,刘长卿性格傲岸梗直,所以
  常被诬谤,屡遭贬谪,身世坎坷。有《刘随州集》。
    也许正因为身世坎坷,他诗里常常流露出一种痛苦与彷徨,如《感怀》所写“愁中
  卜命看周易,梦里招魂读楚词”;
    对于同样被贬谪的汉代文学家贾谊,他往往有同病相怜之情,并常引以自况,如
  “绛老更能经几岁,贾生何事又三年”(《岁日见新历因寄都官裴郎中》),“寂寂江
  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长沙过贾谊宅》)等等。同时,他目睹了安史之乱前
  后社会的盛衰巨变,心头也因此留下了深深的痛苦,在他的《奉使至申州伤经陷没》中
  写道:“废戍山烟出,荒田野火行。”《穆陵关北逢人归渔阳》中也写道:“处处蓬蒿
  遍,归人掩泪看。”特别是被后人称为“中唐妙唱”的《送李录事兄归襄邓》一诗中,
  他更借送人之际,写下了这样沉痛的诗句:
    十年多难与君同,几处移家逐转蓬。白首相逢征战后,青春已过乱离中。行人杳杳
  看西月,归马萧萧向北风。汉水楚云千万里,天涯此别恨无穷。
    个人身世坎坷加上时代变乱的痛苦,使刘长卿常常陷入一种消沉的情绪之中。他在
  社会中找不到实现自我理想的希望,便只能哀吟自己的不幸,抒写人生的惆怅;在他的
  诗里,叹息年华早逝、人老头白的句子比比皆是。而这消沉又使他转过身来靠近佛教,
  期望在佛教的境界中求得心灵的安慰。他与著名诗僧皎然、灵澈交往很深,在与这些诗
  僧唱和应酬的诗作中,他曾一而再、再而三地表示“傥许栖林下,甘成白首翁”(《登
  思禅寺上方题修竹茂林》),“如今渐欲生黄发,愿脱头冠与白云”(《酬灵澈公相
  招》)。因此,他的诗中散溢的不是青春活力和生活热情,不是高扬远举的气势,而是
  一种衰飒凄凉的哀愁。他有一篇《小鸟篇上裴尹》,正可以和李白的《大鹏赋》等相比
  较,诗中以小鸟自况,说:
    藩篱小鸟何甚微,翩翩日夕空此飞。只缘六翮不自致,长似孤云无所依。……独立
  轻燕雀群,孤飞还惧鹰鹯搏。自怜天上青云路,吊影徘徊独愁暮。
    这里早已没有了扶摇直上九万里的大鹏气概,剩下的只是一个满怀绝望与痛苦的弱
  小生灵的哀叹。然他的诗中常出现平和冲远、淡泊宁静的意境,但其背后掩藏着的其
  实仍是内心的失落与彷徨,因而他的诗往往以寒水、夕阳、雪夜、荒村等意象与寂寂、
  杳杳、寥寥等语词来呈现荒疏萧瑟之景与悲凉哀愁之情。所以,明人胡应麟《诗薮》屡
  以刘与钱起相提并论,称他们的诗“气骨顿衰”。
    但是,刘长卿在诗歌的创作技巧上却有独到之处。对事业、理想、社会的失望反而
  使他贴近了自然,对山水景物有了更细致的观察与体验,对表现这些内容的语言技巧有
  了更准确与成熟的理解,所以他的笔下有不少很有艺术魅力的诗篇。如五绝中的《送灵
  澈上人》:
    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荷笠带夕阳,青山独归远。
    写来清雅淡远,在看似平常的诗句中蕴含了不尽的余意。又如《逢雪宿芙蓉山主
  人》: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二十个字中色彩、音声、自然景观浑然一体,极为简练地勾勒了一幅荒村雪夜归人
  的图画,并烘托出了一种茫茫然无着落的惆怅感受。意脉流贯而又有变化,时间由日暮
  而入夜,空间由远山、近屋、门外到门内,二十个字安排得既精巧又不着斧斫之痕。他
  曾自许为“五言长城”(见权德舆《秦刘唱和诗序》),的确,他有不少五言律绝写得
  很出色。他非常注意锤炼字句,尤其善于捕捉精巧贴切的自然意象,并选择富于色彩、
  音声效果的动词或形容词把它们连缀成一句或一联,所以他的诗中多有佳句,如“苍山
  隐暮雪,白鸟没寒流”(《题魏万成江亭》),“山开斜照在,石浅乱流难”(《却归
  睦州至七里滩下作》);他还善于摆落意象之间的系连词,使之直接缀合,赢得更大的
  联想空间,如“寒渚一孤雁,夕阳千万山”(《秋杪江亭有作》)“乱声沙上石,倒影
  云中树”(《湘中纪行》之十《横龙渡》),在语言的精炼和意象的富赡上,颇有些南
  朝谢灵运、谢朓的味道。
    不过,把刘长卿的众多诗篇放在一起读,就会发现单调重复的缺陷,正如中唐高仲
  武《中兴间气集》所批评的那样:
    “大抵十首以上,语意稍同。”如“华发”、“夕照”之类的意象,“青”、“白”
  之类的色彩,屡见不鲜。这恐怕不仅是“思锐才窄”(高仲武语)的问题,而更多是由
  于生活面过于狭窄、视野不够开阔的缘故。
    与刘长卿诗风相近的,是号称“大历十才子”的一批诗人。所谓“大历十才子”,
  众说不一,比较可靠的,是《新唐书·卢纶传》所说的十人①,即钱起、卢纶、吉中孚、
  韩翃,司空曙、苗发、崔峒、耿湋、夏侯审、李端。在这里,我们再加上郎士元、皇甫
  冉、皇甫曾,把他们当作大历、贞元年间诗风相近的一派诗人来一齐介绍。
    ①今人论大历十才子,多以唐人姚合《极玄集》注所载为最早。然保存此书原貌的
  汲古阁影宋钞本并无注,通行本的注语实为后人所加。
    总的说来,这批诗人的诗歌有两大特点。第一,内容比较单一,多是借自然山水表
  现个人内心的感受。他们然也写过一些气格豪迈、风骨遒劲的诗(如韩翃《送孙泼赴
  云中》、钱起《送傅管记赴蜀军》、卢纶《和张仆射塞下曲》等),但他们自己并不曾
  真正去边塞从军,仗剑跃马,而是喜欢参禅访道,在自然山水中寻求心灵的平静,使痛
  苦消融。因此,他们诗歌的感情基调是低沉、伤感的,既很少迸发向外进取的勇气,也
  不是发出绝望的呼号。他们习惯于在山水溪石间寻觅宁静、恬和的气氛来表现自我的心
  境,像“野竹通溪冷,秋泉入户鸣”(钱起《宿洞口馆》),“云树楚山暮,沙汀白露
  深”(郎士元《送长沙韦明府》),“孤灯寒照雨,湿竹暗浮烟”(司空曙《云阳馆与
  韩绅宿别》),“山晚云初雪,汀寒月照霜”(皇甫冉《途中送权三兄弟》)等等,所
  写那种幽深静谧的感觉,与盛唐诗歌明朗高扬而广阔的气象已大不相同了。第二,艺术
  上有一种向六朝(尤其是二谢)诗风回归的趋向。这批诗人大都推崇谢灵运、谢朓,在
  他们的诗中常常有这样的表示,如“芙蓉洗清露,愿比谢公诗”(钱起《奉和王相公秋
  日戏赠元校书》),“愿同词赋客,得兴谢家深”(卢纶《题李沅林园》),“君到新
  林江口泊,吟诗应赏谢玄晖”(韩翃《送客还江东》),“若出敬亭山下作,何人敢和
  谢玄晖”(耿湋《贺李观察祷河神降雨》)等。他们推重二谢,是因为二谢诗中那些描
  写自然山水的句子清丽秀美、精巧典雅,而他们学习二谢,也正在于词语的修饰和形式
  的精美。如通过精心选择意象之间有联缀意义的动词、形容词(即“诗眼”),使诗的
  意象富有色彩、音声甚至温度的感觉,并且与心理感受吻合,烘托了全句的气氛,像
  “蝉声静空馆,雨色隔秋原”(郎士元《送钱拾遗归兼寄刘校书》),“孤灯寒照雨,
  湿竹暗浮烟”(司空曙《云阳馆与韩绅宿别》),“静”、“隔”、“寒”、“暗”都
  用得极好,没有深切的体验和细腻的观察是不行的;有的诗句则纯以名词性意象拼合,
  让景观并列在读者眼前,由读者自行组合,这就使诗的内蕴容量和联想空间扩大了,如
  司空曙《喜外弟卢纶见宿》中的名句“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就很有艺术感染力。
  但这种对文字形式的过分讲究,又带来了内容单薄与全诗缺乏整体感的缺陷,使他们的
  诗尤其是他们最喜爱与擅长的五律,常常首尾两联粗糙乏味,而中间两联然清丽,却
  与上下似乎没有多大关系。
  (中国文学史,章培恒 骆玉明,youth扫校)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