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 人物列錶
韓愈 Han Yu(唐代)虞世南 Yu Shina(唐代)李隆基 Li LongJi(唐代)
羅隱 Luo Yin(唐代)李世民 Li Shimin(唐代)徐堅 Xu Jian(唐代)
魏徵 Wei Zheng(唐代)歐陽詢 Ouyang Xun(唐代)李翺 Li Ao(唐代)
南卓 Na Zhuo(唐代)李冶 Li Ye(唐代)義淨 Yi Jing(唐代)
懷素 Huaisu(唐代)丘光庭 Qiu Guangting(唐代)司馬承禎 Sima Chengzhen(唐代)
徐靈府 Xu Lingfu(唐代)孫思邈 Sun Saimiao(唐代)鄭氏 Zheng Shi(唐代)
佚名 Yi Ming(唐代)唐玄奘 Tang Xuanzang(唐代)孔穎達 Kong Yingda(唐代)
李鼎祚 Li Dingzuo(唐代)賈公彥 Gu Gongyan(唐代)楊士勳 Yang Shixun(唐代)
李筌 Li Quan(唐代)般剌蜜帝 Banlamidi(唐代)實叉難陀 Shi Chanantuo(唐代)
釋道宣 Shi Daoxuan(唐代)釋道世 Shi Daoshi(唐代)釋智升 Shi Zhisheng(唐代)
惠能 Hui Neng(唐代)法海 Fa Hai(唐代)李荃 Li Quan(唐代)
王冰 Wang Bing(唐代)孫過庭 Sun Guoting(唐代)張懷瓘 Zhang Huaiguan(唐代)
段安節 Duan Anjie(唐代)朱景元 Zhu Jingyuan(唐代)王孝通 Wang Xiaotong(唐代)
楊筠鬆 Yang Junsong(唐代)趙蕤 Zhao Rui(唐代)來俊臣 Lai Junchen(唐代)
李翰 Li Han(唐代)李淳風 Li Chunfeng(唐代)袁天罡 Yuan Tiangang(唐代)
般若 Prajn^a(唐代)智儼 Zhi Yan(唐代)地婆訶羅 Divakara(唐代)
不空 Amoghavajra(唐代)利言 Li Yan(唐代)法月 Dharmacandra(唐代)
智慧輪 Zhi Huilun(唐代)法成 Wu FaCheng(唐代)菩提流志 Bodhiruci(唐代)
金剛智 Vajrabodhi(唐代)李綽 Li Chuo(唐代)陸德明 Lu Deming(唐代)
林慎思(唐代)李恕 Li Shu(唐代)郭京 Guo Jing(唐代)
李筌
唐代  (?741年)

道傢類 Taoism class《陰符經》

閱讀李筌在百家争鸣的作品!!!
  李筌,道教思想理論傢,政治軍事理論傢,隱士。號達觀子,唐隴西(今甘肅境內)人。少年時喜好神仙之道,曾經隱居於嵩山的少室山多年。唐玄宗開元(公元713—741)年間,任江陵節度副使、御史中丞(一說為荊南節度判官,一說為荊南節度使、仙州刺使),杜光庭《神仙感遇傳》中謂筌“時為李林甫所排,位不大願意,入名山訪道,後不知其所也”。
  
  思想與著述:
  
  李筌著有《太白陰經》、《中臺志》,另有《閫外春秋》十捲(該書已佚,現有法國巴黎所藏敦煌本《閫外春秋》殘本)。還著有《陰符經疏》(一說該書今存本為非李所作,該說尚無實據)等。
  
  李筌的理論,基本上以先秦道傢、前人道教學說為核心,並很好地融合了法傢、兵傢的思想為基礎,構造出自己的思想體係。
  
  首先,李筌認為“抱一”就是“復本”,“本”是最高的“道”,為“至道”。“抱一復本”就是體認、領悟“至道”的性質和功用,從而與“至道”融為一體。他強調修道者一定要瞭解“至道”,“陰陽生萬物,人謂之神,不知有至道,靜默而不神,能生萬物陰陽,為至神矣。”(《陰符經疏》)因此主張人們應該動用道教的方術,以靈明心通曉“盜機”之方法,將自己煉就成為無味無覺卻又像逐漸生長的嬰兒一樣,最終與“至道”合一,就可以窮達本源,掌握宇宙,逍遙成仙。
  
  其次,李筌主張“以名法理國”,提倡“法治”,做到“按罪而製伏,按功而行賞”“賞無私功,刑無私罪”(《太白陰經.刑賞》第九);同時要“任賢使能,不時日而事利;明法審令,不卜筮而事吉;貴功賞勞,不禳祀而得福。”(《太白陰經.天無陰陽》第一)。
  
  第三,“以權術用兵”的軍事思想。他的軍事基本理論點是:人的主觀努力是决定戰爭勝負成敗的主要因素。他用地理環境與人的關係作比喻:“天時不能佑無道之主,地利不能濟亂亡之國;地之險易,因人而險,因人而易。”(《太白陰經.地無險阻》第二)。說明外部環境衹起輔助作用,不可以過分仗恃;人的努力纔是主要的。譬如“地利”衹是“兵之助”,善用兵者可以利用各種地形擬訂作戰方案(李筌在著作中列舉了各種地理環境下的作戰要義),但最終成敗終究决定於人。同時,李筌也指出,沒有先天的人性,也沒有不變的勝負,勇敢或懦弱,成功與失敗,都是可以通過主體的努力而互相轉化的。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