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中國 人物列錶
柳亞子 Liu Yazi(現代中國)瀋尹默 Shen Yinmo(現代中國)海子 Hai Zi(現代中國)
洛夫 Lo Fu(現代中國)舒婷 Shu Ting(現代中國)徐志摩 Xu Zhimo(現代中國)
席慕容 Ximurong(現代中國)餘光中 Yu Guangzhong(現代中國)食指 Si Zhi(現代中國)
劉半農 Liu Bannong(現代中國)北島 Bei Dao(現代中國)顧城 Gu Cheng(現代中國)
卞之琳 Bian Zhilin(現代中國)戴望舒 Dai Wangshu(現代中國)多多 Duo Duo(現代中國)
昌耀 Chang Yao(現代中國)嚮明 Xiang Ming(現代中國)孤夜賞雨 Gu Yeshangyu(現代中國)
離離 Chi Chi(現代中國)陳忠坤 Chen Zhongkun(現代中國)熊焱 Xiong Yan(現代中國)
絶壁孤俠 Jue Biguxia(現代中國)迪拜 DiBai(現代中國)祁鴻升 Qi Hongsheng(現代中國)
杯中衝浪 Wang XuSheng(現代中國)魯緒剛 Lu XuGang(現代中國)餘刃 Yu Ren(現代中國)
白琳 Bai Lin(現代中國)太陽島 Tai Yangdao(現代中國)秋葉 Qiu She(現代中國)
佚名 Yi Ming(現代中國)周夢蝶 Zhou Mengdie(現代中國)鄭愁予 Zheng Chouyu(現代中國)
蘭語凝嫣 Lan Yuningyan(現代中國)劉華明 Liu Huaming(現代中國)陸華軍 Liu Huajun(現代中國)
離開 Chi Kai(現代中國)郭沫若 Guo MoRuo(現代中國)林泠 Lin Ling(現代中國)
商禽 Shang Qin(現代中國)羅門 Luo Men(現代中國)西川 Xi Chuan(現代中國)
歐陽江河 Ouyang Jianghe(現代中國)翟永明 Di Yongming(現代中國)楊煉 Yang Lian(現代中國)
張錯 Zhang Cuo(現代中國)田間 Tian Jian(現代中國)阿壠 A Long(現代中國)
紀弦 Ji Xian(現代中國)灰娃 Hui Wa(現代中國)馬驊 Ma Hua(現代中國)
覃子豪 Qin Zihao(現代中國)林亨泰 Lin Hengtai(現代中國)蓉子 Rong Zi(現代中國)
瘂弦 Ya Xian(現代中國)楊喚 Yang Huan(現代中國)羊令野 Yang Lingye(現代中國)
林徽因 Lin Huiyin(現代中國)白萩 Bai Qiu(現代中國)管管 Guan Guan(現代中國)
孫立人
現代中國  (1900年十二月8日1990年十一月19日)
字: 撫民
網筆號: 仲能
籍貫: 安徽舒城

孙立人 孫立人
  孫立人(1900.12.8-1990.11.19) 中國民國陸軍二級上將,字撫民,號仲能,漢族,安徽舒城人,抗日名將。歷任財政部稅警總團團長、支隊司令、國民革命軍師長、軍長,東北保安副司令長官、中華民國陸軍副總司令、總司令、總統府參軍長。孫立人因為在美國軍校留學過,又營救過英軍並和美軍並肩作戰,所以被視為國軍中相當另類的英美派,素不為黃埔係所喜。
  第二次緬甸戰役開始,孫立人指揮新三十八師如下山猛虎般撲嚮鬍康河𠔌。10月29日占領新平洋,12月29日攻占於邦。
  他率領三十八師(新一軍)在印度蘭姆伽接受全副美式裝備以及訓練,戰鬥力極強,後入緬甸與日軍作戰,新一軍在歷時兩年的第二次緬戰中,共擊斃日軍3個聯隊長以下3萬3千餘人,傷日軍7萬5千餘人,俘虜大尉以下323人。繳獲大炮186座,戰車67臺,汽車552臺,攻取公路646英裏。新一軍傷亡1萬7千人。沒有任何其他一個中國軍級戰鬥編製的戰績能和新一軍相比。
  在兩次遠征緬甸的戰爭中,孫立人將日軍五個師團,一個旅團,十幾萬的部隊,打死了有十萬(日本承認有九萬)餘人,孫立人因此成為消滅日軍人數僅次於薛嶽的中國將領。
  
  生平介紹
  1923年畢業於清華大學土木工程係,同年赴美留學,就讀於印第安納州普渡大學土木工程係,1924年畢業,獲理學士學位。後又考入弗吉尼亞軍事學院,攻讀軍事。1927年畢業,應邀遊歷歐洲,考察英、德、法、日等國軍事。1928年回國,在國民黨中央黨務學校任中尉隊長。1930年入陸海空軍總司令部侍衛總隊任上校副總隊長。1932年調財政部稅警總團任第二支隊上校司令兼第四團團長。 
  稅警總團由財政部長宋子文一手創建,武器從美國購買,排以上軍官大部分由留美學生擔任。在宋子文的支持下,孫立人努力施展自己的軍事才能,千方百計訓練部隊。他把中國傳統教育和美國軍校的教育方式結合起來,製訂出適合自己部隊需要的訓練制度和方法,形成了一套與國軍其它部隊不同的訓練操典,被大傢稱為“孫氏操典”。所屬部隊按照“孫氏操典”進行嚴格訓練,官兵無論是文化水平、還是學科、術科水平,乃至專門的緝私技師都比較高。 
  1937年10月,孫立人率部參加凇滬抗戰。在藴藻浜一綫的阻擊戰中身先士卒,負傷十三處。次年傷愈後又率部參加了保衛武漢的戰鬥,兩次立下戰功,從此便在軍界嶄露頭角。國民政府遷都重慶後,財政部成重組稅警總團,孫立人晉級少將總團長,率部遷移到貴州都勻練兵。經過兩年嚴格的訓練,這支非正規部隊成為國民黨最精銳部隊之一。1941年12月,稅警總團改編為新三十八師,隸屬於第六十六軍,孫立人任少將師長。
  抗戰時期,參加“八一三”淞滬會戰;中國遠征軍入緬甸後,取得仁安羌大捷。1943年協助杜聿明等率軍入緬北反攻,連戰皆捷。1944年10月,新編第一軍孫立人部將再度入役的作為七七事變爆發藉口的失蹤士兵志村菊次郎打死。1945年日本投降後率國民革命軍新一軍進駐中國東北,期間與中國共産黨林彪部隊發生激戰,進而取得四平、長春,逼近時中共中央所在之哈爾濱。但之後因與國民黨內其他將領如杜聿明等不睦,於1947年8月為蔣中正所調離東北。一年之後,他曾指揮的新一軍,在遼西會戰中損失殆盡。
  國民黨集團遷臺前,孫立人已赴臺灣任陸軍副總司令、陸軍訓練司令兼第四軍官訓練班班主任;國民黨敗退至臺灣後,1950年4月,孫晉升陸軍總司令,致力於國軍的現代化事業。然而由於孫將軍是少數受美國軍事教育,又無加入中國國民黨的將領,1950 年初若幹美國已經解密文電顯示,美國駐臺北武官確曾建議美方要求蔣介石離開臺灣,另由親美人士繼起領導,並稱孫立人等對“托管”並不堅决反對雲雲。此外麥剋阿瑟曾會見訪日的孫立人,也多所慰勉。孫可能因此受到國府高層嚴重懷疑。加上1949年前後,美國國內“臺灣地位未定論”甚囂塵上,美國國會與政府關於美軍執行臺灣托管的聲浪不斷。時任臺灣地區領導人的蔣中正對孫疑慮重重,遂宣稱由情報機構獲悉美在臺機關與孫立人頗多接觸。但遷臺初期“國民政府”為爭美援,仍重用孫將軍以取信美國。
  1955年8月20日,孫立人兵變事件公開化。當天蔣介石以“縱容”部屬武裝叛亂。“窩藏共匪”、“密謀犯上”等罪名,革除孫總統府參軍長職務。事後,總統府組成了以陳誠為主任的9人調查委員會,查處此事。孫被判處“長期拘禁”,直到1988年 5月纔解除長達33年的監護。自孫立人被拘禁後,其親信部屬一一被調離軍職查辦,前後有300多人因與本案有牽連而被捕入獄。
  1988年一月蔣經國病逝,在繼任的李登輝執政初期,孫案獲得“平反”。同年五月,臺灣地區“國防部部長”鄭為元將軍宣佈孫立人出入自由。1990年,孫立人辭世後,李登輝頒發“國傢褒揚令”,表彰孫立人一生的功勳。
  1998年應孫立人舊部與傢屬奔走要求,“監察院”對“孫案”重開調查。2001年1月8日, “監察院”通過决議,稱孫案乃“被陰謀設局的假案”。領公款六十萬臺幣充作孫案專門研究經費的“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朱泫源教授,“進駐孫公館翻遍了孫立人將軍保存的所有文件,和‘國防部’與‘總統府’的所有機密檔案文件,並未發現孫立人有任何不法行為”。“臺獨”分子、民進黨當局給孫立人“平反”,這是基於政治鬥爭的需要。事實上“臺獨”分子、民進黨處心積慮用張學良、孫立人這些幾十年前的舊案來醜化國民黨,這是歷史研究為政黨鬥爭服務的新鮮一例。
  
  基本資料
  
  中華民國陸軍上將
  學歷
  國立清華大學土木係畢業 (1923年)
  美國普渡大學土木工程係畢業 (1925年)
  美國維吉尼亞軍校畢業 (1927年)
  經歷
  南京中央黨務學校學生大隊大隊長 (1928年-1929年)
  憲警教導總隊第二大隊隊長 (1929年)
  海軍空軍總司令部侍衛總隊副總隊長 (1929年-1930年)
  財政部稅警總團特科兵團團長 (1930年)
  財政部稅警總團步兵第四團團長 (1930年-1938年)
  財政部稅警總團第二支隊支隊長 (1937年-1938年)
  財政部????務總局緝私總隊總隊長 (1938年-1941年)
  陸軍第三十八師師長 (1941年-1942年)
  中國遠征軍新三十八師師長 (1942年-1943年)
  曼德勒衛戍司令部司令 (1942年-1943年)
  第一軍副軍長 (1943年-1944年)
  第一軍軍長 (1944年-)
  前敵司令部司令官 (1944年)
  第一軍軍長 (1944年-1947年)
  東北保安司令長官部副司令長官 (1947年-)
  陸軍總司令部(代理)副總司令 (1947年-)
  陸軍訓練司令部司令 (1947年-)
  東南長官公署副司令長官 (1949年-)
  臺灣防衛司令部司令 (1949年-1950年3月)
  陸軍總司令部總司令 (1950年3月-1954年6月24日)
  臺灣防衛司令部總司令 (1950年3月-1954年6月)
  革命實踐研究院教育委員會副主任 (1950年-1954年)
  總統府參軍長 (1954年6月24日-1955年8月20日)
  
  早期教育
  孫立人將軍1923年畢業於清華學校(即今國立清華大學),同年赴美留學,就讀於印第安納州普渡大學土木工程係,1924年畢業,獲理學士學位。後又考入維吉尼亞軍校,攻讀軍事,1927年畢業,遊歷歐洲,考察英、德、法、日等國軍事。1928年回國,在國民黨中央黨務學校(即今國立政治大學),任中尉軍訓隊長。1930年入陸海空軍總司令部侍衛總隊任上校副總隊長。1932年調財政部稅警總團任第二支隊上校司令兼第四團團長。
  稅警總團由財政部長宋子文一手創建,武器從美國購買,排以上軍官大部分由留美學生擔任。在孫立人的訓練下,其所屬部隊官兵教育水準、以及學科、術科和緝私方式的水準都遠高於一般部隊。事實上,稅警總團、第3、第87、第88師、和中央教導總隊即是第一批接受德械裝備與訓練的部隊。
  由於當年孫立人任團長的第四團曾在華東射擊比賽中獲得第一名,孫式訓練遂逐漸嶄露頭角;也因為留美經歷,打得一手好籃球也喜歡觀賞籃球賽,是臺灣國軍早期籃球隊鼓勵提倡者。
  
  體育健將
  孫立人將軍不僅是抗日名將,而且是中國早期的體育明星。當時的清華學堂十分註重學生的體育鍛煉,孫立人在校風熏陶下,熱衷於各項體育運動,並當選清華籃球、足球、排球、手球、棒球的隊長,可見其體育天賦非同一般,甚至孫立人因為球場上的嚴重運動傷害而休學一年。
  在衆多項目中孫立人最擅長的是籃球。1920年他任清華籃球隊長,率隊擊敗當時稱霸京津籃壇的北京高等師範學院,獲得華北大學聯賽冠軍。次年入選中國男籃代表隊,參加了在上海舉行的第五屆遠東運動會,身高1米85的孫立人當時擔任球隊的主力後衛。
  1921年的第五屆遠東運動會衹有菲律賓、中國、日本三國參加,東道主中國隊經過激戰,以30-27擊敗菲律賓,又以32-28擊敗日本,獲得本屆運動會籃球冠軍。這是中國在世界大賽中第一次獲得的籃球冠軍。
  
  抗戰初期
  1937年10月,孫立人率稅警總團第四團參加淞滬抗戰在周傢橋成功破壞日軍機械化橡皮橋,重創日軍,日軍久留米師團稱孫團為其在華遭遇戰力最強之部隊。但其實孫將軍在此次戰役中受到流彈攻擊,身受十三處創傷,次年傷愈後又率部參加了保衛武漢的戰鬥。國民政府遷都重慶後,財政部成重組稅警總團,孫立人晉任少將總團長,率部遷移到貴州都勻練兵。經過孫立人將軍兩年嚴格的訓練,這支部隊成為中華民國的精銳部隊之一。
  1941年12月,稅警總團改編為新三十八師,隸屬於第六十六軍,孫立人任少將師長。
  抗戰時期,美國所派來的史迪威上將因與蔣介石不和而後被美國召回。孫立人由於其美國背景,十分同情史迪威,史解職回美國後,孫立人曾以中國軍官的名義發動上書羅斯福總統,要求讓史迪威重返中國,這些都是逾越名分、幹犯大忌的行徑。
  
  第一次中印緬作戰
  1942年2月,中國組成遠征軍,下轄第五軍、第六軍和第六十六軍。4月,孫立人率新三十八師於抵達緬甸,參加曼德勒會戰。4月14日,西綫英帝國緬甸軍步兵第一師及裝甲第七旅被日軍包圍於仁安羌,糧盡彈缺,水源斷絶,陷於絶境。孫將軍奉羅卓英之命,派113團星夜馳援,劉放吾團長16日下午四時率部趕到巧剋伯
  當。英緬甸軍司令史萊姆將軍17日親往會晤,命令該團乘汽車至平墻河地區會同安提司准將之戰車,攻擊並消滅平墻河北岸約兩英哩公路兩側之敵。18日凌晨113團會同安提司准將之戰車嚮日軍發起猛烈攻擊,至午即攻剋日軍陣地,殲敵一個大隊,解除了七千英軍之圍,並救出被日軍俘虜的英軍官兵、傳教士和新聞記者五百餘人。仁安羌之戰是中國遠征軍入緬後第一個勝仗,及盟軍在亞洲戰場唯一的勝仗,孫立人以不滿一千的兵力,擊退數倍於己的敵人,救出近十倍於己的友軍,蔣中正頒發四等雲麾勳章表彰孫立人的戰績。美國羅斯福總統亦授予他“豐功”勳章,英王喬治六世則授予他不列顛帝國司令勳章。
  仁安羌戰後,英國方面决定棄守緬甸,撤往印度,新三十八師掩護英聯軍撤退。4月下旬,英軍撤過曼德勒後繼續嚮西逃往印度。中國遠征軍第一路軍副司令官杜聿明因對英國人的欺騙和不忠感到不滿,拒絶了時任中國戰區參謀長史迪威要他撤往印度的指示,而執行了蔣介石令他北上撤回雲南的命令。孫立人則認為野人山不可行,當機立斷撤往印度,率新三十八師嚮西撤往印度。由於日軍被杜聿明率領北上的大部隊所吸引,新三十八師在撤退途中比較順利的打垮日軍的阻擊。部隊裝備不但沒有損失,還收容了數以千計的難民和英印散兵。而杜聿明所率的第五軍因遭到日軍阻擊和追擊,喪失了穿越野人山的最好時機,半數葬送在野人山中,孫將軍得知後立刻派遣新三十八師搜尋並救出部分友軍轉而撤往印度。
  5月底,孫立人率新三十八師到達印度邊境。英駐印邊防軍要求中國軍隊解除武裝,以難民身份進入印度。孫立人拒絶解除武裝。恰巧,為新三十八師在仁安羌解救過的英聯軍第一師師長正於當地醫院療傷,聞知孫立人部的情況後,即前往調解。第二天,新三十八師開進印度,英軍儀仗隊列隊奏樂,鳴炮十響以表歡迎。
  
  第二次中印緬作戰
  1942年8月,先後到達印度的中國遠征軍新三十八師和新二十二師進駐印度蘭姆珈訓練基地,番號改為中國駐印軍,開始裝備美械和訓練。10月,中國駐印部隊改編成新一軍,鄭洞國任軍長,下轄孫立人新三十八師和廖耀湘新二十二師。1943年10月,中國駐印軍開始嚮緬北大舉反攻。
  第二次緬甸戰役開始,孫立人指揮新三十八師進攻鬍康河𠔌。10月29日占領新平洋,12月29 日攻占於邦,1944年2月1日攻剋太白加,3月4日與廖耀湘新二十二師兩路夾擊攻剋孟關。3月9日,新三十八師113團與美軍突擊隊聯手攻占瓦魯班。日軍號稱“叢林作戰之王”的第十八師團死傷過半,狼狽逃出鬍康河𠔌。據日軍戰史記載:“在九州編成,轉戰中國,素有把握的第十八師團,與中國軍戰鬥最自信,豈料鬍康河𠔌的中國軍隊,無論是編製、裝備,還是戰術、技術,都完全改變了面貌,……使我軍損失慘重……全軍不禁為之愕然。”
  駐印軍攻占鬍康河𠔌後,3月14日乘勝嚮孟拱河𠔌進攻。新三十八師113團從左翼翻山越嶺迂回到堅布山後方,和新二十二師兩面夾擊,29日攻占堅布山天險,扣開了孟拱河𠔌的大門。4月24日,按史迪威的計劃,新三十八師和新二十二師分別嚮孟拱和加邁攻擊前進。5月下旬,孫立人將軍從繳獲的日軍信件中獲知:由於日軍第十八師團主力在索卡道被新二十二師包圍,加邁城內兵力極為空虛,師團長田中新一坐守空城,驚恐萬狀。孫立人見機而行,不拘泥於原定計劃,以112團秘密渡過南高江,嚮加邁南面的西通迂回,切斷加邁日軍的後路;以113團嚮西進取加邁﹔以 114團嚮南對孟拱實施大縱深穿插。6月16日,113團與新二十二師會師加邁,日第十八師團團長田中新一率1,500餘殘兵倉皇南逃。6月25日,孫師 114團攻剋孟拱。
  8月3日,中美聯軍剋復密支那。至此,反攻緬北的第一期戰鬥結束。中國駐印軍給日軍王牌第十八師團等部予毀滅性打擊,殲滅日軍2萬多人,一雪兩年前退兵緬甸的恥辱。史迪威稱此戰為“中國歷史上對第一流敵人的第一次持久進攻戰”。中國駐印軍攻剋密支那後,部隊進行休整擴編,由新一軍擴編成兩個軍,即新一軍和新六軍。孫立人任新一軍中將軍長,下轄新三十八師和新三十師(後廖耀湘新六軍回國增援國內抗戰,其五十師編入新一軍)。
  1944年10月,反攻緬北的第二期戰鬥開始。中國駐印軍由密支那、孟拱分兩路繼續嚮南進攻。孫立人率新一軍為東路,沿密支那至八莫的公路嚮南進攻,連續攻取緬甸八莫、中國南坎。1945年1月27日,新一軍與滇西中國遠征軍聯合攻剋中國境內的芒友,打通了滇緬公路,與滇西遠征軍舉行芒友會師,作為在越南河內(時稱東京)會師的前哨。隨後,孫立人指揮新一軍各師團繼續猛進,3月8日攻占臘戍,3月 23日占領南圖,24日占領細胞,27日攻剋猛岩,消滅中緬印邊界所有的日軍主力部隊,勝利結束第二次中緬印戰役。
  孫立人將軍指揮新三十八師,在遠征緬甸,協同盟軍抗擊日本的戰鬥中,屢剋強敵,戰功卓著,其運用的戰術、顯示的戰力為國內外各方充分肯定,有“東方隆美爾”之譽。 1945年7月,孫立人率新一軍返抵廣西南寧,準備反攻廣州。同月,應歐洲盟軍最高司令艾森豪威爾之邀,孫立人赴歐考察歐洲戰場,是中國唯一被邀請的高級軍官。8月15日,侵華日軍投降。9月7日,孫將軍率軍進入廣州,接受日軍第二十三軍投降,並建造新一軍印緬抗日陣亡將士公墓。嗣後,新一軍進行了休整和擴充,成為國軍五大主力之一,號稱“藍鷹部隊”。
  
  第二次國共內戰時期
  1946年3月下旬,新一軍乘美艦在秦皇島登陸,同時孫立人被派往美國參加聯合國參謀總長會議,由於東北戰事受阻,蔣介石急電孫立人返國指揮新一軍。5月15日,新一軍在孫立人將軍指揮下,嚮四平進攻,瓦解了杜聿明五個月來與共産黨東北民主聯軍林彪對峙的僵局,林彪執行毛澤東“讓開大路,占領兩廂”的命令退到公主嶺,孫立人一路前進,親率新五十師強渡遼河,攻擊公主嶺,林彪又北撤,五日內攻陷長春,隨後取回農安、德惠等戰略要地,進展順利。但在救援海城的問題上,孫立人與杜聿明發生了矛盾,孫立人沒有聽從作為長官的杜聿明的命令。6月4日,孫立人親率新五十師渡過鬆花江,隔日攻取了陶賴昭堡,此時距哈爾濱僅六十公裏,位在哈爾濱的中共黨政軍組織均已做好撤退準備,在孫立人即將攻進哈爾濱之時,由於中原戰場國軍不利,在馬歇爾的調停下退兵。張正隆的《雪白血紅》一書中寫道:“從當年的林彪到今天的老人,都說國民黨沒嚮江北推進是失算。否則,共産黨的日子將更難過。”
  1947年孫立人陸續瓦解林彪五度下鬆花江的攻勢,德惠之役後,新五十師一四九團因堅守德惠被蔣介石賜名“中正團”,此時林彪部隊流傳“衹要不打新一軍,不怕中央百萬兵”。但隨後,杜聿明屢次發電嚮蔣介石批評孫立人,不得已,蔣介石將他升為東北保安司令部副司令長官虛職,暫時解除兵權,其新一軍軍長之職由黃埔出身的第50師師長潘裕昆接任。同年8月,蔣介石將孫立人調離東北,出任陸軍副總司令兼陸軍訓練部司令,在南京成立陸軍訓練司令部。此消息一傳到哈爾濱後,毛澤東開慶祝會道:“我們唯一的敵人被杜聿明趕走了,東北將是我們的天下了。”陳誠赴東北,拆散新一軍組成新一軍、新七軍、並把新一軍原有主要武器移交其他黃埔係將領。並且將原本已編入地方保安,接受日本精良訓練的原偽滿軍裁撤。使許多偽滿軍隨後加入共産黨軍隊,大大增加了共産黨在東北的實力。孫立人離開東北時,東北局勢雖已被動但尚未惡化至不可為地步,是國民黨軍在東北唯一全身而退的將領。
  11月,孫立人將陸軍訓練部遷到臺灣,並從新一軍調去幾百名他在稅警總團和在緬甸作戰時期的幹部,一同前往臺灣訓練新兵,在臺灣建立新軍。
  
  臺灣時期
  來臺抵定;建立良好軍製
  1949年2月青年軍第二零一師調臺灣受訓。1949年9月1日,孫立人正式就職臺灣省防衛司令,第二零一師10月在金門參加金門戰役。11月蔣中正在國民黨中央非常委員會第二分會中提議孫立人再兼東南軍政長官公署副長官,國防部亦隨之發表斯職。 1950年3月1日,蔣中正複職總統,東南軍政長官公署隨之裁撤,孫接任中華民國陸軍總司令兼國防部臺灣防衛總司令(當時陸軍總司令部與臺灣防衛總司令部址乃同一駐所)。1951年5月,晉為陸軍二級上將。
  孫立人致力於國軍現代化,整編撤退來臺之國軍,建立完善之兵役制度。原行政院長郝柏村亦曾經歷孫立人興辦的軍事訓練計劃,成績甚佳。古寧頭戰役的勝利,與孫的努力有關係。防守第一綫的二零一師就是經過孫的陸軍訓練司令部的訓練。但隨着孫案的爆發,孫立人的一切事跡,遭到國民黨政府的歷史刪除。
  
  兵變疑案 有待考證
  
  對於孫立人,蔣中正在日記裏的記載顯示,他並非不願用他,但是「吳(國楨)、孫屢屢挾外(美國)自重」,蔣日記裏多次痛斥。
  從1949年五六月間美駐臺北領事艾嘉緻國務卿的七封電報可知,孫立人對美國外交官一直埋怨陳誠故意雪藏他,以至於他有職無權,他希望軍民分治,又說臺灣局勢已發展到人心思變的地步,還抨擊陳誠、彭孟緝等人起碼落後於時代五十年雲雲。身為軍方要員,嚮外國官員責駡本國政府,自然是越軌之舉。
  當時與孫立人勾結的是美國的左派國務院。美國國務院自1950年初開始,緊鑼密鼓地推動臺灣政變。國務院中國科於1950年2月20日擬訂「臺灣政變草案」,建議以孫立人為斬府攀旗的政變指揮官,推翻蔣政權,以「反共,保臺,聯美」為政變宗旨,對蔣的處置方式則以軟禁或放逐為主。
  1950年3月20日,美國中情局一份機密報告稱:「近幾個月的報道顯示,受過美國教育、現負責臺灣防務的孫立人,正計劃發動政變,俾使蔣介石成為有名無實的領袖,且鏟除其親信。」
  4月下旬國軍部隊撤離海口後,美國駐華武官巴瑞特嚮國務院發了一通極機密電報,引述孫立人的話說:蔣介石及其黨羽已到了「混亂與絶望」的狀態,孫建議采取「劇烈的行動以輓回狂瀾」。
  巴瑞特4月27日會見孫立人時,孫主動提出「蔣介石問題」。臘斯剋於5月1日見到此電,兩天後的 5月3日,國務院政策計劃處官員尼茲在一次秘密會議中正式提出了由孫立人發動兵變以倒蔣的方案。方案說,政變目的乃是「徹底鏟除國民黨的所有重要官員,由孫立人掌控全部軍權」——這些工作必須在四十八小時內完成。政變後的政治真空則由美國調集官員去填補——三天之後,美國派出一批最能幹的官員到臺灣充任政府的顧問。
  5月3日臘斯剋呈交艾奇遜一份演示文稿,指出美國已在臺灣部署秘密行動,以武裝支持島上的領袖,他建議告知蔣介石,囑其離開臺灣,將權力交給孫立人,然後由聯合國决定臺灣前途。一旦臺灣獲聯合國托管,杜魯門總統就宣佈撤銷1月5日所謂不協防臺灣、不介入中國內戰的聲明。
  對“孫案”之調查,由副總統陳誠為主任委員,與王寵惠、許世英、張群、何應欽、吳忠信、王云五、黃少𠔌、俞大維等組成“九人委員會”,負責調查“郭廷亮匪諜案”。另外監察院也由中國國民黨籍監委陶百川、無黨籍監委曹啓華、蕭一山、王枕華、餘俊賢自行發動調查。陳誠的九人小組審訊郭廷亮等,得到彼等“坦承不諱”之“自首”結果。由於郭係孫立人之聯絡官,九人調查小組認為孫“未適當防範,有失查之責。”軍事法庭遂以匪諜罪判處郭廷亮無期徒刑。郭在緑島服刑,其後假釋返臺卻發生在火車上跳車身亡的“意外”。
  1955年10月31日,孫立人將軍被正式免去總統府參軍長職務,軟禁於臺中嚮上路一段十八號的宅邸達33年,在美國軍方的壓力下,國民黨當局以“不殺、不審、不問、不判、不抓、不關、不放”的“七不政策”之下,以軟禁代替刑罪。孫立人平時有空種種玫瑰,靠傢人賣“將軍花”維生,直至1988年3月20日國防部部長鄭為元來到孫立人傢中,嚮孫立人宣佈,從即日起“恢復一切行動、言論的自由”。有記者采訪孫立人對“平反”一事有何感想時,孫立人一直坦蕩地說:“從未‘反’過,何‘平’之有?”孫立人兵變案各方說話不一,有待進一步研究論證。既使孫立人有兵變的意圖和舉動,以孫將軍深厚的愛國情懷,也是旨在為公為國,力求變革發展。在那個獨栽世襲的年代,也是實屬無奈之舉。但無論如何,孫立人作為愛國抗日名將,其豐功偉績永遠值得我們後人頌揚的。 1990年11月19日,孫立人病逝於臺中縣大裏市寓所(臺中市前私立立人高中的馬路右邊大宅院),享壽90歲。
  孫立人是美國對華陰謀策略的犧牲品。當時𠔌正文判斷孫立人的部屬郭廷亮等人有兵變企圖,但為避免牽連孫立人受軍法審判,政府使用了“匪謀自首”的罪名處理郭廷亮,這衹是處理不當而已。因此,𠔌正文認為孫立人案並非羅織。不過,真正冤枉的是因孫案受株連的一百零七名舊部,其中三十五人判監十年以上,而被迫提前退役的部屬更是數以千計。真正要平反的衹是受株連者,而非孫立人本人。
  但假如設想倘若1950年6月25日孫立人兵變一舉成功,老蔣被放逐,黃埔子弟及外省籍文官全被清洗,則臺灣早已獨立而納入美日兩國保護傘;若政變失敗,臺灣內部派係惡鬥,則中共必然揮戈東渡。無論上述哪種結局,以後五十四年的臺海歷史全部都要重寫。
  再次調查;“孫案”難現真實
  孫立人將軍逝世時,參謀總長郝柏村受政府訓令,派陸軍總司令部辦理治喪事宜。時任中華民國總統李登輝先生頒發褒揚令。喪禮由時任國防部長陳履安(原副總統兼孫案“九人小組”組長陳誠之長子)主祭,參謀本部、三軍總司令部等陸海空高級軍官皆出席。遺體由維吉尼亞軍校代表覆蓋校旗,再由中華民國政府指派之覆旗官,許歷農、羅本立、溫哈熊、黃幸強代表國傢覆蓋國旗,備極哀榮。遺體安葬東山墓園。
  1998年孫案涉案人及傢屬要求監察院公佈“五人小組”報告並還原真相。經監察院重行調查,並委托中央研究院近代史學者朱浤源進行當事人訪談和考證,“五人小組”居然得出孫案係子虛烏有之結論明確。2001年一月監察院正式公告五人小組調查報告原文和結論。全文現已於網上公開供查閱,成為臺獨勢力和民進黨污衊國民黨時代的一大筆。
  
  正面評價
  孫立人是國民革命軍中,具備豐富現代化作戰經驗和高度指揮能力的將領,並擁有崇高的國際聲望,是國民革命軍中與衆不同的一名將軍,也是國民革命軍當中極少數從美國軍校畢業的高階將領。反對意見則認為,孫立人孤高自傲,與作為國民革命軍主流的黃埔係將領格格不入,也不擅協調各方面間之矛盾,使他在註重人脈的國民革命軍中難有大作為。劉宜良(江南)的《蔣經國傳》中曾提到:“孫是個非常優秀的帶兵官,但是位很壞的領袖。講人際關係,和他的同輩,幾乎沒有人可以和得來。任陸軍總司令期間,每周軍事會報,從來未準時出席,其理由非常可笑:他不願意嚮周至柔總長敬禮,遲到能避免,因為,總統已在場。”香港“七十年代”刊“孫立人在臺兵變經過”一文,對孫立人受排擠的情況有相當生動的描寫:“可憐的陸軍,四面是海,可憐的總司令,孤掌難鳴,陸軍提出的許多問題,都遭到空海軍的聯合杯葛、阻礙。有時孫立人氣急了,就在會議上嚮蔣介石報告說:海軍、空軍如何好、如何行,那麽請總統將陸海空三軍測驗一下,比一比,看究竟那一軍好。先從我們三軍總司令考起,比文也好、比武也好、比立正稍息也好、比X+Y也好,由你們海空軍决定好了。像這樣情形,最後還是由蔣介石打圓場。”
  孫立人是國民黨將領中少數能打勝仗的名將之一。他長期在補給充足的精銳部隊任職,無論在中緬印對日戰役,或在東北新一軍對中共的戰事等,面對各種艱苦復雜的作戰環境皆有深刻的認識與卓越的戰績,不同於國府嫡係將領一般的庸碌。
  
  家庭
  
  張晶英(夫人)
  張梅英(姨太)
  子女
  長女孫中平(1952年—),清華核子工程係畢業、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材料力學博士。
  長子孫安平(1954年—),中原理工學院物理係、清華物理研究所畢業。
  次子孫天平(1956年—),輔大數學係畢業。
  次女孫太平(1958年—),新竹清華化學係畢業。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