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 人物列錶
老約翰·施特勞斯 Johann Strauss小約翰·施特勞斯 Johann Strauss凌廷堪 Ling Tingkan
王錦季王德暉
戴震
清代  (1724年1777年)

四書類 Class Four Books《孟子私淑錄》
《孟子字義疏證》
儒傢類 Confucian class《原善》

閱讀戴震在百家争鸣的作品!!!
  清代考據學家,思想傢。字東原,安徽休寧隆阜(今屬屯溪)人。進士,曾任纂修、翰林院庶吉士之職。在哲學上,他認為物質的氣是宇宙本原,陰陽、五行、道都是物質性的氣。認為理是事物的條理,是事物的規律,不能脫離具體事物而存在,理就在事物之中,“理化氣中”。他還認為宇宙是氣化流行的總過程,“天地之氣化流行不已,生生不息”。在認識論方面,他認為人的認識能力是“天地之化”,通過耳目鼻口之官接觸外物,心就能發現外物的規則,緻知格物就是對事物進行考察研究,衹有經過觀察和分析,才能認識事物的道理。
  他還提出“光照說”,認為心之認識如同火光照物,光小照得近,光大照得遠,這實質上是一種樸素直觀的反映論。在倫理思想方面,認為人“有欲、有情、有知”,這是人的本性,否定情欲,也就否定了“人之為人”。他主張要區別欲與私的界限,認為私是“欲之失”,不能“因私而咎欲”。要“理存乎欲”,使人的自然情欲得到合理的滿足,而不能衹“存理滅欲”。他還提出“以情潔情”的主張,反對道學家的偽善,“以理殺人”。一生著作很多,包括算學、天文、地理、聲韻、訓詁、考據、哲學等多方面內容。有《戴震文集》(中華書局版,1980)、《戴震集》(上海古籍出版社版,1980)等。
  
  戴震是音韻學家江永的弟子。他對經學、天文、地理、歷史、數學都有研究。乾隆年間為《四庫全書》纂修官。對於音韻學很有研究,創立了古音九類二十五部之說以及陰陽入對轉的理論。此外,他也精通訓詁學。
  
  他的學生有很多都是著名的語言學家:
  
  段玉裁
  
  孔廣森
  
  王念孫
  
  主要著作有:
  
  《原善》
  
  《考工記圖註》
  
  《孟子字義疏證》
  
  《聲韻考》
  
  《聲類表》
  
  《方言疏證》
  
  《水經註》
  
  =字慎修,一字東原,號杲溪。安徽休寧人。出身徽州小商賈之傢,乾隆舉人,屢考進士不中,後纂修《四庫全書》,殿試賜同進士,任翰林院庶吉士。少時勤學好問,成年後,對經學、天文、歷算、地理、音韻、訓詁等都有深入研究,為18 世紀傑出的唯物主義哲學家、考據學大師及“徽派樸學”集大成者。
  戴震幼從塾學,遍覽諸經及小學之書。自十七歲時即有志聞道,已爾精通《十三經註疏》,“謂當先從事於字義制度名物以通六經之語言。考諸篆書,由《說文》以觀古聖人製作本始。更念《爾雅》為承學津筏,又殫心其書,旁推交勘,盡得古畫古義古音聲。有一字不準六書,一解不貫群經,即無稽者不信,不信者必反復參證而後即安。”(支偉成《清代樸學大師列傳》)自言曰:“餘於疏不盡記,經、註則無不能背誦也。”至二十歲,在郡城紫陽書院從師徽派樸學的創始人江永,與程瑤田、金榜、鄭牧、汪肇竜、方矩等同學於歙縣西溪不疏園,學問益進。其後至京師,與王鳴盛、錢大昕、朱筠、紀昀、盧文紹、王昶、惠棟等知名學者交往,共同研討學問。此外常與洪樸、洪榜兄弟等相與交遊。戴震的周圍聚積了諸多良師益友,他們之間學術方面的切磋探討對其學識建樹大有俾益,並使他得以與當時考據學的主流相往還。戴震生平無嗜好,惟喜讀書,博聞強記,於小學、經學、哲學、天文、數學、機械、歷史、地理都有研究。
  戴震治學志存聞道,領域廣博,有着強烈的經世色彩,從考據出發而又不囿於考據,在考據的基礎上闡發義理,形成獨特的學術風格。戴震在小學研究方面始終貫穿着一種既註重漢學師承又銳意創新的精神,以“精專”為最高的學術追求,“貴精專不貴博,與其知十而皆非真,不若知一而為真”,開乾嘉樸學精專學術風尚,發明六書“四體二用”說,提出聲轉說,作“轉語”以補“爾雅”、“方言”、“釋名”之缺,闡釋“訓詁聲音,相為表裏”的訓詁原理和“疑於義者以聲求之,疑於聲者以義證之”的音義互證方法,主張以字考經,以經考義,義理、考據、辭章三者合一,訓詁與校讎密切聯繫。戴震治學反對孤證,重證據而不輕信,以書證書,縱橫考索,卓然稱考據大師。在哲學上,肯定世界是“氣”之變化過程,而“氣化流行,生生不息”,即為“道”、“理”。“氣”是“ 陰陽五行”,也即“道”之實體。又以為《易·係辭》所謂“形而上”之“道”,即“未成形質” 以前之“氣”;“形而下”之器,即“已成形質”以後之物,反對理學家“理在事先”等說。又提倡從具體考察事物中認識事物規律,即“理”,“事物之理,必就事物剖析至微,而後理得”(《孟子字義疏證》),以為 “理也者,情之不爽失也,未有情不得而理得者也”,“今以情之不爽失為理,是理者存乎欲者也”(同上)。其“理存於欲”之命題,一反理學家“去人欲、存天理”之說教,以為“後儒以理殺人”,與“酷吏以法殺人”無本質區別。在天文學方面,戴震藉用西洋新法評述各傢學術、考訂流變,或與古人辯難,立論自較清楚,亦有所創見。在數學方面,戴震對古典算書作了認真的整理和校勘工作,先後從《永樂大典》中輯出《周髀》、《九章》、《海島》、《五曹》等九部算經,以及收集到的影宋版張《丘建算經》、《數術記遺》,校勘後一並收入《四庫全書》,使許多古算經失而復得,為中國古代數學的存亡續絶做出了傑出的貢獻。在其影響下,《測圓海鏡》、《四元玉鑒》、《楊輝算法》等數學名著又陸續被發現整理,自此掀起了乾嘉時期研究中國古代數學的高潮。在機械考工方面,所著《考工記圖》記述了對古代百工之事的科技名著的最傑出研究,並繪圖詳加註釋,時人稱為奇書。戴震又是一位精博於地輿之學的著名學者,主修《汾州府志》被時人尊為“ 修志楷模”,精校《水經註》更是有口皆碑。此外,戴震對生物學和醫學也有涉獵,所著《雅經》記述動植物四百多種,成為一部辭典式的生物學專著。據《揚州畫舫錄》載,戴震撰有《金匱要略註》,洪榜《行狀》言尚著有《氣穴記》、《藏府象經論》。這些著作皆散佚。可見,戴震不僅孜孜以求於《疏證》此類正人心的哲學著作,同時廣泛地刻意鑽研科技並進行比較專精的探索,本着“存古法以溯其源,秉新製以究其變”的原則,將自然科學的世界觀和訓詁考據的方法論作為其治經聞道之本,從而成為“百科全書式的學者”。
  徽派樸學始於江永而成於戴震,戴震是皖學的集大成者,他創造性地構建闡發了唯物主義的哲學思想體係,並融會貫通於聲韻訓詁、名物制度、經籍考證、天算地理研究等諸多方面都成就斐然卓越。其主要著述有《聲韻考》、《六書》、《聲類表》、《方言疏證》,測算方面有《原象》、《迎日推策記》、《勾股割圜記》、《歷問》、《古歷考》、《續天文略》、《策算》、《詩經二南補註》、《毛鄭詩考正》、《尚書義考》、《儀經考正》、《春秋即位改元考》、《大學補註》、《爾雅文字考》、《經考》、《水經註》、《九章補圖》、《屈原賦註》、《原善》、《孟子字義疏證》、《中庸補註》、《考工記圖》、《水地記》、《緒言》、《直隸河渠書》、《氣穴記》、《藏府算經論》、《葬法贅言》、《文集》,共計50餘種。戴震是中國思想史上具有重大影響的一代宗師,給中國的考證學樹立了登峰造極的境界,其學生的王念孫、王引之、段玉裁,都是這一學風的傳人,其思想深度和學術水平無疑是中國十八世紀的高峰標志。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