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 人物列表
刘邦 Liu Bang(西汉)李广 Li An(西汉)李延年 Li Yannian(西汉)
霍去病 Huo Qubing(西汉)杨雄 Yang Xiong(西汉)司马迁 Sima Qian(西汉)
刘向 Liu Xiang(西汉)孔安国 Kong Anguo(西汉)高堂生 Gao Tangsheng(西汉)
张良 Zhang Liang(西汉)汉惠帝 Han Huidi(西汉)汉前少帝 Han Qianshaodi(西汉)
吕后 Lv Hou(西汉)刘弘 Liu Hong(西汉)汉文帝 Han Wendi(西汉)
汉景帝 Han Jingdi(西汉)汉武帝 Han Wudi(西汉)汉昭帝 Han Zhaodi(西汉)
昌邑王 Chang Yiwang(西汉)汉宣帝 Han Xuandi(西汉)汉元帝 Han Yuandi(西汉)
汉成帝 Han Chengdi(西汉)汉哀帝 Han Aidi(西汉)汉平帝 Han Pingdi(西汉)
孺子婴 Ru Ziying(西汉)董贤 Dong Xian(西汉)田广明 Tian Anming(西汉)
于定国 Yu Dingguo(西汉)霍光 Huo Guang(西汉)邴吉 Bing Ji(西汉)
赵破奴 Zhao Ponu(西汉)苏武 Su Wu(西汉)田蚡 Tian Fen(西汉)
许昌 Xu Chang(西汉)庄青翟 Zhuang Qingdi(西汉)石庆 Dan Qing(西汉)
公孙贺 Gongsun He(西汉)田千秋 Tian Qianqiu(西汉)卫青 Wei Qing(西汉)
韩安国 Han Anguo(西汉)张汤 Zhang Shang(西汉)卜式 Pū Shi(西汉)
儿宽 Ren Kuan(西汉)桑弘羊 Sang Hongyang(西汉)金日磾 Jin Ridi(西汉)
上官桀 Shangguan Jie(西汉)王臧 Wang Cang(西汉)孔臧 Kong Cang(西汉)
李敢 Li Gan(西汉)张骞 Zhang Qian(西汉)晁错 Chao Cuo(西汉)
周亚夫 Zhou Yafu(西汉)赵充国 Zhao Chongguo(西汉)韩信 Han Xin(西汉)
伏生 Fu Sheng(西汉)
汉宣帝
西汉  西汉(前91年前48年)
姓:
名:
网笔号: 孝宣皇帝
开端终结
在位前73年前48年
本始前73年前70年
地节前69年前66年
元康前65年前61年
神爵前61年前58年
五凤前57年前54年
甘露前53年前50年
黄龙前49年前49年
初元前48年前44年

  汉宣帝刘询(公元前91年4月7日—公元前48年1月10日),本名刘病已,字次卿,西汉第十位皇帝(公元前74年9月10日—公元前48年1月10日在位)。他是汉武帝刘彻嫡曾孙、戾太子刘据孙子、史皇孙刘进之子。因汉昭帝无子,昌邑王刘贺又被废,所以在公元前74年9月10日(农历元平元年七月庚申日),17岁的刘病已先被上官太后封为阳武侯,一个时辰后即被立为皇帝。公元前64年6月(农历元康二年五月),改名刘询,汉宣帝改名“询”的理由是“病”、“已”两字太过常用,臣民避讳不易。
  汉宣帝刘询因少遭不幸(他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在即位前受过牢狱之苦的皇帝),流落民间,察知民间疾苦,所以即位之后,能躬行节俭,多次下令节省开支。刘询为人聪明刚毅,高才好学,为政励精图治,史称“中兴”。然而汉宣帝刘询从出生到即位,再到亲政,既坎坷多难,又极富传奇色彩。他在位期间励精图治,但却没有挽回西汉的衰亡。
  
  【刘询年表】
  公元前91年,宣帝刘询出生,旋即因“巫蛊事件”牵连被关进监狱。
  公元前86年,刘询获释,被列入宗室,
  公元前74年,刘询在以霍光为首的大臣拥立下登基。
  公元前68年,霍光病逝,刘询开始着手镇压霍氏集团的叛乱,将大权收归自己。
  公元前51年,匈奴韩呼邪单于归附西汉。长达150年的汉匈战争结束。
  公元前48年,汉宣帝刘询驾崩,享年44岁。
  
  【在位年号】
  本始(4)公元前73年2月10日—公元前69年2月5日
  地节(4)公元前69年2月6日—公元前65年2月10日
  元康(5)公元前65年2月11日—公元前61年4月
  神爵(4)公元前61年4月—公元前57年2月12日
  五凤(4)公元前57年2月13日—公元前53年1月29日
  甘露(4)公元前53年1月30日—公元前49年2月13日
  黄龙(1)公元前49年2月14日—公元前48年1月10日
  
  【身世:迎自民间】
  废黜昌邑王刘贺之后,光禄大夫、给事中(内朝官)邴吉,建议把流落民间的汉武帝曾孙刘病已迎入宫中,入继昭帝大统。这时,在汉武帝的后代中,已没有更多的选择余地,邴吉又极力赞扬这位18岁的皇孙“通经术,有美才,行安节和”。大臣会议同意了邴吉的提议,派宗正刘德驾车到长安尚冠里,将这位新君奉迎入未央宫。那么,大司马大将军霍光,为什么同意立刘病已为新皇帝呢?
  薄弱的根基
  当年戾太子刘据有个妾叫史良娣,生下了皇孙刘进。刘据共有3个儿子,为了加以区别,就以其外祖母家姓称刘进为史皇孙。史皇孙长大成人后,娶妻王翁须,生下了儿子刘病已。数月后,汉武帝征和二年(前91年),“巫蛊之祸”爆发,戾太子、史良娣、史皇孙、王夫人和这一家族的其他人先后遇害,只有嗷嗷待哺的婴儿刘病已保留了一条活命,被送进了监狱。
  因为有人说长安狱中有天子气,武帝命令处死所有犯人,典狱官邴吉据理力争,保住了刘病已的性命。第二天武帝就撤销了这道命令。由于他还是个婴儿,邴吉在狱中挑选两位女囚做他的奶娘。刘据一案平反后,在刘病已5岁这年,邴吉再一次把他抱上了自己的车座,送到了鲁国他的祖母史良娣家族寄居。史良娣的母亲贞君对这个可怜的孩子非常疼爱,不顾年老体衰亲自照料他的生活。邴吉还及时将刘病已已被赦免的消息上报给了掖庭宫廷官署。从此,刘病已的名字被记在了宗室的族谱上,他的生活费用也全由朝廷提供。这时的掖庭令张贺,原来曾当过戾太子刘据的家吏,顾念主人的旧恩,对这位皇曾孙关怀备至。他用自家的私钱为刘病已延师受学。
  眼看刘病已一天天长大,掖庭令张贺开始为这个落魄皇孙的终身大事着急,为刘病已聘下了掖庭监狱的典狱长许广汉的女儿许平君为妻。于是,17岁的落难皇孙刘病已娶了许平君,一年后就有了儿子刘奭(即后来的汉元帝)。没过几个月,刘病已变成了刘询,成了以前做梦也不敢想的皇帝。汉宣帝起自民间,根基薄弱,易于操纵,这是霍光选立他的原因之一。
  谶言的出现
  谶言,又称谶纬,是流行于两汉之际的宗教神学。所谓“谶”,就是某种有待应验的宗教预言、隐语;而“纬”是相对于“经”而言的,衍生成补充儒学经典的意思。“谶”来自于天命所托,又叫“符命”“谶记”等等;“纬”则假借了神化了的孔子的名义。大致说来,谶纬就是根据某些神秘的启示验证人事的言论。谶纬之兴,是经学畸变和社会危机共生的产物,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它为动荡时事的政治角逐提供了一种便捷有效的舆论工具。
  昭帝在世时,人们也许看到他体弱无子,便有一种流言悄悄在朝野上下不胫而走。昭帝元凤三年(前78年)正月,传说泰山莱芜山南有数千人看见有块高1丈5尺,长48围的巨石,忽然自己竖立起来,插进地里8尺,下边还有3块小石为足。又据说,皇家上林苑中,有棵大柳树倒地枯死,又自己站起来复活了,上面还有小虫咬食树叶而成的文字:“公孙病已立。”谶言中的“公孙”是何意?“病已”是谁?此事是编造的吗?从西汉至今,两千多年来一直存在争论。但至少可以看出,刘据的悲剧已在民间流传开来,博得了广泛的同情,当时的人们思慕着卫太子,对昭帝即位后未能给卫太子平反表示不满,这种不满已形成了一股强烈的社会思潮,冲击着霍光权移主上的现实。霍光是知时务的聪明人,他知道这股思潮是不能抗,只能顺的,拥立刘病已既可上承天意,又可使自己转被动为主动,遂了容易操纵新君的心愿。这是霍光选立刘病已的原因之二。
  然而,宣帝也会像昭帝那样服服帖帖吗?霍氏集团能够永握国家的权柄吗?
  
  【魄力:清除霍氏】
  由于汉宣帝生于“巫蛊之祸”中,亲人被诛,本人一直生活于狱中或民间,理解、同情下层人民,又深知宫廷争夺皇位的残酷,所以登上帝位后,小心谨慎、宽厚仁慈,着力团结各种宗派势力,以巩固其地位。
  戒急用忍
  宣帝采取了和他前任昌邑王刘贺迥然不同的措施,那就是戒急用忍。
  即位后,宣帝把朝政都委托给了霍光,唯有一件事情坚持自己作主,那就是册立皇后。大臣们都知道霍光有个小女儿叫霍成君,论辈分还是上官太后的小姨。众臣不谋而合,都把皇后的位置心许给霍光的女儿了。宣帝却难忘相濡以沫的患难妻子许平君(刚入宫时以立为婕妤),有意立她为皇后,但他不向大臣们明说,却下诏寻找一把自己在贫寒时使用过的宝剑。这道寻故剑的旨意情真意切。大臣们心里明白,只得上奏,请立许婕妤为皇后。对此,霍光也只好认同。
  公元前74年12月31日(农历元平元年十一月壬子日),许平君成为大汉皇后,依照惯例,皇后的父亲应该加封为列侯。但霍光以许广汉为“刑余之人”作托辞,竟不许封,最后只封个“昌成君”。
  本始元年(前73年),霍光还政于宣帝,宣帝自知势孤,没有霍光的势力作靠山是不行的,遂谦让,使霍光继续任原职而秉国政。汉宣帝论定策功,褒赏以霍光为
  [霍光像]
  霍光像
  首的功臣,封邑封侯。这样,汉宣帝不仅稳定了朝臣、将军之心,而且使霍光集团忠心辅佐,皇位得以稳固。
  霍光的小女儿成君未能入宫,霍光的妻子霍显气得火冒三丈。做了两年皇后的许平君再次怀孕,到快分娩时,有病召女医淳于衍入宫。霍显指使淳于衍谋害许皇后。本始三年(前71年)许皇后生产后,淳于衍趁机把事先带入宫中的附子粉末掺入丸中。生附子有毒,泡制过的附子也辛、甘、大热,孕产妇绝对禁用。许皇后服药后,就不明不白地死去了。不久,霍光的小女儿霍成君终于成为宣帝新的皇后。
  地节二年(前68年),霍光病逝。霍光执掌国政20年,大权独揽,虽无皇帝之名,已行皇帝之实。但是,霍光正确地执行了汉武帝临终遗诏的基本精神,终于使西汉王朝由社会动荡不安进入到“昭宣中兴”,为西汉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从这一点来看,霍光专政,对西汉王朝的健康发展,对社会的进步、国家的复兴、民族的发展作出了历史的贡献。
  夺回皇权
  24岁的汉宣帝熟知闾里奸邪、吏治得失,是一位富有社会经验的青年。他挣脱了辅政大臣的羁绊,开始亲问政事,独揽朝纲,渴望以自己的意志施政,励精图治。霍光在世时,宣帝对其既有一种畏惧感,又背上了一种感恩的包袱。现在霍光虽然病逝了,但霍氏家族仍然紧紧地控制着中朝的军政大权。宣帝不是鲁莽的政治家,表面上继续封赏霍光的子孙,让其享受荣华富贵,自我暴露,再逐渐削夺他们的权力;另一方面却加强外朝的权力,下诏给御史大夫魏相,暗查霍氏隐匿不报的上书,以防壅敝,进而戳穿其阴谋,逼迫其就范、让权,最后达到清除的目的。
  可是,颟顸的霍氏集团对皇帝的新动向毫无察觉,反而依仗皇太后、皇后的特殊关系,变本加厉地专横跋扈、奢靡越制。霍光的寡妻霍显及其儿子霍禹不经朝廷许可,私自越制改修霍光的陵墓。规模如同帝王陵墓一样;霍光孙霍云常称病不上朝,却私自外出,派自己的家奴代为上朝谒请;霍显与几位女儿又置宫禁制度于不顾,常常不分白天黑夜地进出太后所居的殿中。
  霍显没有意识到自己正处于危险之的漩涡之中,仍然颐指气使。宣帝立刘奭为太子的决定,深深地触怒了霍光的孀妻霍显。她气得不进茶饭,大口大口地吐血,遂教唆女儿霍成君毒死太子刘奭。然而,霍皇后实在找不到下毒的机会,但在态度上却常常对太子横眉冷对了。霍成君的一言一行,都被宣帝看在眼里,他表面上不动声色,只是暗地里加快了从霍氏家族手中夺回皇权的步伐。
  汉宣帝掌握霍氏罪行后,镇定自若,复封霍山为乐平侯,领尚书事。接着宣帝诏令吏民奏事,可以不通过尚书,直奏皇帝,大臣亦可直接参见皇帝,从而把尚书架空,使霍氏掌握的中朝的权力集中到皇帝手中。之后,汉宣帝又陆续将中朝的霍氏成员调离,并收兵权。网已经布好了,只等收网的那一天了。地节四年(前66年)夏,失去了权势的霍家人深为怨恨,开始密谋发动政变。霍禹、霍山等阴谋设计,杀丞相,废宣帝,立霍禹为皇帝。结果计划泄露,宣帝派兵逮捕霍禹,腰斩于市,霍显、霍云、霍山等自杀,霍皇后被废,居昭台冷宫。霍氏集团被一网打尽。
  汉宣帝尽管将霍光全家杀光,但并没有因此抹杀霍光的功绩。宣帝晚年在麒麟阁设置画像,霍光仍然被列为第一功臣。
  一代明君汉宣帝诛灭了霍氏集团,却继承并发展了霍光的治国路线。
  
  【功绩:中兴之主】
  汉宣帝恢复了几失之于外戚的刘氏天下,研究了有汉有来统治天下的经验教训,在忠实执行汉武帝“轮台诏令”所制订政策的基础上,又进行了必要的补充和改革。
  整顿吏治,惩治腐败
  诛灭霍氏集团后,拔除了危乱国家的祸根,为进一步削弱权臣的势力,保证汉王朝的政令畅通,宣帝开始大力整饬吏治。
  在中央,调整内、外朝关系。宣帝亲自过问政事,省去了尚书这一中间环节,恢复汉初丞相既有职位又有实权的体制。宣帝规定做丞相的人既要有学识,能为皇帝出谋划策,敢于决断,又要有治国经验,而且政绩突出。
  在地方,重视地方长吏的选任。汉宣帝充分认识到,选好郡国守相是搞好吏治的关键。汉代郡国守相不仅管辖范围广阔,
  而且在治区内大凡经济、政治、军事、民政、财政、司法、治安、教育、选举,都在其掌握之中。郡国守相的好坏,不仅关系到一方的安宁与否,也关系到国家的治乱兴衰。
  郡国介于中央与县之间,在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中,郡国守相起承上启下的作用。守相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封建国家机器能否正常运转的大问题。对下,涉及能否正确指导和督责县级官吏的工作;对上,事关能否帮助皇帝与中央官吏了解下情,为制定政策,选拔考核官吏,提供可靠依据,从而保证国家权力牢牢掌握在皇帝手中。
  郡国守相在安定百姓,维护封建统治的长治久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县令虽然与民的关系更为亲密一些,但其管辖地区小,影响了不大。在太守专郡的汉代,“县令听命,反如其臣”。郡县治理的如何,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守相。事实上,宣帝即位时,郡国守相很少有称职的,所以,培养和选拔大批“良二千石”就尤为必要。
  正因为上述原因,汉宣帝对郡国守相的选任,十分慎重和严格,规定先由朝中大臣举荐,然后择日亲自召见,询问治国安邦之术。如著名循吏龚遂被任命为渤海太守,就是一例:“渤海左右郡饥荒,盗贼并起,二千石不能禽制。上选能治者,丞相御史举(龚)遂可用。”为了考核龚遂的才能,宣帝亲自召见,策问治渤海之术。当宣帝确信龚遂的才干后,便任命他为渤海太守,让其赴任,并给与他“一切便宜行事”的权力。龚遂果然不负众望,在他的治理下,将那些武装反抗地主压迫的农民从“盗贼”中区别开来,不到几年时间,“军中翕然,盗贼亦皆罢”“民安土乐业”。
  汉宣帝建立了一套对官吏的考核与奖惩制度。宣帝多次下诏对二千石(郡守级官吏)的工作提出具体要求:实行五日一听事制度;不定期派使者巡行郡国,对二千石官员的工作进行考察。后来,又继续实行自汉武帝以来,派刺史考察郡国守相的制度。
  每年年终,郡国上计吏都要带计薄赴京。宣帝针对武帝后期以来上计不实,计薄形如虚文的情况给予严格纠正,令相关官员核查计薄。对真伪相乱者,严加处罚。根据考核结果,宣帝综合名实,信赏必罚。他颁布诏令说:“有功不赏,有罪不课,虽唐虞犹不能化天下。”因政绩突出而受到奖励的官员很多,如杜延年、黄霸、朱邑、召信臣等人,或以玺书勉励,增秩赐金,或爵关内侯,升任九卿或三公。相反,对那些不称职或有罪的官吏,宣帝则毫不手软,严惩不贷。大司农田延年在尊立宣帝时,作用非凡,“以决疑定策”被宣帝封为阳城侯,但因修建昭帝墓圹,趁雇佣牛车运沙之机,贪污账款3000万而被告发。有的大臣为他说情,认为“春秋之义,以功覆过”,但宣帝没有同意,派使者“召田延年诣廷尉”受审,拟以重罚,致使田延年畏罪自杀。
  由于目标明确,措施具体,因而宣帝整顿吏治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首先,培养和造就了大批“良吏”,强化了中央对地方的统治。整个西汉时代的良吏,以汉宣帝时为最多。这些循吏或良吏执法公平,恩威并施,为政宽简。其统治往往显得“合人心”,“所居民富,所去见(被)恩”,得到时人的好评。“循吏”是地主阶级中有远见,懂政策的官吏。
  其次,整顿吏治形成的奖励机制,促进了官吏素质的提高,优化了官吏队伍的结构,保证了封建国家机器正常、高效的运转。宣帝时有不少官吏,刚做官时文化素养并不高,由于皇帝的提倡和仕途的需要,往往在政务之余,拜师或自学儒学。如邴吉出身小吏,后学《诗》《礼》,皆通大义;黄霸为吏后,在狱中从夏侯胜学《尚书》等等。宣帝时历任丞相的素质,无论学识,能力,治绩,都大大优于武帝、昭帝时期。他们积极参与国家大政方针的研究与决策,举荐考核官吏,协助皇帝处理军国大事,从而彻底改变了武昭时期丞相无所作为的局面。还有许多官吏,或由低级郡吏察廉晋升而来,或因明经而被提拔。
  再次,整顿吏治,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成就了中兴大业。整顿后的郡国守相多由良吏担任。他们结合实际,因地制宜,积极推行休养生息政策,是社会经济迅速恢复和发展。
  当然,宣帝时的吏治仍有不少弊端。有些官吏执法不公,草菅人命;敲诈勒索,繁兴徭役;弄虚作假,沽名钓誉;应付差事,敷衍塞责等等现象,屡见不鲜。有些官吏虽无大过,但平庸无能,不称其职。就连宣帝本人在执行中也带有较大的感情色彩,出现了冤案,错案,以及后期重用宦官等。尽管如此,从整体上看,宣帝整顿吏治是成功的,是应予肯定的。
  召开会议,整理经典
  宣帝继昭帝召开盐铁会议之后,又在甘露三年(前51年),在石渠阁召开了盛大的儒家经学会议,讲论“五经”同异问题。自汉武帝独尊儒术以后,儒家经书就有至高无上的权威,具有法典的性质。但是,学术界,思想界对儒家经书的理解存在分歧,所以召开这次大讨论。萧望之等大臣参加评论,汉宣帝亲临会场,随时对争论问题作出裁决。经过这次讨论之后,原属民间的学派如梁丘《易》大小夏侯《尚书》和谷梁《春秋》也进入官学。这种现象只有在宽松的政治条件下才有可能,而且为加强思想的进一步统一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调整政策,发展经济
  昭宣时期,以“轮台诏令”为基本依据,昭帝、霍光和宣帝认真总结了武帝时期推行经济政策的经验教训,大刀阔斧地进
  行调整政策,采取“与民休息”的政策,收到了显著的效果。
  整顿官营,调整工商
  武帝时期工商业官营政策暴露出诸多弊端,昭帝时期就引起了较大非议。在始元六年(前81年)召开的盐铁会议上,众臣对这些政策进行了激烈的批评,导致了“罢郡国榷沽”的结果,但其他各项仍未罢除。宣帝亲政后,继续整顿这些政策,曾于地节四年(前 66年)九月下诏:“吏或营私烦扰,不顾厥咎,朕甚闵(悯)之。盐,民之食,而贾咸贵,众庶重困,其减天下盐贾。”由此可见,工商官营政策在昭宣时期虽然仍在执行,但经过整顿,这些政策的一些弊端,如官吏徇私枉法,贪污腐败等问题,在一定时期内得到了有效抑制,这有利于百姓的“休养生息”。
  轻徭薄赋,劝民农桑
  汉宣帝继续奉行昭帝时期的轻徭薄赋方针,对遭受自然灾害地区的抚恤更多。本始元年(前73年),宣帝即位不久,即免除当年租税。后又对遭受旱灾、地震、残疾的地区,都免除三年的租赋。五凤三年(前55年),诏令减天下口钱。甘露三年(前52年),令减收算赋钱,1算减30钱。甘露三年(前51年),又诏令免除当年田租。
  在徭役方面,也尽量减省。宣帝时,漕运所消耗的人力很多,仅从关东向京师运谷400万斛,每年就需用6万人的劳力。大司农中丞耿寿昌建议在三辅、弘农、河东、上党、太原等郡买粮,足以供给京师所用,可以减省关东多一半的漕卒。宣帝采纳了这一建议,果然使漕运力役大省。
  为了减轻农民转漕和徭役不息之苦,调动他们的生产积极性,宣帝还有计划地在西北地区进行大规模屯田。地节、元康年间(前69年—前61年),赵冲国击破先零羌,乃罢骑兵,留步兵屯田,这样就可以满足击羌“吏士马牛食,月用粮谷十九万九千六百三十斛”之需。
  抚恤流民,抑制兼并
  昭宣继武帝之后,“百姓流离”的状况一直未见好转。这是导致统治秩序不稳的社会因素,汉朝统治者无一例外的对它倍加重视。汉武帝晚年所表示的忏悔,就是这股可以“覆舟”的潜在力量冲击的结果。作为继承大统的昭、宣两朝皇帝,也诚惶诚恐,并寻求各种解决的途径。
  昭帝时,对贫民多次实行赈济的办法,重在安抚。或派官员救济,或借给粮食和粮种,甚至在元凤三年(前78年),又将荥阳的中牟苑分给贫民耕种。
  宣帝时期,对流民的抚恤措施更加具体化。如地节三年(前71年)十月,诏令:凡回归原籍的流民,由政府分给公田耕种;借给粮食及粮种;免除纳算赋和徭役等。这是自武帝以来,抚恤流民条件最优惠、措施最具体的一项诏令。
  在抚恤贫民的同时,宣帝还极力制止土地兼并:一是迁豪。汉代允许自由买卖土地,因而引起官僚、豪强地主、富商大贾的大肆兼并,出现了“富者田连阡陌,贫者亡(无)立锥之地”的现象。在这种情况下,宣帝先后三次诏令把“赀百万者”徙往平陵、杜陵等地,而后将其土地或充为公田,或假配给无地、少地的贫民。二是假民公田。把国家苑囿或郡国的公田借给少地或无地的贫民耕种,使他们尽可能地摆脱地主的控制,重新变为国家的编户。据记载,宣帝曾先后四次颁布这样的诏令。
  软硬兼施,建功边事
  汉宣帝时,汉朝对周边少数民族的关系,则软硬皆施。汉宣帝派兵击灭西羌,袭破车师,进一步加强汉朝对西域的影响。与此同时,随之汉朝国力的增强,匈奴力量一再削弱,汉匈关系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宣帝神爵二年(前60年),匈奴发生内乱,呼韩邪单于于甘露三年(前51年)亲至五原塞上请求入朝称臣,成了汉朝的藩属,宣帝又得以完成武帝倾全国之力用兵而未竟的功业。
  
  【宣帝逝世与评价】
  公元前48年1月10日(农历黄龙元年十二月甲戌日),汉宣帝因病去世,在位近26年,享年44岁。谥号孝宣皇帝(按《谥法解》“圣
  善周闻曰宣”),庙号中宗 ,逝后葬于杜陵(今陕西西安市东南)。太子刘奭即位,是为汉元帝。
  史称汉宣帝“政教明,法令行,边境安,四夷清,单于款塞,天下殷富,百姓康乐,其治过于太宗(汉文帝)之时。”“孝宣之治,信赏必罚,文治武功,可谓中兴”。他与前任汉昭帝刘弗陵的统治被并称为昭宣中兴。
  昭宣时期,经过38年的休养生息,不仅缓和了武帝晚年以来不断激化的社会矛盾,平息了严重的社会危机,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恢复和发展了生产,恢复了国家实力,加强了中央集权的统治,从而避免了亡秦覆辙的厄运,使西汉王朝又由乱到治,由弱变强,出现了 “昭宣中兴”的局面。昭宣时代是社会秩序稳定、社会生产发展较为迅速的时期。
  
  【后妃子女】
  皇后
  许皇后 许平君
  霍皇后 霍成君
  王皇后 邛成太后
  妃嫔:
  华婕妤 生馆陶王(主)
  张婕妤 生淮阳宪王刘钦
  卫婕妤 生楚孝王刘嚣
  公孙婕妤 生东平思王刘宇
  戎婕妤 生中山哀王刘竟
  子:
  汉元帝 刘奭
  淮阳宪王 刘钦
  楚孝王 刘嚣
  东平思王 刘宇
  中山哀王 刘竟
  馆陶王
  (注:《汉书 外戚传第六十七上》记:“是时,馆陶王母华婕妤及淮阳宪王母张婕妤、楚孝王母卫婕妤皆爱幸。”除此处外,《汉书》中没有关于馆陶王的记载。
  有人认为根据颜师古注版,馆陶公主母亲应该是华婕妤。其它版本写作馆陶王。也有人认为馆陶王确实存在,并非是馆陶主的笔误。)
  女:
  长女 馆陶公主 刘施 夫于永
  某女 敬武公主
  
  【后人评价】
  班固
  孝先之治,信赏必罚,综核名实,政事、文学、法理之士咸精其能,至于技巧、工匠、器械,自元、成间鲜能及之,亦足以知吏称其职,民安其业也。遭值匈奴乖乱,推亡固存,信威北夷,单于慕义,稽首称籓。功光祖宗,业垂后嗣,可谓中兴,侔德殷宗、周宣矣!
  ——《汉书·宣帝纪》
  
  【相关史料】
  《汉书 宣帝纪》
  宣帝纪第八
  
  [汉宣帝像]
  汉宣帝像
  孝宣皇帝,武帝曾孙,戾太子孙也。太子纳史良娣,生史皇孙。皇孙纳王夫人,生宣帝,号曰皇曾孙。生数月,遭巫蛊事,太子、良娣、皇孙、王夫人皆遇害。语在《太子传》。曾孙虽在襁褓,犹坐收系郡邸狱。而邴吉为廷尉监,治巫蛊于郡邸,怜曾孙之亡辜,使女徒复作淮阳赵征卿、渭城胡组更乳养,私给衣食,视遇甚有恩。
  巫蛊事连岁不决。至后元二年,武帝疾,往来长杨、五柞宫,望气者言长安狱中有天子气,上遣使者分条中都官狱系者,轻、重皆杀之。内谒者令郭穰夜至郡邸狱,吉拒闭,使者不得入,曾孙赖吉得全。因遭大赦,吉乃载曾孙送祖母史良娣家。语在吉及外戚《传》。
  后有诏掖庭养视,上属籍宗正。时掖庭令张贺尝事戾太子,思顾旧恩,哀曾孙,奉养甚谨,以私钱供给教书。既壮,为取暴室啬夫许广汉女。曾孙因依倚广汉兄弟及祖母家史氏。受《诗》于东海澓中翁,高材好学,然亦喜游侠,斗鸡走马,具知闾里奸邪,吏治得失。数上下诸陵,周遍三辅,常困于莲勺卤中。尤乐杜、鄠之间,率常在下杜。时会朝请,舍长安尚冠里,身足下有毛,卧居数有光耀。每买饼,所从买家辄大雠,亦以是自怪。
  元平元年四月,昭帝崩,毋嗣。大将军霍光请皇后征昌邑王。六月丙寅,王受皇帝玺、绶,尊皇后曰皇太后。癸已,光奏王贺淫乱,请废。语在贺及光《传》。
  秋七月,光奏议曰:“礼,人道亲亲故尊祖,尊祖故敬宗。大宗毋嗣,择支子孙贤者为嗣。孝武皇帝曾孙病已,有诏掖庭养视,至今年十八,师受《诗》、《论语》、《孝经》,操行节俭,慈仁爱人,可以嗣孝昭皇帝后,奉承祖宗,子万姓。”奏可。遣宗正德至曾孙尚冠里舍,洗沐,赐御府衣。太仆以軨猎车奉迎曾孙,就齐宗正府。庚申,入未央宫,见皇太后,封为阳武侯。已而群臣奉上玺、绶,即皇帝位,谒高庙。
  八月已巳,丞相敞薨。
  九月,大赦天下。
  十一月壬子,立皇后许氏。赐诸侯王以下金钱,至吏、民鳏、寡、孤、独各有差。皇太后归长乐宫。长乐宫初置屯卫。
  本始元年春正月,募郡国吏、民訾百万以上徙平陵。遣使者持节诏郡国二千石谨牧养民而风德化。
  大将军光稽首归政,上谦让委任焉。论定策功,益封大将军光万七千户,车骑将军光禄勋富平侯安世万户。诏曰:“故丞相安平侯敞等居位守职,与大将军光、车骑将军安世建议定策,以安宗庙,功赏未加而甍。其益封敞嗣子忠及丞相阳平侯义、度辽将军平陵侯明友、前将军龙雒侯增、太仆建平侯延年、太常蒲伺昌、谏大夫宜春侯谭、当涂侯平、杜侯屠耆堂、长信少府关内侯胜邑户各有差。封御史大夫广明为昌水侯,后将军充国为营平侯,大司农延年为阳城侯,少府乐成为爰氏侯,光禄大夫迁为平丘侯。赐右扶风德、典属国武、廷尉光、宗正德、大鸿胪贤、詹事畸、光禄大夫吉、京辅都尉广汉爵皆关内侯。德、武食邑。”
  夏四月庚午,地震。诏内郡国举文学高第各一人。
  五月,凤皇集胶东、千乘。赦天下。赐吏二千石、诸侯相、下至中都官、宦吏、六百石爵,各有差,自左更至五大夫。赐天下人爵各一级,孝者二级,女子百户牛、酒。租税勿收。
  六月,诏曰:“故皇太子在湖,未有号谥、岁时祠。其议谥,置园邑。”语在《太子传》。
  秋七月,诏立燕剌王太子建为广阳王,立广陵王胥少子弘为高密王。
  二年春,以水衡钱为平陵,徙民起第宅。
  大司农阳城侯田延年有罪,自杀。
  夏五月,诏曰:“朕以眇身奉承祖宗,夙夜惟念孝武皇帝躬履仁义,选明将,讨不服,匈奴远遁,平氐、羌、昆明、南越,百蛮乡风,款塞来享;建太学,修郊祀,定正朔,协音律;封泰山,塞宣房,符瑞应,宝鼎出,白麟获。功德茂盛,不能尽宣,而庙乐未称,其议奏。”有司奏请宜加尊号。
  六月庚午,尊孝武庙为世宗庙,奏《盛德》、《文始》、《五行》之舞,天子世世献。武帝巡狩所幸之郡国,皆立庙。赐民爵一级,女子百户牛、酒。
  匈奴数侵边,又西伐乌孙。乌孙昆弥及公主因国使者上书,言昆弥愿发国精兵击匈奴,唯天子哀怜,出兵以救公主。知
  反蠓秋,大发兴调关东轻车锐卒,选郡国吏三百石伉健习骑射者,皆从军。御史大夫田广明为祁连将军,后将军赵充国为蒲类将军,云中太守田顺为虎牙将军,及度辽将军范明友、前将军韩增,凡五将军,兵十五万骑,校尉常惠持节护乌孙兵,咸击匈奴。
  三年春正月癸亥,皇后许氏崩。戊辰,五将军师发长安。
  夏五月,军罢。祁连将军广明、虎牙将军顺有罪,下有司,皆自杀。校尉常惠将乌孙兵入匈怒右地,大克获,封列侯。主
  大旱大旱,郡国伤旱甚者,民毋出租赋。三辅民就贱者,且毋收事,尽四年。
  六月已丑,丞相义薨。
  四年春正月,诏曰:“盖闻农者兴德之本也,今岁不登,已遣使者振贷困乏。其令太官损膳省宰,乐府减乐人,使归就农业。丞相以下至都官令、丞上书入谷,输长安仓,助贷贫民。民以车船载谷入关者,得毋用传。”
  三月乙卯,立皇后霍氏。赐丞相以下至郎吏从官金、钱、帛各有差。赦天下。
  四月壬寅,郡国四十九地震,或山崩水出。诏曰:“盖灾异者,天地之戒也。朕承洪业,奉宗庙,托于士民之上,未能和群生。乃者地震北海、琅邪,坏祖宗庙,朕甚惧焉。丞相、御史其与列侯、中二千石博问经学之士,有以应变,辅朕之不逮,毋有所讳。令三辅、太常、内郡国举贤良方正各一人。律令有可蠲除以安百姓,条奏。被地震坏败甚者,勿收租赋。”大赦天下。上以宗庙堕,素服,避正殿五日。
  五月,凤皇集北海安丘、淳于。
  秋,广川王吉有罪,废迁上庸,自杀。
  地节元年春正月,有星孛于西方。
  三月,假郡国贫民田。
  夏六月,诏曰:“盖闻尧亲九族,以和万国。朕蒙遗德,奉承圣业,惟念宗室属未尽而以罪绝,若有贤材,改行劝善,其复属,使得自新。”
  冬十一月,楚王延寿谋反,自杀。
  十二月癸亥晦,日有蚀之。
  二年春三月庚午,大司马大将军光薨。诏曰:“大司马大将军博陆侯宿卫孝武皇帝三十余年,辅孝昭皇帝十有余年,遭大难,躬秉义,率三公、诸侯、九卿、大夫定万世策,以安宗庙。天下蒸庶,咸以康宁,功德茂盛,朕甚嘉之。复其后世,畴其爵邑,世世毋有所与。功如萧相国。”
  夏四月,凤皇集鲁,群鸟从之。大赦天下。
  五月,光禄大夫平丘侯王迁有罪,下狱死。
  始亲政事,又思报大将军功德,乃复使乐平侯山领尚书事,而令群臣得奏封事,以知下情。五日一听事,自丞相以下各奉职奏事,以傅奏其言,考试功能。侍中尚书功劳当迁及有异善,厚加赏赐,至于子孙,终不改易。枢机周密,品式备具,上下相安,莫有苟且之意也。
  三年春三月,诏曰:“盖闻有功不赏,有罪不诛,虽唐、虞犹不能以化天下。今胶东相成劳来不怠,流民自占八万余口,治有异等,其秩成中二千石,赐爵关内侯。”
  之民又曰:“鳏、寡、孤、独、高年、贫困之民,朕所怜也。前下诏假公田,贷种、食。其加赐鳏、寡、孤、独、高年帛。二千石严教吏谨视遇,毋令失职。”
  令国郡国举贤良方正可亲民者。
  夏四月戊申,立皇太子,大赦天下。赐御史大夫爵关内侯,中二千石爵右庶长。天下当为父后者爵一级。赐广陵王黄金千斤,诸侯王十五人黄金各百斤,列侯在国者八十七人黄金各二十斤。
  冬十月,诏曰:“乃者九月壬申地震,朕甚惧焉。有能箴朕过失,及贤良方正直言极谏之士以匡朕之不逮,毋讳有司。朕既不德,不能附远,是以边境屯戍未息。今复饬兵重屯,久劳百姓,非所以绥天下也。其罢车骑将军、右将军屯兵。”又诏:“池崇未御幸者,假与贫民。郡国宫、馆,勿复修治。流民还归者,假公田,贷种、食,且勿算事。”
  十一月,诏曰:“朕既不逮,导民不明,反侧晨兴,念虑万方,不忘元元。唯恐羞先帝圣德,故并举贤良方正以亲万姓,历载臻兹,然而俗化阙焉。传曰:‘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其令郡国举孝、弟有行义闻于乡里者各一人。”
  十二月,初置廷尉平四人,秩六百石。
  省文山郡,并蜀。
  四年春二月,封外祖母为博平君,故酂侯萧何曾孙建世为侯。
  诏曰:“导民以孝,是天下顺。今百姓或遭衰绖凶灾,而吏徭事使不得葬,伤孝子之心,朕甚怜之。自今,诸有大父母、父母丧者勿徭事,使得收敛送终,尽其子道。”
  夏五月,诏曰:“父子之亲,夫妇之道,天性也。虽有患祸,犹蒙死而存之。诚爱结于心,仁厚之至也,岂能违之哉!自今,子首匿父母、妻匿夫、孙匿大父母,皆勿坐。其父母匿子、夫匿妻、大父母匿孙,罪殊死,皆上请廷尉以闻。”
  立广川惠王孙文为广川王。
  秋七月,大司马霍禹谋反。诏曰:“乃者,东织室令史张赦使魏郡豪李竟报冠阳侯霍云谋为大逆,朕以大将军故,抑而不扬,冀其自新。今大司马博陆侯禹与母宣成侯夫人显及从昆弟冠阳侯云、乐平侯山、诸姊妹婿度辽将军范明友、长信少府邓广汉、中郎将任胜、骑都尉赵平、长安男子冯殷等谋为大逆。显前又使女侍医淳于衍进药杀共哀后,谋毒太子,欲危宗庙。逆乱不道,咸伏其辜。诸为霍氏所诖误未发觉在吏者,皆赦除之。”
  八月已酉,皇后霍氏废。
  九月,诏曰:“朕惟百姓失职不赡,遣使者循行郡国问民所疾苦。吏或营私烦扰,不顾厥咎,朕甚闵之。今年郡国颇被水灾,已振贷。盐,民之食,而贾咸贵,众庶重困。其减天下盐贾。”
  又曰:“令甲,死者不可生,刑者不可息。此先帝之所重,而吏未称。今系者或以掠辜若饥寒瘐死狱中,何用心逆人道也!朕甚痛之。其令郡国岁上系囚以掠笞若瘐死者所坐名、县、爵、里,丞相、御史课殿最以闻。”
  十二月,清河王年有罪,废迁房陵。
  元康元年春,以杜东原上为初陵,更名杜县为杜陵。徙丞相、将军、列侯、吏二千石、訾百万者杜陵。
  三月,诏曰:“乃者凤皇集泰山、陈留,甘露降未央宫。朕未能章先帝休烈,协宁百姓,承天顺地,调序四时,获蒙嘉瑞,赐兹祉福,夙夜兢兢,靡有骄色,内省匪解,永惟罔极。《书》不云乎?‘凤皇来仪,庶尹允谐。’其赦天下徒,赐勤事吏中二千石以下至六百石爵,自中郎吏至五大夫,佐史以上二级,民一级,女子百户牛、酒。加赐鳏、寡、孤、独、三老、孝弟、力田帛。所振贷勿收。”
  夏五月,立皇考庙。益奉明园户为奉明县。
  复高皇帝功臣绛侯周勃等百三十六人家子孙,令奉祭祀,世世勿绝。其毋嗣者,复其次。
  秋八月,诏曰:“朕不明六艺,郁于大道,是以阴阳风雨未时。其博举吏民,厥身修正,通文学,明于先王之术,宣究其意者,各二人,中二千石各一人。”
  冬,置建章卫尉。
  二年春正月,诏曰:“《书》云‘文王作罚,刑兹无赦’,今吏修身奉法,未有能称朕意,朕甚愍焉。其赦天下,与士大夫厉精更始。”
  二月乙丑,立皇后王氏。赐丞相以下至郎从官钱、帛各有差。
  三月,以凤皇、甘露降集,赐天下吏爵二级,民一级,女子百户牛、酒,鳏、寡、孤、独、高年帛。
  夏五月,诏曰:“狱者,万民之命,所以禁暴止邪,养育群生也。能使生者不怨,死者不恨,则可谓文吏矣。今则不然,用法或持巧心,析律贰端,深浅不平,增辞饰非,以成其罪。奏不如实,上亦亡由知。此朕之不明,吏之不称,四方黎民将何仰哉!二千石各察官属,勿用此人。吏务平法。或擅兴徭役,饰厨、传,称过使客,越职逾法,以取名誉,譬犹践薄冰以待白日,岂不殆哉!今天下颇被疾疫之灾,朕甚愍之。其令郡国被灾甚者,毋出今年租赋。”
  又曰:“闻古天子之名,难知而易讳也。今百姓多上书触讳以犯罪者,朕甚怜之。其更讳询。诸触讳在令前者,赦之。”
  冬,京兆尹赵广汉有罪,要斩。
  三年春,以神爵数集泰山,赐诸侯王、丞相、将军、列侯二千石金,郎从官帛,各有差。赐天下吏爵二级,民一级,女子百户牛、酒、鳏、寡、孤、独、高年帛。
  三月,诏曰:“盖闻象有罪,舜封之,骨肉之亲粲而不殊。其封故昌邑王贺为海昏侯。”
  又曰:“朕微眇时,御史大夫丙吉,中郎将史曾、史玄、长乐卫尉许舜、侍中光禄大夫许延寿皆与朕有旧恩。及故掖庭令张贺辅导朕躬,修文学经术,恩惠卓异,厥功茂焉。《诗》不云乎?‘无德不报。’封贺所子弟子侍中中郎将彭祖为阳都侯,追赐贺谥曰阳都哀侯。吉、曾、玄、舜、延寿皆为列侯。故人下至郡邸狱复作尝有阿保之功,皆受官禄、田宅、财物,各以恩深浅报之。”
  夏六月,诏曰:“前年夏,神爵集雍。今春,五色鸟以万数飞过属县,翱翔而舞,欲集未下。其令三辅毋得以春夏E74E巢探卵,弹射飞鸟。具为令。”
  立皇子钦为淮阳王。
  四年春正月,诏曰:“朕惟耆老之人,发齿堕落,血气衰微,亦亡暴虐之心,今或罹文法,拘执囹圄,不终天命,朕甚怜之。自今以来,诸年八十以上,非诬告、杀伤人,佗皆勿坐。”
  遣太中大夫强等十二人循行天下,存问鳏、寡,览观风俗,察吏治得失,举茂材异伦之士。
  二月,河东霍徵史等谋反,诛。
  三月,诏曰:“乃者,神爵五采以万数集长乐、未央、北宫、高寝、甘泉泰畤殿中及上林苑。朕之不逮,寡于德厚,屡获嘉祥,非朕之任。其赐天下吏爵二级,民一级,女子百户牛、酒。加赐三老、孝弟、力田帛,人二匹,鳏、寡、孤、独各一匹。”
  秋八月,赐故右扶风尹翁归子黄金百斤。以奉其祭祀。又赐功臣适后黄金,人二十斤。
  丙寅,大司马卫将军安世薨。
  比年丰,谷石五钱。
  神爵元年春正月,行幸甘泉,郊泰畤。三月,行幸河东,祠后土。诏曰:“朕承宗庙,战战栗栗,惟万事统,未烛厥理。乃元康四年嘉谷、玄稷降于郡国,神爵仍集,金芝九茎产于函德殿铜池中,九真献奇兽,南郡获白虎、威凤为宝。朕之不明,震于珍物,饬躬斋精,祈为百姓。东济大河,天气清静,神鱼舞河。幸万岁宫,神爵翔集。朕之不德,惧不能任。其以五年为神爵元年。赐天下勤事吏爵二级,民一级,女子百户牛、酒,鳏、寡、孤、独、高年帛。所振贷物勿收。行所过,毋出田租。”
  西羌反,发三辅、中都官徒弛刑,及应募佽飞射士、羽林孤儿,胡、越骑,三河、颍川、沛郡、淮阳、汝南材官,金城、陇西、天水、安定、北地、上郡骑士、羌骑,诣金城。
  夏四月,遣后将军赵充国、强弩将军许延寿击西羌。
  六月,有星孛于东方。
  即拜酒泉太守辛武贤为破羌将军,与两将军并进。诏曰:“军旅暴露,转输烦劳,其令诸侯王、列侯、蛮夷王、侯、君、长当朝二年者,皆毋朝。”
  秋,赐故大司农朱邑子黄金百斤,以奉祭祀。后将军充国言屯田之计,语在《充国传》。
  二年春二月,诏曰:“乃者正月乙丑,凤皇、甘露降集京师,群鸟从以万数。朕之不德,屡获天福,祗事不怠,其赦天下。”
  夏五月,羌虏降服,斩其首恶大豪杨玉、酋非首。置金城属国以处降羌。
  秋,匈奴日逐王先贤掸将人众万余来降。使都护西域骑都尉郑吉迎日逐,破车师,皆封列侯。
  九月,司隶校尉盖宽饶有罪,下有司,自杀。
  匈奴单于遣名王奉献,贺正月,始和亲。
  三年春,起乐游苑。
  三月丙午,丞相相薨。
  秋八月,诏曰:“吏不廉平则治道衰。今小吏皆勤事,而奉禄薄,欲其毋侵渔百姓,难矣。其益吏百石以下奉十五。”主
  “乃四年春二月,诏曰:“乃者凤皇、甘露降集京师,嘉瑞并见。修兴泰一、五帝、后士之祠,祈为百姓蒙祉福。鸾凤万举,蜚览翱翔,集止于旁。斋戒之暮,神光显著。荐鬯之夕,神光交错。或降于天,或登于地,或从四方来集于坛。上帝嘉飨,海内承福。其赦天下,赐民爵一级,女子百户牛、酒,鳏、寡、孤、独、高年帛。”
  夏四月,颍川太守黄霸以治行尤异秩中二千石,赐爵关内侯,黄金百斤。及颍川吏、民有行义者爵,人二级,力田一级,贞妇、顺女帛。
  令内郡国举贤良可亲民者各一人。
  五月,匈奴单于遣弟呼留若王胜之来朝。
  冬十月,凤皇十一集杜陵。
  十一月,河南太守严延年有罪,弃市。
  十二月,凤皇集上林。
  五凤元年春正月,行幸甘泉,郊泰畤。
  皇太子冠。皇太后赐丞相、将军、列侯、中二千石帛,人百匹,大夫人八十匹,夫人六十匹。又赐列侯嗣子爵五大夫,男子为父后者爵一级。
  夏,赦徒作杜陵者。
  冬十二月乙酉朔,日有蚀之。
  左冯翊韩延寿有罪,弃市。
  二年春三月,行幸雍,祠五畤。
  夏四月已丑,大司马车骑将军增薨。
  秋八月,诏曰:“夫婚姻之礼,人伦之大者也;酒食之会,所以行礼乐也。今郡国二千石或擅为苛禁,禁民嫁娶不得具酒食相贺召。由是废乡党之礼,令民亡所乐,非所以导民也。《诗》不云乎?‘民之失德,乾餱以愆。’勿行苛政。”
  冬十一月,匈奴呼DD35累单于帅众来降,封为列侯。
  十二月,平通侯杨恽坐前为光禄勋有罪,免为庶人。不悔过,怨望,大逆不道,要斩。
  催三年春正月癸卯,丞相吉薨。
  三月,行幸河东,祠后土。诏曰:“往者匈奴数为边寇,百姓被其害。朕承至尊,未能绥安匈奴。虚闾权渠单于请求和亲,病死。右贤王屠耆堂代立。骨肉大臣立虚闾权渠单于子为呼韩邪单于,击杀屠耆堂。诸王并自立,分为五单于,更相攻击,死者以万数,畜产大耗什八九,人民饥饿,相燔烧以求食,因大乖乱。单于阏氏子孙、昆弟及呼DD35累单于、名王、右伊秩訾、且渠、当户以下将众五万余人来降归义。单于称臣,使弟奉珍朝驾正月,北边晏然,靡有兵革之事。朕饬躬斋戒,郊上帝,祠后土,神光并见,或兴于谷,烛耀齐宫,十有余刻。甘露降,神爵集。已诏有司告祠上帝、宗庙。三月辛丑,鸾凤又集长乐宫东阙中树上,飞下止地,文章五色,留十余刻,吏民并观。朕之不敏,惧不能任,娄蒙嘉瑞,获兹祉福。《书》不云乎?‘虽休勿休,祗事不怠。’公卿大夫其B12E焉。减天下口钱。赦殊死以下。赐民爵一级,女子百户牛、酒。大酺五日。加赐鳏、寡、孤、独、高年帛。”
  置西河、北地属国以处匈奴降者。
  四年春正月,广陵王胥有罪,自杀。
  匈奴单于称臣,遣弟谷蠡王入侍。以边塞亡寇,减戍卒什二。
  大司农中丞耿寿昌奏设常平仓,以给北边,省转漕。赐爵关内侯。
  夏四月辛丑晦,日有蚀之。昭曰:“皇天见异,以戒朕躬,是朕之不逮,吏之不称也。以前使使者问民所疾苦,复遣丞相、御史掾二十四人循行天下,举冤狱,察擅为苛禁深刻不改者。”
  甘露元年春正月,行幸甘泉,郊泰畤。
  匈奴呼韩邪单于遣子右贤王铢娄渠堂入侍。
  二月丁已,大司马车骑将军延寿薨。
  夏四月,黄龙见新丰。
  丙申,太上皇庙火。甲辰,孝文庙火。上素服五日。
  冬,匈奴单于遣弟左贤王来朝贺。
  二年春正月,立皇子嚣为定陶王。
  诏曰:“乃者凤皇、甘露降集,黄龙登兴,醴泉滂流,枯槁荣茂,神光并见,咸受祯祥。其赦天下。减民算三十。赐诸侯王、丞相、将军、列侯、中二千石金、钱各有差。赐民爵一级,女子百户牛、酒,鳏、寡、孤、独、高年帛。”
  夏四月,遣护军都尉禄将兵击珠崖。
  秋九月,立皇子宇为东平王。
  冬十二月,行幸萯阳宫属玉观。
  匈奴呼韩邪单于款五原塞,愿奉国珍朝三年正月。诏有司议。咸曰:“圣王之制,施德行礼,先京师而后诸夏,先诸夏而后夷狄。《诗》云:‘率礼不越,遂视既发。相土烈烈,海外有截。’陛下圣德。充塞天地,光被四表。匈奴单于乡风慕义,举国同心,奉珍朝贺,自古未之有也。单于非正朔所加,王者所客也,礼仪宜如诸侯王,称臣昧死再拜,位次诸侯王下。”诏曰:“盖闻五帝三王,礼所不施,不及以政。今匈奴单于称北籓臣,朝正月,朕之不逮,德不能弘覆。其以客礼待之,位在诸侯王上。”
  三年春正月,行幸甘泉,郊泰畤。
  匈奴呼韩邪单于稽侯犭册来朝,赞谒称籓臣而不名。赐以玺绶、冠带、衣裳、安车、驷马、黄金、锦绣、缯絮。使有司道单于先行就邸长安,宿长平。上自甘泉宿池阳宫。上登长平阪,诏单于毋谒。共左右当户之群皆列观,蛮夷君、长、王、侯迎者数万人,夹道陈。上登渭桥,咸称万岁。单于就邸。置酒建章宫,飨赐单于,观以珍宝。
  二月,单于罢归。遣长乐卫尉高昌侯忠、车骑都尉昌、骑都尉虎将万六千骑送单于单于居幕南,保光禄城。诏北边振谷食。郅支单于远遁,匈奴遂定。
  诏曰:“乃者凤皇集新蔡,群鸟四面行列,皆乡凤皇立,以万数。其赐汝南太守帛百匹,新蔡长吏、三老、孝弟、力田、鳏、寡、孤、独各有差。赐民爵二级。毋出今年租。”
  三月已丑,丞相霸薨。
  诏诸儒讲《五经》同异,太子太傅萧望之等平奏其议,上亲称制临决焉。乃立梁丘《易》、大小夏侯《尚书》、谷梁《春秋》博士。
  冬,乌孙公主来归。
  四年夏,广川王海阳有罪,废迁房陵。
  冬十月丁卯,未央宫宣室阁火。
  黄龙元年春正月,行幸甘泉,郊泰畤。
  匈奴呼韩邪单于来朝,礼赐如初。二月,单于归国。
  诏曰:“盖闻上古之治,君臣同心,举措曲直,各得其所。是以上下和洽,海内康平,其德弗可及已。朕既不明,数申诏公卿、大夫务行宽大,顺民所疾苦,将欲配三王之隆,明先帝之德也。今吏或以不禁奸邪为宽大,纵释有罪为不苛,或以酷恶为贤,皆失其中。奉诏宣化如此,岂不谬哉!方今天下少事,徭役省减,兵革不动,而民多贫,盗贼不止,其咎安在?上计簿,具文而已,务为欺谩,以避其课。三公不以为意,朕将何任?诸请诏省卒徒自给者皆止。御史察计簿,疑非实者,按之,使真伪毋相乱。”
  三月,有星孛于王良、阁道,入紫宫。
  夏四月,诏曰:“举廉吏,诚欲得其真也。吏六百石位大夫,有罪先请,秩禄上通,足以效其贤材,自今以来毋得举。”
  冬十二月甲戌,帝崩于未央宫。癸巳,尊皇太后曰太皇太后。
  赞曰:孝先之治,信赏必罚,综核名实,政事、文学、法理之士咸精其能,至于技巧、工匠、器械,自元、成间鲜能及之,亦足以知吏称其职,民安其业也。遭值匈奴乖乱,推亡固存,信威北夷,单于慕义,稽首称籓。功光祖宗,业垂后嗣,可谓中兴,侔德殷宗、周宣矣!
<< 前一君主: 海昏侯 昌邑王西汉汉宣帝
(前73年前48年)
后一君主 >>: 孝元皇帝 汉元帝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