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漢 人物列錶
楊雄 Yang Xiong(西漢)劉嚮 Liu Xiang(西漢)孔安國 Kong Anguo(西漢)
高堂生 Gao Tangsheng(西漢)張良 Zhang Liang(西漢)伏生 Fu Sheng(西漢)
趙破奴
西漢  (?前111年~?前100年)
籍貫: 太原

  西漢人,原籍太原(今山西太原市附近)。幼時流浪於匈奴地區,後歸漢從軍,為霍去病軍司馬。元狩二年(前121),升為鷹擊將軍,從徵匈奴右地(今甘肅西部、祁連山一帶),斬匈奴速吸王,俘稽且王、右千騎將及王子、王母等3000餘人,武帝遂封其為從爆侯。後因罪失侯。元鼎六年(前111),李漢軍萬餘騎出令居(今甘肅蘭州附近),行數千裏,至匈河水。元封元年(前110),西漢因樓蘭攻劫漢朝使節,梗阻絲路,派趙破奴率軍數萬人攻破姑師,因功又封為捉野侯。漢武帝太初元年(前104),率兵2萬北擊匈奴,至受降城400裏之地被圍,因尋水遭匈奴伏擊被俘。天漢元年(前100),與其長子從匈奴中逃歸。後因巫蠱案被殺。
  
  趙破奴,太原人。應該是出身平民,因為在漢書中沒有他的先世的記載。
  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趙破奴從衛青斬敖浦網,俘虜稽且王。當時趙破奴在衛青軍隊中的職務為軍中司馬,此次戰役結束後,被封為從票侯,按我的猜測,這個爵名,就表示了他是因為跟從衛青戰鬥而獲得功勳,因為當時衛青為驃騎將軍。
  元鼎五年(公元前112年)趙破奴因酌金不足,被削掉了候位。酌金是漢武帝時期的一項制度,即公侯王伯都要在國傢祭祀實現上一定量的財物,如果不足或不獻,就要受到處罰,其實這個基本上就是一項用來奪取公侯權利的制度,因為這個標準似乎完全是有武帝來决定的。由於史料沒有說明,衹能猜測當時趙破奴可能由於在朝中的某些行動引起武帝不滿,而以此藉口被削去侯位。
  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趙破奴率萬餘騎出數千裏之匈奴河水,不見一人。這是漢書對此次行動的描述,按當時趙破奴應該是駐防在朔方或玉門關,也就是在今天河套東南部,內蒙古烏拉特旗一帶的地方。而匈奴河水則是位於今天的蒙古杭愛山南麓,以上這兩處地方的定位是根據中國古代歷史圖集確定的。漢書對此次行動的評價是無功而返,不過近代學者則據此推測出當時漢武帝針對匈奴的軍事行動是有效的,因此逼迫匈奴主力嚮更西更北的方向遷徙,纔會造成趙破奴在匈奴河水看不到一個匈奴。
  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趙破奴率軍攻擊樓蘭王,取得勝利,因而被奉為促野侯,這個封號的來歷,就不好猜測了。
  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趙破奴率領二萬騎兵深入大漠,與匈奴左王的八萬騎兵遭遇,寡不敵衆被俘虜。
  漢書的趙破奴傳記載趙破奴陷於匈奴十一年,但根據漢書中所有有關趙破奴的資料進行比照,趙破奴逃回漢朝的時間應為天漢元年(公元前100年)同時還帶回了匈奴昆邪王的姊子,緱(gou)王。趙破奴作為降於匈奴而逃歸仍能夠受到武帝的禮遇,與此可能有一定關係。另外趙破奴在攻打樓蘭王和追擊匈奴的過程中,可能開闢了一條比較成功的進軍道路,因為根據漢書記載,後來李陵鄉武帝請命攻打匈奴的時候,武帝曾對李陵說:“循促野侯故道……”這說明趙破奴當時可能找到了一條比較成功的通嚮大漠深處的道路,當然,合適的進軍道路同時也可能是合適的通商道路,趙破奴的這條進軍道路在 後來的絲綢之路中是否發揮了效用,我們目前不得而知。
  趙破奴的最後結局是,坐巫蠱,族。也就是說因為利用巫師或自己進行了某些詛咒類的法術,這些法術是針對武帝還是其他人,我們無法知道,宗旨是因為這個事情而被族誅了。當然,還有另一層解釋,記載武帝徵和年間,著名的戾太子劉據被江充誣陷對武帝實施巫蠱引發父子見大殘殺,破奴也許或多或少參與了這一事件,或者是純粹的誣陷,總之是死於此間了。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