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 德意志帝國
(
1830年三月15日~
1914年四月2日)
Paul Heyse |
保羅·約翰·路德維希·馮·海澤 |
|
保罗·海泽
保羅·約翰·路德維希·馮·海澤(德語:Paul Johann Ludwig von Heyse,1830年3月15日-1914年4月2日),德國小說傢、詩人、劇作傢,1910年諾貝爾文學奬獲得者。
海澤在德國柏林出生,父親是著名文字學家卡爾·威廉·路德維希·海澤,母親則來自一個富裕的猶太家庭。海澤曾在柏林和波恩接受教育,學習古典語言。此後,他翻譯了一些意大利詩人的作品,也開始寫作短篇故事,並發表了幾部小說,其中最著名的是長篇小說《人間孩童》(Kinder der Welt,1873年)。他是詩人學會“施普雷河上的隧道”和“鰐魚”(Krokodil)的成員。
海澤的作品包括書籍、詩作,以及約60部戲劇。他在1910年獲得諾貝爾文學奬,以表揚“在他漫長而多産的創作生涯中,所達到的充滿理想主義精神之藝術至境”。作品主題多是吟哦愛情,藝術上講求構思、運筆細膩、引人入勝,堅持典雅秩序的古典風格。其次,海澤的戲劇題材多取材於古老的傳說或歷史的軼聞趣事,如《所羅王》、《阿西比亞德》、《抹大拉的瑪利亞》、《唐‧璜的末日》。其抒情短詩優雅而和諧,滿懷深情地歌頌山川風光、情愛友誼。
主要作品
- 中篇小說有〈拗妹子〉、〈特雷庇姑娘〉等作品。
- 短篇小說(集)有《瘋女及其他》、《道德小說集》等作品。
- 戲劇有《所羅王》、《阿西比亞德》、《抹大拉的瑪利亞》、《唐‧璜的末日》等。
作品的中譯
- 毛秋白/選譯,《德意志短篇小說集》,上海:商務印書館,1935年。該書收錄海塞的〈俏皮姑娘〉。
- 伍光健等人/譯,《俏皮姑娘》,臺北市:啓明書局,1956年。
- 諾貝爾文學奬全集編譯委員會/編譯,《海纔(1910)/梅特林剋(1911)》,臺北市:九華出版:環華發行,1981年。
- 楊武能/譯,《特萊庇姑娘:海澤中篇小說選》臺北市:商周出版,2006年。
- 楊武能/譯,《臺伯河畔》,北京市:華夏出版社,2007年。
參考資料
- ^ 孟憲忠編著,《諾貝爾文學奬作傢的人生之旅》,臺北市:智慧大學,1993年,頁44-45。
外部鏈接
Paul Johann Ludwig von Heyse (15 March 1830 – 2 April 1914) was a distinguished German writer and translator. A member of two important literary societies, the Tunnel über der Spree in Berlin and Die Krokodile in Munich, he wrote novels, poetry, 177 short stories, and about sixty dramas. The sum of Heyse's many and varied productions made him a dominant figure among German men of letters. He was awarded the Nobel Prize for Literature in 1910 "as a tribute to the consummate artistry, permeated with idealism, which he has demonstrated during his long productive career as a lyric poet, dramatist, novelist and writer of world-renowned short stories." Wirsen, one of the Nobel judges, said that "Germany has not had a greater literary genius since Goethe." Heyse is the fifth oldest laureate in literature, after Sully Prudhomme, Theodor Mommsen, Alice Munro and Jaroslav Seifer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