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 人物列錶
但丁 Dante Alighieri彼特拉剋 Francesco Petrarca塔索 Torquato Tasso
朱塞培·翁加雷蒂 Giuseppe Ungaretti薩瓦多爾·誇西莫多 Salvatore Quasimodo埃烏傑尼奧·蒙塔萊 Eugenio Montale
馬可·波羅 Marco Polo馬可·奧勒留 Marcus Aurelius卡薩諾瓦 Casanova
瑪麗亞·蒙臺梭利 Maria Montessor科裏納 Corina羅伯特·巴喬 Roberto Baggio
剋拉蘇 Crassus龐培 Pompeii愷撒 Gaius Iulius Caesar
屋大維 Gaius Julius Caesar Octavianus安東尼 Anthony斯巴達剋斯 Spartacus
羅穆盧斯 Romulus陸馬·龐培留斯 Numa Pompilius提比略 Tiberius Claudius Nero
卡利古拉 Gaius Caesar Augustus Germanicus剋勞狄一世 Tiberius Claudius Drusus Nero Germanicus尼祿 Nero Claudius Drusus Germanicus
加爾巴 Servius Sulpicius Galba奧索 Marcus Salvius Otho維特裏烏斯 Aulus Vitellius Germanicus
葦斯巴薌 Titus Flavius Vespasianus提圖斯 Titus Flavius Vespasianus圖密善 Titus Flavius Domitianus
涅爾瓦 Marcus Cocceius Nerva圖拉真 Trajan, Marcus Ulpius Nerva Traianus哈德良 Publius Aelius Traianus Hadrianus
安敦寧·畢尤 Antoninus Pius維魯斯 Lucius Ceionius Commodus Verus Armeniacus康茂德 Lucius Aurelius Commodus Antoninus
佩蒂納剋斯 Publius Helvius Pertinax尤利安努斯 Marcus Didius Severus Julianus塞維魯 Septimius Severus
卡拉卡拉 Caracalla馬剋裏努斯 Marcus Opellius Macrinus迪亞杜門尼安 Marcus Opellius Antoninus Diadumenianus
埃拉伽巴路斯 Elagabalus亞歷山大·塞維魯 Alexander Severus埃得蒙多·德·亞米契斯 Edmondo De Amicis
喬萬尼·卜伽丘 Giovanni Boccaccio卡爾維諾 Italo Calvino路易吉·馬萊巴 Luigi Malerba
喬萬尼奧裏 Rafaello Giovagnoli喬蘇埃·卡爾杜齊 Giosuè Carducci奧莉婭娜·法拉奇 Oriana Fallaci
尼科洛·馬基雅維利 Niccolò Machiavelli米開朗基羅 Michelangelo di Lodovico Buonarroti Simoni喬萬尼·薄伽丘 Giovanni Boccaccio
弗朗西斯科·薩伊塔 Francesco Saita安德烈·波切利 Andrea Bocelli奧維德 Ovid
奧裏亞娜·法拉奇 Ao Liyana falaqi皮耶羅·費魯奇 Piero Ferrucci弗朗西斯科·阿爾貝隆尼 Francesco Alberoni
維吉爾 Publius Vergilius Maro
意大利 羅馬帝國  (前70年十月15日前19年九月21日)
Virgil
普布利烏斯·維吉利烏斯·馬羅


普布利烏斯·維吉利烏斯·馬羅拉丁語Publius Vergilius Maro,前70年10月15日-前19年9月21日),英語化維吉爾(英語:Vergil或Virgil),是奧古斯都時代的古羅馬詩人。其作品有《牧歌集》、《農事詩》、史詩《埃涅阿斯紀》三部傑作。《維吉爾附錄》可能也是他的作品。

維吉爾被奉為羅馬的國民詩人,被當代及後世廣泛認為是古羅馬最偉大的詩人之一,也因在《牧歌集》中預言耶穌誕生被基督教奉為聖人。其《埃涅阿斯紀》影響了包括賀拉斯但丁莎士比亞等許多當代與後世的詩人與作傢。《埃涅阿斯紀》在中世紀被當作占卜的聖書,由此衍生出“維吉爾卦”。在但丁的《神麯》中,維吉爾也曾作為但丁的保護者和老師出現。

名字

在英文和拉丁文中,維吉爾的名字均有兩種拼法。維吉爾的拉丁語原名是 Vergilius,在英語中,羅馬名字的拉丁後綴通常會省略(如西塞羅著名的政敵喀提林的名字Catilina 通常被拼為 Catiline),因此拼作 Vergil。到了中世紀,維吉爾的名字開始拼成 Virgilius。有人認為這和中世紀的人相信維吉爾具有預知未來的魔力有關,其名字拼寫受到了拉丁語詞virga(魔杖)的影響;也有人相信這是因為維吉爾是同性戀的緣故,他的名字和 virgo(處女)聯繫起來。維吉爾是同性戀的事實生前廣為人知,所以得了一個外號叫Parthenias(希臘語:παρθενίας,意為處女、貞潔)。因此維吉爾在英語中通常被拼為 Virgil,兩種拼法都被認為是正確的,儘管許多古典學傢提倡使用更加正宗的拼法 Vergil

生平

早年經歷

因為文獻遺失,學界關於維吉爾的生平經歷有所爭議:1602。現在比較被認同的說法是維吉爾出生於山南高盧(或稱內高盧)近曼圖亞的安第斯村(阿爾卑斯山南部,亦即今日意大利北部);而維吉爾神秘的身世産生了很多相關的傳說。據說在維吉爾出生之前,他母親夢見自己在給一根桂樹枝生産。當桂樹枝一着地,便變成了一株結滿了鮮花和果實大樹。也有人傳說維吉爾在出生之後沒有啼哭,象徵着不尋常的好運

馬剋羅比烏斯記載,維吉爾的父親是一個並不富裕的曼圖亞農夫,但他仍然幫助維吉爾完成了相當於現在大學程度的教育。維吉爾先後曾在曼圖亞剋雷莫納、梅迪歐拉努(即今日的米蘭)、羅馬以及那不勒斯學習,並完成了大學的課程:1。他很早就萌生了對詩歌哲學的興趣——據說他在少年時期就寫出了自己的第一首詩歌[註 1]。同時,因為其內斂、甚至是有些害羞的性格,他對同時代的政治和軍事不甚熱心:1。

結識屋大維和成名

 

1787年由藝術傢所繪製的《維吉爾對奧古斯都和屋大薇朗誦埃涅阿斯紀》,現藏倫敦國傢美術館

 

在公元前42年,屋大維擊敗刺殺凱撒卡西烏斯布魯圖斯後,帶領軍隊來到了曼圖亞,沒收了維吉爾的農莊,並將其贈給了自己的士兵。在這段時間裏維吉爾寫出了《牧歌集》。在《牧歌集》中,他寫了一些田園主題的詩,詩化了地呈現了當時北意大利的農村生活。同時,他結識了一個重要的人物:屋大維的朋友、詩人和藝術傢的贊助人——梅塞納斯。正是由於梅塞納斯的緣故,維吉爾得以結識了屋大維本人:2。蘇埃托尼烏斯記載,當屋大維在阿可提翁的决戰中擊敗安東尼回到軍營之後,維吉爾曾對着他連續四天朗誦《農事詩》,直到念到竭力時纔換一位詩人幫他繼續朗誦。但儘管念的是相同的詩,別人卻永遠傳達不出維吉爾聲音的表現力和戲劇性

《埃涅阿斯紀》和逝世

維吉爾把他生命的最後十年都花在了他的巨作《埃涅阿斯紀》上。創作過程中,奧古斯都對維吉爾的進度非常關心,甚至寫信給維吉爾要求讓他先睹為快,但維吉爾直到他完全完成了幾捲後纔把它們親自朗誦給了皇帝。多納圖斯描述,當維吉爾朗誦的時候,奧古斯都的姐姐小屋大薇被詩歌的情節感染得難以自拔,以至於當維吉爾念到 “你將會變成真正的馬可魯斯”(“tu Marcellus eris”:第六捲第883行)時,她終於抑製不住情感而昏倒在地[註 2]

在給詩歌添加最後的潤色的時候,維吉爾專程前往希臘熟悉他書中的場景:1。在雅典,維吉爾碰到了正在從亞洲返回羅馬的奧古斯都;他邀請維吉爾加入返程。在此之前維吉爾的身體已經欠恙,船上的勞頓使他的病情愈發加重,以至於他在回到意大利後不久,便與世長辭。他逝世於前19年9月21日,死時不滿52歲:6。在奧古斯都的資助下,維吉爾與賀拉斯獲得了“桂冠詩人”稱號。維吉爾終身未婚,因此沒有留下子嗣。他最後葬於那不勒斯,其墓被保留至今。

作品

《維吉爾附錄》

維吉爾在五歲便開始接受教育,後來他到羅馬學習修辭學醫學天文學。不久之後,他專攻哲學。在這段時期,維吉爾開始寫詩。有一些不太重要,反映了年輕時代維吉爾的詩作流傳至今,現今被統稱為《維吉爾附錄》(拉丁語Appendix Vergiliana),其中包括《小蠅》(Culex),《咒駡》(Dirae)和《瑣事》(Catalepton)等等。雖然這些詩傳統上都被歸為維吉爾的作品:xiii,但也有學者懷疑這些詩被誤歸於維吉爾名下:介紹部分。事實上,沒有人和證據可以證明這些詩歌的作者是維吉爾本人;它們被歸為維吉爾作品的唯一原因是因為它們出現在了維吉爾其他作品的手抄稿之中:xiii。近世以來,學界慢慢傾嚮於誤歸說,且確認了其中一些作品真實作者的身份:xv。除了一些詩被誤歸外,也有另外一些屬於有意假托維吉爾之名,比如在《小蠅》中,作者有意在詩中緻辭奧古斯都,且用了他早年的名字屋大維 [註 3];但在詩歌的後半部分,作者卻顯示出了對《埃涅阿斯紀》內容的瞭解,與前文有意營造的效果相悖:第六首。另外,這首詩以數學般的精確性遵守了格律的規則,但就算在其最高成就《埃涅阿斯紀》中,維吉爾在格律上也保持了一定自由發揮的空間;事實上,在維吉爾的晚期作品之中,他從來沒有用過如此準確的格律作詩,因此不太可能在其青年時代做出風格如此獨特的詩歌:xx-xxi。

對於這些詩歌的價值,學術界也有相應的爭論。有學者認為這些詩歌質量不高,不值一提:xii。也有學者認為雖然其中有的詩歌(如《小蠅》)質量確實比較低下,但其他詩中一些段落文采飛揚、妙語連珠,似乎是維吉爾的真作:xxi。持此觀點的學者,如內特史珀(Nettleship)等人即列出了《瑣事》中的第五首詩,首先贊揚了作者的才思,並認為詩中觀點和《農事詩》第二首十分相似。也有學者為《維吉爾附錄》中的作品辯護,認為批評者帶有“以人取詩”的偏見,並且對《小蠅》一類被確定是偽作的詩的價值持積極觀點:x。這些學者的共識是,《維吉爾附錄》所體現出來的文學造詣比維吉爾的晚期作品要低得多。

《牧歌》

"Omnia vincit amor; et nos cedamus amori."

愛勝過一切;所以讓我們臣服於愛。

《牧歌》 10. 69.

牧歌》 是維吉爾最重要的三部作品中的首部,其寫於前42年到前39年之間。《牧歌》是一部以鄉間生活為題材的田園詩集,其形式受到了西西裏詩人忒奧剋裏托斯的希臘詩《詩畫》(Idylls)的極大影響。傳統上認為《牧歌》的寫作動機來源於維吉爾在曼圖亞的農場被強徵,以及其試圖收回農場的嘗試。《牧歌》共有10首詩組成,其中最著名的是第四首。在這首詩中,維吉爾做了很多先知式的預言。包括他預言一個孩童的降臨會帶來人類的黃金時代,會減免人類的罪惡。這個阿波羅神諭式的預言被許多人用不同方式理解。屋大維把這個預言理解為自己神性的證明,而後世的基督徒認為維吉爾預言了基督的誕生。考慮到《牧歌》的寫作背景(時值羅馬內戰),對這首詩比較合理的解釋是維吉爾在頌揚安東尼和小屋大薇即將降生的孩子

《牧歌》嚮世人介紹了維吉爾超凡的文學造詣。維吉爾的好友、羅馬著名詩人賀拉斯曾著名地評價《牧歌》:“維吉爾詩中的柔和與機智,是繆斯的贈予:第一捲第10行。”蘇埃托尼烏斯記載,《牧歌》一經出版便大受歡迎,以至於演員開始在劇院給觀衆背誦《牧歌》的詩句:26。對此塔西佗補充道,一次維吉爾去劇院看戲時,演員在戲中背出了《牧歌》的詩句,這時,全體觀衆紛紛從座位上起立,以示對在場的維吉爾的崇敬:第十三節。

《農事詩》

農事詩》是第二部維吉爾寫成的主要作品,成書於約前39年。《農事詩》之所以能夠成書要歸益於梅塞納斯。梅塞納斯是屋大維的外交官,為人能幹,他透過團结羅馬的文學家,拉攏他們到屋大維的一邊,以尋求反對安東尼的貴族。通過梅塞納斯的影響,維吉爾結識了羅馬傑出的詩人賀拉斯。受到維吉爾的影響,賀拉斯在其詩歌裏經常提到他和這位更偉大的詩人的友誼。《農事詩》的成書得到了梅塞納斯的支持,因此此書是一本獻給梅塞納斯的作品,在第一捲和第四捲的開篇,維吉爾都重複了對梅塞納斯的獻詞。

Protinus aerii mellis caelestia dona

exsequar: hanc etiam, Maecenas, adspice partem.

我接下來要講述的,是天賜的禮物。

呵,梅塞納斯,請看——蜂蜜從天而降。(《農事詩》 4. 1-2):第四捲第1至2行

雖然《農事詩》的名字使得這本書看起來像一本關於農業的作品,但維吉爾的主題要大於耕種本身。實質上,《農事詩》的主題充滿了文學衝突,而非田園詩一般閑適灑脫。其中包括了人與自然(耕地)的衝突,歷史與現實的衝突。《農事詩》的格律是六步格hexameter),貫穿全書始終。在寫作此書時,維吉爾受到了盧剋萊修赫西俄德的影響。前者影響了他的格律,後者影響了他的體裁:?:?:?。而維吉爾的這本作品也極大影響了後世對於田園和農耕的興趣。

在《農事詩》中,大約有50行詩原封不動地出現在了《埃涅阿斯紀》:130-147:?。

《埃涅阿斯紀》

"...multosque per annos

errabant acti fatis maria omnia circum.

tantae molis erat Romanam condere gentem."

⋯⋯積年纍月,

他們被命運所驅趕,飄零着,環繞了所有的海洋。

藴涵了如此巨大的艱險的,是羅馬民族的建立。

《埃涅阿斯紀》 1, 33.

埃涅阿斯紀》是維吉爾作品中最後,也是耗時最長的一部。它被廣泛地認為是拉丁語文學最偉大的成就。《埃涅阿斯紀》的主角埃涅阿斯本是特洛伊人,在特洛伊戰爭後,帶領傢園被毀的特洛伊人遠渡重洋,在意大利重新延續他們的民族:羅馬人便自此而來。毫無疑問,無論是在題材上還是體裁上,《埃涅阿斯紀》都受到了荷馬史詩的巨大影響。《埃涅阿斯紀》全書12捲中的前6捲講述的是埃涅阿斯從特洛伊漂泊到意大利的過程,與《奧德賽》中奧德修斯返鄉的主題非常接近;6捲的內容是埃涅阿斯在到達亞平寧半島後與當地的領袖圖爾努斯進行的戰爭,和以特洛伊戰爭為主題的《伊利亞特》相似。事實上,維吉爾早在羅馬上學時就讀過荷馬。受此影響,他終生的目標就是寫一部史詩。為此,他準備了一生。

 

維吉爾的墓志銘:Mantua me genuit, Calabri rapuere, tenet nunc Parthenope. Cecini pascua, rura, duces(“曼圖亞生育了我,卡拉布裏亞奪走了我,那不勒斯守候着我。我曾歌唱牧地,歌唱田園,歌唱君王。”)

 

遺憾的是,維吉爾過早的逝世奪去了他修改這部作品的機會,也留下了一些沒有完成的詩句。維吉爾在死前表達了要銷毀自己作品的願望,但多虧他生前的朋友魯弗斯和塗卡違背了他的遺願,修改並出版了他最後的作品,《埃涅阿斯紀》纔得以面世

維吉爾的墓志銘“我曾歌唱牧地,歌唱田園,歌唱君王”對應的即是《牧歌集》、《農事詩》和《埃涅阿斯紀》。

政治元素

據說,奧古斯都本人幫維吉爾選定了《埃涅阿斯紀》的題材:2。奧古斯都本人就據傳是埃涅阿斯的直係後代,因此通過對埃涅阿斯建立羅馬民族艱苦經歷的敘述,這部史詩在一方面頌揚了奧古斯都本人,給他的身份添加了更多英雄色彩:2。另一方面,《埃涅阿斯紀》也直接贊揚了羅馬和羅馬人民,用史詩的詩句傳達出天神對羅馬的青睞,把羅馬的國傢主義提升到了天賦使命的高度,從而極大振興了羅馬人民的愛國主義和民族自豪感。

His ego nec metas rerum nec tempora pono:

imperium sine fine dedi.

我為他們(羅馬人)定下無限的空間和永恆的時間:

我賜予的,是一個無垠的帝國。——朱庇特 (《埃涅阿斯紀》1. 278-279)

出自這段話的拉丁語短語imperium sine fine(無垠的帝國)後來成了羅馬帝國的別稱。

相似地,“羅馬的天命”更加明顯地出現在了《埃涅阿斯紀》第六捲中:埃涅阿斯進入冥界見到了自己的父親。在那裏,他看到了無數羅馬未來的英雄正在等待降生:第十一捲。埃涅阿斯的父親嚮埃涅阿斯揭示了他所建立的民族的命運。他告訴埃涅阿斯,羅馬人在藝術和科學上並不及那些“輕輕鑿出呼吸的銅人”的民族(希臘人),“用羅盤量出星星的軌跡”的民族(阿拉伯人),但羅馬人的命運註定是要將其他的文明納入自己的統治中:

tu regere imperio populos, Romane, memento

(hae tibi erunt artes), pacisque imponere morem,

parcere subiectis et debellare superbos.

羅馬人,你懂得這些藝術,但你要記住!

用權威統治這些民族,頒布和平的律法;

寬恕嚮你臣服的人民,把那些高傲的擊垮。(《埃涅阿斯紀》6. 851-853)

文學元素

 

《狄多之死》,作於1631年。

 

但《埃涅阿斯紀》並不是一部簡單的嚮君王歌功頌德的政治作品。作為一部文學作品,《埃涅阿斯紀》很快便取得了全國範圍內的褒揚。有許多人認為這和其在音韻上的和諧感有很大的關係:90,也有人認為這歸功於維吉爾對詩歌畫面的完美把握:92。《埃涅阿斯紀》敘述的情節涵蓋從特洛伊的毀滅到埃涅阿斯在意大利的徵戰,中間還夾雜了埃涅阿斯迦太基女王狄多之前的愛情和分離,而維吉爾把如此龐大的情節脈絡寫入十二捲詩中,共9,896行,而從頭至尾都嚴格遵循了六步格的格律,所以讀起來抑揚頓挫,充滿音樂的美感。而除了全詩中無數被天才般處理的紋理細節,維吉爾同時也給《埃涅阿斯紀》灌輸了文學作品永恆的主題——人、命運、情感、死亡。正是由於維吉爾在這些人文主題上的深刻洞察力和藝術般的呈現方式,《埃涅阿斯紀》才能夠作為傑作經久不衰,其影響一直持續到今日

在第四捲中,維吉爾講述了埃涅阿斯和狄多不祥的愛情。狄多在朱諾維納斯的安排之下,她和剛剛到達迦太基的埃涅阿斯墜入了情網:第一捲第657行。但建立羅馬民族的天命迫使埃涅阿斯不得不遵從朱庇特的命令離開狄多,重新啓航,去意大利尋找朱庇特許諾的土地:第四捲第450行。看到埃涅阿斯的離去,狄多陷入了巨大的情感漩渦之中。她覺得自己沒有辦法再繼續活下去,她建起了柴堆,欺騙自己的妹妹說這是為了祈求埃涅阿斯的歸來:第四捲第504行,但實際上她燒光了埃涅阿斯所留下的一切,並且决心結束自己的生命:

Non licuit thalami expertem sine crimine vitam

degere more ferae, talis nec tangere curas!

可惜我不能像一隻野獸一樣,把我的一生奉獻給孤獨,

並且免於為人所指;可惜,我也不能承受如此的苦痛!(《埃涅阿斯紀》第四捲第550至551行)

"In such a night.

Stood Dido with a willow in her hand

Upon the wild sea banks, and waft her love

To come back to Carthage."

在如此的夜裏,狄多曾手握柳枝

在海岸上伫立,懇求她的愛人回到迦太基.

莎士比亞威尼斯商人》 V. i. 9-12.

在柴堆上,狄多詛咒了埃涅阿斯,並且預言特洛伊的後代和迦太基的後代之間將會永不修好:第四捲第624行,這被視為是後來布匿戰爭的預言。隨後,狄多走下了柴堆,躺在了曾經和埃涅阿斯共享過的床上,並且用埃涅阿斯的劍刺死了自己:第四捲第660行。雖然在死前,狄多詛咒了羅馬人的國傢,並且後來迦太基變成了羅馬的死敵,但維吉爾對狄多的悲劇的呈現方式是如此地藝術,充滿如此的感傷,以至於為她贏得了無數的同情。狄多和埃涅阿斯的故事(本為維吉爾所虛構[註 4]),也變成了後世許多作傢和藝術傢靈感的來源。

影響和評價

古代

文學和宗教

作為國民詩人,維吉爾對拉丁語詩歌的發展起着重要作用,也極大地影響了後世的詩人和學者。維吉爾的三部作品,特別是《埃涅阿斯紀》,在古羅馬時代一直是學校的語文教材,廣為受過教育的羅馬人所熟知。羅馬詩人昆體良更是認為羅馬所有學校的拉丁語教學都應該建立在研讀維吉爾的作品之上。在後世,許多作傢通過引用、轉換、模仿維吉爾的詩句來創造自己的詩歌。同時代的羅馬詩人奧維德在他的作品《愛情三論》(Amores)中模仿了《埃涅阿斯紀》的開篇。而更有名的模仿出現在《變形記》的13章和14章,奧維德在其中講述了埃涅阿斯的經歷,因此14章也被稱為“小《埃涅阿斯紀》”。相似地,賀拉斯也在他的《世紀之歌》中模仿了《埃涅阿斯紀》,不論是在主題上還是內容上,這首詩的很多地方折射出維吉爾的傑作的巨大影響:70-71。羅馬詩人斯塔提烏斯在其《底比斯之戰》(Thebaid)中也明白地闡明了《埃》的影響,並在後記中寫道:”這本書並不是為了和偉大的《埃涅阿斯紀》一爭高下,而是遵從它的足跡,表示對它的敬畏:第十二捲第816至817行。”

而因為其《牧歌集》第四首詩的原因,維吉爾在不久之後被基督徒奉為耶穌誕生前的聖人(同蘇格拉底一樣)。

維吉爾《牧歌集》聖經《馬太福音》

ille deum vitam accipiet divisque videbit
permixtos heroas et ipse videbitur illis
(那個孩子)將接受神的生命;他將看見偉人中的神靈,
神靈中的偉人。他將會把自己顯現於他們。

當他們(智者)進入房間時,便看到了那個孩子和母親;
他們立刻跪了下來,表示對他的敬意。
太 2:11

維吉爾在《牧歌集》中運用了先知式的語言,預言了一個孩童的誕生將會帶來一個新的黃金紀元,會消除大地上的罪惡和恐懼,會“用父親般的美德”(patriis virtutibus)給世界帶來和平。這些《聖經》般的意象看起來都在指嚮天父的兒子耶穌。羅馬神學傢和哲學家奧古斯丁更是直接指出,維吉爾就是在預言耶穌的降生:第137封。

維吉爾卦

自此之後,維吉爾的形象就開始變得神秘化。因此古代的人們開始相信維吉爾具有未卜先知的能力,在民間也出現了一種叫“維吉爾卦”(Sortes Virgilianae)的占卜方式:6。占卜的方式非常簡單,即當一個人感到有决定需要咨詢上天的時候,衹需要打開《埃涅阿斯紀》,他第一眼看到的那行詩便是神意。在這個程度上,《埃涅阿斯紀》在之後的一長段時間裏都變成了《易經》式的經書。

  • 羅馬皇帝哈德良曾用《埃涅阿斯紀》卜出一卦:“誰頭戴桂冠,手捧聖物,伫立在遠方?/我看見的銀須和灰發,屬於羅馬的王者[註 5]⋯⋯”(《埃涅阿斯紀》 6. 808) 他把這行詩視為自己將來會繼承圖拉揚皇位的預兆。
  • 另一位羅馬皇帝塞維魯繼位前抽到了前文引用的第六捲851行:第六捲851行,他也認為這是自己將要繼位的預兆。
  • 文藝復興時期的著名法國作傢拉伯雷用相同的方法抽到了《埃涅阿斯紀》第六捲857行,“當巨大的混亂把羅馬國拖入不安,他將救其於危難,/他將單槍匹馬,擊退布匿的敵軍,降服高盧的叛匪[註 6]。”他認為這是對自己的描述
  • 最邪門的例子是福剋蘭子爵和英格蘭國王查理一世的簽。傳說福剋蘭子爵魯休斯(Lucius Cary)陪同國王查理一世一同去牛津的一傢圖書館,在那裏發現了一本裝幀精美的《埃涅阿斯紀》,於是他嚮國王提議用這本書占卜一下未來。國王欣然答應,但沒想到卻抽到了狄多詛咒埃涅阿斯的詩句(第四捲615行:但[他將]被大膽的人用戰爭和武器所睏[註 7]),是一支下下簽,為此查理一世非常不安。為了安慰國王,福剋蘭子爵為自己也抽了一簽,結果詩句的內容是十一捲中伊凡德國王在哀怨自己早逝的兒子帕拉斯。不久之後,英國內戰爆發,福剋蘭子爵在戰爭的第一階段就戰死沙場。而查理一世在戰爭結束後被自己的人民送上了斷頭臺,成為英國史上唯一被處死的君主。

維吉爾卦作為一種占卜傳統一直持續到中世紀晚期:?。

近古和中世紀

維吉爾神秘主義的影響一直延續到中世紀,並且在這個時期得到了加強。在這段時間裏,對維吉爾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牧歌集》第四首的基督教內涵上。維吉爾預言了基督的誕生——這個在古代被提出的觀點在中世紀更加被廣為接受,人們普遍認為第四首牧歌所預言的孩童就是耶穌本人。如同上文提到的一樣,這首詩和《聖經》中有一些相似之處,但儘管如此,兩者之間也存在互相矛盾的地方。比如在牧歌中,維吉爾用了這樣的詞彙來描述他所預言的男孩:“他將會用父親般的美德/才能,給世界帶來和平的統治[註 8]。”但這句話和《新約》內容有所相悖。關於世界的和平,基督說:“不要認為我會帶來世界的和平,我帶來的不是和平,而是刀劍( 10:34)。”相似的,“ 我給你的和平,並不是世俗的和平( 14:27)。”並且,《聖經》中不僅沒有宣揚基督會帶來和平,反而預言了末世:“當你聽到戰爭時⋯⋯不要害怕⋯⋯這些事將先發生,但末世不會立即到來( 21: 7-10)。” 這些言論在表面上都和維吉爾的預言有所出入,甚至直接相悖。但這些表面上的衝突並沒有影響中世紀教會更加深入研究維吉爾。於是,在中世紀,第四首牧歌被廣泛地用隱喻寓言的方式來解釋,被賦予了很多神學意義。

維吉爾在中世紀仍然具有很大的文學影響,甚至由於神學的研究,比起古代有過之而無不及。聖哲羅姆稱贊維吉爾為“羅馬人的第一位荷馬:第六捲第518行。在維吉爾影響過的中世紀文學家中,最著名的是文藝復興時期的意大利詩人但丁。後者在其幾乎所有的文學作品中都引用過或是改變過維吉爾的詩句:37,並且讓維吉爾出現在了他的作品《神麯》中。在書中,維吉爾是但丁在地獄煉獄旅途中的指路人和保護者。但丁稱他為“我的嚮導”、“我的老師”,隨着他與維吉爾越來越深入地獄,書中的但丁對維吉爾的崇敬也越來越強,在第八章中,他稱其為“我的主人”:第八捲第19行。

16世紀以後

 

狄多的自殺(《埃》第四捲),作者卡約特(Augustin Cayot,1667-1772)

 

直到文藝復興時期,維吉爾的《埃涅阿斯紀》都是歐洲大小學校的必讀教材。因此,在文藝復興和其後的作傢中,維吉爾仍然具有相當大的影響。

莎士比亞曾在第二部的《亨利六世》中直接引用了《埃涅阿斯》第一捲11行的原文:

What, cardinal, is your priesthood grown peremptory?

Tantaene animis coelestibus irae?

為何,紅衣主教,您變得如此武斷?

難道神聖的靈魂真有如此地憤怒[註 9]?(《亨利六世(第二部)》II 1.24)

這僅是許多引用中的一例。儘管莎士比亞的拉丁語並不出色[註 10],但學者仍在莎翁的作品中發現了許多處與《埃涅阿斯紀》平行的地方:71,例如:

  • 哈姆雷特》中, (第二幕第二場,431-513行),一位演員講述了特洛伊國王普裏阿摩斯阿基裏斯的兒子皮魯斯殺戮的場面[註 11],這一幕在《埃涅阿斯紀》第二捲(506 ff.)中被很詳盡地描述過。
  • 暴風雨》中,對風暴的描寫(I.1)對應了《埃》第一捲中對風暴的描述(89-91);不僅如此,此書中還直接提到了狄多(III.3.52)。


斯賓塞在其作品《仙後》中模仿了《埃涅阿斯紀》的開篇。兩本作品的開篇不僅在內容上非常相似,並且斯賓塞的措辭“(我)歌唱的是騎士和女士⋯⋯”和維吉爾的“我歌唱的是武器和一個英雄⋯⋯”幾乎完全平行。在主題上,《仙後》幾乎和《埃涅阿斯紀》有着相同的政治元素。正如《埃涅阿斯紀》稱贊了奧古斯都的祖先埃涅阿斯,斯賓塞在《仙後》中也暗示當時的英國都鐸王朝的統治者在族譜上可以追溯到亞瑟王

彌爾頓也是一位維吉爾影響過的著名作傢。事實上,彌爾頓從小就接受了拉丁語教育,並且是一位非常卓越的古典學學者,自然對維吉爾的作品瞭然於胸。其作品《失樂園》在形式上也和《埃涅阿斯紀》有很多相似的地方。最明顯的便是《失樂園》全書的結構,和《埃涅阿斯紀》一樣被分成了12捲。《失樂園》在內容、主題和措辭上,和《埃涅阿斯紀》平行的地方也不計其數。而彌爾頓不僅沒有掩飾自己在寫作過程中受到來自維吉爾的巨大影響,反而坦率承認了這一點:95。

註釋

  1. ^ Under this mountain of stones Ballista is covered and buried;/Way farer, now night and day follow your course without fear.
  2. ^ 《埃涅阿斯紀》的第六捲中埃涅阿斯到了冥界,看到了羅馬未來的英雄,所以在這章中維吉爾講述了一些和他同時代的英雄的故事。馬剋魯斯是屋大薇的長子(與第一任丈夫蓋烏斯·馬剋魯斯所生,而非安東尼),後來奧古斯都的女婿與養子,帝國的繼承人之一。他英年早逝,死時纔19歲。維吉爾給奧古斯都朗誦時,屋大薇還沉浸在喪子之痛中。
  3. ^ 維吉爾青年時屋大維還沒有獲得奧古斯都的名號
  4. ^ 狄多準確的生卒年份至今存在爭議,但能夠肯定的她和埃涅阿斯不可能是同時代的人。現今的考古發現證明她大概生活在公元前8世紀,而埃涅阿斯經歷的特洛伊戰爭發生在約公元前13世紀。
  5. ^ Quis procul ille autem ramis insignis olivae/ sacra ferens? Nosco crinis incanaque menta/ regis Romani...英文可直譯為"Who is the person that stands in the distance with the branches of distinguished olive,/ carrying sacred property? I come to realize the hoary hair and grey beard/ of the Roman king..."
  6. ^ Hic rem Romanam magno turbante tumultu/ sistet, eques sternet Poenos Gallumque rebellem. 英文可以直譯為"This man will save the Roman commonwealth from the great disturbing uproar;/ though but a knight he will strew the Punic to ground, along with the Gallic rebel."
  7. ^ at bello audacis populi vexatus et armis(audacis populi也可翻為“魯莽的人民”、“衝動的民族”)
  8. ^ (此句的另一種理解)拉丁語原文為"pacatumque reget patriis virtutibus orbem"(Eclogue 4. 17),拉丁語詞virtus既可以翻為“美德”(virtue),也可以翻為“才能”(excellence)或“勇武”(manliness);在維吉爾時代,後面的意思更為常見。所以這句話指代羅馬英雄老馬剋魯斯和屋大薇的兒子小馬剋魯斯的說法不無道理。
  9. ^ 原文指朱諾,也可譯為“難道天神的心⋯⋯”
  10. ^ 見Ben Johnson To...William Shakespeare:"thou hadst small Latin and less Greek..."([雖然]你會的拉丁語有限,希臘語更少⋯⋯)
  11. ^ Anon he finds him/Striking too short at Greeks. His antique sword,/ Rebellious to his arm, lies where it falls,/ Repugnant to command. Unequal matched,/ Pyrrhus at Priam drives, in rage strikes wide,/ But with the whiff and wind of his fell sword/ The unnerved father falls...(很快普裏阿摩斯找到了他,卻揮空了他的劍。/他銹跡斑斑的武器,反抗着他的臂膀,跌落在地,/拒不聽命。力大無窮的皮洛斯撲上他的身體,兇狠地砍殺,/揮舞之間的劍風颳倒了驚慌的父王⋯⋯)

參考文獻

  1. ^ (英文)Virgil. mlahanas.de. [2012-07-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7-04).
  2. ^ 跳轉至:2.0 2.1 2.2 (英文)100 Years Carnegie: Virgil: Did you know...?. departments.bucknell.edu. [2012-07-19].
  3. ^ (英文)Don Fowler. The Oxford Classical Dictionary.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6.
  4. ^ 跳轉至:4.0 4.1 4.2 4.3 4.4 4.5 (英文)Suetonius: The Life of Vergil. fordham.edu.[2012-07-19].
  5. ^ 跳轉至:5.0 5.1 5.2 5.3 5.4 5.5 5.6 5.7 (英文)Clyde Pharr. Vergil's Aeneid, Books I-VI. Bolchazy-Carducci. 2005.
  6. ^ (英文)Suetonius The Life of Vergil. penelope.uchicago.edu. [2012-07-19].
  7. ^ (拉丁文)PUBLI VERGILI MARONIS ECLOGA. gutenberg.org. [2012-07-19].
  8. ^ 跳轉至:8.0 8.1 8.2 8.3 8.4 8.5 8.6 8.7 (拉丁文)維吉爾. 埃涅阿斯紀.
  9. ^ (英文)Aelius Donatus. Life of Virgil. gutenberg.org. [2012-07-19].
  10. ^ 跳轉至:10.0 10.1 10.2 10.3 10.4 10.5 (英文)David R. Slavitt. The Gnat and Other Minor Poems of Virgil.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2011.
  11. ^ (英文)Appendix Vergiliana. 大英百科全書. [2012-07-19].
  12. ^ (英文)Appendix Vergiliana (The Minor Poems of Virgil). virgil.org.[2012-07-19].
  13. ^ (拉丁文)維吉爾. 小蠅.
  14. ^ 跳轉至:14.0 14.1 14.2 (英文)Henry Nettleship. Conington's Virgil: Eclogues. Bristol Phoenix Press. 2007.
  15. ^ (英文)Catalepton V. virgil.org. [2012-07-19].取自Joseph J. Mooney所翻譯的The Minor Poems of Vergil: Comprising the Culex, Dirae, Lydia, Moretum, Copa, Priapeia, and Catalepton一書
  16. ^ (英文)THE ECLOGUES OF VIRGIL. sacred-texts.com. [2012-07-19].
  17. ^ 跳轉至: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英文)William Young Sellar, Terrot Reaveley Glover. Virgil (Roman poet) : Influence and reputation -- Britannica Online Encyclopedia. britannica.com. [2012-07-19].
  18. ^ 跳轉至:18.0 18.1 (英文)Eclogue IV.--Pollio. sacred-texts.com. [2012-07-19].
  19. ^ (拉丁文)賀拉斯. 諷刺詩 1.10.
  20. ^ (拉丁文)塔西佗. 演說傢錄.
  21. ^ (英文)S. J. Hanson. Generic Enrichment in Virgil and Horace. oxfordscholarship.com. [2012-07-19].
  22. ^ (英文)The Georgics of Virgil: Fourth Book. sacred-texts.com. [2012-07-19].
  23. ^ (英文)Annette Lucia Giesecke. Lucretius and Virgil's Pastoral Dream. Vol.10. Utopian Studies. 1999.
  24. ^ (英文)Monica R. Gale, Monica Gale. Virgil on the Nature of Things: The Georgics, Lucretius, and the Didactic Tradition.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12-07-19].
  25. ^ (英文)Stephanie Anne Nelson, David Grene. God and the Land: The Metaphysics of Farming in Hesiod and Vergil.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8.
  26. ^ (英文)W. Ward Briggs. Lines Repeated from the Georgics in the Aeneid.. Classical Journal. 77. 1982.
  27. ^ (英文)W. Ward Briggs. Narrative and Simile from the Georgics in the Aeneid. Leiden: Brill. 1980.
  28. ^ (英文)Henry Nettleship. Vergil. BiblioBazaar. [2012-07-19].
  29. ^ (英文)(拉丁文)P. Ovidius Naso, Amores, Liber Primus, ELEGIA 1. perseus.tufts.edu. [2012-07-19].
  30. ^ (英文)Richard F. Thomas. Virgil and the Augustan Reception.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0.
  31. ^ (拉丁文)斯塔提烏斯. 底比斯之戰.
  32. ^ (拉丁文)奧古斯丁. 書信集 137.
  33. ^ (英文)François Rabelais, Raymond C. La Charite ed. The Complete Works of François Rabelais.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2012-07-19].
  34. ^ (英文)Domenico Comparetti. Virgil in Middle Ages. Nabu Press. 2010.
  35. ^ (拉丁文)耶柔米. Commentariorum in Michaeam.
  36. ^ 跳轉至:36.0 36.1 36.2 (英文)Charles Martindale. Virgil and his Influence. Bristol Classical Press. 1984.
  37. ^ (拉丁文)但丁. 神麯:地獄.
  38. ^ (英文)The Faerie Queene. the Faerie Queene. [2012-07-19].[永久失效鏈接]

外部鏈接

作品選

 

  • (英文)Perseus Digital Library. perseus.tufts.edu. [2012-07-19].,包括拉丁語原文、英文翻譯和評論。
    • 《埃涅阿斯紀》,譯者:T. C. Williams,1910。
    • 《埃涅阿斯紀》,譯者:約翰·德萊頓,1697。
    • 《埃涅阿斯紀》、《農事詩》、《牧歌集》,譯者:J. C. Greenough,1900。
  • (英文)Classical E-Text: VIRGIL, ECLOGUES. theoi.com. [2012-07-19].
    • 《埃涅阿斯紀》、《農事詩》、《牧歌集》,譯者:H. R. Fairclough,1916。
  • (英文)The Works of Virgil. sacred-texts.com. [2012-07-19].
    • 《埃涅阿斯紀》,譯者:約翰·德萊頓,1697。
    • EcloguesGeorgics,譯者:J.W. MacKail,1934。
  • (英文)Project Gutenberg. 古騰堡計劃. [2012-07-19].,拉丁語原文。
    • 《埃涅阿斯紀》,譯者:E. Fairfax Taylor,1907。
    • 《埃涅阿斯紀》、《農事詩》、《牧歌集》,譯者不詳。
  • (英文)Moretum - Appendix Vergiliana Moretum. virgil.org. [2012-07-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7-06).,掃描自Joseph J. Mooney翻譯的The Minor Poems of Vergil: Comprising the Culex, Dirae, Lydia, Moretum, Copa, Priapeia, and Catalepton(Birmingham:Cornish Brothers出版,1916)一書。
  • (英文)Virgil's works. intratext.com. [2012-07-19].,拉丁語原文。

參考書目

 

評論

 


Publius Vergilius Maro (Classical Latin[ˈpuːblɪ.ʊs wɛrˈɡɪlɪ.ʊs ˈmaroː]; traditional dates 15 October 70 BC – 21 September 19 BC), usually called Virgil or Vergil (/ˈvɜːrɪl/ VUR-jil) in English, was an ancient Roman poet of the Augustan period. He wrote three of the most famous poems in Latin literature: the Eclogues (or Bucolics), the Georgics, and the epic Aeneid. A number of minor poems, collected in the Appendix Vergiliana, are sometimes attributed to him as well.

Virgil is traditionally ranked as one of Rome's greatest poets. His Aeneid has been considered the national epic of ancient Rome since the time of its composition. Modeled after Homer's Iliad and Odyssey, the Aeneid follows the Trojan refugee Aeneas as he struggles to fulfill his destiny and reach Italy, where his descendants Romulus and Remus were to found the city of Rome. Virgil's work has had wide and deep influence on Western literature, most notably Dante's Divine Comedy, in which Virgil appears as Dante's guide through Hell and Purgatory.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