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 人物列錶
但丁 Dante Alighieri彼特拉剋 Francesco Petrarca塔索 Torquato Tasso
朱塞培·翁加雷蒂 Giuseppe Ungaretti薩瓦多爾·誇西莫多 Salvatore Quasimodo埃烏傑尼奧·蒙塔萊 Eugenio Montale
馬可·波羅 Marco Polo馬可·奧勒留 Marcus Aurelius卡薩諾瓦 Casanova
瑪麗亞·蒙臺梭利 Maria Montessor科裏納 Corina羅伯特·巴喬 Roberto Baggio
剋拉蘇 Crassus龐培 Pompeii愷撒 Gaius Iulius Caesar
屋大維 Gaius Julius Caesar Octavianus安東尼 Anthony斯巴達剋斯 Spartacus
羅穆盧斯 Romulus陸馬·龐培留斯 Numa Pompilius提比略 Tiberius Claudius Nero
卡利古拉 Gaius Caesar Augustus Germanicus剋勞狄一世 Tiberius Claudius Drusus Nero Germanicus尼祿 Nero Claudius Drusus Germanicus
加爾巴 Servius Sulpicius Galba奧索 Marcus Salvius Otho維特裏烏斯 Aulus Vitellius Germanicus
葦斯巴薌 Titus Flavius Vespasianus提圖斯 Titus Flavius Vespasianus圖密善 Titus Flavius Domitianus
涅爾瓦 Marcus Cocceius Nerva圖拉真 Trajan, Marcus Ulpius Nerva Traianus哈德良 Publius Aelius Traianus Hadrianus
安敦寧·畢尤 Antoninus Pius維魯斯 Lucius Ceionius Commodus Verus Armeniacus康茂德 Lucius Aurelius Commodus Antoninus
佩蒂納剋斯 Publius Helvius Pertinax尤利安努斯 Marcus Didius Severus Julianus塞維魯 Septimius Severus
卡拉卡拉 Caracalla馬剋裏努斯 Marcus Opellius Macrinus迪亞杜門尼安 Marcus Opellius Antoninus Diadumenianus
埃拉伽巴路斯 Elagabalus亞歷山大·塞維魯 Alexander Severus埃得蒙多·德·亞米契斯 Edmondo De Amicis
喬萬尼·卜伽丘 Giovanni Boccaccio卡爾維諾 Italo Calvino路易吉·馬萊巴 Luigi Malerba
喬萬尼奧裏 Rafaello Giovagnoli喬蘇埃·卡爾杜齊 Giosuè Carducci奧莉婭娜·法拉奇 Oriana Fallaci
尼科洛·馬基雅維利 Niccolò Machiavelli米開朗基羅 Michelangelo di Lodovico Buonarroti Simoni喬萬尼·薄伽丘 Giovanni Boccaccio
弗朗西斯科·薩伊塔 Francesco Saita安德烈·波切利 Andrea Bocelli奧維德 Ovid
奧裏亞娜·法拉奇 Ao Liyana falaqi皮耶羅·費魯奇 Piero Ferrucci弗朗西斯科·阿爾貝隆尼 Francesco Alberoni
喬治·阿甘本 Giorgio Agamben
意大利 共和國時期  (1942年四月22日)


喬治·阿甘本(Giorgio Agamben,1942年4月22日-),意大利當代政治思想傢、哲學家,以其探討例外狀態(State of exception)和牲人homo sacer)的著作聞名。

阿甘本任教於威尼斯建築大學瑞士意大利語區大學巴黎的國際哲學學院和瑞士薩斯費的歐洲研究生院。在意大利,他最初於馬切拉塔大學和維羅納大學教授課程,同時擁有多所美國大學客座資格,包括西北大學柏剋萊加州大學

傳記

阿甘本進入羅馬大學學習,在那裏,他撰寫了一些關於西蒙娜·薇依(Simone Weil)政治思想的論文,但這些論文一直未發表。在1966-1968年間,阿甘本參加了馬丁·海德格爾的專門討論赫拉剋利特黑格爾的勒托爾研討班(Le Thor seminars)。上世紀70年代,他主攻語言學、語文學、詩學,以及中世紀文化的專題。在這期間,阿甘本開始了他最初的探討,儘管在這個時期他的政治關懷還不是那麽明確。1974年-1975年,由於他對葉芝(Frances Yates)(他通過伊塔洛·卡爾維諾(Italo Calvino)認識了葉芝)的敬意,他成為倫敦大學瓦伯格研究所(Warburg Institute, University of London)的研究人員。在這段研究人員的經歷期間,阿甘本完成了他的第二本書《詩節》(Stanzas)

阿甘本與詩人吉奧喬·卡普羅尼(Giorgio Caproni)和何塞·波爾加明(José Bergamín),以及意大利小說傢艾爾撒·莫蘭特(Elsa Morante)關係甚密,他將他的《隱秘財富的慶典》(收錄在《意大利範疇》(Categorie italiane)英譯本為《詩的終結》)以及《滑稽詩》(收錄在《褻瀆》(Profanazioni)一書中)獻給了他們。他的朋友和合作者還包括皮耶爾·保羅·帕索裏尼(Pier Paolo Pasolini),在他的電影《馬太福音》中,阿甘本扮演了使徒腓力(Philip)一角。伊塔洛·卡爾維諾與其關係也十分密切,卡爾維諾是阿甘本的密切合作者。此外,他與巴赫曼(Ingeborg Bachmann)、皮耶爾·剋羅索夫斯基(Pierre Klossowski)、德波(Guy Debord)、讓-呂剋·南希(Jean-Luc Nancy)、德裏達、安東尼奧·奈格裏(Antonio Negri)、利奧塔等人都有往來。

海德格爾和本雅明對阿甘本的影響十分重大。1966年,阿甘本編輯過本雅明的意大利文版的選集,他認為本雅明的思想是“讓其從海德格爾思想中存活下來的解毒劑”。1981年,阿甘本在法國國傢圖書館的檔案館裏發現了幾篇本雅明散佚的重要原稿。在本雅明自殺之前離開巴黎的時候,他將這些原稿交給了喬治·巴塔耶(Georges Bataille)。與阿甘本自己後來的研究關係最密切的是本雅明的《論歷史的概念》一文。90年代,阿甘本參加了一個對德國法學家卡爾·施密特的政治著作的討論會,而在這次討論的影響下,阿甘本寫作了《例外狀態》(Stato di Eccezione)。他的近期作品也涉及到福柯的概念,對於福柯,他說道“近年來,我從他那裏受益良多的學者”。

阿甘本的政治思想最初建立在對亞裏士多德的《政治學》、《尼各馬可倫理學》、《論靈魂》的解讀之上,同時他也關註了古代晚期和中世紀的解經傳統。在他的晚期著作中,阿甘本參與到後來的一場爭論,讓-呂剋·南希出版《非勞作的共同體》(La communauté désoeuvrée)之後,布朗肖(Maurice Blanchot)立即出版了《 不可告人的共同體》(La communauté inavouable)進行回應,那時恰值歐洲共同體成立不久,歐洲掀起了關於共同體的大討論。而阿甘本自己也出版一本關於共同體的著作《即將來臨的共同體》(La comunità che viene),在這一時期,阿甘本也分析了赫爾曼·梅爾維爾(Herman Melville)的短篇故事《巴特比》(Bartleby)中的“政治”態度的本體論前提——一個華爾街的抄寫員不做反應,以及“不想”抄寫的故事。

在《牲人》(Homo Sacer)係列中,阿甘本對漢娜·阿倫特和福柯的極權主義和生命政治學的研究作出了回應。自1995年始,他這個係列獲得了廣泛的關註,也為他贏得了聲譽,這個係列還在進行中。這個係列已經出版的包括:

  1. 《牲人:主權權力與赤裸生命》(Homo Sacer: Il potere sovrano e la vita nuda)
  2. 《例外狀態》(牲人:II.1)(Stato di Eccezione)
  3. 《王國與榮耀》(牲人:II.2)(Il regno e la gloria)
  4. 《語言的聖禮》(牲人:II.3)(Il sacramento del linguaggio)
  5. 《主業》(牲人:II.5)(Opus Dei)
  6. 《奧斯維辛的殘餘》(牲人:III)(Quel che resta di Auschwitz)
  7. 《最高的貧睏》(牲人:IV.1)(Altissima povertà)
  8. 《肉身的踐行》(牲人:IV,2)( L'uso dei corpi)

在2011年出版的這個係列的最新的作品中,阿甘本提出“生命形式和生命風格的概念”,他說道“我所謂的生命形式是一種不能與其形式相脫離的生命,一種不能與諸如赤裸生命一樣的東西相分離的生命……在這裏,是私人的概念在起作用。”

參考條目

參考文獻


Giorgio Agamben (/əˈɡæmbən/Italian: [aˈɡamben]; born 22 April 1942) is an Italian philosopher best known for his work investigating the concepts of the state of exception, form-of-life (borrowed from Ludwig Wittgenstein) and homo sacer. The concept of biopolitics (carried forth from the work of Michel Foucault) informs many of his writings.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