籍貫: | 廣東南海縣 |
出生地: | 日本 |
閱讀馮自由在历史大观的作品!!! |
生平出生於日本,自幼留學日本,1895年在日本橫濱跟隨父親馮鏡如及叔父馮紫珊加入興中會,年僅十四歲,是年齡最幼的會員。1900年因反對康有為改名自由。同年入東京早稻田大學深造,與鄭貫一等人創辦《開智錄》半月刊,鼓吹革命,與《清議報》對壘。1901年,與李自重、王寵惠等人組織廣東獨立協會,又與王寵惠、秦力山等人發行《國民日日報》。1904年,襄助孫文等組中國同盟會,1905年任香港分會之會長,籌畫廣東歷次之起義。1912年出任孫中山的臨時大總統機要秘書,袁世凱任大總統時,任臨時政府稽勳局局長,匯集革命史料。
1917年參與護法之役。歷任立法委員、國民政府委員,總統府國策顧問。1920年,出版《社會主義與中國》。1924年1月,孫中山改組國民黨,實現第一次國共合作。1924年1月7日,馮自由等在北京成立“國民黨海內外同志衛黨同盟會”。馮自由始終對孫中山實行“聯俄容共”政策不滿。一屆二中全會後,孫中山公開斥責馮自由對其聯俄容共政策的對抗態度,並警告黨內,若有“再無端挑起是非,我們就將采取對馮自由一樣的方法來對待他們。”,使馮倍受壓力。馮離開廣東,前去上海。1925年,孫中山去世後,馮自由在北京大學第三院組織“中國國民黨同志俱樂部”,發表宣言稱:“吾黨三民主義與共産主義,絶不相侔”,反對孫中山的聯俄、聯共、扶助農工三大政策,被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開除黨籍。不久投靠蔣介石。
1926年4月7日,理事章太炎、馮自由為首的“反赤救國大聯合”成立,致電蘇聯駐北京大使加拉罕,抗議加拉罕在中國宣傳赤化,“煽惑無知之青年,啖以金錢,授以利器,為虎作倀”。
1928年,在上海開設新新公司,任總經理。這年開始“發憤搜集三十年來所珍藏的各種書札、筆記、表册、報章等等,並廣徵故舊同志所經過之事跡”。1932年,任國民政府立法委員。1935年,恢復國民黨黨籍。1936年,完成《革命逸史》。1948年12月移居香港,1951年偕妻赴臺。1953年以後任國策顧問。1958年4月6日病逝於臺北。
著作革命逸史
華僑革命開國史
華僑革命組織史話
社會主義與中國
[德]那特硜,國傢編(政治學 上集),馮自由譯、章炳麟校,廣智書局,1901年
[德]那特硜,憲法編(政治學 中集),馮自由譯、章炳麟校,廣智書局,190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