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中國 人物列錶
佚名 Yi Ming林志穎 Jimmy Lin周傑倫 Jay Chou
孫燕姿 Stefanie Sun王心凌 Cyndi Wong林俊傑 wayne,Lam JJ
信樂團 Xin Letuan劉德華 Andy Lau張靚穎 Jane Zhang
譚詠麟 Alan Tam鄧麗君 Teresa Teng王菲 Faye Wong
蔡依林 Jolin Tsai張學友 Jacky Cheung屠洪剛 Tu Honggang
梁靜茹 Fish Leong謝霆鋒 Nicholas Tse遊鴻明 Chris Yu
羅大佑 Lotayu薛之謙 Jacky梁詠琪 Leung Wing Kei
刀郎 Dao Lang黃徵 Shawn Huang宋祖英 Song Zuying
範瑋琪 Fan Weiqi蕭亞軒 Elva Hsiao許巍 Xu Wei
李剋勤 Hacken Lee吳奇隆 Nicky Wu羅志祥 Show
孫楠 Sun Man黃義達 Yi DA鬍彥斌 Anson Hu
東來東往 Danny弦子 Xian Zi韓紅 Han Hong
蔡琴 Tsai Chin溫嵐 Wen, Landy鄭源 Jacky
王傑 Dave,Wang Chieh劉歡 Liu Huan陳楚生 Chen Chusheng
周傳雄 Zhou Chuanxiongs.h.e孟庭葦 mai
湯潮 Tony齊秦 Chyi Chin陳小春 Jordan Chan
伍佰 Wu bai張韶涵 Angela Chang莫文蔚 Karen Mok
阿木 A Mu陳百強 Danny Chan範逸臣 Fan Van
花兒樂隊 THE FLOWERS後弦 HOHO吳剋群 Kenji Wu
周筆暢 Zhou Bichang李聖傑 Sam Lee小虎隊 Xiao Hudui
王山
現代中國  (1953年八月31日2012年四月30日)
籍貫: 河北 南皮
出生地: 浙江 金華
去世地: 北京

知青文革 educated youth literature《血色青春》

閱讀王山在小说之家的作品!!!
  1953年8月31日出生於浙江金華,北京長大。當過工農兵(知青、礦工、軍人)。亞洲周刊說,王山初中畢業後,到山西雁北插隊。不過,按照年齡推算,他文革開始時應是小學六年級,不到初中畢業的年齡。王山離開礦井參軍到部隊,1977年復員,到北京師範大學某處工作,“後來擔任處長”。1968年初中畢業後先後在省雁北鄉村務農、井下採煤及軍中服役。1977年後在歷任文化事業單位職員、科長、處長、副院長。1985年在職攻讀教育學碩士學位。1991年後專業從事文學創作。1995年後在國內外多個研究機構供職,專題研究中國社會文化問題。部分作品:《血色青春》係列之天傷、 天祭、 天爵《第三衹眼睛看中國》、《大頑主》係列之地殤、地魂
  
  北京著名作傢“票友”“德國作傢”王山,因病於4月30日在北京軍隊醫院301醫院病逝,終年59歲。18年前,他偽托譯作《第三衹眼睛看中國》,藉用杜撰的德國學者“洛伊寧格爾”的眼光議論中國政治,引起海內外極大反響,據傳中共前總書記江澤民也“上當受騙”,推薦給中共中央警備局,還稱贊該書對中國經濟改革提出許多重要觀點“值得我們深思”。
  
  王山的遺體告別式,於5月4日在北京八寶山舉行。王山是誰?境外讀者或許大多一頭霧水。如果告訴你,他創作過暢銷書小說《北京教父》、《血色青春》,讀者依然不明就裏。如果再告訴你,18年前,他寫過引發境外強烈反響的《第三衹眼睛看中國》,諸多讀者淺淡的記憶,便會漸漸深濃。當年,“第三衹眼睛看某某”還成了社會流行詞。
  
  王山小說代表作《天傷》《天祭》《天爵》,後來曾改名《血色青春》第二次出版,近期又改名為《北京教父》第三次出版。
  
  被稱為“北京頑主”的王山,生於1953年8月。2012年4月30日19點30分,在北京三零一醫院去世,年僅60歲。他的後半生,以小說為北京頑主文化留下真實記錄。朋友們誰都不知道他患重病住院。他遠走時,第三次整理出版的他的代表作《北京教父》,正笑傲中國大陸各地圖書排行榜,他網名“四橫竪”(筆劃四橫四竪,即“王山”)也永遠就此定格。
  
  1994年,一部政論書《第三衹眼睛看中國》(下稱《第三衹眼》)在中國引起極大反響,在港臺和西方社會也引發諸多重要話題。此書由山西人民出版社出版,書中標明:著者是德國洛伊寧格爾,生於1953年8月,當代歐洲最有影響力的中國問題專傢;譯者是王山。此書對中國社會現實及其走嚮,有深入剖析,其中許多論點及預測,今天讀來仍振聾發聵,書中觸及的許多內容在當時相當敏感。
  
  據香港《亞洲周刊》報道,王山竟然“蒙騙”了江澤民。時任中共總書記江澤民認真閱讀了此書,在考察山西時說,山西出了一本書《第三衹眼》,作者是德國人,對中國經濟改革提出許多重要觀點,“值得我們深思”。時任山西省委書記鬍富國在場聽了江的談話,隨即給省新聞出版局賈姓局長打電話,詢問這本書。賈局長一聽書記過問此書,趕緊回應:“我們正在追查這本書的出版內情。”他還以為又是一本有“嚴重政治問題”的壞書。鬍富國說:“什麽追查?這是一本好書。趕緊拿幾本過來。”不久,中國大陸媒體紛紛轉載或發表書評推介文章,不少學者認定,此書代表了中國內部強硬的新權威主義觀點。
  
  曾被疑是鄧小平政治遺囑
  
  江澤民還嚮中央警衛局推薦此書,幹部每人一本;中國戰略管理學會、中央政策研究室舉辦此書研討會;有人更傳出“這本書是鄧小平政治遺囑”。然而,後來發現,這位德國的“當代歐洲最有影響力的中國問題專傢”,似乎衹是個“影子”,由疑問,到猜忌,到質疑,或許這德國學者根本就不存在,此書是“王山”假托德國人的“偽作”。
  
  王山生於浙江省金華,初中畢業後,正值文革初期,身為“知識青年”去山西省雁北鄉插隊務農,後進入煤礦從事井下采礦,後去部隊服役,1977年復員,被分配到北京師範大學從事文教工作,後升任處長,在職攻讀教育學碩士學位。隨後,出任北京京劇院副院長,成為當時北京文化教育界最年輕的高層幹部之一。
  
  20世紀90年代,他辭職後從事創作。他的“天字”係列小說《天傷》、《天祭》、《天爵》先後出版,是他的“頑主小說代表作”。後曾將三部小說改寫換名《血色青春》第二次出版,一個多月前再度改名為《北京教父》第三次出版。他又起筆“大頑主”之《地殤》、《地魂》。王山正在創作《天罡》之際,不料患病住院,因糖尿病引起心衰和腎衰,小說最終沒能完成。這些年,他以“四橫竪”網名混跡於“北京頑主”百度貼吧,粉絲無數。
  
  這三部“天字”係列作品,奠定了王山“頑主”作傢地位,因小說逼真描寫文革武鬥及真實記錄北京頑主文化,他自己也被稱為“北京頑主”。但由於當時政治氣候和開放程度使然,王山“天字”係列小說在當時被禁,但盜版在地下廣泛傳播。
  
  王山的“天字”係列小說,講述動蕩年代裏一些熱血青年的故事,是從文革年代的江湖殺出的京城大亨成長史。小說描述在一個正義缺席的時代,年輕人充滿了迷途和反抗,面對生活無情挑戰,政治運動將學生劃分為陰陽兩界人,一些平民和出身不好的少年,成為“頑主”、“佛爺”(扒手),而高幹子弟則成為紅衛兵。兩派人物無奈衹能去面對你死我活的爭鬥,展開血腥廝殺和身陷江湖械鬥,令血案無數。
  
  王山小說塑造的人物都是十六七歲,讀來青春得可觀。他們20歲時結束械鬥,去了農村成為“知識青年”,後來又返城趕上改革開放年代,成了當代中國中堅力量,有的當了官,有的辭職經商,命運跌蕩起伏,但他們的本性卻沒改變,人性和獸性﹑追悔和復仇﹑理智和迷惘,組合成一種瘋狂音響。書中的原型人物說,“文革武鬥期間,王山和我們在一塊兒。這三部作品都是小說,人物性格和情節等方面有不少虛構成分,但書裏打架戰鬥場面卻是真實的”。
  
  王朔也佩服的痞子文學
  
  “頑主”源於北京作傢王朔的小說名篇《頑主》,《頑主》被視為“痞子”文學代表作。王朔說,“姓王的作傢,我衹佩服兩個,一個是女的,上海的,叫王安憶;一個男的,北京的,就是王山。”北京大學中文係教授張頤武說:“傷悼這位思考者。當年他以洛伊寧格爾的筆名寫的《第三衹眼睛看中國》,見識獨到。”評論傢解璽璋稱,“寫文革初期北京老紅衛兵和北京鬍同市民子弟的衝突,王山寫得最逼真,語言勁道”。
  
  據與王山從小一起長大的好友邊作君說,他比王山大一歲多。2011年他倆還見過面,後來就沒見?。2012春節,他給王山發手機短信,王山也回了信。3月,他路過王山傢附近,給王山電話想去見他。王山說自己在外地開會,又說在外地感冒很嚴重,等康復後回北京再聚。總之,王山生病住院的真實情況就不願告訴好友。
  
  事後,邊作君纔從王山夫人那兒知道,當時王山沒有離開北京,衹是已患重病住院了。王山筆下的“頑主”,已是漸行漸遠的歷史遺響,“頑主”王山卻在天上,以“第三衹眼睛”俯視神州大地。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