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中國 人物列錶
棉棉
現代中國  (1970年八月28日)
名: 王莘
籍貫: 上海

言情 describe loving stories (books)《????酸情人》
《我是個壞男人或者生日快樂》
青春校園 prime campus《啦啦啦》
《一個病人》
《我們害怕》
小說選集 novel anthology《每個好孩子都有糖吃》

閱讀棉棉在小说之家的作品!!!
棉棉
  棉棉,本名王莘,當代中國新生代作傢。1970年出生於上海。17歲至25歲之間生活極其動蕩,去過很多城市,做過各種短暫職業。1995年回上海養病,1997年開始發表作品,並由香港新世紀出版社出版個人小說集《啦啦啦》。代表作長篇小說《糖》,已在法國、德國、荷蘭、意大利、美國、西班牙、巴西、葡萄牙、希臘等十幾個國傢出版。2002年成為摩登天空簽約作傢。其小說能集中反映社會時代問題,整個意境灰暗卻富有激情,被視為年輕一代最出色的作傢之一。
  
  我的簡歷
  除了面試應聘以外,我從來沒有寫過簡歷,而我是一個從來沒有正式工作過的人,所以這種寫簡歷的機會對我來說是少之又少,在這裏,我就簡單地說一下對我的生活影響較深的幾件事吧,套句俗話就是:我是怎樣走上文學創作這條道路的。嘁,聽着就這麽彆扭。
  先聲明一下,下面所說的時間都是大概的時間,可能不太準確,但也不會差得太多。
  小學四年級
  我讀了我這一生第一部大部頭的書-- 《安娜卡列尼那》 ,說實話,我沒看懂,而且不明白安娜最後為什麽要去死。這本書給我的唯一印象就是:安娜是個壞女人。但從那以後,我愛上了讀書。
  值得一提的是,我還看了一本當時的禁書,是手抄本,名叫《曼娜回憶錄》,這在當時可是一件了不得的事情。我記得我看那本書的時候非常緊張,心跳得很快,手腳冰涼,而且手心裏都是汗,也不知道是興奮的,還是嚇的。
  那年我還看了《紅樓夢》 。
  初中二年級
  我的兩位老師分別嚮我推薦兩本書,15歲的我第一次面臨選擇。
  政治老師嚮我推薦馬剋思的《資本論》 ,美術老師嚮我推薦弗洛依德的心理著作,包括《夢的解析》 、《愛情心理學》和《少女杜拉的煩惱》,當時統稱為"性學三篇",還屬於內部參考讀物。
  通過分別研讀它們的第一、二、三頁後,我選擇了後者。
  那位美術老師從此也成我了指引者和領路人,他就是給我這本書寫序的張進,一位才華橫溢的藝術傢,一個品德高尚的好人,我永遠的良師益友(說這話的時候我總覺得自己是在高攀)。
  高中三年級
  報考中央戲劇學院。
  張老師因為看過我寫給男同學的“情書”而認為我有寫作的才華,他極力主張我報考中戲的戲劇文學戲,說實話,我很懷疑我有這個能力。
  我的專業課竟稀裏糊塗地通過了,文化課卻把我刷了下來。這一點都不奇怪,高中這三年我所時間都花在"談戀愛"和思考“哲學問題”上了。
  這期間我讀了許多書,印象最深的是歐文斯通寫的梵高傳《渴望生活》和羅丹的談藝錄《羅丹藝術論》,讀這兩本書的時候我很感動,哭了。
  高中畢業後--1996年7月
  這是我一生中光陰最為虛渡的一個時期,但它卻給我了更加豐富的經歷和感受,這期間我為自己設計並實施了各種各樣的生活方式和人生方案,但基本上都失敗了,有的即使成功了,也讓我感到非常地沒意義(那時還不知道無聊是什麽感覺)。
  感情生活上受到了一次嚴重的傷害,徹底告別了少女般的純情時代(不是性意義上的)。
  好在這期間我一直沒有放棄閱讀,我讀了許許多多、各種各樣的書,我想,這是我沒有徹底墮落的最主要的原因。
  1996年7月--現在 1996年7月,和張老師及他的一些學生、朋友一起去障石岩。這十幾天的生活使我的思想和生活發生了一次質的飛躍,當然這離不開平時量的積纍。那時我已經開始寫小說了,但從那次以後,我的生活和寫作就進入了一種自覺的狀態,雖然以後還有不少次的波動與反復,但我已經從一種蒙昧的生活中解脫了出來,成了一個真正意義上的活着的人,一個自由的女人。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