籍貫: | 甘肅合水 | ||
閱讀馬步升在小说之家的作品!!! |
1982年畢業於慶陽師專歷史係。1995年又畢業於北京師範大學與魯迅文學院合辦的作傢研究生班。歷任慶陽師專校辦秘書、校刊編輯。1985年開始發表作品。1997年加入中國作傢協會。
1988年調入甘肅省社科院文學(化)研究所,歷任助理研究員、所臨時負責人、所長、院學術委員。參加工作以來,除日常業務自修外,1987年到1989提。參加了中國文化書院 “ 中外文化比較研究班 ” 的學習,1992年到1993年,參加了魯迅文學院第八期進修班和創作研究生班的學習,同年考入由國傢教委、中國作協和北師大三傢,旨在為21世紀培養學者型作傢承辦的文藝學研究生班。前後共發表各種作品及學術論著約400萬字,獲國傢及省市文學奬10多項,中國作協會員、中國當代文學研究會會員、中國散文學會會員、中國人口文化促進會會員,第六屆全國作傢代表大會代表、第六屆茅盾文學奬初評專傢組成員。被國內評論界譽為西部散文、西部小說代表作傢之一,作品入選過數十種選本、選刊、百多傢媒體作過評介。由北大編寫的《1998…2002中國新詩白皮書》將其列為全國30名重要詩歌理論傢之一。
一、出版的主要專著(以出版時間為序)
1、《女人獄》(長篇小說)
2、《燃燒的太陽旗》(長篇紀實)
3、《北京不是你的傢》(長篇小說)
4、《花園中的大王》(長篇小說)
5、《一個人的邊界》(散文集)
6、《老碗會》(長篇小說)
7、《走西口》(移民文化史)
8、《守望平安》(長篇紀實,3人合著)
9、《西北男嫁女現象調查》
10、《百年甘肅》(散文集)
11、《天幹地支》(散文集)
二、發表的單篇作品代表作(發表300篇,此選13篇)
1、《老碗會》《短篇小說》,刊於《當代》1994年5期,先後獲甘肅第四屆文學奬,國傢五部委授予的 “ 第六屆中國人口文化奬 ” 小說惟一一等奬四項奬項,入選《甘肅省50年作品精粹》等,許多論文中提及此篇作品;
2、《絶地之音》(散文),刊於《人民文學》1995年1期,入選《中國西部散文》《名作欣賞》《中文自修》《甘肅省50年作品精粹》等多種選本,多篇論文論及此作;
3、《婉約懷懷》(散文),刊於《隨筆》1999年1期,入選《新華文摘》《中國當代散文名傢經典》《1999全國最佳散文》《高中語文拓展讀本》等,多篇論文論及作品;
4、《永遠的花兒》(散文)刊於《隨筆》2000年期,《讀者》《西部人》《世紀明眸》等選載;
5、《故鄉天下災荒》(散文),刊於《飛天》2000年1期,《讀者》《飛天50年精華》等選載,多篇論文論及;
6、《哈一刀》(短篇),刊於,《飛天》2001年8期,《小說月報》《小說精選》《小說選刊》《傳奇文學選刊》中國作協《2001年全國最佳短篇》、小說選刊社《2002年全國最佳短篇》, “ 2001年全國短篇小說排行榜 ” 提名,敦煌文藝奬小說一等奬,有多篇專論發表;
7、《魚蛋蛋的革命行動》(短篇小說),刊於《上海文學》2002年第4期,入選中國作協《2002年中國小說精選》,人民文學社《2002年度短篇小說》,多篇論文論及;
8、《河邊的證明》(短篇小說),刊於《安徽文學》2003年8期,入選人民文學社《2003全國小說選》有專論發表;
9、《一點江湖》(短篇小說),刊於《飛天》2004年1期,《小說月報》2004年3月期轉載;
10、《雪地上的火焰》(散文),刊於《中華散文》2001年1期,入選人民文學社《2001全國最佳散文》;
11、《粉紅色的目擊》(散文),刊於《中華散文》2002年1期,入選人民文學出版社《2002年全國散文選》;
12、《激情燃燒的碎片》(散文),刊於《中華散文》2003年4期,入選《作傢文摘》,人民文學社《2003年全國散文選》等
13、《人模狗樣》(散文),刊於《中華散文》2003年10期,入選中國散文學會《中國散文年選》,人民文學社,《中華散文百期精華》,遼寧人民社《2003年中國最佳散文》等;
三、學術論著代表作
1、《找尋各自生活位置的男男女女》(評選),刊於《文藝報》1993年2月26日;
2、《無言而無不言的第三衹眼》(評論),刊於《星星詩刊》1993年5期,《韓作榮自選集》《新世紀》等收錄;
3、《被現代喘息激活的鄉村情感》(評論),刊於《詩探索》1998年2期,人民文學社《心靈的鄉村》等收錄,獲甘肅省社科院青年科研成果一等奬;
4、《風行水上》(評論),刊於《中華散文》1998年11期,《作傢報》《蘭州晚報》《甘肅文藝50年》前後發表或評述;
5、《卑瑣與高貴的衝突與和解》(評論),刊於《飛天》2001年6期
6、《曖昧:對中間代詩群的一種界說方式》(論文),刊於《草原》2002年2期,引起全國反響,《廈門文學》同年8期,將此作推為新時節期以來全國5篇重要詩歌論文之一,並成為中間代詩歌的理論代言文章,獲當年內蒙 “ 草原 ” 文學奬,入選《中間代詩選》《1998 — 2002中國新詩白皮書》等權威選本;
7、《變聲期的中國詩人:突圍的狂歡與反叛的疲倦》(論文),刊於《中國詩人》2003年4期,引起大範圍爭論,入選中國社科院編《2003中國文壇紀事》;
8、《背叛:一個具有現實品格的可然性文本》(評論),刊於,《飛天》2003年4期《文藝報》《文學報》等有報道;
9、《走西口》(專著),著名學者葛鍵雄作序,有關媒體推介為當年全國重要社科著作。
四、對本人作品研究情況
1、楊光祖;《絶地的書寫 靈性的智慧,標題經過簡化》
2、楊光祖:《民間理念的局限》,刊於《飛天》2002年第5期
3、李國文:讀《老碗會》,刊於《文藝報》1998年12月20日
4、彭金山:《簡論馬步升的散文創作》刊於《飛天》2002年11期
5、《甘肅文藝50年》評介文字約4500字。
馬步升:甘肅網絡散文的現狀與前景
一種散文文體,在幾年前悄然誕生了,剛誕生的時候,我們這些習慣了主流媒體的人還不習慣他們,雖沒有排拒他們的意思,但總打算對他們表示適度的矜持,或者保持一定程度的警惕。何以産生這種文化接受心理,我想不外乎有這兩方面因素,一是接受者已經習慣了傳統的寫作方式,傳統的閱讀方式,對出現在電腦屏幕上的文字沒有感覺;一是對利用新技術做支撐的新的表達方式還缺少文體感應,在他們那種自由隨意的選材中,在他們那種漫不經心的展示中,在他們那種似乎一點正經沒有的文字遊戲中,在他們那種拒絶崇高鄙薄深刻的文學觀念中,在他們那種一切都可言說,一切都可以自己願意的方式言說,缺少敬畏的人生情懷中,在他們那種看似絮絮叨叨實則春風化雨的文字流中,在傳統媒體培育出來的傳統讀者,不習慣這樣的表達方式,不習慣這樣的認知方式是自然而然的,是可以理解的。但文學永遠是年輕的,人類有文學這個概念少說也已經有幾千年了,人老了一茬又一茬,可文學仍然那樣年輕,那樣生機勃勃,今年二十明年十八,永遠那樣保持着與時俱進的態勢。
新散文是在新技術、新思潮、新的人生觀念、新的生活方式支持下,誕生、發展、壯大起來的一種文體,與傳統散文樣式的發生、發展、繁榮所走的道路相比,它與自身所處的社會物質條件、精神氛圍等等,關係更加緊密,幾乎不得不讓我們以機械的存在反映論去觀照,去理解,也就是,有什麽樣的物質存在,必然會發生什麽樣的精神回應。以此出發,甘肅的社會發展在全國的大格局下,明顯慢了半拍,或者更多,相應的,甘肅的網絡散文,在全國的大格局中,也明顯慢了半拍,或者更多。這就告訴我們,在社會發展相對滯後的情景下,我們的傳統寫作,如詩歌、小說、戲劇,可以與全國總體水平持平,甚至先走一步,可網絡文學,包括網絡散文,卻不得不處於下風。我想,這與網絡文學的發展與新的承載工具的普及時間和程度有關。
雖然走得慢了些,但畢竟已經邁開了腳步,而且,在我看來,甘肅的網絡散文正在大踏步地匯入全國的潮流中,部分作者已浮出水面,且有後來居上之野心,之實力。據我調查,甘肅目前常年在綫的網絡寫手,已超過五百人,在這個寫作群體中,差不多都文兼衆體,比如詩歌、小說、戲劇、雜著,但幾乎無一例外地以散文寫作為主。提起這個寫作群體,我們幾乎不費什麽勁,便可列出一長串在網絡上耳熟能詳的名字來,他們有的行不改名坐不改姓,以本名面世,大量的則用網名。這個寫作群體名單大致如下:人鄰、楊永康、習習、楊獻平、韓鬆落、蕭蕭眉兒、老圈、海傑、閻海東、爾雅、張海竜、櫻寧、李子熟了、衛子、毒化、麥田蟈蟈、纔旺瑙乳、肖成年、索木東、漢字999、葉梓、欣梓、雪瀟、鐵翎、嘎代纔讓、李滿強、王若冰、沙戈、九米齋主、香山紫煙、旭日東升、李興義、聶中民、三瓣雪、劉潤和、柯英,還有很多,這裏衹好“等等”了。在這個寫作群體中,至少有以下兩種情況,一是遊蕩往來於紙媒與網絡的兩棲作傢,這批人在從事網絡寫作前,已在紙媒上發表過很多東西,有的還擁有一定的知名度,比如人鄰、韓鬆落、楊永康、習習、楊獻平、纔旺瑙乳、沙戈、王若冰、雪瀟、爾雅等。他們走嚮網絡的大概途徑是,或者將自己在紙媒上已經發過的作品帖到網上去,擴大影響力,或者把新寫的東西先在網上發出來,同時或然後再在紙媒上露面。我走的也是這條路。另一類作者,以目前的態勢看,主要是以網絡為陣地的,原因可能多種多樣,或紙媒的認可程度,或寫作衹是為了自娛自樂,沒有更大的寫作企圖。這類作者,作品量較大、影響較大、且寫作水平較高者,如蕭蕭眉兒、毒化、香山紫煙、漢字999、老圈、閻海東、海傑等。這個群體事實也在分化,因為他們寫作的日漸成熟,許多人已從網絡上脫穎而出,正在大踏步走嚮紙媒,如老圈、毒化、閻海東、海傑等。而且,我不妨鬥膽做一個預測,在這批目前還更多地在以網絡形式展示自己的寫手裏面,用不了幾年,將會産生幾位不錯的作傢。
為了說話方便,我想選幾位作者作為說話對象,做一些簡單的個案分析,對甘肅網絡散文提供一個認知視角。
一是楊永康。此人寫作準備期和練習期較長,以前寫過詩歌,有過學術研究經歷,而最終得到文壇認可的卻是他的散文。這裏不得不提一下一個名為“新散文”的網站對他的支持了,有證據表明,他最初引起散文界廣泛註意的一些作品,都是首先在這個網站露面,然後被《中華散文》等名刊追認,並走嚮主流媒體的讀者群的。此後,又被北大的“左岸文化”網站以專輯形式推出。在網絡和紙媒的來回滾動中,他的作品得到了極大的推動。實際上,他的散文倒不是典型意義的網絡散文,嚴格地說,是藉助網絡手段推出的傳統散文。但與傳統散文相比,他在表述形式上進行了相當前衛的革新,比如打亂時空界綫的敘述視角,對生活既精細又空靈的把握方式,對語言詭異神秘的排列組合能力,還有傳達出來的那種古剎木魚般的語義信息,等等,讀他的散文,有時候讓人産生一種黑夜中獨自行走於荒郊野外的不安全感,而讀完以後,獲得的恰恰又是一種迷途知返的依歸情懷。他的散文兼有網絡文化給人帶來的的歷險感受,和傳統散文的求道求知精神。聽聽他幾篇影響較大的作品的名字,《覆蓋,覆蓋》、《滿世界找你》、《第三街呼喊第四街奔跑》、《走着走着花就開了》《一個頭髮亂蓬蓬的女人可以給一個少年帶來多少恐懼與寂寞》,等等。
二是蕭蕭眉兒。這是一個目前還處在純粹的網絡表達,亟待被紙媒認識和接納的散文寫手。如果單以甘肅目前網絡寫手的散文寫作水平而言,該作者應是很突出的。她一人兼任了幾傢網站的主持,比如中國母親網、甘肅敏思博客,在全國、全省範圍內團结了一大批新老寫手,大有做網絡寫手領袖的嫌疑。本人的作品不僅量大,質量也不低。比如,《鏡子裏的溪流》係列、《拋往天堂的灰燼》係列、《卓然說日記》係列等等,把一種鄉村情懷、把日常生活的幽微細節、把母子間的溫暖親情展現的淋漓盡致,而且,完全是我手寫我心,自然流暢,自由隨意,如一條條生活流在以其固有的形式展開。也許正是因其文本具有較強的親和力,每一篇的讀者人數、回帖量都是很大的。
三是香山紫煙。有關資訊表明,他是一個國傢公職人員,作品主要也以網絡的形式面世。最近,我讀到他的一批寫涼州文化涼州人的係列散文,寫得很好。這些文章對我們有一個啓發,我們通常概念中,往往下意識的會把網絡與遊戲、聊天、製造文字垃圾等等聯繫起來,其實,網絡文字同樣可以載道,可以教化,可以表現深刻的主題。近幾年,在對涼州文化涼州人的認識與表現上,雪漠有他的獨到之處,補丁有他特殊手段,香山紫煙也有他的長項,在這一點上,我們完全不必厚此而薄彼。
那麽,網絡散文與傳統散文到底有什麽區別,網絡散文的基本追求到底是什麽?為了取得較準確的認識,在準備這篇發言稿時,我以網絡的方式徵求過許多寫手的意見,其中,蕭蕭眉兒的看法補充了我的研究結果之不足。她認為,網絡散文的基本理念是以自我為中心,以“我”的生活圖景為半徑,延伸出屬於自己的一個小世界,寫法上,表達較隨意,以展現自我為訴求,拒絶功利目的。在具體的操作過程中,大概呈現出三種可能,一是描述理想的完美的自我,在網絡中打造一個和現實中不一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