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 | 袁瑞麟 | ||
籍貫: | 北京 | ||
閱讀袁世海在百家争鸣的作品!!! |
袁世海(1916--2002),一九一六年二月十一日(陰歷正月初九)生於北京。2002年12月11日上午10時50分,有着"活曹操"美譽之稱的我國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大師袁世海先生因心肺功能衰竭導致腦死亡搶救無效,於北京復興醫院與世長辭,享年86歲。京劇淨角。原名瑞麟,小名袁小三。北京人。出身於北京南新華街一個貧窮的家庭裏。袁世海自幼傢境貧寒。他的祖父曾以飼養大象為生,父親在北京城內為有錢人趕轎車,他經常隨四伯去天橋聽戲。8歲時一次在梨園公會看教戲時,被武二花演員許德義看中收徒,始入梨園,習武功,又隨吳彥衡學老生,首次登臺是給尚小雲、王又宸的《汾河灣》配演娃娃生。袁世海先生生前是第四屆全國人大代表、第五、六、七、八、九屆全國政協委員。曾任全國文聯榮譽委員、中國戲劇傢協會理事、中國國際文化交流中心理事。代表作有《盜御馬》、《論英雄》、《將相和》、《野豬林》、《響馬傳》、《贈綈袍》、《除三害》、《李逵探母》、《黑旋風》、《桃花村》、《九江口》等。第二屆金唱片奬獲奬藝術傢。
袁世海 - 藝術經歷
袁世海
八歲拜許德義為師練功學藝,又嚮吳彥衡先生學習老生。一九二七年入富連成科班學戲,藝名袁盛鐘。初學老生,後隨葉福海、裘桂仙和王連平、孫盛文(袁世海的師兄)學花臉,始易今名。在八年科班學藝期間,勤學苦練,潛心學習前輩及名流的表演藝術,技藝超群,學業突出。由於他聰穎好學,很快就學會了《失街亭》的馬謖, 的黃蓋、曹操,以及《法門寺》的劉瑾等角色,演出效果極好。
一九三四年袁世海出科後,先搭尚小雲先生的重慶社演戲,在尚主演的《九麯黃河陣》、《玉虎墜》中扮飾配角,巡演於北京、上海、武漢、長沙等地。
一九三七年與李盛藻合作,先後排演了《青梅煮酒論英雄》、《胭粉計》、《三顧茅廬》、《馬跳檀溪》、《除三害》等等諸多生淨合作劇目。
袁世海為得到深造,一九四○年拜郝壽臣為師,技藝更見精益,成為郝派藝術的主要繼承人。在此後的十幾年演藝生涯中,曾與梅蘭芳、程硯秋、尚小雲、荀慧生、徐碧雲、馬連良、譚富英、高慶奎、周信芳、蓋叫天、奚嘯伯、李世芳、張君秋、毛世來、宋德珠、新豔秋、李萬春、李少春等名傢合作演出劇目三百餘出。在同各流派藝術傢合作演出中,吸取各傢精華,博採衆傢之長,極大地豐富了自己的表演藝術。在舞臺上,成功地塑造了各種性格的人物形象,尤其他主演的十餘出扮演曹操的劇目贏得了觀衆廣泛的喜愛,形成了袁派表演藝術的風格體係。先後搭李世芳的承華社和馬連良的扶風社,與李世芳、馬連良、李盛藻合作多年。他與李世芳合演的《霸王別姬》,與李盛藻合演的《青梅煮酒論英雄》,與馬連良合演的《四進士》,成一時名劇。新中國建立後,曾與李少春共建“起社”(劇團)。
一九五○年春,同李少春、葉盛章等人率先將私人班社改製為以集體所有製為基礎的新中國實驗京劇團。排演了新編歷史劇《將相和》、《野豬林》、《雲羅山》、《血淚仇》、《夜奔梁山》、《虎符救趙》等具有新時代氣息的大型劇目。
一九五一年,新中國實驗京劇團集體加入到中國戲麯研究院附屬實驗京劇團,一九五五年更名為中國京劇院,袁世海先生先後擔任一團、三團的主要演員、副團長和副院長。與李少春合作演出了《響馬傳》、《灞橋挑袍》、《戰渭南》、《贈綈袍》、《滿江紅》等及現代劇《白毛女》、《林海雪原》、《社長的女兒》、《柯山紅日》等。同時還創排了以架子花臉為主的《黑旋風李逵》、《九江口》、《李逵探母》、《西門豹》等大型劇目;一九六四年積極參加排演《紅燈記》,飾演鳩山獲得好評。參加拍攝過戲麯藝術影片《群英會·藉東風》、《野豬林》以及現代戲影片《紅燈記》、《平原作戰》和古裝電視劇《俠女除暴》。
此後,袁世海除整理演出了《盜御馬》、《論英雄》等傳統戲外;與李少春合作排演了《將相和》、《野豬林》、《響馬傳》,與李和曾合作排演了《贈綈袍》、《除三害》,與李金泉合作排演了《李逵探母》,以及由他主演的《黑旋風》、《桃花村》、《九江口》等戲,都是久演不衰,轟動劇壇的保留劇目。
袁世海先生為了京劇事業的發展繁榮,深入工礦、農村、部隊、縣城等全國各地的基層演出,深受人民群衆的愛戴。他愛戲敬業,生活嚴謹,勤於鍛煉,戰勝疾病,始終保持良好的身心狀態,就是在耄耋之年依然以“老驥伏櫪、志在千裏”的雄心登臺演出,成為京劇舞臺上絶無僅有的高齡藝術傢。
袁世海
袁世海先生多年來十分關註並積極投入對青年演員的培養工作。臺上帶,臺下教;言傳身教,誨人不倦。他到全國各地教學講課,先後收徒二十餘人,盡心、盡責、盡義務,不圖虛名,無私奉獻。碩果纍纍。他的學生不僅有京劇的,而且還包括評劇、漢劇、晉劇、河北梆子等地方劇的學生。他積極參加京劇資料的搶救傳承工作,高質量的完成了“音配像”和“晚霞工程”的任務,他作為院藝術指導委員會的顧問,多次號召老藝術傢們並積極帶頭投身於傳承授藝的工作。他熱忱地到各高等院校面嚮大學生和外國留學生講授京劇藝術,普及民族文化。
袁世海先生熱愛黨,熱愛人民,熱愛社會主義,一生追求進步。自一九五三年遞交第一份入黨申請書,直至一九八○年正式加入中國共産黨,歷時二十七年,矢志不渝;他為執行黨的改革、開放政策,不顧年事已高,率先身體力行;他多次將演出收入作為黨費上繳,體現了一名共産黨員對組織的深厚感情。他為人正直,光明磊落,不記得失,實事求是,廣為同行贊譽;他嚴於律己,寬以待人,樂觀嚮上,關心同志,平易近人,深受大傢的尊敬。袁世海先生用自己的行動實踐了愛國、愛黨、愛藝術的理想和誓言。他是中國共産黨的優秀黨員,先進文化的代表,德藝雙馨的典範,繼往開來的功臣,民族藝術的驕傲。
袁世海 - 主要弟子
杜近芳、馮志孝、張學津、楊春霞、高牧坤、李寶春、於魁智、刁麗等優秀藝術傢都曾受他多年培育教導。飾演架子花臉的弟子楊赤、楊光、範成玉、李嘉林、吳玉璋、劉永貴、馬永安、李廣仁、羅長德、劉文光、蘇盛義、舒建礎、瀋革新、劉琢瑜、劉金泉、黑永寬、何國棟等。
袁世海 - 藝術特點
袁世海
袁世海先生的藝術天賦超群,又全面學習、繼承了前輩藝術傢的表演經驗,傳統基礎深厚紮實,為他的藝術創新和建立獨樹一幟的表演風格奠定了基礎。他在舞臺上塑造的各類性格的人物形象,質樸豪放,剛勁有力,以情傳神,撼人心魄。他不但嗓音寬厚洪亮富於感情,而且善於表演,以“架子花臉銅錘唱”的獨特表演特點,大幅提高了架子花臉在舞臺上的表演手段,開創了以架子花臉主演大型劇目的先河,成功地塑造了曹操、魯智深、李逵、張飛、張定邊、廉頗、項羽、牛臯、竇爾敦等一大批可稱為精品並且傳之於世的藝術形象。在群衆中有“活曹操”、“活張飛”、“活李逵”和“活魯智深”之美譽。
袁世海的嗓音寬亮渾厚,他將自己特有的炸音與圓潤之音調和使用,聽來剛勁明爽。咬字發音真切清透。他擅於運用節奏鮮明的[流水板]、[快板]一類唱腔表達角色豐富的內心變化。
做工,是架子花臉的首具之功。所謂“做”,既包括身段工架,也包含了塑造人物時的體態表情。袁世海二者兼而有之。他的身體魁梧,動作邊式穩練,身段漂亮大方,註重造型的完美。他刻劃人物細緻入微,一段看似平常的戲,他卻能抓住角色的內在活動,揭示其性格特徵。例如他在《黑旋風》一戲中,表演李逵觀賞梁山泊景色的一段表演,是一個人的戲,也沒有突出的戲劇矛盾。“但他卻挖掘出了李逵性格、思想、感情的內涵。從桃花的落英繽紛,魚鳥的潛翔高唱,想到吳用的詩句,想背又背誦不出,同時又想到有人譏諷梁山無有美景,立刻就想把他暴打一頓。”(翁偶虹《談京劇花臉流派》)這段表演形象而生動地揭示了李逵純樸爽直、愛憎分明的性格特徵。
袁世海 - 代表劇目
代表作: 《盜御馬》 、《論英雄》、《將相和》、《野豬林》、《響馬傳》、《贈綈袍》、《除三害》、《李逵探母》、《黑旋風》、《桃花村》、《九江口》、《坐寨盜馬》等
袁世海 - 個人軼事
袁世海
袁老入科時,學的就是曹操,那時是口傳心授,沒有劇本,要學得像老師;後來有了劇本,就要學會分析人物,才能把一個既姦、權、疑、詐,又文武雙全、有政治頭腦的曹操演活。被美譽為“活曹操”。六十年代,他在現代戲《紅燈記》中扮演了鳩山一角,運用傳統的表演技巧,遵循從生活出發的創作原則,並藉鑒了話劇的表演,成功地塑造了鳩山這一京劇舞臺上從未有過的形象。為京劇藝術表現現代生活做出了重要貢獻。
38年後,這出戲的原班人馬居然又復排了這出戲,又一次引起了轟動。86歲高齡的袁老先生講,這次復排,他們還創造了一樣世界之最:戲劇舞臺原劇組重演劇目跨時之最。38年了,原班人馬一個不少,確屬世界之最。設在上海的吉尼斯世界之最給劇組發來了證書,袁老先生風趣地說,沒想到老了還創了這麽一個紀錄,他把它擺在了客廳中顯眼的地方,不過據袁老講,將來要把它交到中國京劇院,他也沒想到,老了還能給劇院添彩。
雖然已是86歲的老人了,但袁世海堅持自己住,他說自己的身體還不錯,如果和孩子們在一起,他們總是把自己當老人,照顧得太周全,反而感到不自在。因此還是自己。據袁老講,幾年前經有關部門的特批,他搬到了這套三室二廳的房子中,原來的居室也不錯,衹因為沒有電梯,上下樓不方便。現在好了,有電梯了,想什麽時候下樓都可以。當初孩子們按照袁老的意願,把房子簡單裝修了一下,袁老講,老人的居室,安全簡單就好,有傳統文化味,這樣住起來更容易感到親切自然一些,太時髦的裝飾,還是留給年輕人去享用吧。
每年的春節,孩子們都會給袁老摘下舊的阿福,換上一對新的,年年如此,這些傳統的過年禮物,讓他的居室一年都充滿喜慶勁。80大壽時,學生都來了,送來的壽桃盆景一方面寓意袁老的學生滿天下,一方面祝袁老健康長壽。今年七一,袁老還準備參加劇院組織的慶祝建黨80周年的演出活動,袁老講,京劇中的“打”是不行了,唱兩句的功底雖談不上不減當年,但還能滿足觀衆的要求。
袁世海 - 活動年表(節選)
1924年,農歷甲子年:袁瑞麟拜許德義為師
1927年12月28日,農歷乙酉年十二月初五日:袁盛鐘入富連成科班
1932年,農歷壬申年:移風劇社啓程赴青島、濟南、天津、奉天、長春、哈爾濱、北京演出
1935年1月9日,農歷甲戌年十二月初五日:袁世海滿科
1936年3月26日,農歷丙子年三月初四日:漢口光明大戲院開臺
1938年7月,農歷戊寅年:天津中國大戲院舉辦“夏季遊藝會”
1939年,農歷己卯年:袁世海加入秋聲社
1940年12月29日,農歷庚辰年十二月初一日:袁世海拜郝壽臣為師
1942年1月,農歷辛巳年:周信芳在黃金大戲院演出
1943年8月,農歷癸未年:寶華社二次赴滬
1945年,農歷乙酉年,鼕:李鳴盛挑班演出
1946年,農歷丙戌年,秋:秋聲社抗戰勝利後赴滬演出
1948年11月12日,農歷戊子年十月十二日:袁世海因“抗交兵役費、妨礙兵役工作”被拘留
1949年7月28日,農歷己醜年七月初三日,晚:第一屆中華全國文學藝術工作者代表大會平劇晚會舉行
1950年6月1日,農歷庚寅年四月十六日:新中國實驗京劇團成立
1955年1月10日,農歷甲午年十二月十七日:中國京劇院成立
1956年,農歷丙申年:京劇電影《群英會》、《藉東風》開拍
1957年11月29日,農歷丁酉年十月初八日:長安大戲院1957年11月29日演出
1958年8月20日,農歷戊戌年七月初六日:中國京劇院1958年赴上海演出第一天
1959年6月3日,農歷己亥年四月廿七日:馬連良收梁益鳴為徒
1961年,農歷辛醜年:中國京劇院1961年赴邢臺演出
1962年8月8日,農歷壬寅年七月初九日:北京舉辦梅蘭芳逝世一周年紀念活動
1965年3月12日,農歷乙巳年二月初十日:中國京劇院在滬首演《紅燈記》
1975年4月,農歷乙卯年:“中央文革”成立錄音錄像組錄製傳統戲
1980年11月7日,農歷庚申年九月三十日:中國京劇院一團1980年赴邢臺演出
1981年8月27日,農歷辛酉年七月廿八日,19時:北京舉辦紀念梅蘭芳逝世二十周年演出第四場
1984年10月28日,農歷甲子年十月初五日,19時:梅蘭芳誕辰90周年紀念演出第三場
1985年,農歷乙醜年:於魁智為袁世海救場配演《華容道》
1987年7月1日,農歷丁卯年六月初六日:臨清市業餘京劇愛好者協會成立
1992年11月,農歷壬申年:第二屆中國金唱片奬揭曉
1993年5月7日,農歷癸酉年閏三月十六日:中國京劇院首次赴臺演出
1999年2月15日,農歷戊寅年十二月三十日:1999年春節戲麯晚會播出
2000年9月30日,農歷庚辰年九月初三日:於魁智復排《滿江紅》
2002年3月31日,農歷壬午年二月十八日,19時30分:奚中路在長安大戲院專場演出第二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