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盛田昭夫 Akio Morita在百家争鸣的作品!!! |
盛田昭夫1921年出生於日本愛知縣常滑市的造酒廠。畢業於舊製愛知第一中學,第八高等學校、大阪帝國大學。
盛田昭夫是日本戰後協助國傢從廢墟中重新站起來的重要企業傢之一。手提式半導體收音機、家庭錄放機以及隨身聽都是在他的手中誕生。他不但是位企業傢,同時也是一位充滿活力的經理人。他極力宣場日式的管理風格,但他也是日本早期少數去美國學習西方管理精神的企業傢,東西方管理文化的精華在他的手中發揚光大。
盛田先生無窮好奇心的新思維使Sony生産出衆多廣為人知的産品。Walkman就來自於他的一種前無古人的想法 -- 無論何時何地、甚至在戶外都能欣賞最愛的音樂。這種想法創造了一個嶄新的市場,立體聲攜帶式耳機專為獨自欣賞音樂而設計,從此一種全新的生活方式誕生了。
盛田先生始終是公司所有管理領域的領導人,在商場上一再展現出個人魅力的公關手腕與精明的遠見,包括新産品的創意、市場行銷、海外運營和人力資源等。
Sony誕生60年來,依舊秉承著井深--盛田式的經營理念,即通過獨特的産品研發,為顧客創造新的娛樂生活方式。
“索尼先生”盛田昭夫於1999年10月3日因肺炎病逝於東京,最後一名戰後崛起的日本企業巨人離世。被選為本世紀最具影響力的亞洲人士之一 。
盛田昭夫 - 生平經歷
盛田昭夫在二次世界大戰中曾經擔任海軍技術中尉並認識了井深大,1945年,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首都東京在一片廢墟下.井深大在東京日本橋地區的百貨公司倉庫成立東京通信研究所(SONY的前身)。盛田昭夫在井深大的邀請之下加入共同經營,公司並獲得盛田酒業19萬日圓資金,於1946年正式成立東京通信工業株式會社,並遷址到現在的品川區禦殿山。並在短短的幾十年內將一個小廠發展成著名的國際性大企業。“二戰”後,在日本經濟非常艱難的情況下,發揮其天賦,創造了日本的幾個第一:
1950年,製造出了日本第一代磁帶錄音機和磁帶;
1954年,利用美國元件製造了日本第一臺半導體收音機;1955年,生産出了第一臺全部由日本自製的半導體收音機;
1960 年,索尼公司生産出世界第一臺半導體電視機;
1965年,生産了第一臺家庭錄像機;
1970年,索尼公司成為日本第一傢在紐約股票交易所上市的公司;
1972年,又成為日本第一傢在美國建廠的公司;
80年代,索尼公司開始出售Walkman隨身聽微型收錄機。從此,“日本製造”便成為高品質電器的代名詞。
盛田昭夫
盛田昭夫在1971年成為索尼公司總裁,並在1976年出任會長。他1993年底在打網球時中風後就不參加商業和社交活動。
“索尼先生”盛田昭夫於1999年10月3日因肺炎病逝於東京,最後一名戰後崛起的日本企業巨人離世。被選為本世紀最具影響力的亞洲人士之一 。
盛田昭夫在商場上一再展現出個人魅力的公關手腕與精明的遠見,從拓展美國市場、創造極為成功的WalkMan「隨身聽」品牌、收購哥倫比亞電影公司,一路將SONY品牌行銷推廣至全世界。
而專於技術研發的井深大與他的夥伴擅長公關的盛田昭夫的猶如兄弟般的友誼也被譽為美談。
盛田昭夫 - 商業思想
幼時顯露經商天賦
盛田昭夫出生在一個世代經商的家庭裏,到他父親這輩,家庭開設的日本清酒公司在名古屋已經是非常有名氣了。耳聞目睹以及天賦使然,盛田昭夫小學三年級 的時候就顯露出經商的才能———為同學設計別緻的小紙貼風行整個學校,最終成了同學們的搶手貨,並且還得事先預訂纔行!
二戰期間,為了躲避日本的兵役,盛田昭夫挂名到一傢日本軍隊的研究所打雜。在那裏,他認識了日後“索尼公司”的另一位創辦人,並且成為共知共識的好朋友。盛田昭夫沒有躺在父輩們創下的基業上睡大覺,他放棄了舒舒服服的闊少爺生活,而是創辦了“東京電訊工程公司”。
創業之初慘淡經營的盛田昭夫確實擁有非凡的市場洞察力。盛田昭夫的公司一起步就提出了“品牌效應”和“品牌責任”兩大全新的概念。這兩種概念的核心就是:一提起品牌的名稱就想到高質量的産品。這兩大概念現在被日本公司廣為使用,但在當時卻是特別超前的,因為當時日本絶大多數的公司都是靠挂別人的招牌生 産産品的,比如說,潘太剋斯是給美國的霍尼威爾公司加工産品;理光打的是薩爾文公司的招牌;“三洋”是為希爾斯公司打工。
賦予“日本製造”全新的意味
索尼公司的第一件産品是1955年生産出來的晶體管收音機。儘管晶體管是美國“貝爾實驗室”第一個發明的,又是美國西部電子公司第一個生産出來的,但美國人看不出這玩意兒有多大的用途,所以根本就沒有廠傢問津,然而,盛田昭夫卻以獨到的眼光說服日本政府的科技部門,並且從父親那裏藉來了在當時如同天文數字般的20000美元。直到盛田昭夫把晶體管技術買到手後,日本國內仍沒有理解晶體管的意義,覺得盛田昭夫簡直是他們傢族的敗傢子!然而,當索尼公司1957年推出的便攜式收音機風靡世界後,日本和美國的衆商傢們纔恍然大悟,但市場已經被“索尼”占先了。繼收音機之後,索尼公司先後推出了許多“第一”:第一臺8英寸電視機、第一臺錄音機……索尼的技術和産品以及市場使“日本製造”的含義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日本製造”意味着好産 品,好質量,好的服務,把“日本製造”的産品從廉價的形象飛躍到“高質量”的地位。
創造日本式市場經濟的範本
盛田昭夫
實際上“索尼”這個名字就是盛田昭夫創造力和超前意識的最佳體現。當他考慮要為東京電訊公司重新起個名字的時候,他就想到重要的一點:起一個在任何地方任何時候都叫得響的公司名稱。這個公司品牌名字必須看一眼、聽一耳朵就能讓人想到公司和品牌有創造力,簡短、順口但又絶對讓人不容易忘記。兩位創始人一連幾天紮在圖書館裏,他們最終發現了一個拉丁單詞“SONUS”,這在拉丁文中是“聲音”的意思,另一個單詞“SONNY”又是美國年青人當時非常時髦的口頭禪,盛田昭夫和他的合作夥伴大喜過望,把兩個單詞合起成“SONY”不正是意味着一個由年輕人組成的生機勃勃的公司麽,就把它當成公司和品牌的名稱吧!
索尼真正嚮全球化發展始於1963年盛田昭夫舉傢遷到美國之時。正因為這次舉傢搬遷,盛田昭夫纔有機會瞭解美國人,瞭解美國人的市場,瞭解他們的消費習慣和各種規定。把公司的業務發展到海外,走嚮全球對於當時的日本商人來說確確實實需要勇氣和非凡的超前意識。如果沒有這種膽識的話,盛田昭夫是不可能成功,也就沒有了今天的“索尼”。盛田昭夫把索尼公司的辦公地點設在曼哈頓第五大街一套大大的公寓裏。每個星期,他總要舉辦許多社交活動和晚會,從而為索尼公司建立一個穩定有價值的顧客網絡。盛田昭夫後來一輩子都保留了這個習慣。
精力充沛的超人
1993年,日本索尼公司的董事長兼創始人之一的盛田昭夫在打網球的時候突然間跌倒在地上。中風後與輪椅為伴的生活對於從來沒有靜靜坐下來休息哪怕是一會兒功夫的盛田昭夫來說確實苦不堪言。盛田昭夫的網球夥伴們都知道,每天早上7點鐘,已經是72歲高齡的盛田昭夫總是準時地出現在網球場上。跟網球場上任何人都不同的是:別人玩一陣子總有纍了坐下來休息的時候,可盛田昭夫就像一臺有無窮馬力的機器一樣嚮場上的每一個人挑戰,從來沒有看見他有覺得纍的時候。
盛田昭夫的精力究竟有多充沛呢?他從日本東京的索尼總部出發,馬不停蹄地訪問了美國的新澤西、華盛頓、芝加哥、達拉斯、洛杉磯、聖安東尼奧、英國、西班牙的巴塞羅那和法國的巴黎。訪問期間,他逐一拜見了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美國通用電氣公司總裁傑剋·韋爾奇、未來的法國總統希拉剋以及其他的政治傢、官員和商界人士。他證了1次婚;欣賞了2場音樂會和1場電影;在日本國內進行了4次的視察;出席了8次招會;打了9場高爾夫球;到“索尼”總部正常上班19天!
盛田昭夫的秘書悄悄地透露說,總裁的行程一般需要提前1年進行安排!而行程中衹要稍有一點空閑的話,他總是不失時機地安排他想見的人會面或者見縫插針地開個會,决不浪費半分鐘的時間。跟其他的世界級大老闆不同的是,盛田昭夫從來不像別人那樣高居在“金字塔”的頂端嚮屬下發號施令,而總是親自參與其中。
會玩纔會贏
盛田昭夫確實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工作狂,但他也喜歡玩樂,並且很會玩。他喜歡藝術和音樂,是一個地地道道的體育迷。在他60多歲的時候,他還堅持衝浪、 潛水,並且堅持整個鼕季都滑雪。盛田昭夫酷愛滑水,為了滑得更帶勁,他在滑板的手柄上安了一隻防水的麥剋風,然後通過一根電綫與拖拽滑水板的船上的另一隻麥剋風連起來,這樣盛田昭夫就可以給船上的妻子下“命令”了,盛田昭夫對這項“發明”特別滿意。盛田昭夫發明這個新玩意兒的唯一目的就是為了玩。
隨身聽也是盛田昭夫為玩而發明的。盛田昭夫註意到,他的孩子們和朋友們一天到晚都喜歡一邊學習工作,一邊放着優美的音樂,而許多人喜歡拎着笨重的 錄放機在汽車內、公園裏和海灘上欣賞音樂。一個新奇的發明思想閃現在盛田昭夫的腦海裏,他要發明專門便於人們欣賞音樂的單放機。剛開始的時候,索尼公司工程部堅决反對盛田昭夫提出的衹有放音功能,而沒有錄音功能的單放機,但盛田昭夫是不容否定的,他堅持生産高質量的汽車音響和便於人們一邊幹別的活一邊 欣賞音樂的單放機,並且起了個響亮的名字“隨身聽”(英文名叫“WALKMAN”,直譯是“走路的人”)。剛開始的時候,索尼美國分公司的人覺得這個 英語單詞簡直是沒文化的人創造出來的,所以世界各地的公司把“隨身聽”譯成五花八門的名字,結果直接影響了銷售量。盛田昭夫當機立斷,把索尼生産的單放機一律叫“WALKMAN”,不久,這個名字成了一個世界名牌。
《日本製造》
盛田昭夫
盛田昭夫的成功之處在他寫的《日本製造》一書中表露無遺。他說,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之後,他剛開始創業的時候,衹想為國傢的建設和自己的傢能做點什麽。 但從60年代開始,他越來越接受國際性的觀點,並且喜歡探討諸如減免關稅和其它貿易障礙的問題,而當時絶大多數的日本商人幾十年來談都不願意談這些問題 的。
到70年代日本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強國之後,盛田昭夫已經當之無愧地成為日本商界的代表。他認為,日本人應該瞭解,與其它國傢的分歧和爭執並不是要傷害日本人自己,日本人完全可以在不損害海外貿易夥伴之間友誼的情況下與外國貿易朋友爭執他們間存在的分歧。
隨着索尼公司的成長,他最富遠見的觀點,莫過於晚年提倡的“從全球考慮,從全球入手”的新觀念,也就是說公司應該有一個跨越國界的共同價值觀,為全球的顧客、雇員和股份持有者服務,而不應該看公司起源於哪裏。他認為,公司全球化最終的目標是“無國界”。——這個最高階段的公司全球化經營的管理哲學不僅使索尼本身在全世界的業務廣泛拓展,對提升日本電子工業的國際地位更是居功至偉。
盛田昭夫 - 著作
《學歷無用論》 在當時引起極大的反響,成為超級暢銷書,再版十多次。他也藉此博得了“打破傳統框框,不拘一格起用人才”的美譽。
《日本製造》 日本當時最暢銷的商業書。
《日本人可以說“不”》與石原慎太郎共同著作
盛田昭夫 - 榮譽
1982年獲得英國皇傢藝術學會授予的阿爾伯特奬章,是第一個獲得此項榮譽的日本人。
1991年日本天皇頒給他一等瑞寶章。
1998年,作為唯一的亞洲人,盛田先生被美國《時代周刊》評選為20世紀20位最有影響的商業人士之一。
盛田昭夫 - 語錄
如果你是和機器溝通的話,當然可以完全以理性來思考。但是如果你是和人共事,有時候你得讓邏輯思路休息一下,才能夠順利的溝通。
當景氣衰退的時候,我們不應該辭退員工,公司應該自己犧牲一些獲利。這是管理階層應該承擔的風險,也是管理人員的責任。這並不是員工的錯,為什麽要他們來受苦?
Early life
Morita's family was involved in sake, miso and soy sauce production in the Chita Peninsula, Aichi Prefecture since 1665. He was the oldest of four siblings and his father Kyuzaemon trained him as a child to take over the family business. Akio, however, found his true calling in mathematics and physics, and in 1944 he graduated from Osaka Imperial University with a degree in physics. He later joined the navy and served as a lieutenant during World War II. During his service, Morita met his future business partner Masaru Ibuka in the Navy's Wartime Research Committee.
[edit]Sony
On May 7, 1946, Morita and Ibuka founded Tokyo Tsushin Kogyo Kabushiki Kaisha (Tokyo Telecommunications Engineering Corporation, the forerunner of Sony Corporation) with about 20 employees and initial capital of ¥190,000. Ibuka was 38 years old, Morita, 25. Morita's family invested in Sony during the early period and was the largest shareholder.
In 1949, the company developed magnetic recording tape and in 1950, sold the first tape recorder in Japan. In 1957, it produced a pocket-sized radio (the first to be fully-transistorized), and in 1958, Morita and Ibuka decided to rename their company Sony (sonus is Latin for sound, and Sonny-boys is Japanese slang for "whiz kids"). Morita was an advocate for all the products made by the Sony Corporation. However, since the radio was slightly too big to fit in a shirt pocket, Morita made his employees wear shirts with slightly larger pockets to give the radio a "pocket sized" appearance. In 1960, it produced the first transistor television in the world. In 1975, it released the first Betamax home video recorder, a year before VHS came out. In 1979, the Walkman was introduced, making it the world's first portable music player. In 1984, Sony launched the Discman series which extended their Walkman brand to portable CD products.
In 1960, the Sony Corporation of America was established in the United States. In 1961, the Sony Corporation of America was the first Japanese company to be listed on the New York Stock Exchange. Sony bought CBS Records Group (Columbia Records, Epic Records and other CBS labels) in 1988 and Columbia Pictures Entertainment (Columbia Pictures, TriStar Pictures and others) in 1989.
On November 25, 1994, Morita stepped down as Sony chairman after suffering a cerebral hemorrhage while playing tennis. His successor, Norio Ohga, had joined the company after sending Morita a letter denouncing the poor quality of the company's tape recorders.
[edit]Other affiliations
Morita was vice chairman of the Keidanren (Japan Federation of Economic Organizations), and was a member of the Japan-U.S. Economic Relations Group, also known as the "Wise Men's Group".
[edit]Publications
In 1966, Morita wrote a book called Gakureki Muyō Ron (学歴無用論, Never Mind School Records), where he stresses that school records are not important to success or one's business skills. In 1986, Morita wrote an autobiography titled Made in Japan. He co-authored the 1991 essay The Japan that Can Say No with politician Shintaro Ishihara, where they criticized American business practices and encouraged Japanese to take a more independent role in business and foreign affairs.
[edit]Awards
Morita was awarded the Albert Medal by the United Kingdom's Royal Society of Arts in 1982, the first Japanese to receive the honor. Two years later, he received the prestigious National Order of the Legion of Honor, and in 1991, was awarded the First Class Order of the Sacred Treasure from the Emperor of Japan. In 1993, he was awarded an honorary British knighthood (KBE). Morita received the International Distinguished Entrepreneur Award from the University of Manitoba in 1987.
[edit]Death
Morita suffered a stroke in 1993, during a game of tennis. On October 3, 1999, Morita died of pneumonia at the age of 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