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 建豐 | ||||||||
籍貫: | 浙江奉化 | ||||||||
閱讀蔣經國在小说之家的作品!!! |
早年經歷
蔣經國為蔣介石原配妻子毛福梅所生。蔣經國1910年出生於浙江奉化;1922年到上海讀書;蔣經國15歲時,也就是1925年積極參加五卅運動,後受吳稚暉啓發,同年10月前往蘇聯莫斯科中山大學學習。同學中有比他大六歲的鄧小平。蔣經國1927年畢業於莫斯科中山大學。其間曾正式加入蘇聯共産黨。國共關係惡化後,遭史達林扣留下來當人質。由於涉及史達林與托洛斯基的黨內鬥爭,曾被下放至西伯利亞,其間與白俄羅斯姑娘芬娜(後改名蔣方良)結婚。
1937年3月25日離開莫斯科攜妻帶子回國。次年加入中國國民黨。1939年擔任江西省第四區(贛南地區)行政督察專員兼區保安司令,據說政績卓越,有稱其為"蔣青天"者。1944年擔任三民主義青年團組訓處處長、青年軍編練總監部政治部中將主任。1948年金圓券改革,蔣經國至上海進行經濟管製,與孔宋集團發生正面衝突,工作受阻。
1949年蔣經國奉蔣介石之命進行中央銀行外匯黃金移存臺灣事宜。國民政府遷臺後蔣經國於1950年擔任總政戰部主任,負責政工改製工作。旋兼任總統府資料室主任(國傢安全局的前身),正式統籌臺灣的情治工作。同年7月擔任國民黨中央改造委員,進入黨內决策核心。1952年主導中國青年反共救國團(現名「中國青年救國團」)成立,增加其在教育機構與青年學生的影響力。1954年擔任國防會議副秘書長。此後蔣經國歷任要職,包括行政院退除役官兵就業輔導委員會主任委員(1956年)、國民黨中央常務委員(1957年)、國防部副部長(1964年)、國防部長(1965年1月3日)、行政院副院長兼財經委員會主委(1969年6月)、行政院長(1972年5月29日)等職。
蔣經國曾在1966年訪韓、1967年訪日。1970年第四度訪美時在紐約遭到臺灣青年黃文雄、鄭自纔企圖刺殺未果。
1972年,出任中華民國行政院院長,1975年,繼蔣介石任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主席兼中央常務委員會主席。1978年經由第一屆國民大會選舉,當選為中華民國第六任總統,1984年連續當選為中華民國第七任總統。1988年因糖尿病引發多重器官衰竭,病逝於臺北榮民總醫院。職務在司法院長林洋港監誓下,由"副總統"李登輝依憲宣誓繼任。
由於1978年美國宣佈將與中華民國斷交,次年發生美麗島事件,國內外政治局勢出現重大變化。而後為了因應國際情勢的演變,及解决國內政治改革的需求,在蔣經國執政晚年逐步開始自由化的改革,先是未犟力鎮壓民主進步黨突破黨禁宣佈組黨,繼而於1987年宣佈解嚴、開放赴中國大陸探親,次年開放報禁。
蔣經國主政臺灣時期經濟發展
蔣經國主政臺灣時期,臺灣經濟發展迅速,人均"國內生産"總值超過1萬美元,並使臺灣成為「亞洲四小竜之一」。
推動政治民主化
蔣介石逝世後,臺灣社會由追求經濟的富裕,轉嚮追求政治的民主。這段期間發生的中壢事件(1977年)及美麗島事件(1979年),反映此股趨勢的隱隱胎動。根據相關文獻的記載,面對來自海峽對岸、國際局勢和島內本土化潮流的壓力,蔣經國很早就意識到,衹有持續發展經濟、落實政治民主,建立更開放的社會,臺灣的中華民國政府纔得以繼續維持。民國七十年代(1980年代),蔣經國加速民主改革的年代,從解除戒嚴、開放黨禁及報禁、開放民衆赴大陸探親到國會改革。
蔣經國開始思考解嚴以及國會改革問題萌芽較早,據稱曾交待馬英九研究「戒嚴」(martial law)的意義,以及國際社會對臺灣戒嚴的觀感。1987年10月7日下午,蔣經國在總統府接見美國《華盛頓郵報》發行人葛蘭姆(Mrs. Katherine Graham),正式告知對方「中華民國將解除戒嚴、開放組黨」,臺灣的"民主改革"踏出了歷史性的一步。此後,《動員勘亂時期國傢安全法》、《動員勘亂時期集會遊行法》與《動員勘亂時期人民團體法》的草擬工作,曾遭遇黨內質疑大幅度開放自由權利是否合宜的聲浪。蔣經國之回應是,「解嚴後當然應該更寬,不能更嚴,否則就是換湯不換藥。」國民黨必須持續改革的基調因此確定。
1987年7月15日,《國傢安全法》開始施行,同日臺灣與澎湖地區正式解除實施了三十八年的戒嚴(金門與馬祖則在數年後解除戰地政務。蔣經國「法統在法不在人」的决定,確定了臺灣朝嚮民主改革不可逆轉的方向。隨後又解除實施了三十多年的報禁。
政治評價
蔣經國是大多數臺灣人民所認同的政治領袖,也是中華民國在臺灣的歷任"總統"中,唯一符合政治傢定義的"總統"。
正面評價
解除戒嚴令,使臺灣社會恢復實態憲政,促進"政治民主化"。
大量啓用臺灣本省籍官員(如李登輝、林洋港),使國民黨逐漸本土化。
"行政院長"任內推動十大建設讓臺灣取得令人矚目的經濟成長。
創設"救國團",灌輸青年愛國觀念,並給予青年戶外活動參與社交的空間,培養團隊精神與接觸大自然的機會,推動團康舒解苦悶有效減少青年自殺率。
關心基層民衆的生活,並實際走訪臺灣各鄉鎮以瞭解地方實際需要,勤政愛民,成為臺灣走透透的始祖。
在集權政權中罕見的以統治者自身的清廉為表率,藉以維持政府的清廉,發揮政府團隊的廉能政治。
負面評價
縱容特務政治,助長白色恐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