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 人物列錶
張孝祥 Zhang Xiaoxiang(南宋)李清照 Li Qingzhao(南宋)朱敦儒 Zhu Dunru(南宋)
陸遊 Lu You(南宋)範成大 Fan Chengda(南宋)嶽飛 Yue Fei(南宋)
吳文英 Wu Wenying(南宋)董槐 Dong Huai(南宋)周密 Zhou Mi(南宋)
趙構 Zhao Gou(南宋)魏杞 Wei Qi(南宋)洪邁 Hong Mai(南宋)
趙惇 Zhao Dun(南宋)樓鑰 Lou Yao(南宋)高翥 Gao Zhu(南宋)
趙擴 Zhao Kuo(南宋)鄭清之 Zheng Qingzhi(南宋)趙葵 Zhao Kui(南宋)
梁棟 Liang Dong(南宋)陳俊卿 Chen Junqing(南宋)戴表元 Dai Biaoyuan(南宋)
鄧牧 Deng Mu(南宋)方山京 Fang Shanjing(南宋)傅行簡 Fu Hangjian(南宋)
郭磊卿 Guo Leiqing(南宋)黃震 Huang Zhen(南宋)瀋煥 Shen Huan(南宋)
史彌忠 Shi Mizhong(南宋)史守之 Shi Shouzhi(南宋)舒璘 Shu Lin(南宋)
吳子良 Wu Ziliang(南宋)謝翺 Xie Ao(南宋)姚穎 Yao Ying(南宋)
葉夢鼎 She Mengding(南宋)袁甫 Yuan Fu(南宋)趙昚 Zhao Shen(南宋)
趙昀 Zhao Yun(南宋)趙禥 Zhao Qi(南宋)趙㬎 Zhao Xian(南宋)
趙昰 Zhao Shi(南宋)趙昺 Zhao Bing(南宋)李唐 Li Tang(南宋)
韓侂胄 Han Tuozhou(南宋)宋慈 Song Ci(南宋)王之道 Wang Zhidao(南宋)
鬍太初 Hu Taichu(南宋)趙與沐 Zhao Yumu(南宋)李心傳 Li Xinchuan(南宋)
傅嵩卿 Fu Songqing(南宋)蔡元定 Cai Yuanding(南宋)董思靖 Dong Sijing(南宋)
謝守灝 Xie Shouhao(南宋)留用光 Liu Yongguang(南宋)鄭思肯 Zheng Siken(南宋)
何守澄 He Shoucheng(南宋)劉處玄 Liu Chuxuan(南宋)霍濟之 Huo Jizhi(南宋)
餘洞真 Yu Dongzhen(南宋)吳悮 Wu Wu(南宋)志磐 Zhipan(南宋)
趙㬎
南宋  (1271年1323年)
網筆號: 孝恭懿聖皇帝
廟號: 恭宗
開端終結
在位1274年1276年
德佑1275年1276年四月

赵㬎
  宋恭帝趙㬎(1271年-1323年),南宋第七位皇帝(1274年—1276年在位),宋度宗次子。他是全皇后所生,是宋端宗趙昰之弟,宋末帝趙昺兄,即位前封嘉國公、左衛上將軍等,謚號恭皇帝,無廟號(一說廟號恭宗)。
  
  衝齡踐祚
  
  宋鹹淳十年(1274年)十月,宋度宗駕崩,年四歲的趙㬎在姦相賈似道的扶持下登基做皇帝,是為宋恭帝,改明年為德祐元年。祖母謝太皇太後、母親全太後垂簾聽政。但軍國大權依然在賈似道之手。
  
  當時元朝軍已平定中國北方和西南,在取得南下最重要通道襄陽城的控製權之後,渡過長江嚮南宋首都臨安(今杭州)進發。謝太皇太後一面在全國通令“勤王”,一面嚮元軍乞和。勢如破竹的元軍在擊破各地的防綫,相繼降服了長江中遊諸州。1275年,賈似道率領的3萬大軍在蕪湖與元軍對戰大敗。不久,謝太皇太後和宋恭帝在輿論壓力下誅賈似道,不過為時已晚,宋朝亡國在即。同年年中,元軍已經占領了江東(今日的江蘇省)大半的領土。1276年1月18日伯顔率領的元軍兵臨臨安。南宋朝廷遣陸秀夫求和稱侄不成,衹好嚮元軍投降。同年,謝太皇太後抱着五歲的小皇帝宋恭帝趙㬎出城嚮元軍投降。南宋殘餘勢力在福建、廣東抗元。1279年,陸秀夫攜年僅八歲的小皇帝趙昺在崖山蹈海自盡,南宋最終滅亡。
  
  入元降封瀛國公
  宋亡後,宋恭帝曾徙居元大都、上都、吐蕃、甘州(一說還有謙州,今俄羅斯圖瓦共和國境內)等地,是中國歷史上遊歷最遠的一位漢人皇帝。
  
  恭帝北狩
  恭帝降元後,元將巴延促其北上入覲。帝於至元十三年(宋德祐二年,1276年)丙子三月從臨安啓程,前往上都。太皇太後謝氏以疾留內。太後全氏、隆國夫人黃氏(度宗母)、福王趙與芮(理宗弟、度宗父、恭帝祖)、沂王趙乃猷、樞密院參知政事高應鬆、謝堂、知臨安府翁仲德及汪元量等朝臣、宮人隨同北上(見劉一清錢塘遺事)。渡江後,宋將李庭芝、苗再成等謀奪駕,不剋。五月,過大都,赴上都。丙申,見元世祖忽必烈於上都大安殿。忽必烈封恭帝為瀛國公,妻以公主,詔優待之,使居大都;福王趙與芮受封平原郡公(汪元量《水雲集》湖州歌八十一:“福王又拜平原郡,幼主新封瀛國公”)。至元十九年,中書省奏請徙瀛國公居上都,詔許之。後元仁宗延祐中,隨高麗國王王璋入朝的高麗人權漢功,見瀛國公故宅尚存,作《瀛國公第盆梅》詠之。
  
  入遁吐蕃
  忽必烈欲保全亡宋宗室。至元二十五年(1288年)十月詔遣瀛國公趙㬎入吐蕃習梵書、西蕃字經(一說瀛國公自求入吐蕃學佛法)。十二月啓程,由脫思麻(今青海省海南州一帶)入烏思藏,駐錫薩斯迦大寺,號木波講師。後為薩斯迦大寺住持。嘗取漢藏佛經互譯比勘,校訂異文。法號合尊。
  
  賜死河西
  英宗至治三年(1323年)四月(據釋念常《佛祖歷代通載》),賜瀛國公趙㬎死於河西(今甘肅河西走廊張掖),年五十二歲。明人多認為瀛國公以詩賈禍。明初僧人釋無慍《山庵雜錄》雲:“瀛國公為僧後,至英宗朝,適興吟詩云:“寄語林和靖,梅開幾度花。黃金臺上客,無復得還傢。”諜者以其意在諷動江南人心,聞之於上,收斬之。既而上悔,出內帑黃金,詔江南善書僧儒集燕京,書大藏經云。”案:陶宗儀《輟耕錄》引此詩,作:“寄語林和靖。梅花幾度開。黃金臺下客,應是不歸來。”並雲“此宋幼主在京師所作也”。明人瞿佑《歸田詩話》引作:“黃金臺上客,底事又思傢。歸問林和靖,寒梅幾度花。”謂瀛國公以此詩贈汪元量。藏文史書則謂其罪名為聚衆謀反。元史英宗紀可旁證瀛國公卒年:“至治三年四月壬戌朔,敕天下諸司命僧誦經十萬部。……敕京師萬安、慶壽、聖安、普慶四寺,揚子江金山寺、五臺萬聖祐國寺,做水陸佛事七晝夜。”
  
  親族
  父 宋度宗趙禥
  母 度宗皇后全氏
  
  妻 孛兒衹斤氏(元公主,見拉施特《史集》之忽必烈汗紀、陳霆《兩山墨談》、談遷《國榷》等)
  妾 罕祿魯·邁來迪(回回郡王阿兒廝蘭之裔孫,元順帝生母),雜史傳為瀛國公妾,後為元明宗所納。
  
  趙完普,長子,幼時出傢為僧。至正閑徙居沙州。卒年不詳。
  元順帝孛兒衹斤妥歡帖睦爾,雜史傳為恭帝幼子。
  
  後世盛傳宋恭帝為元順帝妥歡帖睦爾之生父。元文宗曾佈告中外,引順帝乳母夫之言,稱明宗在漠北時,素謂太子(妥歡帖睦爾)非己子,遂徙於高麗,後遷靜江。元末明初人權衡撰《庚申外史》,謂瀛國公駐錫甘州山寺(元時稱十字寺,即張掖大佛寺)時,封地位於汪古部舊地及居延一帶的趙王曾以一回回女子與之(即順帝生母邁來迪)。延祐七年四月,回回女生一男子。時值武宗長子周王和世琜(即位後為元明宗)流亡西北,過甘州山寺,見瀛國公幼子,“大喜,因求為子,並其母載以歸”。明代以後,此說遂成確論。至清代,四庫提要認為此說乃宋遺民偽造,明人“附會而盛傳之”,“核以事實,渺無可據,實為荒誕之尤,非信史也”。”近時學者有謂瀛國公在移駐甘州之前,可能居於謙州吉利吉思地界(今葉尼塞河上遊)。當時周王和世琜自陝西至嶺北過金山(阿爾泰山),流亡於察合臺後王封地,地理上與謙州接近,因此有相見贈子的可能。
  
  宰相
  陳宜中
  王爚
  留夢炎
  陳文竜
  吳堅
  文天祥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