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帝 人物列錶
黃帝 Yellow emperor; The huangdi; Mauslleum(黃帝)顓頊 Zhuan Xu(黃帝)嚳 Ku(黃帝)
帝摯 Di Zhi(黃帝)帝堯 Di Yao(黃帝)舜 Shun(黃帝)
炎帝 Yan Di(黃帝)神農氏 Shen Nongshi(黃帝)少典 Shao Dian(黃帝)
昌意 Chang Yi(黃帝)
黃帝  (前2468年前2369年)
姓:
網筆號: 高辛氏
開端終結
在位前2436年前2369年
帝喾前2436年前2392年
閱讀嚳在百家争鸣的作品!!!
  傳說中的古代帝王名,即五帝之一的高辛氏 [Ku,a name of legendary emperor]
  與黃帝、顓頊、堯、舜,一起相傳為五帝
  帝嚳高辛者,黃帝之曾孫也。——《史記·五帝本紀》
  (英譯:Legendary ancient 帝 king's. )
  嚳的傳說
  成湯乃黃帝之後也,姓子氏。初,帝嚳次妃簡狄祈於高禖,有玄鳥之祥,遂生契。
  帝嚳(kù),姓姬,為上古五帝之一。他是黃帝的曾孫,“生而神靈,自言其名”。
  
  【歷史】
  
  十五歲時,因輔佐顓頊帝有功,被封於高辛(今商斤市南高辛〕。三十歲時,代顓頊為帝,都於亳。因他興起於高辛,史稱之為高辛氏。
  
  帝嚳即帝位後,“聰以知遠,明以察微。順天之義,知民之急。仁而威,惠而信,修身而大下服”。他在位七十年,天下大治,人民安居樂業。
  
  顓頊死後,侄子高辛(玄囂的孫子)繼位,即帝嚳(帝俊)。帝嚳的四個老婆生了四個兒子:娵訾氏女常儀生摯,陳鋒氏女慶都生堯,有邰氏女姜嫄生棄,有娀氏女簡狄生契。摯被派往麯阜,與夷族雜居,接受了太昊族(該族分兩支,原支在淮陽發展為華夏族,東遷一支在麯阜發展為東夷)的文化,因此稱為少昊。契被派往灤河以東駐守邊疆統治當地的東夷部落—有娀氏部落。棄被派往陝西武功縣駐守邊疆統治當地的炎帝部落—有邰氏部落。
  
  著名文學家曹植曾作《帝嚳贊》以頌之:“祖自軒轅,玄囂之裔,生言其名。木德治世。撫寧天地,神聖靈賓,教訖四海,明並日明。”
  
  帝嚳有幾個兒子在中國歷史上也是很有名的。他的元妃薑原生了棄(即後稷)。棄是周的始祖。次妃簡狄生了契。契是商的祖先。次妃慶都生了堯。堯是歷史上有名的聖賢之君、五帝之一。次妃常儀生了摯。摯繼承了嚳的帝位,九年後禪讓給帝堯。
  
  【相關記載】
  
  《史記·五帝本紀》:“帝嚳高辛者,黃帝之曾孫也。高辛父曰蟜極,蟜極父曰玄囂,玄囂父曰黃帝。自玄囂與蟜極皆不得在位,至高辛即帝位。高辛於顓頊為族子。高辛生而神靈,自言其名。普施利物,不於其身。聰以知遠,明以察微。順天之義,知民之急。仁而威,惠而信,修身而天下服。取地之財而節用之,撫教萬民而利誨之,歷日月而迎送之,明鬼神而敬事之。其色鬱鬱,其德嶷嶷。其動也時,其服也士。帝嚳溉執中而遍天下,日月所照,風雨所至,莫不從服。帝嚳娶陳鋒氏女,生放勳。娶娵訾氏女,生摯。帝嚳崩,而摯代立。帝摯立,不善,而弟放勳立,是為帝堯。”
  
  帝嚳的部落,《春秋緯》中一本叫《命歷序》的書說傳10世,400年,《易緯》中的《稽覽圖》說是350年。
  
  帝嚳之名初見於春秋時史料中。《禮記·祭法》雲“殷人褅嚳”,而《國語·魯語》則雲“商人褅舜”,三國韋昭認為“舜”當為“嚳”字之誤。殷墟甲骨卜辭載商人高祖夔,據王國維考定,“夔”為“帝嚳”之名,因形訛而成“夋”。因此由夔神而分化成嚳、夋二神,同見於《山海經》神話中,唯“夋”寫作“帝俊”,為全書中最主要最顯赫的一個上帝神。“帝嚳”衹偶爾提到兩三次,而另外分化出“帝舜”一神。自晉郭璞至近代學者多認為“舜”自“夋”音變而出。是“嚳”與“俊”、“舜”原由同一神“夔”分化出來已可論定。可參閱《山海經》郭璞《註》、郝懿行《箋疏》、畢沅《新校正》、王國維《殷先公先王考》、郭沫若《古代社會研究》、《卜辭通纂》、袁珂《山海經校註》。
  
  其後唯“嚳”與“舜”進入歷史文獻中。嚳保持了其東方鳥夷商遠祖地位,大都說他與簡狄因玄鳥生契。舜除《國語》(韋昭已改為嚳)中仍保持其為商族始祖神地位外,其餘文獻皆與堯並舉,成為“三王”前的二帝,失去商祖身份。後因與夏禹、後稷等全境諸族融合成華夏族,帝嚳便被編排入黃帝世係中(見《大戴禮記·帝係篇》)為玄枵之孫,成為與顓頊並列兩係中重要的一係,而且把他編排為堯,摯、契、稷之父,即堯族、商族、周族都成了他的子孫。因為此世係編成於周代,所以把周稷列為長子,商契列為次子,就把這原來對立的主要的東、西兩族融合成親兄弟了。可見帝嚳在民族融合中被安排的地位相當重要。到《五帝德》提出第一種“五帝說”,他便為五帝之一;第二種、第三種兩“五帝說”沒有他;第四種“五帝說”又有他。至於他與高辛氏的關係,正如顓頊和高陽氏的關係一樣,也是到《五帝德》、《帝係》中纔合而為一的。以後遂成了歷史的定說。
  
  【帝嚳陵】
  
  帝嚳陵位於商丘市唯陽區南25公裏的高辛集。現存墓地為一高大丘,長200餘米,寬100餘米。陵前原有帝嚳祠、沐浴室、更衣亭、禪門等古建築,院中有大量碑刻。現僅存明代碑刻一通。
  
  帝嚳祠修建於漢。在元明又經多次修復。其殿宇雄偉壯觀,鬆柏蒼鬱,碑碣林立。廟堂內中央有一口古井。梁上繪有彩竜,彩竜映入井中,栩栩如生。相傳大旱之年求雨多有靈驗,所以被人們譽為“靈井”。
  
  相傳趙匡胤不得志時,去北方投奔郭威,路過帝嚳陵,抽簽問卜,當有天子命。後來他果然在商丘當了歸德節度使而發跡。趙匡胤登基後,因商丘是西周時的宋國,又是後來的宋州,而定國號為“宋”。
  
  【帝嚳陵的傳說】
  
  商丘古城南五十裏,有一個以帝嚳王高辛氏的名字命名的小集鎮——高辛鎮。集西北不遠,有一座高大的墳塋,這就是帝嚳王高辛氏墓。
  
  傳說,高辛氏原來不叫高辛氏,姓姬名 聰明多智,就請姬 幫助他出點子。姬 說:“九個國傢齊來攻打我們,我們如果跟他們硬打硬拼,必然顧此失彼,難以取勝。”顓頊說:“以你之見呢?”姬 說:“九國敵人都想獨吞我們的地盤,他們彼此之間必然互不相讓。我們若能叫他們之間互相打起來,不就好平滅了嗎?”顓頊一想:對呀!姬 想這個辦法就是好。於是就派人分別到九國敵人中調撥他們的關係,很快使他們彼此發起了戰爭。後來顓頊沒費多大力氣,就平滅了九國之亂。顓頊看姬 有能耐,就把他封在“辛”這個地方掌管一切。那時,這兒經常鬧水災,水來了,老百姓就往另一個地方遷徙。而重新遷徙的地方又鬧了水災,老百姓便又重新遷回來。這樣遷來遷去,老是不能安居樂業。姬 又想了一個辦法:帶領大傢把住處的地勢加高。但是加高的速度卻趕不上水漲的速度,頭天加高的,第二天又被水淹沒了。夜裏,姬 睡不着,便跑到天上跟玉皇辯理,說:“天既然生了人,為什麽又故意與人們為難,不叫人們活下去呢?”玉皇辯不過他,便派天神下來,一下子把“辛”這個地方的地勢擡高到了水面以上。這兒的老百姓再也不被洪水趕得亂跑了。從此“辛”便稱為“高辛”,姬 便被稱為“高辛氏”
  
  顓頊見高辛氏的確才高智廣,能給人民辦好事,就把自己的皇位讓給了他。從此,高辛氏代替顓頊做了天子,稱號帝嚳王。因為帝嚳王對人民仁愛,所以人們都敬重他。他死後人們把他葬在高辛這片土地上,這便是帝嚳陵的由來。
  帝嚳是黃帝的曾孫,閼伯的父親。是五帝之一。
  
  帝嚳祠修建於漢。在元明又經多次修復。其殿宇雄偉壯觀,鬆柏蒼鬱,碑碣林立。廟堂內中央有一口古井。梁上繪有彩竜,彩竜映入井中,栩栩如生。相傳大旱之年求雨多有靈驗,所以被人們譽為“靈井”。
  
  相傳趙匡胤不得志時,去北方投奔郭威,路過帝嚳陵,抽簽問卜,當有天子命。後來他果然在商丘當了歸德節度使而發跡。趙匡胤登基後,因商丘是西周時的宋國,又是後來的宋州,而定國號為“宋”。
  帝嚳的傳說
  帝嚳(ku 庫),名俊,號高辛苦、氏,是黃帝曾孫,玄囂孫子,父親叫矮(jiao 矮)極,顓頊是他的堂房伯父。相傳帝嚳生於窮桑(西海之儐),母握裒因踏巨人足跡而生。帝嚳少小聰明好學,十二三歲便有盛名,十五而佐顓頊,封有辛地方(今河南商丘),實住帝丘(今濮陽),三十而得帝位,遷都毫邑(今河南偃師縣西南),在位七十年,享壽百歲。死後葬於濮陽頓丘城南臺陰野之秋山。
  傳說帝嚳有四妃,長妃叫薑原,是有邰國(今陝西武功縣)君的女兒。相傳薑原在娘傢時,因出外踏上巨人腳印而懷孕,因無夫生子,所以把生下的孩子三次棄於深巷、荒林與寒冰上,均得牛羊虎豹百鳥保護不死,所以起名叫“棄”,後來長大喜歡農藝,教人種五穀,被尊為後稷,成為周民族的祖先。次妃簡狄,是有鬆國(今甘肅高臺縣)君的女兒。相傳簡狄在娘傢與其妹子建疵在春分時到玄池溫泉洗浴,有燕子飛過,留下一卵,被簡狄吞吃,後懷孕生契,便是商族的祖先。三妃慶都,相傳她是大帝的女兒,生於鬥維之野(大概在今河北薊縣),被陳鋒氏婦人收養,陳鋒氏死後又被尹長孺收養。後慶都隨養父尹長孺到今濮陽來。因慶都頭上始終覆蓋一朵黃雲,被認為奇女,帝嚳母聞之,勸帝嚳納為妃,後生堯。現濮陽有慶祖,原名叫慶都,力有慶都廟,此地名是否與慶都來濮陽有關,未見史書記載。四妃常儀,聰明美麗就,發長垂足,先生一女叫帝女,後生一子叫摯。摯與堯都繼承了王位,作了帝王。
  帝嚳非常喜歡愛音樂,他叫樂師鹹黑製作了九招、六列、六英等歌麯,又命樂垂作鼙鼓、鐘、磐等樂器,讓64名舞女,穿着五彩衣裳,隨歌跳舞。在音樂起鳴之後,鳳凰、大翟等名貴仙鳥也都雲集殿堂,翩躚起舞。古時認為衹有德行高尚的人才能招來鳳凰。
  帝嚳好巡遊,他東到泰山、東海;東北至遼寧;北到涿鹿、恆山、太原;西北至寧夏、甘肅;西南至四川;南到湖北、湖南至長沙。他幾乎遊遍五嶽,參觀了女媧、少昊、黃帝等現任的遺跡。這些傳說雖未必其真,但略見當時中國地域之遼闊。
  帝嚳時戰事不多,衹在帝嚳帶領常儀、帝女南巡時,在雲夢大澤遇到了房王作亂。當時帝女帶一隻有神通的狗,名叫盤瓠,它暗暗跑到敵營,咬死了房王,平息了禍亂。至於帝嚳把帝女和宮女許配了盤瓠,各生十二南女,分送到湖南、浙江兩地,那就更荒唐了。
  有關帝嚳的傳說較多,《史記.五帝本紀》作了綜述:“高辛聲而神靈,自言其名。知民之急,仁而威,惠而信,修身而天下服,取地之財而節用之,撫教萬民而利海之,......日月所照,風雨所至,莫不從服。”可知帝嚳也是一位恩惠雨露,兆民誠服的帝王。
  帝嚳,姓姬,為上古五帝之一。他是黃帝的曾孫,“生而神靈,自言其名”。十五歲時,因輔佐顓頊帝有功,被封於高辛(今商斤市南高辛〕。三十歲時,代顓頊為帝,都於亳。因他興起於高辛,史稱之為高辛氏。
  
  帝嚳即帝位後,“聰以知遠,明以察微。順天之義,知民之急。仁而威,惠而信,修身而大下服”。他在位七十年,天下大治,人民安居樂業。
  
  著名文學家曹植曾作《帝嚳贊》以頌之:“祖自軒轅,玄囂之裔,生言其名。木德治世。撫寧天地,神聖靈賓,教訖四海,明並日明。”
  
  帝嚳有幾個兒子在中國歷史上也是很有名的。他的元妃薑原生了棄(即後稷)。棄是周的始祖。次妃簡狄生了契。契是商的祖先。次妃慶都生了堯。堯是歷史上有名的聖賢之君、五帝之一。次妃常儀生了摯。摯繼承了嚳的帝位,九年後禪讓給帝堯。
  
  帝嚳陵位於商丘市唯陽區南25公裏的高辛集。現存墓地為一高大丘,長200餘米,寬100餘米。陵前原有帝嚳祠、沐浴室、更衣亭、禪門等古建築,院中有大量碑刻。現僅存明代碑刻一通。
<< 前一君主: 高陽氏 顓頊黃帝
(前2436年前2369年)
後一君主 >>: 唐堯 帝堯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