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 人物列錶
白居易 Bai Juyi(唐代)劉禹錫 Liu Yuxi(唐代)張志和 Zhang Zhihe(唐代)
李白 Li Bai(唐代)溫庭筠 Wen Tingyun(唐代)王維 Wang Wei(唐代)
王昌齡 Wang Changling(唐代)李商隱 Li Shangyin(唐代)竇鞏 Dou Gong(唐代)
杜甫 Du Fu(唐代)韓愈 Han Yu(唐代)王勃 Wang Bo(唐代)
韋承慶 Wei Chengqing(唐代)盧綸 Lu Lun(唐代)皇甫鬆 Huangfu Song(唐代)
無名氏(唐) Wumingshi(唐代)虞世南 Yu Shina(唐代)王績 Wang Ji(唐代)
王梵志 Wang Fanzhi(唐代)寒山 Han Shan(唐代)盧照鄰 Lu ZhaoLin(唐代)
駱賓王 Luo Binwang(唐代)杜審言 Du Shenyan(唐代)蘇味道 Su Weidao(唐代)
楊炯 Yang Jiong(唐代)劉希夷 Liu Xiyi(唐代)宋之問 Song Zhiwen(唐代)
瀋佺期 Shen Quanqi(唐代)郭震 Guo Zhen(唐代)陳子昂 Chen Ziang(唐代)
賀知章 He Zhizhang(唐代)顧況 Gu Kuang(唐代)段成式 Duan Chengshi(唐代)
鄭符 Zheng Fu(唐代)李端 Li Duan(唐代)劉采春 Liu Caichun(唐代)
張若虛 Zhang Rexu(唐代)張九齡 Zhang Jiuling(唐代)韋莊 Wei Zhuang(唐代)
王之渙 Wang Zhihuan(唐代)孟浩然 Meng Haoran(唐代)李頎 Li Qi(唐代)
祖詠 Zu Yong(唐代)韋應物 Wei Yingwu(唐代)岑參 Cen Shen(唐代)
崔護 Cui Hu(唐代)韓翎 Han Hong(唐代)劉方平 Liu Fangping(唐代)
綦毋潛 Qiwu Qian(唐代)王翰 Wang Han(唐代)元結 Yuan Jie(唐代)
柳宗元 Liu Zongyuan(唐代)孟郊 Meng Jiao(唐代)高適 Gao Shi(唐代)
李賀 Li He(唐代)李隆基 Li LongJi(唐代)王灣 Wang Wan(唐代)
常建 Chang Jian(唐代)劉長卿 Liu Changqing(唐代)錢起 Qian Qi(唐代)
來俊臣
唐代  (651年697年)

法傢類 Legalism class《羅織經》

閱讀來俊臣在百家争鸣的作品!!!
  唐朝武則天時酷吏。雍州萬年(今陝西西安)人。歷任侍御史、左御史中丞。少時兇險,不事生産。因告密得武則天信任,成為武則天在政爭中的鷹犬。來俊臣和羽黨共撰《羅織經》,作為告密的典範,網羅無辜,捏造罪狀。凡羅織人罪,皆先進奏事狀,敕令依奏,即籍沒其傢。每有赦令,則遣獄卒先殺重囚,然後宣示。當時法官競用酷法訊囚,來俊臣與周興、索元禮尤為殘虐。俊臣每訊囚,不論輕重,多以醋灌鼻;或將囚犯置於甕中,用火環繞燒炙;或以鐵圈束首而加楔,以至腦裂髓出;種種酷刑,備極苦毒。訊囚,又必先示以刑具,囚人畏懼,往往自誣。則天曾於洛陽麗景門置推事院,由俊臣主持,凡入此門者,百不存一,因此人稱其門為“例竟門”。其時朝士人人自危,相見莫敢交談;官員入朝,常密遭逮捕,傢中再也不知道消息,因此官員入朝,即與傢人作別:“不知復相見否?”俊臣前後所破千余家,冤死者甚衆;他自己又兩次犯贓罪,種種不法,則天都加以庇護。萬歲通天元年(696)俊臣遷升洛陽令、司農少卿。二年,因得罪武氏諸王及太平公主被誅。仇傢噉俊臣之肉,須臾而盡。士民稱快,相賀於路,都說:“自今眠者背始貼席矣!”
  
  人物評價
  
  來俊臣是唐武則天時期著名的酷吏,他曾任司僕少卿、侍御史、左臺御史中丞等職。他是典型的迫害狂,被他定罪冤殺的有一千多傢,按當時一人治罪牽連幾十人或上百人的情況來推算,被他冤殺的有幾萬到十幾萬人。來俊臣熱衷於整人害人的“理由”令人難以置信。如果他整人衹是為了排斥異己,打擊政敵並不稀奇,那是封建社會的官場痼疾,可是他並非如此。來俊臣到底是一個怎樣的人?他有一個惡癖,對大姑娘倒並不是最感興趣。他最感興趣的是別人的妻妾,別人妻妾有漂亮的,他都千方百計地奪取,慣用的手法是指使別人羅織罪名上告,然後他便采用酷刑迫使別人認罪。《歷代通鑒》中記載,自宰相以下,來俊臣都登記姓名按順序奪取他們的妻妾。他還厚顔無恥地說自己采花求色之才可比石勒。
  就是這樣的一個人,在武則天時期,受到了重用,他像瘋狗一樣四處咬人,十分囂張。人落到了他手裏,如同下了地獄,在地獄裏來俊臣就是閻王,他想怎麽整你就怎麽整你。在這裏,正義、法律、人道是不存在的,衹有一群惡魔的隨心所欲。所以,在當時,當來俊臣的同僚是一件十分危險的事,因為你不知啥時,人傢會看中你的妻妾,你的妻妾讓人看上了,你就要倒黴了。
  來俊臣以逼供為趣,以施暴為勇,以殺人為樂,以作惡為榮,已經沒有人性可言,對於這樣的人,誰都是有理說不清的,落到他們手裏,就算倒黴了。來俊臣與司刑評事萬國俊,共同撰寫了《羅織經》,實際上就是“整人經”、“害人經”,羅織經教他們的門徒如何編造罪狀、安排情節、描繪細節,陷害無辜的人。他們還爭相發明了刑訊辦法,如“定百脈”、“突地吼”、“死豬愁”、“求破傢”、“反是實”等,名目繁多,可謂整人有術。可見,害人害得有了理論指導,那是多麽的可怕。
  在用刑上,來俊臣之流更是無所不用其極,什麽損招、狠招、壞招都使得出來,有不少惡毒的“發明創造”。有的用椽子串連人的手腳,再朝一個方向旋轉,叫做“鳳凰曬翅”,有的用東西固定人的腰部,將脖子的枷嚮前反拉,叫做“驢駒拔撅”,有的讓人跪在地上,在枷上壘瓦,叫做“仙人獻果”,有的讓人立在高木臺子上,從後面拉住脖子上的枷,叫做“玉女登梯”,有的將人倒吊,在腦袋上挂石頭,有的用醋灌鼻孔,有的用鐵圈套住腦袋,在腦袋和鐵圈之間釘楔子。每次有囚犯來,就先到刑具陳列室,讓他們觀看。囚犯們看了,都兩腿發抖,冷汗直冒,精神崩潰,再清白的人也都乖乖認罪。
  酷刑之下,多有冤魂,熱衷酷刑的人,則是人格惡劣的小人,喪失人性的惡人,心理變態的病人。但是,酷刑能否時興,與當時的政治氣候密切相關。其實,來俊臣衹是表面,酷刑的真正發起者是武則天。武則天在徐敬業造反以後,就懷疑天下人多半想謀害自己。此外,自己長期專權,在宮內行為不端,她知道李姓宗室大臣怨恨他,心裏不服。於是武則天便以大肆的誅殺群臣的辦法來威懾他們。所以,衹要誅殺李室江山的臣子,她就高興了,心裏有了一種安全感,至於他們是否真的有罪,她就裝糊塗了,衹要招供就可以殺,以解心頭之恨。所以,武則天發起了告密運動,有告密的人,官府提供車馬,供應五品官的食物,所說的符合旨意,就破格授予官職。於是,四方告密的人蜂擁而至。人們如臨深淵,如履薄冰,惶惶不可終日。索元禮、周興、萬年人、來俊臣等人乘勢起傢,他們得到武則天的重用,被授予特權,大興酷刑。有時為了平息當時人們的不滿和怨恨,武則天裝模作樣地下旨來赦免一些犯人。每次赦令來到之後,來俊臣就把重犯殺死,然後宣佈赦令。武則天不但對此不反對,反而認為來俊臣忠心耿耿,更加寵信。興告密,施酷刑,來俊臣衹是打手,而武則天才是後臺。從這裏,可見武則天虛偽與狡詐。來俊臣等一批酷吏的存在,不能不說是武則天政治上的一大敗筆。
  有了武則天的撐腰,來俊臣更加有恃無恐。小人得勢之後,往往認為自己在天下所嚮無敵了。這是小人的淺薄。來俊臣害人嘗到甜頭,於是變本加厲,迫害的對象越來越升級,最後他打起了武氏諸王和太平公主的主意。可這次他遇到了對手,這些人哪會買來俊臣的帳,沒待來俊臣動手,諸王以其道還治其人之身,先下手告他圖謀不軌,把來俊臣下了大獄。在武則天看來,來俊臣在實施殺伐計劃中是有功的,她想保護來俊臣,可當她得知天下人無不痛恨來俊臣的時候,她做出了另一種决定。讓來俊臣當替罪羊,以平息天下的怨氣。於是,他不但要殺來俊臣,還要誅殺來俊臣全族。來俊臣在她的手裏,被充分地開發利用,重用和滅族衹在一念之間。來俊臣是害人精,但也是被害者。不知他最後是否清楚,他在武則天的手中是一顆棋子而已。武則天起用來俊臣來震懾群臣,又殺了來俊臣收買人心。這個算盤打得精妙極了。
  來俊臣在瘋狂之後遭到了應有的報應。他在街市上被斬首,仇人爭相來吃他的肉,轉眼間就吃完了。人到了這樣的下場真是可悲至極了。
  
  人物典故——請君入甕
  
  唐朝女皇武則天,為了鎮壓反對她的人,任用了一批酷吏。其中兩個最為狠毒,一個叫周興,一個叫來俊臣。他們利用誣陷、控告和慘無人道的刑法,殺害了許多正直的文武官吏和平民百姓。有一回,一封告密信送到武則天手裏,內容竟是告發周興與人聯絡謀反。武則天大怒,責令來俊臣嚴查此事。來俊臣心裏直犯嘀咕,他想,周興是個狡猾姦詐之徒,僅憑一封告密信,是無法讓他說實話的;可萬一查不出結果,太後怪罪下來,我來俊臣也擔待不起呀。這可怎麽辦呢?苦苦思索半天,終於想出一條妙計。他準備了一桌豐盛的酒席,把周興請到自己傢裏。兩個人你勸我喝,邊喝邊聊。酒過三巡,來俊臣嘆口氣說:“兄弟我平日辦案,常遇到一些犯人死不認罪,不知老兄有何辦法?”周興得意地說:“這還不好辦!”說着端起酒杯抿了一口。來俊臣立刻裝出很懇切的樣子說:“哦,請快快指教。”周興陰笑着說:“你找一個大甕,四周用炭火烤熱,再讓犯人進到甕裏,你想想,還有什麽犯人不招供呢?”來俊臣連連點頭稱是,隨即命人擡來一口大甕,按周興說的那樣,在四周點上炭火,然後回頭對周興說:“宮裏有人密告你謀反,上邊命我嚴查。對不起,現在就請老兄自己鑽進甕裏吧。”周興一聽,手裏的酒杯啪噠掉在地上,跟着又撲通一聲跪倒在地,連連磕頭說:“我有罪,我有罪,我招供。”
  故事見於《資治通鑒•唐則天皇后天授二年》,成語“請君入甕”由此而來,比喻用某人的方法整治他自己。
  
  惡人自有惡人磨:酷吏來俊臣之死
  
  酷吏周興死後,同樣也是酷吏的來俊臣會不會有兔死狐悲之感呢?他沒有。他覺得自己有兩大優勢,一定可以立於不敗之地。哪兩大優勢呢?第一,他忠誠於皇帝。來俊臣在自己的名著《羅織經》裏首先就講忠君。忠到什麽程度呢?“雖至親亦忍絶,縱為惡亦不讓。”就是可以置倫常於不顧,也可以置良心於不顧。衹要有利於皇帝,沒有他不可以幹的。一個人主動把自己置於狗的位置,難道還不能討得主子的喜歡嗎?何況,他是武則天從死刑犯裏直接提拔上來的,武則天就是他的重生父母,他怎麽會不忠誠呢?第二大優勢是專業素質高。
  他都幹了些什麽壞事呢?首先是任意奪人妻女。衹要是來俊臣看上的人,也不管人傢是未出閣的姑娘還是已嫁人的媳婦,一定要弄到手裏。要是人傢不給怎麽辦呢?客氣一點,他就假傳聖旨,讓對方自動把姑娘送給他;要是這傢人不識相,他就告人傢謀反,把人傢全家殺光,然後把姑娘弄過來,被他弄得傢破人亡的不計其數。他的妻子就是這麽娶來的。這位來夫人出身於大名鼎鼎的太原王氏,那是頭等的貴族,唐朝非常講究等級門第,按道理講,無論如何是不會嫁給來俊臣這樣的人。本來這位王小姐已經嫁給一個叫段簡的人了,但是因為太漂亮,被來俊臣盯上了。來俊臣就到段傢去,假傳聖旨,說皇帝已經把王氏賞給他了。段簡雖然明知道這純屬鬍說,但是又怕來俊臣誣陷他謀反,衹好把夫人拱手送他。死囚犯出身的來俊臣,也就因此成了太原王氏的乘竜快婿。
  其次,肆意陷害大臣。來俊臣的職業不是查辦謀反案嗎?如果沒人謀反他豈不就失業了,所以他整天琢磨製造嫌疑犯。誰對皇帝有威脅,或者哪怕是誰不買他的賬,他就誣陷誰謀反。後來他膽子越來越大了,也懶得絞盡腦汁了。幹脆找了若幹塊石頭做成靶子,石頭上面一一寫着當朝官員的名字,然後和自己的黨羽一起從遠處拿小石子砸這些靶子,砸中誰就拿誰開刀。這石子可是不長眼睛,誰知道砸中哪個?所以朝廷上人人自危。這還不算,來俊臣連武則天碩果僅存的幾個親人都惦記上了。他跑到武則天跟前,說武則天的兒女、侄子們全都不可靠。他這樣像瘋狗一樣亂咬人,能不招人恨嗎!
  一個人如果讓所有的人都記恨,恐怕就沒什麽好下場了。可是,真正讓來俊臣陷於滅頂之災的倒不是他的仇傢,而是他的下屬兼朋友——酷吏衛遂忠。這是怎麽回事呢?前面不是說過來俊臣的辦案步驟嗎?他在全國各地招一幫流氓,想要打倒哪個人,就讓這幫流氓一起誣告,最後把這個人置於死地,這就是所謂的“羅織”。衛遂忠就是他豢養的這幫打手之一。此人聰明伶俐,能說會道,很得來俊臣的賞識,也算是來俊臣的死黨。
  有一天衛遂忠來找來俊臣喝酒,正逢來俊臣宴請妻子的族人,太原王氏是名門望族,大傢正濟濟一堂,舉杯暢飲。衛遂忠突然不請而至,來俊臣覺得他身份太低,上不了臺面,就吩咐管傢說:就說我不在,別讓他進來!
  衛遂忠也是粘上毛比猴子還精的人,一眼就看出來其中的原委了,這可太傷自尊了!他徑直闖了進去,指着王氏的鼻子就是一通狂駡,說你有什麽了不起呀,有你們傢人在我就不能進來?小心我把你們一傢都修理死!王氏原本是名門淑女,居然在衆目睽睽之下被來俊臣的小嘍囉一頓羞辱,回屋痛哭不已。來俊臣也很生氣,命人把衛遂忠捆起來痛打了一頓。衛遂忠這下子可被打清醒了,趕緊跪地求饒。來俊臣也還真饒了他。為什麽呀?因為有道是兄弟如手足,妻子如衣服嘛。兄弟是事業上的好幫手,而且衹要坐在這個位置上,還怕討不到老婆?所以他教訓了衛遂忠幾句就讓他走人了。王氏夫人被人白白地羞辱一番,自己在丈夫心目之中的位置不過如此,羞憤交加,沒過幾天,自殺了!即使是這樣,來俊臣也沒當回事兒,因為他又發現新目標了。上次他看上的是段簡的妻子,這次他又看上段簡的妾了。倒黴的段簡衹好又乖乖地拱手相送。本來是左擁右抱,一下子成了孤傢寡人了。所以老百姓常講“醜妻近地傢中寶”,妻子醜一點,地離自己近一點,都好照顧,不容易被別人盯上。段簡倒好,嬌妻美妾,現在都成別人的了。來俊臣不斷發現新目標,並沒有把妻子的死當回事,可是衛遂忠寢食難安了。他是來俊臣的心腹,知道來俊臣心如蛇蝎,雖然現在沒有找自己的麻煩,但難保哪天不翻舊賬。怎麽辦呢?
  衛遂忠索性一不做,二不休,去給來俊臣下絆子了。他知道來俊臣是武則天身邊的紅人兒,直接跟武則天說來俊臣謀反未必起作用,所以他决定麯綫救國,去求見武則天的侄子魏王武承嗣。他問武承嗣:“您可知上次來俊臣擲石頭砸中的是誰的名字?正是魏王您呀!他準備告您謀反呢!”一句話可把武承嗣嚇壞了。他也曾經風聞來俊臣在武則天面前說自己的壞話,現在從來俊臣的心腹衛遂忠口裏再聽說,那就更讓他深信不疑了。俗話說先下手為強,後下手遭殃。武承嗣立刻行動起來了。
  他先是以帶頭大哥的身份聯絡了武傢子弟和太平公主,因為當時太平公主已經嫁到武傢,算是武傢的人。後來為了增強實力,又把皇嗣李旦也拉了進來,最後幹脆連禁軍將領也給拉上了,說:來,我們一塊兒告倒來俊臣!這些人本來不是一個陣營的,彼此有諸多矛盾,但是在痛恨來俊臣這一點上卻空前一致。反正來俊臣讓大傢都人心惶惶,現在正好趁着人多勢衆,一起打倒他。聯絡好了之後,就以魏王武承嗣為首,這些人聯名上奏,控告來俊臣。既然這麽多人聯名上告,那就立案審理吧。一審起來,這罪名可就多了,行賄受賄、欺男霸女已經算是小意思了,更重要的罪狀是來俊臣想要自己做皇帝!證據是什麽呢?來俊臣曾經把自己比作十六國時期的後趙皇帝石勒!這石勒原本是個奴隸,後來從奴隸成為了將軍,又從將軍晉升皇帝。來俊臣自比石勒,不就是要謀反嗎!謀反就得判處死刑啊,這個處理意見就上報給武則天了。
  武則天怎麽處理呢?她對來俊臣還是相當有好感的。她知道來俊臣得罪人很多,但那都是自己讓他幹的。至於說來俊臣想要當皇帝,武則天無論如何是不相信的。何況來俊臣還是個美男子,武則天對於美色總是很感興趣。她想保住來俊臣,因此遲遲沒有答復。然而越是這樣,那些告來俊臣的人越害怕呀,要是來俊臣不死,接下來就得是這些人回傢準備棺材去了。宰相啊,武則天的面首啊,都被動員起來遊說武則天,可是武則天就是不處理。
  常言道:惡人自有惡人磨。最後結束來俊臣性命的還是酷吏。這個酷吏名字叫做吉頊,也是一個美男子。此人曾經和來俊臣共事,心機深沉,膽略非凡,當時也正得武則天信任。
  斬首那天,洛陽城的老百姓傾城而出,都來看熱鬧。來俊臣人頭剛一落地,百姓蜂擁而上,把來俊臣的屍體挖眼剝皮,連五臟六腑都掏了出來。
  
  酷吏來俊臣與《羅織經》
  [從“羅織”說起]
  比如說有一位“酷吏”,這個人名叫來俊臣,他曾是女皇武則天的得力手下,在近期電視劇中,是個頻頻出鏡的人物。這是個能幹真事的人,而且他的“憤”,並不直接對準百姓,而是對於當時的部分大官僚,甚至很多前朝的王族貴胄。
  據《新唐書》與《資治通鑒》的記載,來俊臣生前曾經與人合作,共同撰寫過一部《羅織經》,這是一部專門講羅織罪名、角謀鬥智、構人以罪、兼且整人治人的“憤書”。傳說武則天看後也很感嘆,她說:“如此心機,朕亦未必過也!”
  臺灣學者柏楊註疏《資治通鑒》,對此書作過這樣的評價:“武周王朝,在歷史上出現短短十六年,對人類文化最大的貢獻,就是一部《羅織經》。”
  不過可惜的是,這部人類有史以來第一本由憤青“自主撰寫”的重要經典,發現挖掘得太晚,至今已佚千年。據說前幾年曾有人拼湊出一本《羅織經》,似乎非真。我個人認為,這本書,如能早些刊行於世,說不定會改變中國社會的現狀,那也很有可能。
  來俊臣生當盛唐,此人不似陳亮與嚴蕊,因為他“無纔無學”,也不似汲黯有漢武帝這個闊學生,按說他應該沒有什麽可以“憤懣”的,但是很奇怪,他遇到了一個在中國歷史上可以說是千載難逢的大時代、大機遇。
  中國的封建社會是奉行孔孟之道的人治社會,官場上歷來是“下附上,以成志;上恃下,以成名。”
  身為下等人,要想擠進仕途,謀取官位,獲得權力,必須取悅上司,得到上司的賞識提攜,否則也是徒有其志。用眼下時髦的話說:首先你本人得行——還得有人說你行——說你行的人還得行——還得行的人對你行不行很關鍵:“他說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說你不行你就不行,行也不行。”
  [女皇武則天]
  唐武則天稱帝,史稱“武後革命”,這裏的“革命”,是革命的本意,革是動詞,命是朝代,所以,革命是“改朝換代”的意思。
  但是武後革命,其來路並不十分坦蕩,早期大致可行,深入體製之後,就是問題多多。所以不動用權謀,不獲得衆多官僚的擁戴,沒有政治手腕,新體製也是建立不起來,或者建立起來也沒有根基。
  武則天既位前後,也進行了“流血的”王朝更替,但是在其過程中,社會發展所付出的代價,也是相當巨大的。在唐高宗想立武則天為皇后的時候,掌握大權的貞觀老臣長孫無忌、褚遂良等人出面竭力反對,他們認為武則天出身低微,不配當皇后。武則天當了皇后以後,她依靠庶族官僚李義府、許敬宗等支持,貶長孫無忌、殺掉了褚遂良等人。
  高宗死後,武則天臨朝聽政。唐中宗、睿宗,實際上衹是她的傀儡。684年(光宅元年),柳州司馬徐敬業以匡復唐室、擁立廬陵王為號召,在揚州起兵,人數曾發展到十餘萬。688年(垂拱四年),宗室李衝在博州(山東聊城)、李貞在豫州(河南汝南)又起兵反武則天。這兩次起兵都很快被武則天派兵擊潰。
  分析武周亂象之源,這是由於一個新朝的建立,使原來依附於舊朝廷的皇室、外戚、高官們失去了自己的天堂,他們如何能夠甘心?先是分開叛亂,雖然總是被鎮壓,但他們終究是一股潛在的政治勢力,時刻威脅着新朝的生存。武則天明察多識,怎會漠然處之、令其滋蔓呢?
  [積案如山]
  武則天正苦於此事,一個叫魚保傢的人來獻策,請鑄“銅匭”,奬勵告密。這可正中女皇下懷,立即詔令魚保傢監鑄銅匭,並詔旨各個州縣,凡有欲進京告密者,州縣給以驛馬和五品官的供奉,送其盡速來京,並不得“問詰”所告內容。告密屬實者,給以封賞;不實者,免予追究。從此,四面八方的告密者蜂擁而來,跑到長安嚮“銅匭”投書者絡繹不絶。
  這個銅匭設置之後,可以“風聞言事”,告密的人們,也就越來越多,其中主要的成分,就是各類憤青,以至於積案如山,日漸“垃圾化”。
  武則天沒有辦法,就從憤青中拔擢了一大批官吏刑訊、治獄,“憤青事,憤青畢”。這批憤青,大多數出身於市民與下層社會,卻從此進入了宮廷與“上流社會”,成為出身草根的新朝官僚。
  武則天正好要以這些人“為其刀斧”,達到鞏固政權的目的。在這些憤青的助力之下,她先誅殺宗室數百人,又殺大臣與高官數百傢,刺史以下的軍政官吏則不計其數,以千百萬人頭落地,來打擊李唐宗室及舊朝勢力。
  來俊臣也是恰好趕上了,他善於“揣摩上意”,積極參與,共襄“憤青革命”的“盛舉”;為此,僅經他的手誅殺的大臣和官員,據《新唐書》記載,共有一千多傢。
  新朝濫殺,憤青當道。引起人人自危,造成了新的危機,武則天就反手委罪於這些“憤青官吏”的“貪酷”,以此脫卸責任,藉用鷹犬的頭顱,來緩解日趨緊張的社會矛盾。
  有時候讀這段歷史,我認為來俊臣這些憤青,其個人是相當無辜的,他們衹是朝廷的鷹犬--他們中的很多人,雖然是以告密進身,為吏害人無數;但是你真正觀察他們的辦案,都是“職務犯罪”,屬於執行最高層的授意及高層的政治意圖,卻很難發現他們“為惡民間”的實據。
  對此,《新唐書》的評價也很公道,認為:“嗚呼!非吏敢也,時誘之為也。觀俊臣輩,怵利放命,內懷滔天,又張湯、郅都之土苴雲。”最後一句是說,憤青們如此囂張,也有可以理解的地方:他們如果趕上了好時候,遇到了漢景帝或者漢武帝這樣的明君,也都應該是國傢的“棟梁之材”。
  而且,武則天對他們也很無情,比如,來俊臣最後被殺,也沒有真正的過惡--受理此案的官員,原本就是來俊臣很多年的好朋友衛遂忠,也是當時著名的憤青之一,“造案”手段高強,自然也把來俊臣辦成了“鐵案”、問成了“死罪”,“斬於西市”,“以馬踐其骨,無孑餘,傢屬籍沒。”
  來俊臣至死也沒有辯白。
  這說明,他在心中很明白,自己衹是一種工具、鷹犬,兔死狗烹,沒有其它“政治價值”,所以,也沒有什麽可以抱怨的。當個憤青,“砍頭衹當風落帽”,有道是“憤青不怕死,怕死不憤青”,而來俊臣這個人,其實是非常值得重視與分析的--屬於“典型環境之中的典型憤青”。
  
  酷吏來俊臣:治貪官可用酷吏
  [“治貪官可用酷吏”]
  唐代以文治武功開國、治國。但是由於本來就是隋皇室的親族、蕃鎮,所以,內亂一直很多,從晉陽宮之變、玄武門之變,這種事情,武則天自然見過、聽說過很多。
  武則天自十二歲進宮,在深宮近70年,可以說什麽人都已經見識過了。她過手的宮吏,五行八作,什麽都有。包括謝瑤環與上官婉兒這類女官中的權臣,所以,她手下有幾個“憤青”,怙勢作惡,逞兇一時,應該可以理解。
  對這些人,史傢評論:“高者蒙封爵,下者被賚賜,以勸天下。於是索元禮、來俊臣之徒,揣後密旨,紛紛並興;澤吻磨牙,噬紳纓若狗豚然。至叛臠臭達道路,冤血流離刀鋸;忠鯁貴強之臣,朝不保昏。”
  用今天的話說,就是極“羅織”之能事,肆“窮治”之淫威,嗜“誅殺”如癖好,憤青當道,殺得人們害怕了,然後武則天“想幹啥就幹啥!”不過也很清楚,是什麽人“朝不保昏”呢?原來是“貴臣”與“強臣”,這其實也難怪武則天。
  要說,這與武則天的個性有關。年青時,初入深宮,她就以為唐太宗馴烈馬聞名朝野了,因為她主張以“鐵鞭、鐵撾、匕首”這三種“策略”對付烈馬,所以不管多烈的馬匹,到她手中,不出三天,也能搞定。
  如來俊臣這樣的憤青,出身草根,基本上沒有文化,不可能憑科舉求得進身之路,他們衹能依靠“實實在在”的本領在朝中立足。實際上,他們也衹是武則天手中馴馬的一條鞭子罷了。至於他們是否真的貪財利、或者殺人如麻,貪功、貪爵,直至“貪取”皇位,遍翻史書,我沒有看到過真憑實據。
  而且,退一步說,這些人就算憤青,使人覺得輕薄可惡,責任也不在他們——歷史是嚴肅的,這一群憤青,何以能逞威作惡?無人指使,這可能嗎?來俊臣更是其中的典型。
  也許,來俊臣的性格中有其兇狠歹毒、殘酷無比的一面,但這個人也有“能言善辯、觀察入微、工作紮實、積極肯幹”的另外一面。如果衹知其“憤”,不知其“能”,未免失於公正。畢竟,司馬光就認為,“治貪官須用重典”,這句話還是蠻有道理的!
  [“投匭”而來]
  據《新唐書·列傳·酷吏》一章的介紹,來俊臣出身窮苦,他是京兆萬年縣(今陝西長安縣)人。父來操,是一位平民,據說不務正業,以賭博為生。曾與同村的另一個賭徒蔡本要好,一次,蔡本賭輸了,欠了來操賭債。來操知蔡本無力償還,便索蔡本的妻子抵償賭債。這樣,來操算是有了老婆,來俊臣便隨母親到了來傢。
  來俊臣的生父、養父都是市民與下層遊民階層,地位低賤。來俊臣年青的時候,離傢出外遊歷,這是當時的社會風俗,但他在和州(今安徽和縣),被官府無故以盜竊罪捉拿入獄。來俊臣保命為先,沒有辦法,便采取了把事情“鬧大”的手段,於是他在獄中上告,誣陷捉他的人想謀反,以求脫罪。客觀地說,這也是來俊臣生性聰明、處事果斷的一面。
  謀反,乃當時非同小可之事,涉及政治要案。和州刺史東平王李續也衹好立即提審、拘問他。來俊臣本來就不知道任何謀反的事實,他要的就是不要糊裏糊塗地死在獄中,所以也就沒有再鬧下去,衹是敷衍李續。李續問不出結果,就打了他一百大扳,釋放了。這是來俊臣生平第一次體會到了官場的昏瞶與黑暗面。
  唐天授年間,朝廷正處在“換血”階段,武則天出於自己的政治野心,所以一方面殘酷無情地打擊異己,排斥一切反對或不順從自己的力量,特別警惕李氏皇族中的各種成員;另一方面兼收並蓄,大肆網羅親附或支持自己的力量,而且特別重視異姓而又沒有後臺的各種人物,以充實發展自己的政治勢力。
  正是在這種氣候下,居於李氏皇族的和州刺史東平王李續受到武後的打擊,被捕下獄了。來俊臣聞悉,為報私憤,同時也希望獲得一個進身、出名的機會,於是他檢舉了李續在和州的劣政,“投匭”告李續“共逆”,稱朝廷應該重治李續。
  此時初步控製了朝政的武則天,最怕身邊的人叛逆、謀反,因此,她破例召見了這個聞所未聞的草根下民、憤青代表來俊臣。來俊臣嚮武則天報告說,他先前曾嚮李續投狀,揭發琅琊王李衝謀反,但卻被李續扣壓不報,還被冤枉地打了一百大板。
  這使武則天很有興趣,一方面獲得了李續的罪證,一方面又覺得來俊臣十分忠心,於是,武則天提拔來俊臣擔任“侍御史”,加朝散大夫,負責審理因案獄犯。這在當時,並不是什麽特別的待遇,但是來俊臣做夢也沒有想到由此一步登天,從此有了進一步為武則天報效的可能。他也確實竭其所能、很重視這個可以表現的機會——至於濫殺無辜,那是後來的事情。
  此後,來也因為辦案而“獲寵”,在任“屢興大獄”。
  公堂之上,來俊臣本來衹有受審、被拘的份,誰知一朝突變,他竟坐到侍御史的寶座上,居公堂按訊別人。萬幸的是,來俊臣確實有“决獄”的天才,他經常聽審,研究案犯們抵賴的心理因素,也經常求教於一些“老行尊”,也就是一些公門中的舊人。因而衹要他出審,經常有非常好的效果。武則天當朝問案,本來就衹求以打擊政敵為目的,案件原來沒有什麽內容,這雖然使來俊臣辦案具有極大的難度,但衹要他能有辦法迅速結案,一般都不會有什麽後顧之憂。
  當時,以大唐法令,共502款,條款分明,本來諸如“刑不上大夫”這一套,在唐朝的實行,是非常嚴格的--據《新唐書》的記載:“太宗定天下,留心聽斷,著令:州縣論死三覆奏,京師五覆奏。獄已决,尚芋然為徹膳止樂。至晚節,天下刑幾措。”
  這也就是說,正規的封建制度下,也是不輕易殺人的,特別是朝臣,一定要皇上親自斷定是否該殺,而且要反復三到五次;殺一個大臣,“罪在朕躬”,按規定,皇帝本人還“撤膳、止樂”,以懲罰自己。所以直到貞觀未年,唐太宗幾乎沒有處死過任何大臣。
  武後時期,這些律條也沒有變化,但是來俊臣等人已經有所突破,
  對刑法,他用得上就用,用不上就擱置一邊——一味嚴刑拷打,刑訊逼供,所謂“羅織、窮治”,在這方面,此人確實具有特殊的才能。
  武則天讓來俊臣初辦的幾樁案子,來俊臣“聲應氣求”,迅速結案。讓武則天感到“稱旨”,感覺此人能幹。於是,武則天又故意縱容他嚴刑峻法,以“脅製群臣”。朝中大臣,凡不順從武則天,哪怕衹有“纖介”之過,細微之失,武則天就授意來俊臣興獄問罪。而來俊臣必能心領神會,按照武則天的意圖,構害別人下獄,然後“窮治至死”。
  
  酷吏來俊臣:“例競門”與“推事院”
  [“例競門”與“推事院”]
  由此,武則天對來俊臣更加賞識了,不斷加官進爵,擢拔來俊臣,直至“左臺御史中丞”。此時的來俊臣,已經完全成為武則天手中的一根“鐵鞭子”,屬“一人之下,萬人之上”。
  史稱,來俊臣得寵,“專以夷誅大臣為功”——大臣狄仁傑、任令暉、李遊道、袁智弘、崔神基、盧獻等皆被無辜構陷下獄,誰敢反抗,即斧鉞刀鋸,重刑侍候。大將軍張虔勖含冤下獄,要求大理寺幫助平訟,來俊臣即命“衛士亂斫”其身。內侍範雲仙犯案下獄,訴說自己對先帝高宗有功,來俊臣竟割去他的舌頭——·張、範二人在他的酷刑之下,“皆即死”。
  當時,一人犯法,常誅連三族、六族,重者至九族。來俊臣“前後夷千餘族”。朝廷上下,文武百官,人人不得自安,路上相遇,“至以目語”。
  但《新唐書》記載,正是因為有了來俊臣,武則天才能放心“變政革命”,才能睡得着覺——·“後因以自肆,不出幃闥,而天命已遷。”
  自此之後,武周一朝,“濫官當道”,憤青橫行。
  官場過於臃腫,是歷朝歷代的一個難題,唐代幾朝,官吏還算是少的,不過即便如此,武後一朝,官員仍然很濫。
  在當時的朝廷上,“緋衣比青衣多,象板比木笏多”,即高官比下官多,已經是非常嚴重的政治問題了。唐詩有“補闕連車載,拾遺用鬥量”的諷詠——補闕與拾遺,都是武則天設置的“諫官”,這些官員“車載鬥量”,可見當時的朝政,冗濫不堪,財政負擔沉重。
  官員多了,事情也多,升官容易,削官睏難。很多人,丟得起官,丟不起人,這些在史籍中,屢有記載。其中若有貪贓枉法者,終歸也是禍害。
  為了對付這些“冗員”,來俊臣的辦法,是招集一批人手,大約有一百多個人,讓他們潛往各地查驗官員,並且密告他們的種種醜行、罪行。他依靠這個辦法,依靠這張網,每當一起大案,就可以“發難興獄”,可以在千裏之內,各地同時傳來“飛語”,同指一人一事,然後緊追不放。當時,來俊臣把這個辦法稱為“羅織”,以達到鞏固武則天政治上的統治需要、壓製地方豪強與李唐皇室的威風。
  為此,來俊臣再獲得武則天的支持,還在麗景門設置一個皇傢監獄,稱為“推事院”,專門供來俊臣使用。當時,官員們戲稱“麗景門”為“例竟門”,意思是:凡被關進這所監獄的人“必定完蛋”——活人進去,死屍出來,無一例外。
  不過,客觀地說,“推事院”、“例竟門”、“羅織經”,這些責任,應該是在武則天,不在來俊臣。所以,對於來俊臣編撰的那部《羅織經》,恐怕也不是來俊臣的體會,而是“上皇”的旨意。來俊臣們,衹不過是把當時如何“羅織”,分綱目總結,“首尾完整”一下罷了。
  這本書,本是武則天用以“整肅官氣”、“整頓朝綱”的一些技巧——當然,其中難免污陷一些“好人”,但是武周一朝,殘民以逞,貪酷自肥,史有定論,其間到底有多少為國為民的“好人”,本就難說。至於武則天看後感嘆“如此心機”,那也衹是惺惺作態罷了!
  今天考察《羅織經》,內容大致如下:
  一、先確定對象。
  二、從四面八方向中央發告密信件或檢舉信件,以期控製輿論。
  三、等候有關機關或當權人物把這些信件“指示轉交”下來,再進行相關調查。四、根據交辦的信件,把對象逮捕、審訊。
  五、審訊時施用酷刑逼供,被告衹有兩條路可以選擇,一是招認,一是死於酷刑之下。
  六、審訊時讓犯人們在口供中互相牽引,並擴大嚮外牽引,人數多寡和範圍大小,隨心所欲。
  七、把被告口供整理編撰,使互相吻合,毫無破綻。
  史稱“漢唐少冤獄”,不過也不是絶對的。漢有“鈎黨”,唐有“羅織”!
  [武則天的“感慨”]
  自來俊臣死後,武則天曾經問侍郎大臣姚崇:“過去有周興、來俊臣等辦理朝政,朝臣總是互相檢舉、揭發,經常有大臣犯罪。但是自朕殺掉了來俊臣與周興等人,現在卻沒有貪官及造反的人了,這是不是來俊臣等人的過錯呢?”
  據《新唐書-姚崇傳》說,當時姚崇回答得很是巧妙,他說:“來俊臣衹是揣摩陛下的意思辦案,案子想辦成怎樣,都是看陛下的臉色來的。所以,這些案子,是信不得的。東漢末年,有鈎黨,現在也有‘鈎黨’,這在來俊臣那裏,叫做‘羅織’,換了個名目而已。”
  姚崇還說,我敢以身傢姓命擔保,與陛下打個賭,誰也不想謀反,真正謀反的王室與官員,是所謂“官逼官反”,是陛下您自己逼出來的。如果您不去逼他們,不任用來俊臣這種人,他們太平日子不過,為什麽非要選擇造反呢?
  對此,武則天是聰明人,她當然聽得懂。
  後人評價來俊臣,說過:“君令而臣隨,君心而臣膽,是故口變緇素,權移馬鹿,如得其情,片言折獄”。
  可見,大多數人,也不認為盛唐時期的“憤青革命”,有什麽真正的正當理由——·嚴格地說,欲加之罪,何患無詞?這是一個非常值得深思的歷史懸疑。
  什麽叫維新?
  焚琴煮鶴,也是維新;
  什麽叫變法?
  砸鍋賣鐵,也是變法。
  ——題記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