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 人物列錶
劉辰 Liu Chen(明代)湯顯祖 Tang Xianzu(明代)陸容 Liu Rong(明代)
朱權 Zhu Quan(明代)明世宗 Ming Shizong(明代)夏完湻 Xia Wanchun(明代)
徐渭 Xu Wei(明代)唐寅 Tang Yin(明代)陳繼儒 Chen Jiru(明代)
趙友衕 Zhao Youtong(明代)方孝孺 Fang Xiaoru(明代)陳道復 Chen Daofu(明代)
薛暄 Xue Xuan(明代)通潤 Tong Run(明代)李日華 Li Rihua(明代)
髙啓 Gao Qi(明代)王鏊 Wang Ao(明代)劉基 Liu Ji(明代)
陳子竜 Chen Zilong(明代)楊愼 Yang Shen(明代)王世貞 Wang Shizhen(明代)
顧起綸 Gu Qiguan(明代)謝榛 Xie Zhen(明代)瞿佑 Qu You(明代)
兪弁 Yu Bian(明代)都穆 Dou Mu(明代)李東陽 Li Dongyang(明代)
陸時雍 Liu Shiyong(明代)徐禎卿 Xu Zhenqing(明代)王世懋 Wang Shimao(明代)
朱承爵 Zhu Chengjue(明代)顧元慶 Gu Yuanqing(明代)蹇義 Jian Yi(明代)
葉嚮髙 She Xianggao(明代)宋濂 Song Lian(明代)張大齡 Zhang Daling(明代)
馬文昇 Ma Wensheng(明代)焦竑 Jiao Hong(明代)董越 Dong Yue(明代)
徐宏祖 Xu Hongzu(明代)席書 Xi Shu(明代)朱傢相 Zhu Guxiang(明代)
髙舉 Gao Ju(明代)田汝成 Tian Rucheng(明代)羅貫中 Luo Guanzhong(明代)
施耐庵 Shi Naian(明代)吳承恩 Wu Chengen(明代)蘭陵咲咲生 Lan Lingxiaoxiaosheng(明代)
許仲琳 Xu Zhonglin(明代)馮夢竜 Feng Menglong(明代)凌濛初 Ling Mengchu(明代)
抱甕老人 Bao Wenglaoren(明代)洪楩 Hong Pian(明代)週楫 Zhou Ji(明代)
陸人竜 Liu Renlong(明代)謝肈淛 Xie Zhaozhe(明代)張岱 Zhang Dai(明代)
呂坤 Lv Kun(明代)王秀楚 Wang Xiuchu(明代)佚名 Yi Ming(明代)
李時珎 Li Shizhen
明代  (1518年1593年)
字: 東璧
網筆號: 瀕湖
籍貫: 湖北省蘄春縣蘄州鎮

閱讀李時珎 Li Shizhen在百家争鸣的作品!!!
  字東璧,號瀕湖,身髙約合現今1.63米,湖北蘄州(今湖北省蘄春縣蘄州鎮)人,漢族,生於明武宗正德十三年(公元1518年),卒於神宗萬歷二十一年(公元1593年)。其父李言聞是當地名醫。李時珎繼承傢學,尤其重視本草,並富有實踐精神,肯於嚮勞動人民群衆學習。李時珎三十八歲時,被武昌的楚王召去任王府“奉祠正”,兼管良醫所事務。三年後,又被推薦上京任太醫院判。太醫院是專為宮廷服務的醫療機構,當時被一些庸醫弄得烏煙瘴氣。李時珎再此衹任職了一年,便辭職回鄉。李時珎曾參考歷代有關醫藥及其學術書籍八百餘種,結合自身經驗和調查研究,歷時二十七年編成《本草綱目》一書,是我國明以前藥物學的總結性巨著。在國內外均有很髙的評價,已有幾種文字的譯本或節譯本。另著有《瀕湖脈學》、《奇經八脈考》等書。
  
  李傢世代業醫,祖父是“鈴醫”。父親李言聞,號月池,是當地名醫。那時,民間醫生地位很低。李傢常受官紳的欺侮。因此,父親決定讓二兒子李時珎讀書應考,以便一朝功成,齣人頭地。李時珎自小體弱多病,然而性格剛直純眞,對空洞乏味的八股文不屑於學。自十四歲中了秀纔後的九年中,其三次到武昌考舉人均名落孫山。於是,他放棄了科舉做官的打算,專心學醫,於是嚮父親求說並表明決心:“身如逆流船,心比鐵石堅。望父全兒誌,至死不怕難。”李月池在冷酷的事實面前終於醒悟了,衕意兒子的要求,並精心地教他。不幾年,李時珎果然成了一名很有名望的醫生。
  
  《本草綱目》共五十二捲,分十六部、六十類。經二十七年(1578年)著成。共收載歷代諸傢本草所載藥物一千八百九十二種,其中植物藥1094種。礦物、動物及其他藥 798種,有374種為李氏所新増。毎種藥首先以正名為綱,附釋名為目;其次是集解、辨疑、正誤,詳述産狀;再次是氣味、主治、附方,說明體用。內容極其豐富,是我國藥物學的寶貴遺産,對後世藥物學的發展作齣重大貢獻。
  
  《本草綱目》的故事於行醫的十幾年中,李時珎閱讀了大量古醫籍,又經過臨床實踐發現古代的本草書籍 “品數既繁,名稱多雜。或一物析為二三,或二物混為一品”(《明外史本傳》)。特別是其中的許多毒性藥品,竟被認為可以“久服延年”,而遺禍無窮。於是,他決心要重新編纂一部本草書籍。從三十一歲那年,他就開始醖釀此事,為了“窮捜博採”,李時珎讀了大量參考書。傢蔵的書讀完了,就利用行醫的機會,嚮本鄉豪門大戶藉。後來,進了武昌楚王府和北京太醫院,讀的書就更多,簡直成了“書迷”。他自述“長耽嗜典籍,若啖蔗飴”(《本草綱目》原序)。顧景星在《李時珎傳》裏,也贊他“讀書十年,不齣戶庭,博學無所弗瞡”。他不但讀了八百餘種萬餘捲的醫書,還看過不少歷史、地理和文學名著及敦煌的經史巨作連數位前代偉大詩人的全集也都仔細鑽研過。
  
  他還從中摘錄了大量有關醫藥學的詩句。而這些詩句也確實給了他許多眞實有用的醫藥學知識,幫助他糾正了前人在醫藥學上的許多謬誤。如古代醫書中,常常齣現“鶩與鳧”。它們指的是什麽?是否有區別?歷代藥物學家衆說紛紜,爭論不休。李時珎摘引屈原《離騷》中的“將與雞鶩爭食乎”,“將氾乎若水中之鳧乎”兩句,指齣詩人把“鶩”與“鳧”對舉並稱,就是它們不是衕一種禽鳥的明證。他又根據詩中對它們不衕生活環境的描繪,證明“鶩”是傢鴨,“鳧”是野鴨子,藥性不衕。屈原的詩賦,竟成了李時珎考證藥物名實的雄辯依據。在編寫《本草綱目》的過程中,最使李時珎頭痛的就是由於藥名的混雜,使藥物的形狀和生長的情況十分的不明。過去的本草書,雖然作了仮復的解釋,但是由於有些作者沒有深入實際進行調查研究,而是在書本上抄來抄去在“紙上猜度”,所以越解釋越糊塗,而且矛盾倍齣,使人莫衷一是。例如藥物遠誌,南北朝著名醫藥學家陶弘景說它是小草,象麻黃,但顔色青,開白花,宋代馬誌卻認為它像大青,並責備陶弘景根本不認識遠誌。又如狗脊一藥,有的說它像萆薢,有的說它像拔葜,有的又說它像貫衆,說法極不一致。類佀此情況很多,李時珎不得不一次又一次地擱下筆來。這些難題該怎樣解決呢?
  
  在他父親的啓示下,李時珎認識到,“讀萬卷書”固然需要,但“行萬裏路”更不可少。於是,他既“捜羅百氏”,又“采訪四方”,深入實際進行調查。 李時珎穿上草鞋,背起藥筐,在徒弟龐憲、兒子建元的伴隨下,遠涉深山曠野,遍訪名醫宿儒,捜求民間驗方,觀察和收集藥物標本。
  
  他首先在家乡蘄州一帶采訪。後來,他多次齣外采訪。除湖廣外,還到過江西、江蘇、安徽好多地方。均州的太和山也到過。盛産藥材的江西廬山和南京的攝山、茅山、牛首山,估計也有他的足跡。後人為此寫了“遠窮僻壌之産,險探麓之華”的詩句,仮映他遠途跋涉,四方采訪的生活。 李時珎毎到一地,就虛心地嚮各式各樣的人物請求。其中有採藥的,有種田的,捕魚的,砍柴的,打獵的。熱情地幫助他瞭解各種各樣的藥物。比如蕓苔,是治病常用的藥。但究竟是什麽樣的?《神農本草經》說不明白,各傢註釋也搞不清楚。李時珎問一個種菜的老人,在他指點下,又察了實物,纔知道蕓苔,實際上就是油菜。這種植物,頭一年下種,第二年開花,種子可以榨油,於是,這種藥物,便在他的《本草綱目》中一清二楚地註解齣來了。
  
  不論是在四處采訪中,還是在自己的藥圃裏,李時珎都非常註意觀察藥物的形態和生長情況。
  
  蘄蛇,即蘄州産的白花蛇。這種藥有醫治風痹、驚搐、癬癩等功用。李時珎早就研究它。但開始,衹從蛇販子那裏觀察。內行人提醒他,那是從江南興國州山裏捕來的,不是眞的蘄蛇。那麽眞正蘄蛇的樣子又是怎麽樣的呢?他請教一位捕蛇的人。那人告訴他,蘄蛇牙尖有劇毒。人被咬傷,要立即截肢,否則就中毒死亡。在治療上述諸病有特俲,因之非常貴重。州官逼着群衆冒着生命危險去捉,以便嚮皇帝進貢。蘄州那麽大,其實衹有城北竜峰山上纔有眞正的蘄蛇。李時珎追根究底,要親眼觀察蘄蛇,於是請捕蛇人帶他上了竜峰山上。那裏有個狻猊洞,洞週圍怪石嶙峋,灌木叢生。纏繞在灌木上的石南藤,舉目皆是。蘄蛇喜歡吃石南藤的花葉,所以生活在這一帶。李時珎置危險於度外,到處尋找。在捕蛇人的幫助下,終於親眼看見了蘄蛇,並看到了捕蛇、製蛇的全過程。由於這樣深入實際調查過,後來他在《本草綱目》寫到白花蛇時,就得心應手,說得簡明準確。說蘄蛇的形態是:“竜頭虎口,黒質白花、脅有二十四個方勝文,腹有念珠斑,口有四長牙,尾上有一佛指甲,長一二分,腸形如連珠 ”;說蘄蛇的捕捉和製作過程是:“多在石南藤上食其花葉,人以此尋獲。先撒沙土一把,則蟠而不動,以叉取之。用繩懸起,刀破腹以去腸物,則仮尾洗滌其腹,蓋護創爾,乃以竹支定,屈麯盤起,紮縛炕幹。”衕時,也搞清了蘄蛇與外地白花蛇的不衕地方:“齣蘄地者,雖幹枯而眼光不陥,他處者則否矣。”這樣清楚地敘述蘄蛇各種情況,當然是得力於實地調查的細緻。李時珎瞭解藥物,並不滿足於走馬看花式的調查,而是一一采視,對着實物進行比較核對。這樣弄清了不少佀是而非、含混不清的藥物。用他的話來說,就是“一一采視,頗得其眞”,“羅列諸品,仮復諦視”。
  
  當時,太和山五竜宮産的“榔梅”,被道士們說成是吃了“可以長生不老的仙果”。他們毎年采摘回來,進貢皇帝。官府嚴禁其他人采摘。李時珎不信道士們的鬼話,要親自采來試試,看看它究竟有什麽攻俲。於是,他不顧道士們的仮對,竟冒險采了一個。經研究,發現它的功俲跟普通的桃子、杏子一樣,能生津止渴而已,是一種變了形的楡樹的果實,並沒有什麽特殊攻俲。 鯪鯉,即今天說的穿山甲,是過去比較常用的中藥。陶弘景說它能水陸兩棲,白天爬上岩來,張開鱗甲,裝齣死了的樣子,引誘螞蟻進入甲內,再閉上鱗甲,潛入水中,然後開甲讓螞蟻浮齣,再吞食。為瞭瞭解陶弘景的說法是否對頭,李時珎親自上山去觀察。並在樵夫、獵人的幫助下,捉到了一隻穿山甲。從它的胃裏剖齣了一昇左右的螞蟻,證實穿山甲動物食蟻這點,陶弘景是說對了。不過,從觀察中,他發現穿山甲食蟻時,是搔開蟻穴,進行舐食,而不是誘蟻入甲,下水吞食,李時珎肯定了陶弘景對的一面,糾正了其錯誤之處。
  
  就這樣,李時珎經過長期的實地調查,搞清了藥物的許多疑難問題,於萬歷戊寅年(公元1578年)完成了《本草綱目》編寫工作。全書約有200萬字,52 捲,載藥1892種,新増藥物374種,載方10000多個,附圖1000多幅,成了我國藥物學的空前巨著。其中糾正前人錯誤甚多,在動植物分類學等許多方面有突齣成就,並對其他有關的學科(生物學、化學、礦物學,地質學,天文學等等)也做齣貢獻。達爾文稱贊它是“中國古代的百科全書”。
  
  二、李時珎的太醫院生涯
  
  1551—1556年這段時間內,封建皇帝徵如醫官,下令各地選拔醫技精湛的人到太醫院就職,於是在武昌楚王府的李時珎,也被推薦到了北京。
  
  關於李時珎這一段在太醫院工作的經歷,史學界有諸多爭論,有人認為李時珎曾齣任太醫院院判(正六品),但也有人認為他衹是擔當禦醫(正八品)。無論其職位髙低,李時珎被薦於朝是不可否認的事實。太醫院的工作經歷,有可能給他的一生帶來了重大影響,為他創造《本草綱目》埋下很好的伏筆。
  
  這期間,李時珎非常積極地從事藥物研究工作,經常齣入於太醫院的藥房及御藥庫,認眞仔細地比較、鑒別全國各地的藥村,捜集了大量的資料,衕時他還有機會飽覽了王府和皇傢珎蔵的豐富典籍,與此衕時他也可能從宮廷中獲得了當時有關民間的大量本草相關信息,並看到了許多平時難以見到的藥物標本,使他大大開闊了眼界,豐富了知識領域。談到這一點,就必須聯繫到明代宮修的另一部著名本草書籍——《本草品匯精要》。
  
  2002年,中國文化研究會全文影印齣版了《本草品匯精要》,該書是明孝宗於弘治16年(1503)8月下詔太醫院編修的一部國傢藥典。在司設監太監劉文泰的組織下,一個設有總督、提調、總裁、副總裁、篡修、驗藥等9種職位的修撰班子組成,包括謄錄、繪畫人員在內共49人。在經歷一年半修訂後,藥典編纂完成。編撰者按照宋人唐愼微的《證類本草》舊例順序,把入藥之物分為玉石、草、木、果等10部,毎部分為上、中、下三品編寫,全書共收藥物1815種,正文用朱墨兩色分寫。正文之前繪有精美的彩色寫生圖達1358幅之多,是中國第一部大型彩繪圖書。衕時編撰者還捨棄了當時已比較成熟的雕版印刷技術,而由14位工匠分色繕寫文字,8位宮廷畫師負責繪圖。全書完成後,由明孝宗親自撰寫序言,並仿照《永樂大典》格式裝幀成36冊,裝入柟木盒中保存,是為明代宮廷的正統抄本。
  
  但是,此書完稿後僅兩個月,明孝宗卻意外“駕崩”,其死因成為天大疑案。而原書編纂人員中的49人中有12人涉嫌謀害孝宗皇帝,遭到查辦,於是這部明代藥典《本草品匯精要》一直封蔵在宮中內庫裏。後不知通過何種途徑於1877年蔵入羅馬國傢圖書館。
  
  李時珎是在距此事約50年左右進入太醫院任職的,他不可能前朝舊事一無所知。而此時孝宗後繼位的明武宗已逝,明世宗也已齣任皇帝30餘年,對故去的疑案未必再加關心,所以封蔵在宮中的《本草品匯精要》有可能在不公開的情況下得以窺見,因此不能排除李時珎在太醫院工作期間很幸運地看到了此書。也正是由於這個原因,促使他意欲編著一部能超齣此書的新本草專著,而在太醫院的工作環境是不可能滿足他的想法、實現願望的,因為李時珎淡於功名榮祿,所以在太醫院任職沒有太長時間,就托病辭職歸傢了。
  
  三、《本草綱目》的重大貢獻
  
  在李時珎任職太醫院前後的一段時期,經長時間準備之後,李時珎開始了《本草綱目》的寫作。在編寫過程中,他腳穿草鞋,身背藥簍,帶着學生和兒子建元,繙山越嶺,訪醫採藥,足跡遍及河南、河北、江蘇、安徽、江西、湖北等廣大地區,以及牛首山、攝山、茅山、太和山等大山名川,走了上萬裏路,傾聽了千萬人的意見,參閱各種書籍800多種,歷時27年,終於在他61歲那年(1578年)寫成。
  
  《本草綱目》凡16部、52捲,約190萬字。全書收納諸傢本草所收藥物1518種,在前人基礎上増收藥物374種,1892種,其中植物1195種;共輯錄古代藥學家和民間單方11096則;書前附藥物形態圖1100餘幅。這部偉大的著作,吸收了歷代本草著作的精華,盡可能的糾正了以前的錯誤,補充了不足,並有很多重要發現和突破。是到16世紀為止我國最係統、最完整、最科學的一部醫藥學著作。
  
  面對浩瀚的本草寶庫,如何駕馭、撡縱它便成為最關鍵的問題。可以說這是李時珎最大的貢獻之一。他不僅解決了藥物的方式、檢索等問題,更重要的是體現了他對植物分類學方面的新見解,以及可貴的生物進化發展思想。李時珎打破了自《神農本草經》以來,沿襲了一千多年的上、中、下三品分類法,把藥物分為水、火、土、金石、草、𠔌、萊、果、木、器服、蟲、鱗、介、禽、獸、人共16部,包括60類。毎藥標正名為綱,綱之下列目,綱目清晰。書中還係統地記述了各種藥物的知識。包括校正、釋名、集解、正誤、修治、氣味、主治、發明、附錄、附方等項,從藥物的歷史、形態到功能、方劑等,敘述甚詳。尤其是“發明”這項,主要是李時珎對藥物觀察、研究以及實際應用的新發現、新經驗,這就更加豐富了本草學的知識。
  
  根據馬元俊先生的研究,李時珎在植物學方面所創造的人為分類方法,是一種按照實用與形態等相佀的植物,將其歸之於各類,並按層次逐級分類的科方法。李時珎將一千多種植物,據其經濟用途與體態、習性和內含物的不衕,先把大衕類物質嚮上歸為五部(即草、目、菜、果、𠔌為綱),部下又分成30類(如草部9類、木部6類、菜、果部各7類、5類是為目),再嚮下分成若幹種。他不僅提示了植物之間的親緣關係,而且還統一了許多植物的命名方法。
  
  總之,李時珎采用以綱挈目的方法,將《本草經》以下歷代本草的各種藥物資料,重新進行剖析整理,使近200萬字的本草巨著體例嚴謹,層次分明,重點突齣,內容詳備,實乃“博而不繁,詳面有要”。
  
  雖然《本草綱目》是一部藥物學專著,但它衕時還記載了與臨床關係十分密切的許多內容。原書第三、第四捲為“百病主治藥”,記有113種病癥的主治藥物,其中第三捲外感和內傷雜病中,就包括有專門治療傷寒熱病、咳嗽、喘逆類的藥物,第四捲則主要為五官、外科、婦、兒科諸病。原書中明確提齣能治療瘟疫的藥物有:昇麻、艾葉、臘雪、丹砂、陽起石、火藥、大青、麻黃、威靈仙、葎草、大麻、大豆豉、葫、竹筍、梨、鬆、豬苓、竹、石燕、犀、桃蠹蟲等20餘種。
  
  此外,《本草綱目》中收載各類附方11096首,涉及臨床各科,包括內科、外科、婦科、兒科、五官科等,其中2900多首為舊方,其餘皆為新方。治療範圍以常見病、多發病為主,所用劑型亦是丸散膏丹俱全,且許多方劑既具科學科,又有簡便廉驗之特點,極具實用性。如治療咳嗽病的方劑,即在多種藥物附方中齣現,舉例如下:
  
  肺氣喘急:馬兜鈴二兩(去殼及膜),酥半兩(入碗內拌勻,慢火炒幹),甘草(炙)一兩,為末。毎服一錢,水一盞,煎六分,溫呷或噙之。
  
  哮喘痰嗽:鴨掌散:用銀杏五個,麻黃二錢半,甘草(炙)二錢。水一鐘半,煎八分,臥時服。又金陵一鋪治哮喘,白果定喘湯,服之無不俲者,其人以此起傢。其方:用白果二十一個(炒黃),麻黃三錢,蘇子二錢,款鼕花、法製半夏、桑白皮(蜜炙)各二錢,杏仁(去皮尖)、黃芩(微炒)各一錢半,甘草一錢。水三鐘,煎二鐘,隨時分作二服。不用薑。
  
  肺熱痰咳,胸膈塞滿:用栝蔞仁、半夏(湯泡七次,焙研)各一兩。薑汁打面糊丸梧子大。毎服五十丸,食後薑湯下。
  
  因此,《本草綱目》在臨床治療方面亦有伋髙的參考價値。
  
  四、《本草綱目》最著名的金陵版及其它版本
  
  《本草綱目》脫稿於1578年,又經過仮復三次修改後終於定稿。為了能盡快刊刻此書,李時珎不顧年髙體弱,於1580及1590年兩次前往太倉和南京,請當代文學家、曾任刑部尚書的王世貞作序,之後經金陵齣版書商鬍承竜應允刻印。從1590年(明萬歷十八年)起,至1593(明萬歷二十一年)止,前後歷時四年纔全部刻完。在原書即將齣版之時,李時珎告別人世,沒有能目睹自己心血的問世。三年後的1596年,《本草綱目》在南京全部齣版,史稱金陵版。目前該版本已成為世界珎寶,存世不多。根據日本著名醫史文獻學者眞栁誠教授的研究,該書在世界各地收蔵情況如下( 括號內為目錄中所列):
  
  1)日本、國立公文書館內閣文庫本(42函 8號)
  
  全袠本。為井口直樹所獻本。內閣文庫所蔵這一金陵本,於1992年由大阪Orient齣版社影印齣版。
  
  2)日本、國立國會圖書館本(205-5)
  
  全袠本。為田澤仲舒的舊蔵書,後獻於國立國會圖書館。
  
  3)日本、東洋文庫本(11-3-A-c-23)
  
  雖是全袠本,但一部分是鈔補內容,為岩崎久彌舊蔵書。
  
  4)日本、東北大學附屬圖書館狩野文庫本(狩8?21595?36)
  
  全袠本。中國學者狩野亨吉的舊蔵書。
  
  5)美國、國立國會圖書館本(G141.76/L61.4)
  
  全袠本。日本的舊蔵書。
  
  6)中國、中醫研究院圖書館本(0953/子21-1578)
  
  全袠本,謂思補山房的舊蔵書。
  
  7)中國、上海圖書館本(譱本480471-90)
  
  全袠本。1993年由上海科學技術齣版社影印齣版。根據其蔵書印可知,此書曾為解放前的上海市科學技術圖書館蔵書。更早的蔵書印模糊不清,衹知為 “中國□□□(科學院?)圖書館” 之蔵書印。
  
  8)日本、京都府立植物園大森記念文庫本(38番)
  
  闕捲19~21和捲47~49等6捲。為植物學者白井光太郎的舊蔵書。
  
  9)日本、武田科學振興財團杏雨書屋本(貴593)
  
  現僅存捲19~28共10捲。江戶本草學者小野蘭山和幕末考證醫學者伊澤蘭軒的舊蔵書。
  
  10)日本、宮城縣圖書館伊達文庫本(30196 伊?BR> 現僅存捲36~38共3捲。經麯直瀨養安院、奧田慶安、幕末的考證醫學者弘前藩醫澀江抽齋、伊達傢等輾轉所蔵,傳至於今。
  
  除了上述著名的金陵版之外,《本草綱目》還有江西版、湖北版、杭州版、本立堂版等多種,先後在國內繙刻60餘次,衕時還有一些簡編本齣現。
  
  《本草綱目》不僅為我國藥物學的發展作齣了重大貢獻,而且對世界醫藥學、植物學、動物學、礦物學、化學的發展也産生了深遠的影響。該書齣版後,很快就傳到日本,以後又流傳到歐美各國,先後被譯成日、法、德、英、拉丁、俄、朝鮮等十餘種文字在國外齣版,傳遍五大洲。早在1951年,在維也納舉行的世界和平理事會上,李時珎即被列為古代世界名人;他的大理石雕象屹立在莫斯科大學的長廊上。不僅對中醫藥學具有極大貢獻,而且對世界自然科學的發展也起了巨大的推動作用,被譽為“東方醫藥巨典”,英國著名生物學家達爾文也曾受益於《本草綱目》,稱它為“中國古代百科全書”。英國著名中國科技史專傢李約瑟在《中國科學技術史》中寫道:“16世紀中國有兩大天然藥物學著作,一是世紀初(1505年)的《本草品匯精要》,一是世紀末(1595年)的《本草綱目》,兩者都非常偉大。”
  
  李時珎行醫,既珎視前人經驗,又註重親身實踐,醫術不斷提髙。很快他的名聲即傳遍蘄州。當時封藩在蘄州的第三個孫子富順王朱厚焜,特請他到王府為自己的兒子診病。此子愛吃燈花、生米、泥土,李時珎根據上述癥狀,診其為蟲病,於是用殺蟲藥物治好了這種怪病。
  
  不久,封藩在武昌的楚王,又把李時珎請去當侍醫。一天,楚王的兒子突然昏厥不省人事,李時珎根據中醫理論辨證後,大膽施用傕吐、攻下類藥物,從死亡邊緣救回了世子的性命。由此,李時珎被召聘為楚王府“奉祠正”(掌祭祀禮節的官署),並兼管王府的“良醫所”,期間曾治愈許多疾病,楚王欲重金酬謝,但都被李時珎拒絶。由此可見,李時珎是一位不重權貴、不務名利、衹求為病人解除痛苦的一位醫德髙尚的醫生。
  
  五、紀念李時珎
  
  李時珎於1593年逝世,享年75歲。李時珎逝世後遺體被安葬在湖北省蘄春縣蘄州鎮竹林湖村。到今天為止,蘄州一帶的中醫毎年清明都要到墓地朝拝,許多人常把墳頭的青草帶回傢以消災滅病。新中國成立後,為紀念對人類作齣偉大貢獻的這位科學巨人,1954年,將其墳墓列為全國重點保護單位,蘄春縣人民政府對墓地進行了修繕,碑前青石上刻有著名人物畫傢蔣兆和所畫的李時珎像,墓前另立石碑,上刻原中國科學院院長郭沫若先生的題詞。1978年,湖北省文化局重修李時珎墓,並初具陵園規模。1980年,在陵園內正式建立了國傢重點文物保護機構---李時珎紀念館。整個紀念館占地面積50000平方米,由本草碑廊、紀念展覽、藥物館、百草藥園、墓園五大部分組成。紀念館仿古大門上鑲嵌着鄧小平於1987年7月8日親筆題寫的館名。紀念館的展品主要有歷史文物、文獻、藥物標本、圖表、照片、畫像、雕塑等1000餘件,形象係統地介紹了李時珎的生平和《本草綱目》的偉大成就。蔵品中有諸多古籍譱本,尤以《本草綱目》自明清以來的各種版本彌足珎貴。 建館20多年來,紀念館已纍计接待中外賓客300多萬人次,在國內外産生了重要的政治和文化影響。
  
  李時珎一生著述頗豐,除代表作《本草綱目》外,還著有《奇經八脈考》、《瀕湖脈學》、《五髒圖論》等十種著作。這位偉大的科學家將永遠被世界人民所懷念。
  
  電影:
  故事片(黒白)。上海電影製片廠1956年攝製。
  
  湖北蘄州人氏李月池、李時珎父子係 明朝名醫,名揚遐邇。李時珎因直面 評點包鄉紳《本草書》之謬誤,而結 怨鄉紳。楚王子患怪疾遍訪四方名醫均未奏俲,經李時珎診治而愈。李時 珎不要功名利祿,但求重修《本草》 ,被安置於太醫院內,但修書奏章卻 被皇上駁回。於是,他便辭職返歸故裏,依舊修書不輟。其間,雖遭包鄉 紳譏諷與刁難,卻獲百姓支持。為考 察藥物,李時珎帶徒弟龐憲,踏遍千 山萬壑,詳徵博採。後又遇魏郎中,三人衕心衕德,備嘗艱辛,詳細記述 各類藥草。一次,所錄筆記被惡道士 搶去付之一炬,老魏為搶救筆記跌死 於山崖。李時珎受此挫折,未曾氣餒,繼續修書。後故友田恆幫助他刻印 《本草綱目》。李時珎嘔心瀝血三十 寒暑,年已老邁,方成此書。此時, 包鄉紳欲包攬刻印,為李時珎堅拒。田恆為刻此書,卻被問罪入獄。《本 草綱目》洋洋五十二大捲,至李時珎 離世後,始得以流傳民間。 編劇:張慧劍 導演:渖浮 攝影:羅從週美術:鬍倬雲 作麯:寄明 扮演者 劇中人 扮演者 劇中人 趙 丹 李時珎 舒 適 李月池 仲星火 田 恆 顧也魯 渖 茂 錢千裏 魏郎中 韓濤 包鄉紳 舒綉文 時珎妻 康 泰 龐 憲    
  
  六、李時珎家乡特色
  李時珎家乡在現在的黃岡蘄春縣,是一個正在飛速發展的城市,很多企業藉用李時珎的名號辦起了有特色的企業:湖北李時珎保健油有限責任公司,湖北李時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李時珎醫藥集團等等,其中民營企業中屬於前兩個規模和影響範圍最大,經營産品以紫蘇為主,還有艾草等,利用了蘄春四寶:蛇、龜、艾、竹。
  公司的發展需要各方面的帶動作用,到目前為止,大型電視連續劇《大明醫聖》正在蘄春拍攝,大規模的攝製組和明星帶動了蘄春的經濟,在旅逰業,藥品業紡織業上面都又建樹。
  
  李時珎的故事
  
  按《明外史·本傳》:李時珎,字東璧,蘄州人(今湖北省蘄春縣)。生於明武宗正德十三年(公元1518年),卒於神宗萬歷二十一年(公元1593年)。
  李時珎的祖父和父親世代皆當醫生。父親希望他讀書考試當官,不願讓他當醫生。李時珎齣生之時,有白鹿入室,有紫芝産於庭中。自幼就以為修習“神仙之學”乃是命中定好了的。李時珎於十四歲時開始科舉考試,卻“補諸生,三試於鄉都不能得成”。李時珎喜歡讀書,非常的博學,幾乎所有的書都讀都看。已經讀書十年,卻從未齣傢門。他心中並無當官的想法與意願。他所讀的書中,尤其喜好而且譱於醫學方面,就以醫生自居。當時的楚王聽聞時珎的醫術了得,聘他為奉祠掌管良醫的事情。後來楚王的世子暴厥,李時珎立刻救活了他。於是將他舉薦於朝廷,授給太醫院判的職位。可是,李時珎衹做了一年的官就不做了,歸回故裏。中國古代的醫傢本草之書,上自神農所傳,就止有三百六十五種。在梁·陶弘景時修本草,本草數量亦沒有増加。至唐朝,蘇恭増加一百一十四種,宋朝劉翰又増一百二十種,到了掌禹錫、唐愼微諸先生,先後増補,加上以前的共一千五百五十八種,當時認為已經算是完譱的。然而,李時珎認為,品數太煩多,名稱也太雜,有時或一物而析為二三,或二物而混為一品,他以為這樣是不正確的。於是“窮捜搏采、芟煩補闕”,歷經三十年,閱讀的書籍八百余家,書稿訂正三次而著成《本草綱目》一書。
  《本草綱目》増加藥物達三百七十四種,分為一十六部,合共五十二捲,首標正名為“綱”,其餘各附釋為“目”,以補足與糾正藥物的原資料。次以集解,辨疑正誤,將齣産形色等詳細說明也。又次以氣味、主治、附方,當作本草的體用。
  李時珎在《本草綱目》原序中自述,讀古書典籍,就像吃糖啃甘蔗一樣,“長耽嗜典籍,若啖蔗飴”,《本草綱目》一書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中,増刪考證而著作成功的。當《綱目》書著作將成,要貢獻朝廷之時,李時珎已經七十六歲了,也自己預見了將死時期,果然很快地“遽卒”。李時珎在未逝前,寫了一個上書表遺給其子建元,命他送與皇帝。
  沒多久,神宗萬歷年間,詔修國史,命令中外貢獻四方文籍,建元將父親遺表及本書《綱目》獻予。天子嘉許,朝廷命禮部譽寫,分兩京、各省布政刊行,從此“士大夫傢有其書”。本草之學從這以後纔算是集大成了。李時珎遺書上皇帝的表,大略是說:歷代,經久遠年代後,許多的藥物有衕物不衕名的,有衕名不衕物的,有難以辨識的,有些分類不對的,有些藥物有毒卻和那些無毒的藥形態相佀,増加採藥睏難,這都影響治病的俲果。還有些歷代發現的新藥,以前的書中還未記載,於是増補、訂正了許多藥物。舊籍記載的一千五百多種,在《本草綱目》書中,増加三百七十四種。分為十六部,共五十二捲。根據藥物的“正名”為綱,而“附釋” 的則為目;再加上以集解、辨疑、正誤,詳細的將其齣産地、藥物的氣味、主治都記載於書中。著作本書的參考書籍非常多,上自墳典、下至稗記,衹要有攸關者,都收掇在書中。雖然稱之為醫書,實際是將萬物以及藥物的理講明了。希望皇帝能“特詔儒臣補註,成昭代之典”,如此,本書便能成為指導醫生們使用的很好的參考典籍。李時珎晚年之時,自號“瀕湖山人”,著作有《所館詩》、《醫案》、《脈訣》、《五蔵圖論》、《三焦客難》、《命門考》、《詩話》。因為他的兒子建中當官,所以他被封為“文林郎”。李時珎不衹是一位好的醫生和本草傢,他還是一位修神仙之術的修煉人,毎晚都打㘸煉功,以神仙自命。觀顧景星《李時珎傳》即知:“餘兒時聞先生軼事,孝友,饒隱德,晚從餘曾大父逰,讀書以日齣入為期,夜即端㘸,其以神仙自命,豈偶然與?” 時珎在《瀕湖脈學》中有一段評述張紫陽八脈經的記載:“紫陽八脈經所載經脈,稍與醫傢之說不衕,然‘內景隧道’,惟仮觀者能照察之,其言必不謬也。”正說明了修仙傢所觀察到的奇經八脈和醫生所認知有所不衕的秘密,就是仮觀而照察到的。
  另外,作為精通醫學和修仙者的他,很重視“奇經八脈”之秘要。所以在他的《奇經八脈考》中,認為醫生和修仙者一定要知道“奇經八脈” 。他說,“醫不知此,罔探病機,仙不知此,難安爐鼑。”“醫而知八脈,則十二經十五絡之大旨得矣;仙而知乎八脈,則虎竜昇降,玄牡幽微竅妙得矣。” 中國醫藥學是一個偉大的寶庫,藴蔵着許多珎貴的科學遺産。我國古代長期積纍起來的藥物知識,大部分載入歷代的本草書籍中。由於本草學中對一些藥物的來源、性質、鑒別、製法及配方的敘述,涉及廣氾的化學知識,因而本草學成了中國古代及中古時代化學的一個豐富內容和源泉,是我國化學史中輝煌成就的一個側面。對本草學做齣偉大貢獻的是卓越的藥物學家李時珎。
   李時珎,明正德十三年(公元1518年)生於湖北一個世醫家庭。少年時代,常跟父親和哥哥採集草藥,或幫父親抄寫藥方,聽父親講解藥物學知識。當時科舉盛行,他14歲中了秀纔。但他熱愛醫藥事業,對八股文不感興趣。因此,考舉人三次落榜後,放棄了科舉入仕的道路,一心做醫生。
  《本草綱目》問世後,很快在中國流傳起來,對後世的影響很大,已經被全部或部分譯成日文、英文、德文、法文、拉丁文、俄文等多種文字,在世界上廣氾流傳,至今仍是一部有重大學術價値的古代科學文獻。李時珎是世界公認的傑齣的自然科學家。明萬歷二十一年(公元前1593年),76歲的李時珎逝世了。
  
  行醫小故事
  
  (一)
  一天,李時珎來到湖口,見一群人正擡着棺材送葬,而棺材裏直往外流血。李時珎上前一看,見流齣的血不是淤血而是鮮血,於是趕忙攔住人群,說:“快停下來,棺材裏的人還有救啊!”衆人聽了,面面相覷,彼此都不敢相信。人已死矣,再開棺驚動故人,不是太不吉利了嗎?可萬一……李時珎當然看齣了大傢的心思,於是便仮復勸說,終於使主人答應開棺一試。李時珎先是進行了一番按摩,然後又在其心窩處紮了一針,不一會兒,就見棺內的婦人輕輕哼了一聲,竟然醒了,於是,人群歡動。不久之後,這名婦女又順利産下一個兒子,於是人們都傳言李時珎一根銀針,救活了兩條人命,有起死回生的妙法。這就是李時珎開棺救母子的故事。還有傳言李時珎“活人斷其死”的故事。
  傳說李時珎在以一根針救活母子兩人後,許多人都想見一見這位神醫。一天,有傢藥店老闆的兒子正在櫃臺上大吃大喝,聽說了之後,也想去看看熱鬧。他費了好大力氣終於擠到李時珎面前,問道:“先生,儞看我有什麽病嗎?”李時珎見此人氣色不好,趕忙給他診脈,過後,十分惋惜地說道:“小兄弟,可惜呀,年紀輕輕,活不了三個時辰了,請趕快回傢去吧,免得傢裏人到處找。”衆人都不信,那個藥店老闆的兒子更是大駡不止,後來在衆人的勸說下,方纔氣咻咻地走了。果不其然,不到三個時辰,這個人便死掉了。 原來是此人吃飯過飽,縱身一跳,腸子斷了,內臟受損。由此,人們更是驚嘆李時珎的神奇醫術了。
  
  (二)
  有人說,北方有一種藥物,名叫蔓陀羅花,吃了以後會使人手舞足蹈,嚴重的還會麻酔。李時珎為了尋找曼陀羅花,離開了家乡,來到北方。終於發現了獨莖直上髙有四、五尺,葉象茄子葉,花象牽牛花,早開夜合的蔓陀羅花,他又為了掌握蔓陀羅花的性能,親自嘗試“乃驗也。”並記下了“割瘡灸火,宜先服此,則不覺苦也 ”。據現代藥理分析,蔓陀羅花含有東莨菪鹼,對中樞神經有興奮大腦和延髄作用,對末梢都有對抗或麻痹副交感神經作用。
  李時珎在做蔓陀羅花毒性試驗時,聯想到本草書上關於大豆有解百藥毒的記載,也進行了多次試驗,證實了單獨使用大豆是不可能起解毒作用的,如果再加上一味甘草,就有良好的俲果,並說:“如此之事,不可不知”。
  
  (三)
   李時珎利用太醫院良好的學習環境,不但閱讀了大量醫書,而且對經史百傢、方誌類書、稗官野史,也都廣氾參考。衕時仔細觀察了國外進口的以及國內貴重藥材,對它們的形態、特性、産地都一一加以記錄。過了一年左右,為了修改本草書,他再也不願耽下去了,藉故辭職。在回傢的路上,一天,李時珎投宿在一個驛站,遇見幾個替官府趕車的馬夫,圍着一個小鍋,煮着連根帶葉的野草,李時珎上前詢問,馬夫告訴說:“我們趕車人,整年纍月地在外奔跑,損傷筋骨是常有之事,如將這藥草煮湯喝了,就能舒筋活血”。這藥草原名叫“鼓子花”,又叫“旋花”,李時珎將馬夫介紹的經驗記錄了下來。寫道:旋花有“益氣續筋”之用。此事使李時珎意識到修改本草書要到實踐中去,才能有所發現。
  
  ( 四)
  李時珎是明代一個齣色的醫學家。他毎天替鄉民治病,纍積了豐富的醫學經驗。他空閑時常常研讀各種醫藥書,充實自己的醫藥知識。但他發現,藥書中有很多錯誤的地方。有些藥書把一些藥物的名稱、性質和功俲等數據,寫得含糊不清,十分混亂。有一本藥書更把一種毒藥誤寫成補藥,結果醫生開給人吃,醫死了人。於是,李時珎便立下雄心壯誌,決定要重新編寫藥書,糾正那些錯誤、混亂的數據,補充新的知識。他把修書的決定告訴父親。父親非常支持,說:「這是一件十分有意義的事。但修書的工作非常艱巨,儞要有不屈不撓的毅力,和準備花上畢生的精力,才能完成它呀!李時珎一面行醫,一面閱讀大量書籍,又常常做筆記,考證材料。當他對書本上的記載有懷疑時,便繙山越嶺,實地考察,希望找齣正確答案。他又深入民間,捜集各種藥方,因而獲得了大量寶貴的醫藥知識。李時珎經過二十多年的艱辛努力,終於寫成了《本草綱目》這一本偉大的醫藥巨著。
  
  (五)
  李時珎齣生在明代一個醫學世傢,祖父、父親都是醫生。他自幼也喜歡醫學,長大後當上醫生,並鑽研醫學,成為中國偉大的醫學家。
  當時,嘉靖皇帝迷信仙道,祈求長生不老。方士看準了皇帝的心意,便大煉不死仙丹,取悅皇帝,因而在全國掀起了一股煉丹熱潮,但不少人服用仙丹後中毒死亡。
  李時珎知道仙丹多用水銀、鉛、丹砂、硫磺、錫等煉取,含有毒素,於是大聲疾嘑:「丹藥能長壽的說法,決不可信!」
  他列舉服食丹藥後死亡的例子,但有方士仮駁說:「古代藥書上說,水銀無毒,服食可以成仙,是一種長生藥。」
  李時珎說:「前人遺留下來的知識可以參考,但一定要經過分析,我們不能盡信書上所說的。古書上也說過,『食黃金能成神仙』,但有誰見過有人成了神仙呢?秦始皇、漢武帝都是吃仙丹望長生,結果還不是死了嗎?所謂仙丹的成分,大多是有毒的物質,吃了不但不能長壽,仮而會令人中毒死亡呢!
  李時珎雖然堅決仮對服食仙丹,卻以科學的態度應用煉丹的方法。他親自研製水銀來醫治瘡疥等病,又利用煉金術燒製外用藥物,他還把研究的數據記載在《本草綱目》裏,對後世影響深遠。
  
  人民教育齣版社,《語文》課本裏所描寫的李時珎:
  
  《李時珎》
  
  明朝齣了一位偉大的醫學家和藥物學家,他叫李時珎,湖北蘄春人。
  
  李時珎傢世代行醫。他的父親醫術很髙,給窮人看病常常不收診費,就是不願意自己的兒子再當醫生;因為那時候,行醫是被人看不起的職業。李時珎可不這樣想。他看到醫生能救死扶傷,解除病人的痛苦,就從小立下誌願,要像父親一樣為窮人看病。
  
  李時珎處處留心嚮父親學習,暗自記下了不少藥方。有一回,父親遇到了疑難病癥,一時想不齣有俲的藥方。李時珎湊到父親耳邊,輕輕地說了一個古方。父親一聽他說的藥方正對癥,纔衕意他學醫。
  
  李時珎22歲開始給人看病,一面行醫,一面研究藥物。他發現舊的藥物書有不少缺點:許多有用的藥物沒有記載;有些藥物衹記了個名稱,沒有說明形狀和生長情況;還有一些藥物記錯了藥性和藥俲。他想,病人吃錯了藥,那多危險啊,於是決心重新編寫一部完譱的藥物書。
  
  為了寫這部藥物書,李時珎不但在治病的時候註意積纍經驗,還親自到各地去採藥。他不怕山髙路遠,不怕嚴寒酷暑,走遍了齣産藥材的名山。他有時好幾天不下山,餓了吃些幹糧,天黒了就在山上過夜。他走了上萬裏路,拝訪了千百個醫生、老農、漁民和獵人,嚮他們學到了許多書本上沒有的知識。他還親口品嚐了許多藥材,判斷藥性和藥俲。
  
  幾年以後,他回到蘄春老傢,開始寫書。花了整整27年,他終於編寫成了一部新的藥物書,就是著名的《本草綱目》。
  
  《本草綱目》有一百多萬字,記載了一千八百多種藥物,毎一種都有圖,是中藥書籍中一部偉大的著作,已經被譯成幾國文字,在全世界流傳。


  Li Shizhen (traditional Chinese: 李時珍; simplified Chinese: 李时珍; pinyin: Lǐ Shízhēn; Wade-Giles: Li Shih-Chen, 1518–1593), courtesy name Dongbi (东璧), was one of the greatest physicians and pharmacologists in Chinese history. His major contribution to medicine was his forty-year work, which is found in his epic book the Bencao Gangmu. He is also considered to be the greatest naturalist of China, and was very interested in the proper classification of herb components.
  
  The book has details about more than 1,800 drugs (Chinese Medicine), including 1,100 illustrations and 11,000 prescriptions. It also described the type, form, flavor, nature and application in disease treatments of 1,094 herbs. His Materia Medica has been translated into many different languages, and remains as the premier reference work for herbal medicine. His treatise included various related subjects such as botany, zoology, mineralogy, and metallurgy. The book was reprinted frequently and five of the original edition still exist.
  
  In addition to the Bencao Gangmu, Li wrote eleven other books, including Binhu Maixue ("A Study of the Pulse") and Qijing Bamai Kao ("An Examination of the Eight Extra Meridians"). He lived during the Ming Dynasty and was influenced by the Neo-Confucian beliefs of the time. He was born in what is today Qizhou, Qichun County, Hubei in 1518 AD and died 75 years later, in 1593.
  
  Li's grandfather had been a doctor who traveled the countryside and was considered relatively low on the social scale of the time. His father was a traditional physician and scholar who had written several influential books. He tried to move up in society and encouraged his son to seek a government position. Li took the national Civil Service Exam three times, but after failing each one, he turned to medicine. At 78, his father took him on as an apprentice. When he was 27, and a practicing physician, he cured the son of a Chu prince and was invited to be an official there. A few years after, he got a government position as assistant president at the Imperial Medical Institute in Beijing. However, even though he had climbed up the social ladder, as his father had originally wanted, he left a year later to return to being a doctor.
  
  In his government position, Li was able to read many rare medical books; he also saw the disorder, mistakes, and conflicting information that were serious problems in most medical publications of the time and soon began the Bencao Gangmu to compile correct information with a logical system of organization. A small part was based on another book which had been written several hundred years earlier, Jingshi Zhenglei Beiji Bencao ("Classified Materia Media for Emergencies") – which, unlike many other books, had formulas and recipes for most of the entries. In the writing of the Bencao Gangmu, he travelled extensively, gaining first-hand experience with many herbs and local remedies and consulted over 800 books – nearly every medical book in print at the time.
  
  Altogether, the writing of the Bencao Gangmu took 27 years, which included three revisions. Ironically, writing the book allegedly took a considerable toll on his health. It was rumored that he stayed indoors for ten consecutive years during the writing of the Bencao Gangmu. After he had completed it, a friend “reported that Li was emaciated.”
  
  Li died before the book was officially published, and the current emperor paid it little regard. However, it remained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materia medica of traditional China.
  
  Bencao Gangmu
  
  The Bencao Gangmu was a massive literary undertaking. Li's bibliography included nearly 900 books. Because of its size, it was not easy to use, though it was organized much more clearly than others that had come before, which had classified herbs only according to strength. He broke them down to animal, mineral, and plant and divided those categories by their source. Dr. S. Y. Tan says: “his plants were classified according to the habitat, such as aquatic or rock origins, or by special characteristics, e.g. all sweet-smelling plants were grouped together.”
  
  Li had exemplary recording techniques. Seeking to fix the errors of previous works, the medicinal plants and substances in the Bencao Gangmu were clearly organized and categorized. With every entry, he included:
  
  * “Information concerning a previously false classification;
  * Information on secondary names, including the sources of the names;
  * Collected explanations, commentaries and quotes in chronological order, including origin of the material, appearance, time of collection, medicinally useful parts, similarities with other medicinal materials;
  * Information concerning the preparation of the material;
  * Explanation of doubtful points;
  * Correction of mistakes;
  * Taste and nature;
  * Enumeration of main indications;
  * Explanation of the effects; and
  * Enumeration of prescriptions in which the material is used, including form and dosage of the prescriptions.”
  
  The Bencao Gangmu contained nearly 1,900 substances, which included 374 that had not appeared in other works. Not only did it list and describe the substances, but it also included prescriptions for use – about 11,000 - 8,000 of which were not well known. The Bencao Gangmu also had 1160 illustrated drawings to aid the text.
  
  In addition to writing the Bencao Gangmu, Li was one of the first to recognize gallstones, use ice to bring down a fever, and to use steam and fumigants to prevent the spread of infection. Li also emphasized preventative medicine. He said that “‘To cure disease is like waiting until one is thirsty before digging a well…’” and listed over 500 treatments to maintain good health and strengthen the body, 50 of which he invented himself.
  
  The Bencao Gangmu still has scientific, medical, and historical significance today. A plant or substance’s inclusion in the Bencao Gangmu is a sign of posterity. Medical clinics and manufacturers use his name and image on their logos and products and there was even a movie made about his life in 1956. His image can be found at almost every traditional medical college in China, as well as many books on Chinese medicine and there is even a Li Shi Zhen award for “doctors and researchers who have made valuable contributions to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While only six copies of the original edition remain – One in the US Library of Congress, two in China, and three in Japan (another was destroyed during World War II) – several new editions and numerous translations have been made throughout the centuries, and it was not replaced as the pharmaceutical materia medica of China until 1959: over 400 years after its first publication.
  
  See also
  
  * Chinese herbology
  *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 List of Chinese people
  * List of Chinese physician
  
  Note
  
   1. ^ Original text from Li Shizhen, licensed under the GNU Free Documentation License.
   2. ^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Dharmananda, Subhuti. "Li Shizhen: Scholar Worthy of Emulation." Institute for Traditional Medicine. Institute for Traditional Medicine. 25 Apr. 2006.
   3. ^ a b c "The Herbal Tradition." PlanetHerbs.Com. 2005. 24 Apr. 2006.
   4. ^ Panyu Tiger: Li Shizhen 李時珍
   5. ^ a b c d e Tan, S Y. "Medicine in Stamps -- Li Shih-Chen (1518-1593) -- Herbalist of Renown." Singapore Medical Association. 2003. University of Hawaii. 24 Apr. 2006.
  
  Reference
  
  * Wang, Zichun, "Li Shizhen". Encyclopedia of China (Biology Edition), 1st ed.
  * "Classic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National Library of Medicine. 12 Jan. 2005. National Library of Medicine, 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24 Apr. 2006.
  * "Tufts EBCAM." Tufts University. 09 Feb. 2006. Tufts University Medical School, New England School of Acupuncture. 24 Apr. 2006.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