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
(?
1856年)
[約公元一八五六年前後在世]字不詳,號問竹主人,裏居及生卒年均不詳,約清文宗鹹豐中前後在世。他是北方著名之評話傢,善講《忠烈俠義傳》,原稿有三千餘篇。其後經人編為小說,成《三俠五義》一百二十回,《小五義》一百二十四回,《續小五義傳》一百二十四回,先後出世。《三俠五義》又經俞樾之改編,名為《七俠五義》,辭句較雅潔,但《小五義》等多雜方言,不脫評話傢本色,實校改本之《七俠五義》為勝。中國子弟書藝人。生卒年不詳。滿族。天津市人。石玉昆於清道光、鹹豐年間以自彈自唱西城子弟書(即西調)著稱於世。他不僅彈唱俱佳,而且還編寫長篇評書《竜圖公案》親自進行說唱,很受市民歡迎。《竜圖公案》根據舊本中五鼠鬧東京的故事,別出心裁,改編成俠義英雄白玉堂等人輔佐包拯為民申冤辦案,並且平定藩王作亂的故事。其中人物描寫細膩,情節麯折,富有生活氣息。這部書的說唱麯詞,現存50餘種。另外,保存下來的還有《青石山》、《風波亭》等數種。石玉昆說書的內容由當時的文良等人筆錄下來,稱為《竜圖耳錄》(有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印本)。光緒初,北京隆福寺街的聚珍堂書店曾以木活字排印《三俠五義》、《七俠五義》行世,流傳甚廣。現代的評書藝人大多根據這兩種版本進行演出,影響頗大。相傳石玉昆的演唱以巧腔著稱。現在單弦的麯牌裏的〔石韻書〕就是石玉昆演唱賦贊類唱詞的唱腔,可見其對各麯藝形式的影響之大。
清代道光年間,北京城裏來了一位技藝高超的說唱藝人石玉昆,他表演的“包公案”,內容豐富,精彩動人,一時風靡了北京城。有人把石玉昆的說唱內容記錄下來,抄錄改編,編成一部一百二十回的《忠烈俠義傳》,又名《三俠五義》。晚清鴻儒俞樾先生稱賞其酣恣淋漓而又點染細膩的文筆,嘆為“如此筆墨,方許作平話小說;如此平話小說,方算得天地間另是一種筆墨。”魯迅先生贊嘆小說中那些智勇雙全、志薄雲天的俠客義士:“獨於草野豪傑,輒奕奕有神,間或襯以世態,雜以詼諧,亦每令莽夫分外生色。”《三俠五義》在北京上海先後出版,作為清代公案俠義小說的代表作品,形成一股公案俠義小說的狂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