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 人物列錶
燕南芝庵 Yan Nanzhi'an
薩都剌
元代  (1305年1355年)

詩詞《詩詞選 Poetry anthology》   《套數 cycle of songs in a traditional opera》   

閱讀薩都剌在诗海的作品!!!
  元代詩人。字天錫,號直齋。答失蠻氏(回族)。回回族人,一說蒙古族人。其祖思蘭不花、父阿魯赤世以膂力起傢,纍有功勳,受知於世祖、英宗,命仗節鉞留鎮雲、代,所以薩都剌的 生地為雁門(今山西代縣)。薩都剌的生卒年難以確指。今參照與薩都剌同年進士楊維楨生年(1296),及《雁門集序》中"逾弱冠登丁卯進士第"說法,定薩都剌生年 為1305年左右。又據薩都剌晚年投入方國珍幕中的傳說,定其卒年為1355年左右。
  
  薩都剌出身將門,但據其《溪行中秋玩月》詩自序,幼年"傢無田,囊無儲",生活貧窮。薩都剌青年時曾奔波吳、楚,泰定四年(1327)進士及第。後任京口錄事司達魯花赤、江南行御史臺掾史、燕南河北道肅政廉訪司照磨、閩海福建道肅政廉訪司知事、燕南河北道肅政廉訪司經歷等職,都是九品至七品小官。 薩都剌為官清正,曾有發廩賑災、救助難民、禁止巫蠱、移風易俗等政績。在江南御史臺掾史任上,更因彈劾權貴而受過貶謫。傳說晚年曾投方國珍幕中。
  
  薩都剌博學能文,兼善楷書。他的文學創作,以詩歌為主。詩詞內容,以遊山玩水、歸隱賦閑、慕仙禮佛、酬酢應答之類為多,思想價值不高。在《送管元帥南徵》、《送劉照磨之桂林》等詩中,他甚至擁護統治者對起義人民進行鎮壓。但有些詩涉及元代社會的黑暗現實,反映了當時的階級壓迫。如《大同驛》、《黃河月夜》、《鬻女謠》、《織女圖》等等,反映了勞動人民的生活慘狀。五古《早發黃河即事》,一方面描寫農夫"炊煙動茅屋,秋稻上壠丘。嘗新未及試,官租急徵求。兩河水平堤,夜有盜賊憂",另一方面描寫貴族公子"鬥雞五坊市,酣歌最高樓",以強烈的對比手法,揭示了元代社會的階級矛盾。有些詩大膽諷刺了統治階級的腐朽與罪惡,筆鋒不僅指嚮了郡守縣官、王孫貴戚,且指嚮了最高統治者。《記事》一詩,用"衹知玉璽傳三讓,豈料遊魂隔九重。天上武皇亦灑淚,世間骨肉可相逢"的詩句,揭露元武宗次子圖帖睦爾的篡兄位之事,此事為正史不載,被稱為"詩史"。有些詩歌表達了為民請命、勵精圖治的政治思想,如《寄朱縣尹》、《送廣信司獄》詩等。《湖南張子善,欽點第一人,彈劾權貴,左遷西臺御史,旋拜前職,素有退志,故舉兼善勸之》、《舊劍》、《塵鏡》等詩,希望官吏愛護人民,抒發了作者以天下為己任的報國志願。而《過居庸關》、《題畫馬圖》等詩,針對元朝統治者窮兵黷武,表達了"男耕女織天下平,千古萬古無戰爭"的反戰思想。這些作品是 薩都剌詩歌中的精華部分。
  其性好山水,嘗登司空山太白臺嘆道:“此老真山水精也”。遂結廬其下,著書其中。其文章雄健蒼洽。詩流麗清婉,長於言情,自具風格。詞亦有殊色。
  薩都剌的山水詩頗見功力。他遊宦多年,足跡遍及長城內外、大江南北,不少山水詩富有生活實感,描寫細膩,貼切入微。如"江白潮已來,山黑月未出","山腳客行驚犬吠,樹皮苔老結竜文","渡口客船爭貰酒,斫魚列紙賽河神"等等,均從現實生活中得來,結成佳句。他描繪北方風物,尤具特色。如"牛羊散漫落日下,野草生香乳酪甜。捲地朔風沙似雪,傢傢行帳下氈窮";"紫塞風高弓力強,王孫走馬獵沙場。呼鷹腰箭歸來晚,馬上倒懸雙白狼"等。對塞外風光信筆勾勒,粗獷有緻,體現了其他詩人鮮有的創作個性。
  
  在詩歌技巧上,薩都剌繼承了唐、宋詩歌的某些手法,並具有自己的特點:①截取平淡的生活片斷,鑄成韻味悠遠的意境。如為人豔稱的《秋詞》、《京城立春》等,能托出特定的情境,構成饒有意趣的"詩畫"。②層層深入,凝煉簡潔。如"百年詩句裏,三國酒杯間","千古風光鬢邊白,六朝山色馬頭青"等,言簡意賅,給讀者以充分的想象餘地。③善於創造,形象生動。如"雲孫捧出南箕簸,月姊舂來北斗量","一山如竜入雲起,一山化作長江流"等句,化靜為動,化無生命為有生命,使形象新穎流動。④偶亦采用"通感"手法,將視覺形象、聽覺形象、嗅覺形象等聯通使用,互相比譬。如"市聲到海迷紅霧,花氣漲天成彩雲","烏鵲橫橋秋有影,銀河垂地夜無波"等。
  
  薩都剌的詞作雖然不多,但頗有影響。尤以〔念奴嬌〕《登石頭城》、〔滿江紅〕《金陵懷古》兩首著名。他在〔念奴嬌〕《登石頭城》中,撫今追昔,韻調蒼涼,以一組富有悲劇意味的形象,詠出風雲易消、青山常在的感慨。〔滿江紅〕《金陵懷古》一詞,則巧妙地活用前人典故,吊古傷今,表現了更為圓熟的技巧。後人曾推崇 薩都剌為"有元一代詞人之冠",並非溢美之詞。
  
  著作有《雁門集》14捲,又《武夷詩集序》文 1篇。《雁門集》有近人殷孟倫點校本。
  
  ——————————————————————————————————————————
  
  薩都剌及其詩詞創作
  
  由於我國境內各民族長期雜居,生活上頻繁接觸,文化上相互交流,到了元代出現了一批能用漢文寫作的少數民族詩人,薩都剌是其中傑出者之一。顧嗣立《元詩選》薩都剌詩選前面的小序說:“有元之興西北,子弟盡為橫經,涵養既深,異纔並出,雲石海涯、馬伯庸以綺麗清新之派,振起於前,而天錫繼之,清而不佻,麗而不縟,真能於袁、趙、虞、楊之外,別開生面者也。”這幾句話講得十分公允,薩都剌等人的詩作,和著名詩人趙孟頫、虞集等人比較起來的確可以並駕齊驅。
  
  薩都剌字天錫,號直齋,元世祖至元九年(1272)生。活了八十多歲,死年不詳。《四庫全書總目》說他是蒙古族人。但據楊維楨說他本答失蠻氏,“答失蠻”近人陳垣考定為回回,與陶宗儀《書史會要》謂薩為回紇人說合,應為回回。至於孔齊《至正直記》、蔣一葵《堯山堂外紀》並稱薩都剌乃漢族朱氏子,冒為回回人,不知何據。薩都剌祖、父,先後隨從元世祖、元英宗進駐代州(今山西代縣),薩都剌就出生在代州。代州古稱雁門,他的詩集也就名為《雁門集》,他本人被稱做雁門才子。《雁門集》最早刊印是元至正年間的八捲本,今已失傳,現存版本以清嘉慶十二年薩竜光刻十四捲本,收輯較為完備。
  
  薩都剌青、中年時代傢道中落,生活不很富裕,曾到吳、楚等地經商。泰定四年(1327)考中進士後,當過一些小官,又曾因彈劾權貴被貶職。晚年因戰亂遷徙於浙東、安慶等地。薩都剌一生坎坷,沒有得到過重用,對現實社會懷有不滿情緒。在《醉歌行》中他說:“嗟餘識字事轉多,傢口相煎百憂集。乃知聰明能誤身,不如愚魯全天真。百年簡憲曾何畏,一日禮法能殺人。”
  
  薩都剌考中進士以前的詩所存甚少,有一首《述懷》詩說:“青春背我堂堂去,黃葉無情片片飛。”大抵表露了他這段時期的心情。他到過鎮江,溯長江而上至漢陽,《客中九日》詩說:“佳節相逢作遠商”,看來他背井離鄉是為了經商,不過他對於經商並不熱衷,他分外留心的是山川名勝,他寫下了《清明日偕曹剋明登北固樓》、《清明日遊鶴林寺》等繪景抒情之詩。水光山色比起貨物金錢來於他更有吸引力。他並不想在追財逐利中混過一生。他在《安分》詩中說: 心求安樂少思錢,無辱無榮本自然。春日賞花惟貰酒,鼕天踏雪旋添綿。頻將棋局消長日,時香熏篆細煙。萬事皆由天理順,何愁衣祿不周全。 詩人薩都剌是一個樂天派。無論是順境還是逆境,他都能保持寧靜而處之泰然。他的這種生活態度和人生觀影響到他的詩詞創作。他的絶大部分詩篇都流露出熱愛生活的樂觀情思。他第一次走進官場正是他曾因經商而到過的鎮江,他和往日一樣流連山水勝景,登北固樓,遊鶴林寺,尋僧訪道,飲酒賦詩,他厭惡俗吏生活,而要做一個詩人。在他一生中留下了大量的山水詩。他有一首《同楊廉訪遊山寺》詩說:“扶病強同步,尋幽趣不群。逢僧穿竹去,吹笛隔林聞。山勢浮雲合,溪流野水分。徘徊歸徑晚,樹影月紛紛。”“尋幽趣不群”正說明他以飽覽山水為樂事。據徐象梅《兩浙名賢錄》說他晚年寓居杭州時,“每風日晴美,輒肩一杖挂瓢笠,腳踏雙不藉,走兩山間。凡深岩邃壑人跡所不到者,無不窮其幽勝。至得意處,輒席草坐,徘徊終日不能去,興至則發為詩歌。”和山水詩的奠基人謝靈運比起來,他酷愛山水是有過之無不及。無怪乎他刻畫山川景物那樣逼真。
  
  薩都剌的一生大部分在江南度過,在風光秀麗的環境中,模山範水,寫出了許多賞心悅目的詩篇。不過他曾兩度官翰林國史院應奉文字,稍得宮中見聞。在當時他還以擅長寫作宮詞和麗情樂府著稱。他的朋友楊維楨《竹枝詞序》說:“天錫詩風流俊爽,修本朝傢範,宮詞及《芙蓉麯》,雖王建、張籍無以過矣。”另一位朋友虞集也說:“進士薩天錫者最長於情,流麗清婉,作者皆愛之。”可見他還是一位抒情詩人。如他的《芙蓉麯》: “秋江渺渺芙蓉芳,秋江女兒將斷腸。絳袍春淺護雲暖,翠袖日暮迎風涼。鯉魚吹浪江波白,霜落洞庭飛木葉。蕩舟何處採蓮人,愛惜芙蓉好顔色。” 情緻雅淡,意象凝聚。似無情而有情,有所思而不怨,藴藏着作者懷才不遇,飄泊江湖的心情,深得唐李賀、李義山的筆法,辭婉意清。“鯉魚吹浪江波白,霜落洞庭飛木葉”,含而不露,有一種身世飄零、孤芳自賞的抒情味道。其他如《過嘉興》、《梳頭麯》、《新夏麯》、《洞房麯》等都具有相同或近似的情調。
  
  同樣,他的宮詞,風格亦復如此。《醉起》說: 楊柳樓心月滿床,錦屏綉褥夜生香。不知門外春多少,自起移燈照海棠。 這裏所描寫的衹是宮中女性生活空虛,寓長恨於景物形象之中。一般說來,宮中對於帝王是天堂,而對於宮女卻是地獄。宮中生活題材是十分狹窄的,如果不能識別天堂地獄,描寫就不會深刻。
  
  好在薩都剌的筆鋒着力處,不曾局限於宮廷。當他的眼光移嚮廣阔的祖國大地時,他發現當時的社會是富人的天堂,窮人的地獄。如他的《京城春暮》,詩說: 三月京城飛柳花,燕姬白馬小紅車。旌旗日暖將軍府,弦管春深宰相傢。小海銀魚吹白浪,層樓珠酒出紅霞。蹇驢破帽杜陵客,獻賦歸來日未斜。 將“弦管”“層樓”和“蹇驢破帽”相照映,社會不公,個人不平,不需明說,而用意十分清楚。至於他的《鬻女謠》、《過居庸關》、《徵婦怨》、《高郵阻風》、《織女圖》、《百禽歌》、《早發黃河即事》、《過淮陰》等,描述社會人生,題材廣泛,更值得重視。《鬻女謠》寫道: 道逢鬻女棄如土,慘淡悲風起天宇…… 人誇顔色重金璧,今日饑餓啼長途。悲啼淚盡黃河幹,縣官縣官爾何顔!金帶紫衣郡太守,醉飽不問民食艱。傳聞關陝尤可憂,旱荒不獨東南州。枯魚吐沫澤雁叫,嗷嗷待食何時休! 作者面對這種現象,指摘“金帶紫衣郡太守,醉飽不問民食艱”,斥駡“縣官縣官爾何顔”。這是正義的呼聲。薩都剌看不慣這種不平事,因而他希望“但操大柄常在手,覆盡東西南北行”(《雨傘》)。希望得到一種權力去拯救天下所有在困苦中掙紮的人。但在當時,他的願望是無法實現的。
  
  薩都剌的懷古之作也頗具特色。如他的《滿江紅(舊誤作念奴嬌)。金陵懷古》尤為膾炙人口:
  
  六代繁華,春色去也,更無消息。空悵望山川形勝,已非疇昔。王謝堂前新燕子,烏衣巷口曾相識。聽夜深,寂寞打空城,春潮急。思往事,愁如織。懷故國,空陳跡。但荒煙衰草,亂鴉紅日。玉樹歌殘秋露冷,胭脂井壞寒螿泣。到如今,惟有蔣山青,秦淮碧。
  
  這首詞作於至順三年或四年他任江南諸道行臺侍御史時期。 人事代謝,古往今來,蒼涼豪邁,感慨萬端。但青山永在,緑水長存,一代新人將把金陵重作英才聚合的場所。懷古正所以思今。薩都剌的作品往往表達着磊落曠達的胸懷。他一生中往來南北,對於民情習俗,見聞較多,使他有些詩詞生活氣息甚濃,感染力很強。如《初夏淮安道中》說: 魚蝦潑潑初出網,梅杏青青已着枝。滿樹嫩晴春雨歇,行人四月過淮時。 “魚蝦潑潑”,“梅杏青青”,夏日初晴,着一嫩字,生意全出。給人以曠達、樂觀、清新、舒暢的感受。生動的形象帶着鄉土氣息把讀者引進一個新的境界。
  
  薩都剌一生給我們留下了將近八百首詩詞,有描寫景物的山水詩,有抒寫宮廷生活的詩,有懷古也有傷今,訴述個人和社會的不平。他在元代以至整個中國文學史中都是占有一定地位的詩人。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