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司空圖在诗海的作品!!! |
[晚唐後期詩文的演變]
最後應該提到的是著名詩論傢司空圖(837—908)。他字表聖,河中(今山西永濟
西)人,鹹通十年(869)進士,官至知製誥、中書捨人,後隱居中條山。他的詩並不
十分出色,大體上與鄭𠔌相仿,吸收了王維、韋應物及姚合、賈島的一些特點,在語言
的精緻工巧之外有一些清新自然的韻味,如他自己自誇的“緑樹連村暗,黃花入麥稀”、
“棋聲花院閉,幡影石壇高”等(見《與李生論詩書》),但在詩歌理論方面,他卻提
出一些具有深遠影響的看法。
司空圖詩論的核心觀點,見於他的幾篇書信。在《與李生論詩書》中,他提出談論
詩首先要善於“辨於味”,詩歌的“味”用譬喻來說,不能夠酸衹是酸,鹹衹是鹹,而
要達到一種“鹹酸之外”的“醇美”,或者說,是一種“味外之旨”。在同文中,他又
用了一種相似的說法:
近而不浮,遠而不盡,然而可以言韻外之致耳。
在《與極浦書》中,司空圖說:
戴容州雲:詩傢之景,如藍田日暖,良玉生煙,可望而不可置於眉睫之前也。象外
之象,景外之景,豈容易可談哉!
所謂“味外之旨”,“韻外之致”,所謂“象外之象,景外之景”,衹是說法不同,
意思是差不多的,即強調詩歌所要表現的,不是從語言意義層面上就可以理解的情緒或
形象,而是語言意義層面之外的某種可以感受卻不可究詰的韻味。這和一般地說含蓄說
朦朧尚有所不同,它和中晚唐盛行的禪宗思想有較深的關係,帶有一定的神秘色彩。從
重視詩歌語言的特殊性、強調詩的作用在於引發聯想而不在於描述和說明這一點來說,
司空圖的詩論對後人有重要的啓發。南宋嚴羽的《滄浪詩話》和清代王士禛的“神韻
說”,都受到他的影響。
列於司空圖名下的詩論著作尚有著名的《二十四詩品》。
近時有的研究者提出此書實出於明人的偽托,這個問題尚有待深入研究,我們這裏
暫存疑。《二十四詩品》又名《詩品》,它把詩歌風格分為雄渾、衝淡、纖穠、沉着、
高古、典雅、洗煉、勁健、綺麗、自然、含蓄、豪放、精神、縝密、疏野、清奇、委麯、
實境、悲慨、形容、超詣、飄逸、曠達、流動二十四品,在各品之下各以十二句四言詩
加以解釋,如《含蓄》:
不着一字,盡得風流。語不涉難,已不堪憂。是有真宰,與之沉浮。如淥滿酒,花
時返秋。悠悠空塵,忽忽海漚。淺深聚散,萬取一收。
這十二句中,有具體說明,也有麯折比喻,有些抽象與玄虛,這是因為風格畢竟是
不容易直接說明和具體解釋的。
《二十四詩品》也頗重視詩的言外之旨,除上引“不着一字,盡得風流”,其他如
“超以象外,得其環中”(《雄渾》)、“遇之匪深,即之愈稀”(《衝淡》)、“離
形得似,庶幾斯人”(《形容》)、“遠行若至,臨之已非”(《超詣》)等論述,均
與前引司空圖詩論相合。此書的長處是善於運用形象的語言來形容本不易說的詩境,給
人以感性的體會。但書中其實不僅僅是談詩的風格和境界,而常常是把創作方法、藝術
境界、欣賞心理乃至詩人的生活態度混合在一起來談,缺乏係統的理論,也不大講究邏
輯。
(中國文學史,章培恆 駱玉明,youth掃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