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事跡年表
秦王政九年(公元前238年):
《史記·秦始皇本紀》記載,秦王政命令昌平君和昌文君發兵進攻嫪毐。
這是昌平君事跡最早的記載。司馬貞《史記索隱》據此,解釋道昌平君是楚國公子,在秦國當官,秦王立他為相。學者鬍正明認為,昌平君此時並非為秦相,司馬貞的理解是因為他對史記文字的句讀有誤。
秦王政二十一年(公元前226年):
《史記·秦始皇本紀》記載,前韓國首都新鄭反叛秦國,昌平君前往前楚國首都郢陳。
睡虎地秦簡《編年紀》記載,韓王安死,昌平君居住在韓王的所在,有死者。
綜合以上史料和歷史背景,韓國於數年前為秦國所滅,而韓王安在前一年即秦王政二十年被轉移到為秦國攻占的前楚國首都郢陳,而本年新鄭反秦,為韓國滅亡的餘波。秦王派昌平君前往郢陳穩定局勢,也利用其楚國公子的特殊身份安撫當地楚人。
秦王政二十二年(公元前225年):
《史記·王翦列傳》記載,當年秦國李信等將兵二十萬討伐楚國,朝東南方向深入楚國腹地,攻擊平輿和寢,大勝楚軍,兵鋒指嚮楚國首都壽春。然而此時李信卻轉嚮西北去進攻後方的郢陳,攻破郢陳後繼續西進,楚軍追隨秦軍西進,大破李信軍,秦軍敗走。楚軍繼續西進。
郢陳久為秦國所占,田餘慶推測,本年郢陳叛秦事件,關鍵在當時居郢陳的秦國大臣昌平君身上。昌平君以其楚國公子身份在秦軍後方反秦,郢陳附近原楚地的人民和原韓國的人民響應,雖然在李信回軍後,郢陳一度被秦軍奪回,但最終楚軍擊敗了秦軍。不僅收復了楚國前首都郢陳為中心的失地,更趁勢西進深入至原韓國境內。秦王驚恐,不得不啓用王翦。
秦王政二十三年(公元前224年):
《史記·秦始皇本紀》記載,王翦以六十萬人伐楚國,取得郢陳以南至平輿,俘虜楚王負芻,秦王政到郢陳坐鎮監督。楚國的將軍項燕立昌平君為楚王,於淮南繼續反秦。
睡虎地秦簡《編年紀》記載,當年秦國徵發大軍攻楚國。四月,與昌平君一樣,同為楚國公子而仕於秦的昌文君死。
《史記·六國年表》記載,當年楚將項燕自殺,秦滅楚。這記載與《史記·秦始皇本紀》和《史記·王翦列傳》不同。
秦王政二十四年(公元前223年):
《史記·秦始皇本紀》記載,秦軍最終擊敗楚軍,昌平君死,項燕自殺。楚國滅亡。
而《史記·王翦列傳》記載,王翦在决戰中擊敗楚軍,殺項燕,後俘虜楚王負芻。與《史記·秦始皇本紀》先楚王負芻被俘後項燕自殺的順序有所不同。
年表基本根據田餘慶的文章《說張楚-關於“亡秦必楚”問題的探討》,見田餘慶:《秦漢魏晉史探微》,中華書局1993年。此處轉引自陳蘇鎮、張帆編:《中國古代史讀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6年1月第1版,第175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