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 人物列錶
戚繼光
明代  (1528年1588年)

軍事類 Military class《練兵實紀》

閱讀戚繼光在百家争鸣的作品!!!
  (1528-11-12-1588-01-05) 漢族,明代著名抗倭將領、民族英雄、軍事傢、武術傢。字元敬,號南塘,又號孟渚。山東登州(今山東蓬萊)人。原籍河南衛輝。一說祖籍安徽定遠,生於山東濟寧。於閩、浙、粵沿海諸地抗擊來犯倭寇,歷十餘年,大小八十餘戰,終於掃平倭寇之患。少時好讀書,通經史大義。嘉靖二十三年(1544)依例襲父職為登州衛指揮僉事。三十二年,任都指揮僉事,備倭山東。三十四年,調任浙江都司僉事。旋進參將。分守寧波、紹興、臺州(今浙江臨海)三府。三十六年以劾免官,旋以平汪直功復官,改守臺州、金華、嚴州(今浙江建德東北)三府。時浙江多被倭患,而舊軍素質不良。戚繼光招募農民和礦徒,組成新軍。嚴明紀律,賞罰必信,並配以精良戰船和兵械,精心訓練;他還針對南方多湖澤的地形和倭寇作戰的特點,審情度勢,創造了攻防兼宜的“鴛鴦陣”戰術,以十一人為一隊,配以盾、矛、槍、狼筅、刀等長短兵器,因敵因地變換隊形,靈活作戰。每戰多捷,世人譽為“戚傢軍”。
  
  戚傢軍
  
  戚傢軍成軍於治世(相對明末),所面對的敵人以倭寇中的薩摩隼人和兀良哈蒙古的騎兵為主.戚傢軍賴以成名的,是嚴明的軍紀,職業化的訓練水平,東亞最先進的裝備,百戰百勝的戰績和高達十餘萬級的斬級記錄.
  戚傢軍嘉靖三十八年(1559)成軍於浙江義烏,總兵力四千人,主力是義烏農民和礦工.自成軍起,大小數百戰未嘗敗績.比較有名的大戰有:嘉靖四十年臺州之役,經新河,花街,上峰嶺,藤嶺,長沙等戰鬥,十三戰十三捷,斬殺真倭3000餘級,燒殺溺斃無算;福建之役,總兵力六千,經橫嶼,牛田,林墩三戰,斬真倭5000餘級,其中橫嶼之戰是一場精彩的步炮協同作戰,先以火炮擊沉倭寇戰船並轟擊倭寇大營,再以突擊隊強行登陸突破倭寇本陣,斬殺倭寇頭領.嘉靖四十二年平海衛,仙遊,王倉坪,蔡丕嶺四戰,斬真倭20000,另於廣東剿滅勾結倭寇的海盜吳平,斬從倭30000,吳平逃亡海上.
  隆慶元年,戚繼光及其老部下3000人調往京師,督陣薊遼,編練車步騎營三萬.隆慶二年,朵顔部酋長董狐狸帥蒙古鐵騎30000入寇,戚繼光以車營抵擋, 自己率8000銃騎突襲董狐狸牙帳,全殲朵顔30000鐵騎,俘董狐狸侄子長昂,董狐狸僅以身免,逼董狐狸扣關請罪;萬歷三年,長禿帥兀良哈鐵騎 50000入寇,戚繼光又率8000銃騎出塞包抄,全殲50000蒙古軍,活捉長禿.
  自嘉靖三十八年戚傢軍成軍到萬歷十一年戚繼光去職,戚傢軍共斬級十五萬餘級,如果完全論功行賞,戚繼光的爵位可以升到侯爵級.這在日久承平的萬歷中興時期是很恐怖的戰績.
  戚傢軍的威名並沒有因為戚繼光的去職而低落,以戚傢軍為種子的浙兵一直是明後期國防力量的主力,萬歷朝鮮之役,浙兵首登平壤,立下頭功,其中許多人還是戚繼光的老部下,如攻剋牡丹峰的老將吳惟忠,袁崇煥的關寧鐵騎最初也是由兩萬浙兵構成。
  戚傢軍百戰不敗的原因在於戚繼光的治軍思想極為先進,以東亞最先進的武器裝備部隊,後膛的神威將軍炮,佛郎機炮,大口徑的加農炮發熕,鳥銃,倭刀,鐵甲, 戚傢軍的裝備絶對是東亞第一,世界前列.要知道三十年之後的日本最強悍的薩摩兵團,全軍有兩萬衹火槍,卻衹有兩門輕炮,全日本到了江戶時代纔開始有大型的火炮出現.而戚傢軍作為一支地方軍隊,其火器的先進程度甚至直逼京都神機營.
  戚傢軍的勝利還建立在嚴格甚至是嚴酷的軍法上:如果作戰不力而戰敗,主將戰死,所有偏將斬首;偏將戰死,手下所有千總斬首千總戰死,手下所有百總斬首;百總戰死,手下所有旗總斬首;旗總戰死,手下隊長斬首,隊長戰死,而手下士兵沒有斬獲,十名士兵全部斬首.斬級的賞賜也頗豐,每一級賞銀40兩!這樣每個士兵都會全力作戰,一直戰鬥到獲勝或是戰死.
  戚傢軍的紀律嚴明也是聞名天下,但凡出徵時有擾民行為的一律斬首示衆,所以戚傢軍無論在哪裏作戰都能夠獲得當地百姓的支持,就連少數民族都願意為之誓死效命,這樣的軍隊無論哪個封建王朝都是沒有的.
  
  肅清倭寇
  
  嘉靖四十年(1561年),戚繼光大敗倭寇於臺州,以功進都指揮使。四十一年,奉命率師增援福建,搗毀倭寇巢穴橫嶼(今福建寧德東)、牛田(今福建福清南),直至興化(今福建莆田南)等地,進都督僉事。四十二年。他再次領兵入福建,在福建巡撫譚綸的指揮下,與劉顯、俞大猷聯合攻剋平海(今莆田東南)。進為都督同知,又升為總兵官,鎮守福建和浙江金華、溫州二府,都督水陸諸戎務。四十四年,俞大猷率水兵,戚繼光將陸兵,於南澳剿平廣東倭寇,解除東南倭患。四十五年,進職兼管潮、惠二府並伸威等營戎務。
  
  隆慶二年(1568年),戚繼光以都督同知總理薊州(今河北薊縣)、昌平、保定三鎮練兵事務,後又為總兵官,兼鎮守薊州、永平、山海諸處,並督帥十二路軍戎事,因屢立戰功,萬歷二年(1574年)升左都督,七年加太子太保,錄功加少保。為當國大臣高拱、張居正等倚重。戚繼光在薊州十六年。加固長城,築建燉臺,整頓屯田,訓練軍隊,製訂車、步、騎配合作戰的戰術,形成墻、臺、塹密切聯絡的防禦體係,多次擊退侵擾之敵,軍威大振,薊門平靜。時人譽為“足稱振古之名將,無愧萬裏之長城”。
  
  戚繼光在張居正死後受到排擠。萬歷十一年被調任廣東總兵官。十三年以年老多病,謝職歸傢,十五年病逝,著有《紀效新書》、《練兵實紀》兩部軍事名著和《止止堂集》等。
  
  * 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襲父職為登州衛指揮僉事。
  * 1555年秋調往浙江抗倭,任參將,鎮守寧、紹、(今臨海)三府。戚繼光鑒於明軍紀律鬆弛,素質不良,戰鬥力低下,至義烏招募農民和礦工3000餘名,編組訓練成戚傢軍,成為抗倭主力。
  * 嘉靖四十年(1561年),在臺州、仙居、桃渚等處大勝倭寇,九戰皆捷。次年奉調援閩,連破倭寇巢穴橫嶼、牛田、興化,閩境倭寇主力被消滅殆盡。因功升署都督僉事。
  * 四十二年再援福建,破倭寇巢穴平海衛(今莆田東南),進官都督同知,升福建總兵。
  * 此後轉戰閩粵沿海各地,終於解除東南沿海倭患。
  * 隆慶二年(1568年),明廷特召戚繼光總理薊州、昌平、保定三鎮練兵事,總兵官以下悉受節制。16年間他整飭防務,加強戰備,修築禦敵臺,設立武學,訓練將士,編成一支車、騎、步三者皆備的精銳部隊,使防禦鞏固,京師(今北京)安全。後被排擠,南調鎮守廣東。再後被誣陷奪職。
  * 1588年1月5日卒於登州。
  著作還有《莅戎要略》、《武備新書》等。因其抗倭偉績,歷來被視為民族英雄。
  
  附詩兩首
  
  過文登營
  冉冉雙幡度海涯,
  曉煙低護野人傢。
  誰將春色來殘堞,
  獨有天風送短茄。
  水落尚存秦代石,
  潮來不見漢時槎。
  遙知百國微茫外,
  未敢忘危負歲華。
  
  馬上作
  南北驅馳報國情,
  江花邊月笑平生。
  一年三百六十日,
  都是橫戈馬上行。
  
  戚繼光早年的言語
  封侯非我意,但願海波平。
  
  表達了戚繼光抗倭的决心。
  
  戚繼光傢族
  
  由戚繼光兒子們編纂的《戚少保年譜耆編》,對戚繼光傢事、蓬萊戚氏傢族事跡的記載較為係統。以下,是根據該書,結合清版《蓬萊縣志》、《登州府志》、黃縣《戚氏族譜》及戚繼光生前摯友汪道昆所撰《孟諸戚公墓志銘》等有關史料,對戚繼光傢族事務的考證及結論。
  1、戚繼光列祖及其事跡
  《年譜》記載:戚繼光的先祖,原是春秋時衛國的大夫,封邑於河東(今屬河北省),食采於戚;元末為了避亂,舉傢遷往安徽定遠昌義鄉。其始祖戚詳隨朱元璋起兵,徵戰三十餘年,後來戰死于云南,明廷為表彰其開國功,授其子戚斌為明威將軍,世襲登州衛指揮僉事。從戚斌開始,戚氏傢族在蓬萊定居。五世祖戚斌“ 享百歲壽,教子成名”,他在任上維修城墻,操練軍隊,練達而勤勉,深受下級擁戴和同僚嘉許,是公認的好官。四世祖戚珪不僅精通武藝,而且“倜儻有俠節,能文章,詩賦駢麗有唐風”,是個地方名士。戚繼光說他“學問淵深,英氣蓋世,乃艱於嗣,納劉媛,生我曾祖”。曾祖戚諫,從小力大過人,弱冠時曾獨搏一虎,為鄉裏人所稱道,可惜 27 歲時就去世了。戚諫有兩個兒子,長子戚宣沒有子嗣,過繼次子戚寧的兒子景通為嗣,承襲了世職。戚景通就是戚繼光的父親。
  祖父戚寧,妻閻氏,生戚景通後六年去世;以子景通貴,贈“昭勇將軍、都指揮僉事”。
  閻氏24歲而孀,“躬紡績,事姑訓子,艱苦萬狀,毫無怨色”,撫孤守節 63 年,含辛茹苦撫育幼子,節孝聞名鄉裏;87歲逝世,“從祖兆,合葬芝山之陽”。後因曾孫繼光貴,追贈“太淑人”。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朝廷於登州立“母子節孝”坊和“父子總督”坊,分別褒揚閻氏及子戚景通、戚景通及子戚繼光。
  2、蓬萊戚氏前八世世係
  據《年譜》記載,蓬萊戚氏傢族前八世世係如下圖所示:
  (缺)
  
  據清順治版《登州府志》、康熙十二年版《蓬萊縣志》、乾隆版黃縣《戚氏族譜·序·附錄·蓬萊戚氏先代世次譜》,得蓬萊戚氏前八世世係圖如下:
  (缺)
  
  3、戚繼光父輩情況
  戚景通,字世顯,“賦性剛毅好學,能盡聰明正直,通於神明,居官有守,以孝廉聞,嘗提兵破劉賊及青州賊李琪等,屢立戰功”,曾任江南漕運把總、山東總督備倭、大寧都司掌印、神機營副將等職,為官清廉,政聲頗佳。因原配張氏不育,後又娶王氏,至 56歲得子繼光,後又得子繼美。
  《年譜》記載:戚景通有嫡夫人張氏、庶夫人王氏。
  
  張夫人“靜莊仁慧,孝謹出於天性,事姑盡恭,暮年不懈。侍大父巾櫛翼雅,相對如賓。雖數隨任,而於衣服、簪珥之飾一無所蓄,更有樛木、小星之風”。王夫人去世時,戚繼光年僅十歲,張夫人對他“慈愛甚於己出”,含辛茹苦撫育他成長。張氏去世時,戚繼光 24 歲,已成傢。張氏雖不是戚繼光生母,但對戚繼光人格品性的影響,卻不亞於其生母王氏。
  庶夫人王氏,係登州衛百戶王公之女,戚繼光生母,贈一品夫人,“賦性端莊”,與張氏相得甚懽,很受傢族成員的尊重, 42 歲去世,那年戚繼光衹有 10 歲。
  
   4、戚繼光兄弟姊妹
  《年譜》中提及戚繼光的弟弟戚繼美和一個妹妹。戚繼美小戚繼光 6 歲,因父功,得以諸生的身份廕“千戶”,擔任過都督、驃騎將軍等職。《年譜》捲一有戚繼光九歲時妹妹搶奪其玩具,他“手舞毒蛇逐而索之”的記載,看來戚繼光有妹妹是無疑的,至於幾位?有無姐姐?封建社會婦女不入譜係,《年譜》缺少記載,無從知悉。
  
  據清版《登州府志》、《蓬萊縣志》、《重修蓬萊縣志》、黃縣《戚氏族譜·序·附錄·蓬萊戚氏先代世次譜》,戚繼光有胞弟二:繼美、繼明。
  《世次譜》“戚繼美”條下註曰:“中武科;任狼山總兵,升貴州總兵,遂居黔中。子失名;孫司宗,任三臺營參將,後失查。”而“戚繼明”條下註曰:“庠生,以子金貴,贈總兵官、左都督,生一子金。”
  5、戚繼光配偶及子女
  《年譜》記載,戚繼光 13 歲定親, 18 歲娶妻“萬戶南溪王將軍棟女”王氏,後因王氏不育,又分別於36 歲、37歲、48歲娶妾瀋氏、陳氏、楊氏,先後生祚國、安國、昌國、報國、興國五子。其晚年所作《孝思祠祝文》明確地說:“今有五子一侄,率承烝嘗。”
  
  綜合分析清版《蓬萊縣志》、《登州府志》、汪道昆《孟諸戚公墓志銘》、黃縣《戚氏族譜·序·附錄·蓬萊戚氏先代世次譜》等著所記,戚繼光離世前,有“五子一侄”:祚國、安國、昌國、報國、興國、金。其中祚國、安國、報國為陳氏所生,昌國為瀋氏所生,興國為楊氏所生,金為戚繼光二弟繼明之子。
  
  據清版《蓬萊縣志》、《登州府志》、黃縣《戚氏族譜·序·附錄·蓬萊戚氏先代世次譜》,戚繼光子嗣情況如下:戚祚國:襲“登州衛指揮僉事”,升濟南府掌印都司;戚安國:蔭“錦衣衛指揮”,早夭;戚昌國:字文明,中乙未武舉;蔭“錦衣衛指揮、都督府都督同知”;贈“驃騎將軍”,贈蟒玉佩綉春刀,生三子:盤宗、顯宗、振宗;戚報國:廩生,蔭“錦衣衛百戶”,贈“驃騎將軍”;戚興國:庠生,蔭“錦衣衛指揮僉事”,贈“昭勇將軍”。
  
  據《孟諸戚公墓志銘》、《戚大將軍孟諸公小傳》,戚繼光還有一子名壽國。兩文都稱之為“胄子”,可見是受了封蔭的兒子,而《年譜》中無載,可能是在王氏不育的情況下,從王氏娘傢過繼的養子,也即民間所說的“螟蛉子”。因他與戚氏並無真正的血緣關係,故戚繼光嚮列祖禱告時沒有提及,作為戚繼光子嗣的《年譜》編者們也有足夠的理由對他采取不著錄的態度。
  
  《孟諸戚公墓志銘》載,戚繼光第三妾楊氏生一子名輔國,《年譜》說楊氏生一子名興國。從興國是《年譜》編者之一的情況推斷,似乎輔國之說難以成立。
  
  戚繼光子嗣降生順序,《年譜》作祚、安、昌、報、興,與黃縣《戚氏族譜·序·附錄·蓬萊戚氏先代世次譜》所載相同;而汪道昆《孟諸戚公墓志銘》作“陰納陳姬舉祚國、安國、報國,瀋姬舉昌國,楊姬舉輔國(疑為‘興國’之誤”。
  
  各方面資料顯示,戚繼光侄子衹有一位,即戚金。據黃縣《戚氏族譜·序·附錄·蓬萊戚氏先代世次譜》載:戚繼光二弟戚繼明有一子名金,“號少塘,少從少保戎,屢建戰功,由百戶歷升守備、遊擊、參將。萬歷初,從總兵劉延徵關西,先諸將登高麗城,敘首功升副總兵。轉江南吳鬆總兵。因疾辭職,回籍定遠。神宗末,適邊庭多事,自請出關,率兵深入被圍,於渾河橋北失盡援,遂陷歿。奉旨褒恤,贈都督同知,蔭子,擬謚‘武烈’。生三子,元功、元輔、元弼。世居定遠,為定遠派。”清道光十九年版《蓬萊縣志·選舉》“戚繼明”名下,有“以子金貴,贈總兵左都督”之註。
  
  從《年譜》記載的資料看,戚繼光原配王氏是位賢慧而且通情達理的人。戚繼光襲職之初,傢中生活睏難,她曾經賣掉自己的首飾來備辦招待客人的酒菜;曾買回一條魚,全家吃魚頭和魚尾,把魚身留給丈夫。戚繼光在浙江抗倭初期,王氏跟隨左右,臺州戰前,有倭大舉來犯,人心惶惶之際,王氏毅然决定不離險地,幫助戚繼光穩定軍心。臺州戰時,王氏與“戚傢軍”親屬居新河所城,守軍很少,遇有大批倭寇來犯,情勢危急,王氏說服守城官兵,動員城中婦孺,穿上“戚傢軍”服裝列於城上,使了一回空城計。
  
  但是據汪道昆《孟諸戚公墓志銘》說:戚繼光原配王氏蠻橫而囂張,曾因戚繼光納三姬、舉五子之事,“日操白刃,願得少保而甘心”。後來雖冰釋前嫌,過繼安國為子,可惜安國早夭,到頭來還是“囊括其所蓄,輦而歸諸王”,與戚繼光弄到一拍兩散的地步。這段傢族秘史是不足為外人道的,因此《年譜》中沒有述及。
  6、蓬萊戚氏傢族宅第及修繕
  
  《年譜》對蓬萊戚氏的祖居位置沒有確切記載,但蓬萊城西南的武霖村舊稱“戚傢村”,村內現存明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父子總督”坊和“母子節孝 ”坊、明崇禎八年戚武毅公祠,與《年譜》及清版《蓬萊縣志》所載相符,且有戚氏古宅基等遺跡,是蓬萊戚氏傢族自戚斌始歷代聚居之地無疑。
  
  據《年譜》記載,蓬萊戚氏傢族房産,除上述城內祖居外,於祖兆芝山之西還有一處房産,可能是為安置守墓者而置備的,位置應在今蓬萊市南王鎮位吳村靠近芝山的地方。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戚繼光上京辦理襲職手續,為了湊夠路費,戚景通賣掉了這片房産。
  
  戚景通曾對位於城內的祖居進行過修繕。《年譜》記載:嘉靖十八年(1539年),“時居第垂二百年,久圮,不得已而營繕之”。當時戚傢不富裕,戚景通也非崇尚侈奢之人,因此,這次修繕工程可能僅僅是對祖居進行了加固和維護,並無新增。這從戚景通藉“綺四戶”之事教育年幼的戚繼光一事就可看出。
  
  戚繼光晚年從廣東禦任後回到故裏,在“延師教子,纂修案牘,捐助修蓬萊閣”的同時,還“於本宅東偏,建宗祠一所”,“立傢廟以祀蒸嘗”。這座傢廟於萬歷十四年(1586年)十月開工,直到第二年七月方始告成,其格局為:“周計入室,中霤稍高,前南數武為‘望雲樓’,前疊石為山臺,名曰‘見隴’,左右各厠以廊廡”。
  
  這裏有個疑點:是什麽原因,建一座小小傢廟要花上 9 個月時間?汪道昆《孟諸戚公墓志銘》中有戚繼光晚年原配王氏“囊括其所蓄,輦而歸諸王”的記載。可能是由於王氏的攜財而去,纔使得傢廟工程遲遲不能完成。
  7、其它傢事、族事
  據《年譜》記載,因蓬萊戚氏一支“傢運不造,伯絶仲夭,世係幾廢,二百年來已事纚纚焉”,為昭明先世之烈,戚傢曾“考祖籍,作《列傳》”一書。
  
  戚繼光 17 歲那年,父親戚景通去世。當時戚繼光赴京辦理襲職事宜未還,喪事是由戚景通原配張氏一手操辦的,“其襚斂之需一皆出於稱貸”,完全靠舉債辦的喪事。後來戚繼光“追庭訓,考《保定志》,據《萊山序·孝廉軼事》紀之”,寫下《孝廉將軍傳》一文。
  
  戚繼光 21 歲時,率山東六郡良傢子更番戍薊,長年在外。其弟繼美未婚,戚繼光夫人王氏賣掉部分首飾為其納室李氏,希望在傢中有個伴。李氏過門後,因年幼不懂事,與王氏不和。戚繼光遂擬《黃臺吟》喻之:“四瓜猶畏摘,兩瓜更何如?一摘瓜分半,再摘蔓且除。傢傢有南畝,毋使婦人鋤。”
  
  戚繼光 27 歲時,因戚景通與夫人張氏仍未按祖製合葬,“於是起王母之柩,卜吉合葬於祖兆芝山之陽”。
  
  戚繼光 28 歲奉詔赴浙時,其弟繼美還是一介儒生,“且貧,無以為産,……遂舉世俸授之,俾佐饘粥之資”。戚繼光 39 歲時,“仲叔柳塘公,郡文學也,欲捨於國庠,乃舉俸金五百,俾之為資”。戚繼光 41 歲於薊州任上時,其弟“領沂州總備,以清苦為言,復以二品及一品俸以佐其官”,聽其“支用十年”,其弟“任偏裨”乃罷。
  戚繼光在其 60 歲時作的《孝思祠祝文》中說:“所幸先後以績進,至今官贈及四代”。
  
  “贈”,是指因子孫之功,而授予過世的長輩榮譽稱號或爵位,也叫“封贈”。據清道光版《重修蓬萊縣志·恩綸·武蔭》,因戚繼光之功,贈曾祖戚諫“特進榮祿大夫右都督”、祖父戚宣“榮祿大夫右都督”、祖父戚寧“榮祿大夫右都督”、父戚景通“特進榮祿大夫右都督”——衹贈及三代,與戚繼光說法並不相符。
  
  戚繼光抗倭成就基於軍製改革
  
  明代名將戚繼光不僅有一腔愛國熱情和戰場指揮才幹,還是一位銳意進取、對軍事制度進行改革的創新者,其行為成為當朝後期衰敗陰暗局面中的一個亮點。
  
  1555年,戚繼光調赴浙江就任都指揮使之際,中國東部沿海正不斷受到倭寇侵犯。一股70人的倭寇登陸後竟深入腹地行程千裏,從浙東竄入安徽、江蘇,一路掠殺,還圍繞南京城兜一大圈。當時在南京駐有軍隊12萬人,卻多不敢出戰。最後這股倭寇雖然被殲,但明軍傷亡竟達4000人!
  
  當時中國人口、財力和軍隊數量都超過日本多倍,倭寇還非正規軍,然而明軍幾十年間在沿海卻陷於被動挨打的局面。仔細分析這一反常現象,可以看出當時中日雙方在軍事組織和戰術上的差距。倭寇雖缺乏統一指揮,衹以小股力量殺人越貨,卻體現出日本下層社會結構的嚴密,其大小頭目對下屬能施以嚴格管製和指揮,還采取了飄忽不定的狡詐戰法並配備了仿西洋火槍而製成的鳥銃,因而屢屢以少勝多。明朝軍隊量多而質差,重要原因是因其實行“衛所”世兵製,每個“軍戶”出丁一人,代代不變。此制度建立後,士兵逃亡和換籍衆多,至明中葉以後衛所出現大量空額,所剩殘卒也多為軍官役用,訓練廢弛。偌大的明王朝,紙面上兵力多達 280萬人,能作戰的卻十分有限。
  
  戚繼光奉命抗倭後,立即改革軍製,不用衛所製的世兵,招募流亡農民和礦工,精選3000人組建新部隊。這些士兵多受過倭禍之害,戚繼光就此以“保國衛民” 訓導官兵,同時嚴肅軍紀,實行“連坐法”,規定全隊退卻則隊長斬首等法規,使所部戰鬥意志高昂。他還擯棄舊式“看武藝”的訓練法,采取了鴛鴦陣等新戰術,並建立了隊、哨、營等新編製,組織調度比較靈活。戚繼光還註重研究葡萄牙和日本的新式火器,仿製出鳥銃和“佛朗機”炮,從而使明軍進入了冷熱兵器混用的階段。
  
  軍製改革後,這支軍隊出現在浙東沿海戰場,抗倭形勢很快改觀。戚繼光不把數量有限的部隊分兵把口,而形成一個拳頭主動出擊,在臺州九戰九捷。大感驚恐的日本海盜轉而竄擾福建、廣東沿海後,戚傢軍也隨之南調。戚繼光根據倭寇在海邊遊動需要一些據點和島嶼作為巢穴的特點,也以主動攻擊為主,其中夜襲橫嶼島一仗殲敵2000人。戚傢軍經過在浙江、福建、廣東三省轉戰10年,日本海盜因懼殲而不敢再犯。
  
  後人追念戚繼光這位民族英雄的業績時,也會引出一些遺憾。從當時中日雙方的戰略態勢看,最有效地平定倭患應是建立一支實力勝於日本海盜的艦隊,以明初鄭和下西洋的建船水平也完全可以做到這一點。與戚繼光共同作戰的名將俞大猷便主張:“大治戰艦,賊來則擊,賊去則追,又來又擊,又去又追”。防敵、殲敵於海上,確是戰勝海上強敵的根本途徑。然而明朝當權者承襲了農耕民族的保守觀念,缺乏海洋觀念,對付海上來敵主要靠的是陸戰。試想,若是戚繼光、俞大猷能指揮艦隊馳騁東海,那將何其壯哉!後來的中國歷史也必將改寫。可惜這僅是一種美麗的假設,而歷史是不能假設的。
  
  三十二勢長拳創始人
  
  戚繼光不僅能夠領兵打仗,也是具有重要歷史地位的武術傢,兵器製造傢,不管是冷兵器戚傢刀,還是火炮鳥銃。說起三十二勢長拳可能未必熟悉。但是太極拳實際上最早的發源就來自長拳,太極拳早期也被稱作長拳。如此戚繼光纔是中國近代真正的武聖,冷兵器火器的製作操作,拳法刀法的創建使用,陣法練法的改革創新,無與倫比的戰績是一個傢族的榮耀也是中國傳統武將的智慧與風範的集大成者。其帶兵之才,變革之法,武器之精,為將風範,更是無出其右。戚繼光於1561年秋在臺州編著的武術名著《紀效新書·拳經捷要》記有“ 宋太祖三十二長拳、六步拳、猴拳、溫傢七十二行拳”等十多傢名著於時的拳種,而無少林拳。衹載有“少林寺之棍與青田棍法相兼”。
  
  電影《戚繼光》
  
  故事梗概:
  江浙沿海。倭寇燒殺搶掠。他們殺死母親,束嬰竿上,伸進火堆。縣衙裏官吏倉皇而逃。城郭上明軍敗退,被倭寇趕進海灣用矛槍戳死。戚繼光攜弟繼美縱馬驅馳。朝中嚴嵩在陪世宗聽經。明軍衛所,士卒在聚賭,戚繼光闖入,革去妻弟王濤的哨長職務。聖上下旨,建造海神娘娘廟。魚村又被洗劫一空,一壯漢爬上懸崖,跳海自盡。山中亭榭,戚繼光與同僚議爭抗倭。倭穴,衆倭跳起鬼蜮舞。匪酋靜海王與小野打賭取樂,剖開孕婦之腹,猜是男是女。夜晚,東風吹來,戚繼光預感倭寇又要來犯。匪首直五郎再率倭寇登陸。工部侍郎趙文華督建海神娘娘廟。總督鬍宗憲部署抗倭。竜山衛所,倭寇與明軍對陣,倭寇用明鏡刺明軍眼睛,明軍敗北,戚繼光攔住潰兵,登上礁石,連發三箭,射死三個倭酋,穩住陣腳,倭寇兵退。戚繼光嚮鬍宗憲遞交請求練兵公文,鬍宗憲置之不理。鬍宗憲部署攻打倭寇據點岑港,明軍水陸並進,進攻時,倭寇扔出一些財物,明卒哄搶,倭寇乘機殺出,明軍敗退。戚繼光傳令,哄搶財物者斬!一士卒提一首級來領賞,經查卻是明軍傷者頭顱,戚繼光大怒,立斬冒賞士卒。聖旨到,因岑港攻取不利,革去戚繼光等人職務,令戴罪立功,若再攻不下,押赴京師。戚繼光激動揮筆書寫《滿江紅》,王夫人撫琴相伴。明軍再度攻打岑港,倭寇掘壩放水,明軍再敗。戚繼光跪於先父神位之下,立志以身報國。戚繼光再次部署進攻,王濤率卒潰退,戚繼光下令斬首王濤,與弟繼美躍馬衝鋒,雙雙搭箭,射殺敵酋,明軍隨後擁上,倭寇潰逃。鬍宗憲决定讓戚繼光選兵練兵。義烏八寶山,礦徒王如竜與寨主陳大成因爭奪礦山而械鬥。戚繼光與繼美便裝趕到,阻止械鬥,申明大義,同起抗倭。戚繼光令紮兩紙人,互相砍殺,了卻私仇。二人感動,率衆入伍。一賭徒應募,被戚繼光拒絶。壯漢朱鈺勇氣有加,不會拳腳,被戚繼光收下。戚繼光率士卒操練。一士卒在練花槍,被戚繼光與王夫人阻止,王夫人以身示範,驚動腹中胎兒。戚繼光明訓臨陣之法。倭首直五郎再次部署出海,綁來漁民,開刀祭海祝行。衛所中,戚繼光帶領士卒加緊操練抗倭新陣《鴛鴦陣》法。戚繼光衛所,士卒前來告急,戚繼光决定聲東擊西,合兵創敵。靜海王與小野各率一路進犯。戚傢軍雨中行軍,戚繼光與士卒共沐雨。靜海王率倭侵入水田,殺農夫,侮辱婦女,戚繼光命士卒皆赤下體,持刀盾,入水田殺退倭賊,靜海王光屁股從水田逃走。上風嶺為倭寇必經之地,戚繼光命士卒每人砍樹一棵,隱蔽山上。小野果然率衆而來,一聲銃響,戚傢軍殺下山來,倭賊大敗,小野獨騎而逃。臺州城外,戚繼光與倭首直五郎對陣,戚繼光揮旗,擺出鴛鴦陣,大敗倭賊。臺州城一片歡騰。聖上降旨,聚殲倭賊。戚繼光與留守臺州的王夫人告別。倭賊巢穴上嶼,漲潮一片汪洋,退潮一片泥淖。直五郎防守嚴固,隔海獰笑。三個倭卒來降,戚繼光領其至神壇,曉以大義,三個假降者供出實情。倭寇為解上嶼之圍,攻打臺州,臺州危急,王夫人讓朱鈺送信給戚繼光。戚繼光令士卒背負稻草鋪路進攻上嶼。朱鈺趕到。士卒報潮退三裏,關鍵時刻戚繼光决定先攻下上嶼再揮兵臺州。朱鈺趕回臺州,戰死。戚傢軍匍匐泥淖進攻,倭寇連連放箭,明軍損失慘重。幾明軍士卒用軀體做箭垛,繼美連射數敵,率衆攻上敵巢。陳大成、王如竜等也率衆攻入。戚傢軍英勇殺敵。靜海王抱珠寶欲逃,被小野撞見殺死。繼美、陳大成等斃小野與崖下。倭首直五郎率衆攻入臺州。守將童子明戰死。直五郎直追王夫人,王夫人力戰倭首,終因有孕不支,被直五郎擒住,直五郎正欲下毒手,一箭飛來,中敵咽喉。戚繼光及時率兵趕到,救起王夫人。臺州百姓唱起戚傢軍民謠慶祝勝利。快馬來報,戚繼光整束軍列,再次出徵。
  
  電視劇
  主演:焦恩俊 楊旻娜 張鐵林
  劇情簡介:
  明朝嘉靖年間,倭寇猖獗,民不聊生。年少英俊的戚繼光,率領“戚傢軍”痛擊倭寇,一時“戚傢軍”威名遠揚。嘉靖之女九公主,暗暗仰慕智勇雙全的戚繼光。一次邂逅,兩人開始了一段生死之戀……朝廷內姦臣嚴嵩當道,忠良張經一傢被陷害滿門抄斬,其女錦綉被九公主所救,家庭變故使其失去生活的勇氣,直到遇到戚繼光,他的大情大義,俠肝義膽深深吸引着他,但戚繼光與九公主相愛甚深,她便將愛深埋心底。嚴嵩為了除去他視為“眼中釘”的九公主,要求將公主嫁於倭寇和親,為救九公主,錦綉毅然决定代嫁;為了大明江山,為了心愛的九公主與善良的錦綉,戚繼光做出了一個令所有的人愕然的决定……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