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兵实纪》,明代军事家、抗倭名将戚继光撰。戚继光(1528—1588年),字无敬,号南塘,晚号孟渚。祖籍山东东牟(今莱芜),生于山东登州(今蓬莱),出身将门。自幼跟随父亲读书、习武,从小就立下了驰马疆场,保国卫家的志向,毕生 40 余年在军旅中度过。1549 年(嘉靖二十八年),21 岁的戚继光带兵从登州到蓟镇戌守,即守卫北京以北的长城。第二年,他回山东参加乡试,教中了武举人。同年又到北京参加会试。此时正值俺答率领蒙古军挥兵南下,一直打到了北京的东直门下,这便是历史上有名的“庚戌之变”。在京会试的武举人奉命参加保卫京师的战斗,其时戚继光被任命为总旗牌官。这一事件深深激发了戚继光对北京防御的忧虑,这就成了他其后针对蓟北长城防御撰写《练兵实纪》这部军事著作的最早契机。“庚戌之变”后,戚继光根据蓟北长城防御的态势及蒙古军队的情况撰写了《备俺答策》,对当时的北京防御提出了较有见地的策略,为后来的《练兵实纪》一书奠定了基础。
1553 年(嘉靖三十二年),沿海地区倭寇猖獗,戚继光被任命为署都指挥签事,负责山东全省海防。在任内,他大力修建海防工事,整顿军纪,加强练兵,使得山东海防日趋巩固,受到朝廷的赞许。1555 年(嘉靖三十四年),他又被任命为浙江都指挥佥事,主管浙江全省的屯田事务。不久,东南沿海倭患严重,他被任命为浙江宁绍台参将,管理宁波、绍兴、台州三府数十州县的军务。1558 年,他又再被提升为总兵官,镇守福建及浙江金华、温州二府,都督水陆诸戎务。在抗倭战争的实践中,戚继光愈来愈感到练兵的重要性和迫切性。经明朝廷批准,1559 年,戚继光在浙江义乌募兵建军。两年之内,他训练了三千劲卒。这支军队作战机智勇敢,使倭寇望之生畏,被人誉为“戚家军”。他在 1560 年间写成的《纪效新书》,就是他在浙江练兵、作战的经验总结,同时也是此后抗倭战争中练兵、作战的指导原则。在此后 30多年的抗倭战争中,“戚家军”战无不胜,每次都以极小的代价取得重大的胜利。甚至还创造了歼倭上千名,而“戚家军”无一伤亡的战例。戚继光也因此被人誉为“常胜将军”。
戚继光训练义乌兵,完全废弃了明军原来的卫所编制和旧的作战规则,新创立了以鸳鸯阵为基础的编制和作战方法。鸳鸯阵的编制相当于现代一个步兵班,这是古代军事史上划时代的一个创举。此阵法按照兵器协同的要求组成,根据需要还可临时变化,使得军队基层单位的战斗力大大提高。
在抗倭战争取得胜利后,京城之北边患又起。“元人北归,屡谋兴复”,蓟北长城一带亟须有能力的将领守卫。1568 年(隆庆二年),戚继光被朝廷任命为都督同知,总理蓟州、昌平、辽东、保定四镇练兵,用权与总督相同。当时这四镇是明王朝北京的军事重镇。戚继光上任时,“蓟边兵政废弛已久,一切营任行阵,志趣识见,皆患沿袭旧套。是以将不知兵,兵无节制已非一日。”原来的骑兵、步兵又不能协调作战,因此战斗力极低。戚继光到任之前的 17 年间,曾易大将 10 人,都因不能胜任边守以罪革去。戚继光奉命于危难之际,上任之后就对边守军政进行了仔细的调查分析,他决心整顿军队,重新训练出一支有战斗力的新军。《练兵实纪》就是在《纪效新书》的基础上,为蓟北练兵而作的。
《练兵实纪》起笔于 1568 年,成书于 1571 年。全书正集 9 卷,附杂集6 卷,约 10 余万字,中间还附有大量的图说。《练兵实纪》和《纪效新书》是姊妹篇。戚继光说,在南则《纪效新书》,在北则《练兵实纪》。两部书都是以军事训练为主。其练兵原则基本相同,不同之处是《纪效新书》根据东南沿海的敌情、我情而写,总结的是训练义乌兵和对倭寇作战的经验;而《练兵实纪》则是根据当时华北,特别是蓟北长城边守的敌情、我情而写,总结的是大兵团练兵、车骑步三军协同作战、训练的经验。前者突出的是以鸳鸯阵为核心,长短兵器单兵协调作战的训练。后者则是突出车步骑诸兵种协同作战的训练;前者重在练兵,后者重在练将。《练兵实纪》反映了当时编制、装备的改进和练兵方法的革新精神。主要强调车营、骑营、步营的配合作战,车兵、骑兵、步兵、铳手、炮手的协同攻守。这种协同作战的思想,比起《纪效新书》又大大进了一步。从《纪效新书》到《练兵实纪》,记录了戚继光军事思想发展的历程,说明了练兵、作战是根据不同的敌情、我情条件变化而变化的,也体现了从单兵教练到大兵团合成的全部内容。可以说,这两部书在古代兵书中是比较完整系统、而且是颇见实效的两部兵法名著。在此我们选录《练兵实纪》而未选《纪效新书》,一是考虑篇幅有限,二是从其内容价值来看,前者比后者要更新、更全、更佳一些。
《练兵实纪》正、杂各集的主要内容分别是:
卷一,练伍法,计 46 条。主要讲骑兵、步兵、车兵、辎重兵的“伍法”训练,即队列训练。
卷二,练胆气,计 43 条。强调军官应爱护士兵、忧虑国事,士兵应服从指挥、勇敢杀敌。实际是一种政治训练教材,以明赏罚和张胆鼓气,作为提高战斗力之根本。
卷三,练耳目,计 16 条。主要讲如何训练士卒熟悉辨别金鼓、旗帜所显示的各种指挥信号的能力。即“以形色之旗教其目,以金鼓之声教其耳”,此为节制行列,调度指挥的训练。
卷四,练手足,计 20 条。重在训练士卒攻打防守、撕杀进退的军事技能,“以进退之节教其足,以长短之利教其手”,使士卒适应实战的要求。
卷五至卷八,介绍训练营阵之法,主要有场操、行营、野营、战约四个部分内容,概括了各兵种大兵团协同作战的实战要求。
卷九,练将,计 26 条。戚继光认为:“练兵之要,先在练将。”这一卷和杂集中的《储练通论》上、下二卷、《将官到任宝鉴》和《登坛口授》二卷,都是讲如何训练将领具备德、才、识、艺四种基本的军事素质。戚继光要求将官为全军表率,三军首锋,这些内容比起《纪效新书》大大超出了一步,为戚氏兵书中最有价值的部分。
杂集第五卷《军器制解》,主要是讲火器的研制、改进、使用和维护。
杂集第六卷《车步骑营阵解》。主要讲车、步、骑及辎营的协同作战训练方法。这是戚继光继在《纪效新书》中提出鸳鸯阵长短武器配合作战之后,又开辟出来的各兵种协同作战的战术新领域,也是古代军事思想的一大飞跃。总而言之,戚继光的两部兵书主要是突出一个“练”字,大量的内容是讲述训练。严格要求、严格训练,是戚继光军事思想的最大特色。这一思想对于我们今天仍有借鉴作用。
讲求实效是戚继光军事思想的又一重要之处,他反对华而不实,徒有形式的“花架子”。练兵提倡从实战出发,一招一式都要讲究实用。武器装备也要求讲求实际效能,只要能杀敌,不要雕纹装饰。
此外,戚继光军事著作的语言通俗易懂,可供普通士卒研读,这在古代兵书中也是绝无仅有的。
毕生戎马的戚继光不仅有显赫的战功,而且在军事科学的发展上有着杰出的贡献,当时就有人说他“集古今名将之大成”。他在中国古代军事史上,对军事训练、兵器制作和战术思想都有极大的创见。清人钱熙祚在译述《练兵实纪》时说:“观其教练诸条,深切著明,有如面语。百世而下,犹想见当日军容之盛。故宜戚镇蓟门数十年而边境无事也”。
《练兵实纪》自出书后,就受到世人的注重,明代就有许多刻本流传,此后《四库全书》、《丛书集成》等都收编了此书。戚继光的练兵思想对后世影响很大,400 多年来的军事家,都无不从戚继光的著作中吸取营养。1942年,八路军军政杂志社还编写了《戚继光治兵语录》、与《孙子》、《吴子》、《司马法》、《尉缭子》等合编为《中国古代军事思想丛书》,在延安出版发行,供八路军干部学习参考。
清代咸丰,同治年间,曾国藩、胡林翼、李鸿章等为镇压太平军,编练湘、淮军,主要就是以戚继光的军事思想作为指导原则。不过,他们编练湘、淮军突出了私家军队的性质,摒弃了戚继光的抵抗外来侵略、保国卫民的建军宗旨。继湘、淮军之后,袁世凯把持北洋水陆军队。其后大小军阀四起,阎锡山训练了“阎家军”,马步芳训练了“马家军”,蒋介石也把自己的军队视为“蒋家军”。戚继光军事思想完全被他们曲解在一个“家”字上。
正文据《四库全书》本,又参校《丛书集成初编》本,略有校改。
1553 年(嘉靖三十二年),沿海地区倭寇猖獗,戚继光被任命为署都指挥签事,负责山东全省海防。在任内,他大力修建海防工事,整顿军纪,加强练兵,使得山东海防日趋巩固,受到朝廷的赞许。1555 年(嘉靖三十四年),他又被任命为浙江都指挥佥事,主管浙江全省的屯田事务。不久,东南沿海倭患严重,他被任命为浙江宁绍台参将,管理宁波、绍兴、台州三府数十州县的军务。1558 年,他又再被提升为总兵官,镇守福建及浙江金华、温州二府,都督水陆诸戎务。在抗倭战争的实践中,戚继光愈来愈感到练兵的重要性和迫切性。经明朝廷批准,1559 年,戚继光在浙江义乌募兵建军。两年之内,他训练了三千劲卒。这支军队作战机智勇敢,使倭寇望之生畏,被人誉为“戚家军”。他在 1560 年间写成的《纪效新书》,就是他在浙江练兵、作战的经验总结,同时也是此后抗倭战争中练兵、作战的指导原则。在此后 30多年的抗倭战争中,“戚家军”战无不胜,每次都以极小的代价取得重大的胜利。甚至还创造了歼倭上千名,而“戚家军”无一伤亡的战例。戚继光也因此被人誉为“常胜将军”。
戚继光训练义乌兵,完全废弃了明军原来的卫所编制和旧的作战规则,新创立了以鸳鸯阵为基础的编制和作战方法。鸳鸯阵的编制相当于现代一个步兵班,这是古代军事史上划时代的一个创举。此阵法按照兵器协同的要求组成,根据需要还可临时变化,使得军队基层单位的战斗力大大提高。
在抗倭战争取得胜利后,京城之北边患又起。“元人北归,屡谋兴复”,蓟北长城一带亟须有能力的将领守卫。1568 年(隆庆二年),戚继光被朝廷任命为都督同知,总理蓟州、昌平、辽东、保定四镇练兵,用权与总督相同。当时这四镇是明王朝北京的军事重镇。戚继光上任时,“蓟边兵政废弛已久,一切营任行阵,志趣识见,皆患沿袭旧套。是以将不知兵,兵无节制已非一日。”原来的骑兵、步兵又不能协调作战,因此战斗力极低。戚继光到任之前的 17 年间,曾易大将 10 人,都因不能胜任边守以罪革去。戚继光奉命于危难之际,上任之后就对边守军政进行了仔细的调查分析,他决心整顿军队,重新训练出一支有战斗力的新军。《练兵实纪》就是在《纪效新书》的基础上,为蓟北练兵而作的。
《练兵实纪》起笔于 1568 年,成书于 1571 年。全书正集 9 卷,附杂集6 卷,约 10 余万字,中间还附有大量的图说。《练兵实纪》和《纪效新书》是姊妹篇。戚继光说,在南则《纪效新书》,在北则《练兵实纪》。两部书都是以军事训练为主。其练兵原则基本相同,不同之处是《纪效新书》根据东南沿海的敌情、我情而写,总结的是训练义乌兵和对倭寇作战的经验;而《练兵实纪》则是根据当时华北,特别是蓟北长城边守的敌情、我情而写,总结的是大兵团练兵、车骑步三军协同作战、训练的经验。前者突出的是以鸳鸯阵为核心,长短兵器单兵协调作战的训练。后者则是突出车步骑诸兵种协同作战的训练;前者重在练兵,后者重在练将。《练兵实纪》反映了当时编制、装备的改进和练兵方法的革新精神。主要强调车营、骑营、步营的配合作战,车兵、骑兵、步兵、铳手、炮手的协同攻守。这种协同作战的思想,比起《纪效新书》又大大进了一步。从《纪效新书》到《练兵实纪》,记录了戚继光军事思想发展的历程,说明了练兵、作战是根据不同的敌情、我情条件变化而变化的,也体现了从单兵教练到大兵团合成的全部内容。可以说,这两部书在古代兵书中是比较完整系统、而且是颇见实效的两部兵法名著。在此我们选录《练兵实纪》而未选《纪效新书》,一是考虑篇幅有限,二是从其内容价值来看,前者比后者要更新、更全、更佳一些。
《练兵实纪》正、杂各集的主要内容分别是:
卷一,练伍法,计 46 条。主要讲骑兵、步兵、车兵、辎重兵的“伍法”训练,即队列训练。
卷二,练胆气,计 43 条。强调军官应爱护士兵、忧虑国事,士兵应服从指挥、勇敢杀敌。实际是一种政治训练教材,以明赏罚和张胆鼓气,作为提高战斗力之根本。
卷三,练耳目,计 16 条。主要讲如何训练士卒熟悉辨别金鼓、旗帜所显示的各种指挥信号的能力。即“以形色之旗教其目,以金鼓之声教其耳”,此为节制行列,调度指挥的训练。
卷四,练手足,计 20 条。重在训练士卒攻打防守、撕杀进退的军事技能,“以进退之节教其足,以长短之利教其手”,使士卒适应实战的要求。
卷五至卷八,介绍训练营阵之法,主要有场操、行营、野营、战约四个部分内容,概括了各兵种大兵团协同作战的实战要求。
卷九,练将,计 26 条。戚继光认为:“练兵之要,先在练将。”这一卷和杂集中的《储练通论》上、下二卷、《将官到任宝鉴》和《登坛口授》二卷,都是讲如何训练将领具备德、才、识、艺四种基本的军事素质。戚继光要求将官为全军表率,三军首锋,这些内容比起《纪效新书》大大超出了一步,为戚氏兵书中最有价值的部分。
杂集第五卷《军器制解》,主要是讲火器的研制、改进、使用和维护。
杂集第六卷《车步骑营阵解》。主要讲车、步、骑及辎营的协同作战训练方法。这是戚继光继在《纪效新书》中提出鸳鸯阵长短武器配合作战之后,又开辟出来的各兵种协同作战的战术新领域,也是古代军事思想的一大飞跃。总而言之,戚继光的两部兵书主要是突出一个“练”字,大量的内容是讲述训练。严格要求、严格训练,是戚继光军事思想的最大特色。这一思想对于我们今天仍有借鉴作用。
讲求实效是戚继光军事思想的又一重要之处,他反对华而不实,徒有形式的“花架子”。练兵提倡从实战出发,一招一式都要讲究实用。武器装备也要求讲求实际效能,只要能杀敌,不要雕纹装饰。
此外,戚继光军事著作的语言通俗易懂,可供普通士卒研读,这在古代兵书中也是绝无仅有的。
毕生戎马的戚继光不仅有显赫的战功,而且在军事科学的发展上有着杰出的贡献,当时就有人说他“集古今名将之大成”。他在中国古代军事史上,对军事训练、兵器制作和战术思想都有极大的创见。清人钱熙祚在译述《练兵实纪》时说:“观其教练诸条,深切著明,有如面语。百世而下,犹想见当日军容之盛。故宜戚镇蓟门数十年而边境无事也”。
《练兵实纪》自出书后,就受到世人的注重,明代就有许多刻本流传,此后《四库全书》、《丛书集成》等都收编了此书。戚继光的练兵思想对后世影响很大,400 多年来的军事家,都无不从戚继光的著作中吸取营养。1942年,八路军军政杂志社还编写了《戚继光治兵语录》、与《孙子》、《吴子》、《司马法》、《尉缭子》等合编为《中国古代军事思想丛书》,在延安出版发行,供八路军干部学习参考。
清代咸丰,同治年间,曾国藩、胡林翼、李鸿章等为镇压太平军,编练湘、淮军,主要就是以戚继光的军事思想作为指导原则。不过,他们编练湘、淮军突出了私家军队的性质,摒弃了戚继光的抵抗外来侵略、保国卫民的建军宗旨。继湘、淮军之后,袁世凯把持北洋水陆军队。其后大小军阀四起,阎锡山训练了“阎家军”,马步芳训练了“马家军”,蒋介石也把自己的军队视为“蒋家军”。戚继光军事思想完全被他们曲解在一个“家”字上。
正文据《四库全书》本,又参校《丛书集成初编》本,略有校改。
分给教习次第(十五条)。
一。行伍之卒,愚夫也;介胃之士,未闲文墨者也。故其为辞必鄙近通俗,条约贵简,但欲成桓桓节制之师,十全无一隙漏,即此十册未见其多,总而约之,一语足该矣。请求之。
一。给习之术,必须先以练将册给将,练卒册给卒,每队一册,每一旗择一识字人诵训讲解,全队口念心记。
一。寻常比较武艺,点卯不到,小有过失,事干人众,应责治者,即以条约为赏罚。凡能诵五条免打一棍,如此行去,不待戒而自熟。
一。俟熟,将此本见之行事之实以信之;习而未通者,因其行事而通之。
一。练伍一册,止是选兵练伍之将宜全习之,此开练第一首务也。兵法斗万众如一人,臂指节制之根要,咸属于此,不可不详玩而信行之。
一。次将练耳目一册,给将卒通习之如前。
一。次将练手足一册,给大小将领,预备什物,分拨教师教习之。
一。次将行伍一册,给发习之如前。
一。次将野营一册,给发习之如前。
一。次将战约一册,给发习之如前。
一。士卒应罚背条款者,不必一字一句顺文背出,但每款内能记念得大义是要如何,即准为背熟之例。
一。将领偏裨而上,须条条款款背记,即练卒条款,将官亦必诵熟。
一。士卒每次只与一册,每册多不过数十条,一日限定短条记三条,长出一条,一月可记二册,俟一册熟再给一册,今所刊书册,每一卷为一本者,正谓便于刷印,颁给队伍耳。
一。附储将材料一卷,论练兵一卷,皆将兵之官与将将者之所有事也。不必用以训士卒。如卒中能自奋习者听。
一。如此教之,庶愚蒙士卒,日诱其入而不见其多,大约一军之义,即至愚者皆得通晓。如此,可以人自为战,谓之节制之师,谓之兔罝干城,举行伍之下皆知兵之将矣。以一数十,扩而充之,一年之内,节制数十万,可以立就云。
一。行伍之卒,愚夫也;介胃之士,未闲文墨者也。故其为辞必鄙近通俗,条约贵简,但欲成桓桓节制之师,十全无一隙漏,即此十册未见其多,总而约之,一语足该矣。请求之。
一。给习之术,必须先以练将册给将,练卒册给卒,每队一册,每一旗择一识字人诵训讲解,全队口念心记。
一。寻常比较武艺,点卯不到,小有过失,事干人众,应责治者,即以条约为赏罚。凡能诵五条免打一棍,如此行去,不待戒而自熟。
一。俟熟,将此本见之行事之实以信之;习而未通者,因其行事而通之。
一。练伍一册,止是选兵练伍之将宜全习之,此开练第一首务也。兵法斗万众如一人,臂指节制之根要,咸属于此,不可不详玩而信行之。
一。次将练耳目一册,给将卒通习之如前。
一。次将练手足一册,给大小将领,预备什物,分拨教师教习之。
一。次将行伍一册,给发习之如前。
一。次将野营一册,给发习之如前。
一。次将战约一册,给发习之如前。
一。士卒应罚背条款者,不必一字一句顺文背出,但每款内能记念得大义是要如何,即准为背熟之例。
一。将领偏裨而上,须条条款款背记,即练卒条款,将官亦必诵熟。
一。士卒每次只与一册,每册多不过数十条,一日限定短条记三条,长出一条,一月可记二册,俟一册熟再给一册,今所刊书册,每一卷为一本者,正谓便于刷印,颁给队伍耳。
一。附储将材料一卷,论练兵一卷,皆将兵之官与将将者之所有事也。不必用以训士卒。如卒中能自奋习者听。
一。如此教之,庶愚蒙士卒,日诱其入而不见其多,大约一军之义,即至愚者皆得通晓。如此,可以人自为战,谓之节制之师,谓之兔罝干城,举行伍之下皆知兵之将矣。以一数十,扩而充之,一年之内,节制数十万,可以立就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