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中國 人物列錶
佚名 Yi Ming(現代中國)趙焰 Zhao Yan(現代中國)白先勇 Bai Xianyong(現代中國)
餘秋雨 Yu Qiuyu(現代中國)於丹 Yu Dan(現代中國)孟憲實 Meng Xianshi(現代中國)
徐城北 Xu Chengbei(現代中國)葉坦 She Tan(現代中國)李寶臣 Li Baochen(現代中國)
王衛平 Wang Weiping(現代中國)董健 Dong Jian(現代中國)周傑倫 Jay Chou(現代中國)
劉德華 Andy Lau(現代中國)黃曉陽 Huang Xiaoyang(現代中國)楊瀾 Yang Lan(現代中國)
張立憲 Zhang Lixian(現代中國)鬍一虎 Hu Yihu(現代中國)李子大道 Li Zidadao(現代中國)
張靚蓓 Zhang Jingbei(現代中國)鄭培凱 Zheng Peikai(現代中國)傅謹 Fu Jin(現代中國)
鬍金兆 Hu Jinzhao(現代中國)佩德羅•阿爾莫多瓦 Pedro Almodovar(現代中國)吳虹飛 Wu Hongfei(現代中國)
夏君 Xia Jun(現代中國)方子 Fang Zi(現代中國)石鐘山 Shi Zhongshan(現代中國)
王寶強 Wang Baojiang(現代中國)梅紹武 Mei Shaowu(現代中國)梅衛東 Mei Weidong(現代中國)
王崢 Wang Zheng(現代中國)朱軍 Zhu Jun(現代中國)高曉曦 Gao Xiaoxi(現代中國)
竇欣平 Dou Xinping(現代中國)師洋媽媽 Shi Yangmama(現代中國)張小蛇 Zhang Xiaoshe(現代中國)
丁志可 Ding Zhike(現代中國)徐昕 Xu Xin(現代中國)廖小東 Liao Xiaodong(現代中國)
李伶 Li Ling(現代中國)張西 Zhang Xi(現代中國)郭敬明 Guo Jingming(現代中國)
萬冰 Mo Bing(現代中國)水能沉 Shui Nengchen(現代中國)金海濤 Jin Haitao(現代中國)
周冰冰 Zhou Bingbing(現代中國)濮存昕 Pu Cunxin(現代中國)童道明 Tong Daoming(現代中國)
方俞 Fang Yu(現代中國)黃健翔 Huang Jianxiang(現代中國)李小牧 Li Xiaomu(現代中國)
田亮 Tian Liang(現代中國)楊景賢 Yang Jingxian(現代中國)陳凱歌 Chen Kaige(現代中國)
蘇七七 Su Qiqi(現代中國)顧志坤 Gu Zhikun(現代中國)翁思再 Weng Saizai(現代中國)
蔡登山 Cai Dengshan(現代中國)花映紅 Flowers Yinghong(現代中國)李伶伶 Li Lingling(現代中國)
丁維忠
現代中國  (1936年)
籍貫: 浙江吳興

小說評論 Novel review《是是非非王熙鳳》

閱讀丁維忠在小说之家的作品!!!
  又名了淦。副研究員。浙江吳興人。1956年至1957年在上海外語學院俄語係學習,1962年畢業於上海復旦大學中文係。1979年調本院紅樓夢研究所,中國紅樓夢學會、中國美學學會會員。
  主要成果有:50年代末,開始研究文藝理論與美學,1958年參加了《文藝思想鬥爭史》的編寫,1961年美學論文中提出了“美是人的本質力量勝利狀態的感性顯現”的觀點和創美學――審美學――藝術學美學體係的基本構架。自70年代末開始,主要從事紅學研究,參加了《紅樓夢》新版本的註釋和院重點科研項目《紅樓夢研究史》的撰寫。此外,曾受聘擔任大型係列影片《紅樓夢》的顧問。發表文章有:《“補天”――紅樓夢與賈寶玉的靈魂》發表於1982年《學習與探索》第3期;《“斥天”的補天派》發表於1982年《北方論叢》第5期;《紅樓夢的三綫結構與三重旨意》發表於1983年《紅樓夢學刊》第2期;《賈寶玉的近代民主主義――人文主義萌芽》發表於1982年《紅樓夢學刊》第1期;《紅樓夢――中國早期的人文主義文學》1986年國際紅樓夢研討會論文;《成書過程:不容忽略的“傳奇”本〈紅樓夢〉》1992年國際紅樓夢研討會論文。此外,在《美學研究》、《復旦學報》等刊物上發表了《論馬剋思的創美原理與“ 美的規律”》、《文藝起源的主客觀條件――兼析“綜合淪”》、《美學的研究方法》、《平凡與偉大的辯證法――談領袖形象的造塑》等。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