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臘 人物列錶
荷馬 Homer薩福 Sappho
赫西俄德 Hesiod奧迪塞烏斯·埃裏蒂斯 Odysseas Elytis
卡瓦菲斯 Constantine Peter Cavafy裏索斯 Yannis Ritsos
阿基米德 Archimedes蘇格拉底 Socrates
柏拉圖 Plato亞裏士多德 Aristotle
希羅多德 Herodotus亞歷山大大帝 Alexander the Great
阿斯剋雷比阿底斯 阿斯克雷比阿 end of Sri Lanka阿那剋裏翁 Anacreon
巴門尼德 Parmenides
亞裏士多德
希臘  (前384年前322年)

  Aristotle (Greek: Ἀριστοτέλης Aristotélēs) (384 BC - 322 BC)
  亞裏士多德(前384—前322年),古希臘斯吉塔拉人,是世界古代史上最偉大的哲學家、科學家和教育傢之一。
  亞裏士多德是柏拉圖的學生,亞歷山大的老師。公元前335年,他在雅典辦了一所叫呂剋昂的學校,被稱為逍遙學派。馬剋思曾稱亞裏士多德是古希臘哲學家中最博學的人物,恩格斯稱他是古代的黑格爾。
  亞裏士多德師承柏拉圖,主張教育是國傢的職能,學校應由國傢管理。他首先提出兒童身心發展階段的思想;贊成雅典健美體格、和諧發展的教育,主張把天然素質,養成習慣、發展理性看作道德教育的三個源泉,但他反對女子教育,主張“文雅”教育,使教育服務於閑暇。
  亞裏士多德一生勤奮治學,從事的學術研究涉及到邏輯學、修辭學、物理學、生物學、教育學、心理學、政治學、經濟學、美學等,寫下了大量的著作,他的著作是古代的百科全書,據說有四百到一千部,主要有《工具論》、《形而上學》、《物理學》、《倫理學》、《政治學》、《詩學》等。他的思想對人類産生了深遠的影響。他創立了形式邏輯學,豐富和發展了哲學的各個分支學科,對科學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生平(一)
  亞裏士多德出生於色雷斯的斯塔基拉,父親是馬其頓王的禦醫。公元前366年亞裏士多德被送到雅典的柏拉圖學院學習,此後20年間亞裏士多德一直住在學園,直至老師柏拉圖去世。柏拉圖去世後,由於學園的新首腦比較同情柏拉圖哲學中的數學傾嚮,令亞裏士多德無法忍受,便離開雅典。
  離開學園後,亞裏士多德先是接受了先前的學友赫米阿斯的邀請訪問小亞細亞。赫米阿斯當時是小亞細亞沿岸的密細亞的統治者。亞裏士多德在那裏還娶了赫米阿斯的侄女為妻。但是在公元前344年,赫米阿斯在一次暴動中被謀殺,亞裏士多德不得不離開小亞細亞,和傢人一起到了米提利尼。
  3年後,亞裏士多德又被馬其頓的國王腓力浦二世召喚回故鄉,成為當時年僅13歲的亞歷山大大帝的老師。根據古希臘著名傳記作傢普魯塔剋的記載,亞裏士多德對這位未來的世界領袖灌輸了道德、政治以及哲學的教育。我們也有理由相信,亞裏士多德也運用了自己的影響力,對亞歷山大大帝的思想形成起了重要的作用。正是在亞裏士多德的影響下,亞歷山大大帝始終對科學事業十分關心,對知識十分尊重。但是,亞裏士多德和亞歷山大大帝的政治觀點或許並不是完全相同的。前者的政治觀是建築在即將衰亡的希臘城邦的基礎上的,而亞歷山大大帝後來建立的中央集權帝國對希臘人來說無異是野蠻人的發明。
  儘管自己的學生已經是貴為國王,亞裏士多德並沒有一直留在國王身邊,他决定回到雅典,建立自己的學園,教授哲學。亞裏士多德得非常重視教學方法,他反對刻板的教學方式,於是他經常帶着學生在花園林蔭大道上一邊散步、一邊討論哲理,因此後人把亞裏士多德學派稱作“逍遙學派”。
  公元前335年腓力浦去世,亞裏士多德又回到雅典,並在那裏建立了自己的學校。學園的名字(Lyceum)以阿波羅神殿附近的殺狼者(呂刻俄斯)來命名。在此期間,亞裏士多德邊講課,邊撰寫了多部哲學著作。亞裏士多德講課時有一個習慣,即邊講課,邊漫步於走廊和花園,正是因為如此,學園的哲學被稱為“逍遙的哲學”或者“漫步的哲學”。亞裏士多德的著作在這一期間也有很多,主要是關於自然和物理方面的自然科學和哲學,而使用的語言也要比柏拉圖的《對話錄》晦澀許多。他的作品很多都是以講課的筆記為基礎,有些甚至是他學生的課堂筆記。因此有人將亞裏士多德看作是西方第一個教科書的作者。亞歷山大死後,雅典人開始奮起反對馬其頓的統治。由於和亞歷山大的關係,亞裏士多德不得不因為被指控不敬神而逃到加而西斯避難。他的學園則交給了狄奧弗拉斯圖掌管。一年之後,公元前322年,亞裏士多德去世,去世的原因是一種多年積纍的疾病所造成的。關於他被毒死,或者由於無法解釋潮汐現象而跳海自殺的傳言是完全沒有史實根據的。
  
  生平(二)
  公元前三八四年,亞裏士多德生於富拉基亞的斯塔基爾希臘移民區,這座城市是希臘的一個殖民地,與正在興起的馬其頓相鄰。他的父親是馬其頓國王腓力二世的宮廷侍醫。從他的家庭情況看,他屬於奴隸主階級中的中産階層。他於公元前三六七年遷居到雅典,曾經學過醫學,還在雅典柏拉圖學院學習過很多年,成為了柏拉圖學院的積極參加者。
  從十八歲到三十八歲——在雅典跟柏拉圖學習哲學的二十年,對亞裏士多德來說是個很重要的階段,這一時期的學習和生活對他一生産生了决定性的影響。蘇格拉底是柏拉圖的老師,亞裏士多德又受教於柏拉圖,這三代師徒都是哲學史上赫赫有名的人物。在雅典的柏拉圖學園中,亞裏士多德表現的很出色,柏拉圖稱他是“學園之靈”。但亞裏士多德可不是個衹崇拜權威,在學術上唯唯諾諾而沒有自己的想法的人。他同大談玄理的老師不同,他努力的收集各種圖書資料,勤奮鑽研,甚至為自己建立了一個圖書室。有記載說,柏拉圖曾諷刺他是一個書呆子。在學院期間,亞裏士多德就在思想上跟老師有了分歧。他曾經隱喻的說過,智慧不會隨柏拉圖一起死亡。當柏拉圖到了晚年,他們師生間的分歧更大了,經常發生爭吵。
  公元前三四七年,柏拉圖去世,亞裏士多德在雅典繼續呆了兩年。此後,他開始遊歷各地。公元前三四三年,他受馬其頓國王腓力二世的聘請,擔任起太子亞歷山大的老師。當時,亞歷山大十三歲,亞裏士多德四十二歲。公元前三三八年,馬其頓國王腓力二世打敗了雅典、底比斯等國組成的反馬其頓的聯軍,從此稱霸希臘。次年,腓力召開全希臘會議,會議約定希臘各邦停止戰爭,建立永久同盟,由馬其頓擔任盟主。在會議上,腓力宣佈,他將統帥希臘各邦聯軍,遠征波斯。至此,馬其頓實際上掌握了全希臘的軍政大權,希臘各邦已經名存實亡,成為馬其頓的附庸。
  腓力於公元前三三六年被刺身亡。他的兒子、年僅二十歲的亞歷山大即位為王。公元前三三四年,亞歷山大率領馬其頓軍和希臘各邦的聯軍出徵波斯。在不到十年的時間裏,他打跨了號稱百萬的波斯大軍,接着摧毀了古老的波斯帝國。一個空前龐大的亞歷山大帝國 ——其領土西起希臘,東到印度河,南包埃及,北抵中亞——建立起來了。公元前三二三年,亞歷山大病故。這個憑着武力徵服建立起來的大帝國,經過混戰,分裂成幾個獨立的王國。
  就在這個時局動蕩的年代裏,亞裏士多德重返雅典,在那裏一住就是二十年,即從亞歷山大出發遠征的前一年到亞歷山大去世的那一年。在這段時間裏,雖然馬其頓在軍事和政治上控製了雅典,但那裏的反馬其頓的潛力還是很大的。亞裏士多德來到雅典,可能肩負有說服雅典人服從馬其頓的政治使命。亞裏士多德在雅典受到了很多的優待,除了在政治上的顯赫地位以外,他還得到了亞歷山大和各級馬其頓官僚大量的金錢、物資和土地資助。他所創辦的呂剋昂學園,占有阿波羅呂剋昂神廟附近廣大的運動場和園林地區。在學園裏,有當時第一流的圖書館和動植物園等。他在這裏創立了自己的學派,這個學派的老師和學生們習慣在花園中邊散步邊討論問題,因而得名為“逍遙派”。據說,亞歷山大為他的老師提供的研究費用,為八百金塔蘭(每塔蘭重合黃金六十磅)。亞歷山大還為他的老師提供了大量的人力。他命令他的部下為亞裏士多德收集動植物標本和其他資料。
  事實上,亞裏士多德浩瀚的著作,實非一人之力所能完成。譬如,他曾對一百五十八種政治制度作了概述和分析,這項工作所需要涉及的大量搜集整理工作,如果沒有一批助手的協助,是不可能做完的。當亞歷山大去世的消息傳到雅典時,那裏立刻掀起了反馬其頓的狂潮,雅典人攻擊亞裏士多德,並判他為不敬神罪,當年蘇格拉底就是因不敬神罪而被判處死刑的。但亞裏士多德最終逃出了雅典,第二年,因身染重病離開人世,終年六十三歲。
  
  主要觀點及主要思想
  亞裏士多德把科學分為:
  (1)理論的科學(數學、自然科學和後來被稱為形而上學的第一哲學);
  (2)實踐的科學(倫理學、政治學、經濟學、戰略學和修飾學);
  (3)創造的科學,即詩學。
  
  (一)哲學方面
  亞裏士多德首先是個偉大的哲學家,他雖然是柏拉圖的學生,但卻拋棄了他的老師所持的唯心主義觀點。柏拉圖認為理念是實物的原型,它不依賴於實物而獨立存在。亞裏士多德則認為實在界乃是由各種本身的形式與質料和諧一致的事物所組成的。“質料”是事物組成的材料,“形式”則是每一件事物的個別特徵。就像是現在有一隻鼓翅亂飛的雞,這衹雞的“形式”是它會鼓翅、會咕咕叫、會下蛋等。當這衹雞死時,“形式”也就不再存在,唯一剩下的就是雞的物質。柏拉圖斷言感覺不可能是真實知識的源泉。亞裏士多德卻認為知識起源於感覺。這些思想已經包含了一些唯物主義的因素。亞裏士多德和柏拉圖一樣,認為理性方案和目的是一切自然過程的指導原理。可是亞裏士多德對因果性的看法比柏拉圖的更為豐富,因為他接受了一些古希臘時期對這個問題的看法。他指出,因主要有四種,第一種是質料因,即形成物體的主要物質。第二種是形式因,即主要物質被賦予的設計圖案和形狀。第三種是動力因,即為實現這類設計而提供的機構和作用。第四種是目的因,即設計物體所要達到的目的。舉個例子來說,製陶者的陶土為陶器提供其質料因,而陶器的設計樣式則是它的形式因,製陶者的輪子和雙手是動力因,而陶器打算派的用途是目的因。亞裏士多德本人看中的是物體的形式因和目的因,他相信形式因藴藏在一切自然物體和作用之內。開始這些形式因是潛伏着的,但是物體或者生物一旦有了發展,這些形式因就顯露出來了。最後,物體或者生物達到完成階段,其製成品就被用來實現原來設計的目的,即為目的因服務。他還認為,在具體事物中,沒有無質料的形式,也沒有無形式的質料,質料與形式的結合過程,就是潛能轉化為現實的運動。這一理論表現出自發的辯證法的思想。
  亞裏士多德在哲學上最大的貢獻在於創立了形式邏輯這一重要分支學科。邏輯思維是亞裏士多德在衆多領域建樹卓越的支柱,這種思維方式自始至終貫穿於他的研究、統計和思考之中。當然,他也犯錯誤,但次數很少。
  
  四因說亞裏士多德認為自然界有一種「原因」關係的存在。這種“原因”觀念不同於近代以來的“因果”觀念,“原因”與“為什麽”相對應,並不與“結果”相對應。即“目的因”、“物質因”、“動力因”和“形式因”。
  「物質因」(Material Cause)代表了一個事物從一堆零件、成分、基礎、或是原料所組成的存在形式,將物質的構成追溯至零件的部分(要素、成分),接著形成一個完整的(係統、架構、混合、綜合、復合、或結合)。舉例而言,形成一尊大理石雕像的大理石等原料便是物質因。 「形式因」(Formal Cause)可以告訴我們一個事物是由怎樣的定義、形式、形狀、本質、綜合、或原形所構成的,解釋了構成一個事物的基本原則或法則,這衹是整個事物(整套原因關係)的其中一部分(宏觀結構)。舉例而言,雕塑一尊大理石雕像的草稿或設計圖就是其形式因。 「動力因」(Efficient Cause)指的是改變事物的動力及起因,研究「是什麼改變了什麼、而又是什麼造成了這個改變」,範圍包括了所有事物間的媒介,包括有生命的或無生命的、動力的起源或是被改變的事物。舉例而言,將大理石雕刻為雕像的藝術傢就是動力因。 「目的因」(Final Cause)指的則是一件事物存在的原因、或是改變的原因,包括了有目的的行動和活動。一件事物的目的因是它之所以存在的原因,或者說是它之所以改變的原因。這也解釋了現代所謂的心理動機,包括了意志、需求、動機、理性、非理性、倫理,所有這些動機都是創造行為的來源。舉例而言,一尊完成了的大理石雕像就是藝術傢的目的因(目的論)。
  
  (二)天文學方面
  亞裏士多德認為運行的天體是物質的實體,地球是球形的,是宇宙的中心;地球和天體由不同的物質組成,地球上的物質是由水氣火土四種元素組成,天體由第五種元素“以太”構成。
  
  (三)物理學方面
  亞裏士多德反對原子論;不承認有真空存在;他還認為物體衹有在外力推動下纔運動,外力停止,運動也就停止;還認為作自由落體運動的物體重的比輕的落得快(此結論後被伽利略推翻)!
  1. 地上世界由土、水、氣、火,四大元素組成。其中每種元素都代表四種基本特性(幹、濕、冷、熱)中兩種特性的組合。土=幹+冷;水=濕+冷;氣=濕+熱;火=+熱。
  2. 天上世界由以太組成(行星等)。
  在物理學的力學上,亞裏斯多德的成就也不少,但是最常被提到的,卻是他所犯的錯誤。亞裏斯多德提出的假設是“凡是運動的物體,一定有推動者在推着它運動——是建立在日常經驗上。若你看到一個東西在移動,你就會尋找一個推動它的東西(像是我們的手、身體)。當沒什麽東西推它時,它就會停止移動,是一個推着一個,不能無限製地追溯上去,“必然存在第一推動者”,中古世紀的基督教說“第一推動者” 就是指上帝,並將亞裏斯多德的學說,與基督教教義結合。這樣的結合讓亞裏斯多德的學說成為權威學說,一直到了牛頓手裏,纔建立正確的力學學說。另外,亞裏斯多德又認為較重物體的下墜速度會比較輕物體的快,這個錯誤觀點要到十六世紀,意大利科學家伽利略從比薩塔上擲下兩個不同重量圓球的實驗中纔被推翻。
  還有亞裏士多德認為白色是一種再純不過的光,而平常我們所見到的各種顔色是因為某種原因而發生變化的光,是不純淨的,這種結論直到17世紀大傢對這一種結論堅信不移,為了驗證之一觀點,牛頓把一個三棱鏡放在陽光下,陽光透過三棱鏡後形成了紅,橙,黃,緑,藍,靛,紫七種顔色組成的光帶照射在光屏上,牛頓得到了跟人們原先一直認為正確的觀點完全相反的結論:白光是由這七種顔色的光組成的,這七種光纔是純淨的。
  
  (四)生物學方面
  他對五百多種不同的植物動物進行了分類,至少對五十多種動物進行瞭解剖研究,指出鯨魚是胎生的,還考察了小雞胚胎的發育過程。
  在達爾文之前沒有一個人比亞裏士多德(公元前384-322)對我們瞭解生物界作出的貢獻更多。他的生物學知識很廣博,知識來源也很廣泛。他在少年時期曾當過醫師的學徒,後來又在勒斯波斯島居住過三年,花了很多時間研究海洋生物。生物學史的各個方面幾乎都得從亞裏士多德開始。他是將生物學分門別類的一第一個人,並為之寫出了專門著作(如動物分類,動物繁殖等一等),他首先發現了比較法的啓發意義並理所當然地被尊稱為比較法的創始人。他也是詳細敘述很多種動物生活史的第一個人。他寫出了關於生殖生物學和生活史的第一本書。他特別註意生物多樣性現象以及動植物之間的區別的意義。雖然他沒有提出正式的分類(法),但是他按一定的標準對動物進行了分類,而且他對無脊椎動物的分類比兩千年後林奈的分類更合理。在生理學上他大都采用了傳統觀點因而並不出色。和他的前輩比較起來,他是一個堅定的經驗主義者。他的推論總是植根於他過去的觀察。他在《動物繁殖》(De generatione animalium 760b28)一文中曾明確表示從感官所得到的信息(知識)是首位的,超過理智思考所能提供的信息。在這一方面他和經院哲學家中的亞裏士多德派完全不同,後者認為單憑推論就能推論出一切問題。
  亞裏士多德的顯著特點是追究原因,他並不滿足於僅僅提出“怎樣”的問題,而且還提出“為什麽” 的問題,這在當時來說是非常了不起的。為什麽有機體從一個受精卵發育成完整的成體?為什麽生物界中目的導嚮的活動和行為如此之多?他清楚地瞭解僅僅構成軀體的原材料並不具備發展成復雜有機體的能力。必然有某種額外的東西存在,他稱之為eidos。和柏拉圖所下的定義完全不同,亞裏士多德的eidos是程序目的性原則,在他的思想中這詞所表示的意思和現代生物學家的遺傳程序所表達的完全一樣。和柏拉圖相反,柏拉圖認定有一種外在的力量用來解釋自然界的秩序,特別是它的趨嚮於復雜化和達到目標的傾嚮,而亞裏士多德則認為自然物按本身的性質而行動,所有的自然現象都是作用過程或過程的表現。由於任何過程都有目的,所以他認為對目的的研究是研究自然的主要組成部分。因此對亞裏士多德來說,一切結構和生物性活動都有其生物學意義,或者就像我們現在所說的,有其適應意義。亞裏士多德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解釋這些意義。亞裏士多德的“為什麽”問題在生物學史上具有重要的啓示作用。。“為什麽?”是進化生物學家在其研究中所提出的最重要的問題。關於世界的起源和性質有四種設想:(1)持續時間短的靜止世界(猶太-基督教創造的世界);(2)持續時間無限的靜止世界(亞裏士多德的世界觀);(3)循環變化的世界,鼎盛時期與衰敗時期交相更替;(4)逐漸進化的世界(拉馬剋,達爾文的觀點)。亞裏士多德堅信世界基本完美無缺從而排除了進化的觀點。亞裏士多德的先進思想衹是近幾十年纔得到充分肯定。他在過去幾個世紀中之所以聲名狼籍有幾個原因。一個原因是托馬斯主義者奉他為他們的權威哲學家,後來當經院哲學聲譽掃地時,亞裏士多德也就自然地跟着倒了黴。另一個更重要的原因是在十六,十七世紀科學革命時期中幾乎全部着重點都放在物理科學上。由於亞裏士多德發展了著名的生物學哲學,同時不幸地認為宏觀世界與微觀世界可以同樣看待,人們便將他的生物學思想引用於物理學和宇宙學。這樣一來就産生了可悲的後果,正如十六、十七、十八世紀中培根,笛卡爾以及許多其它學者一再指責的那樣。考慮到亞裏士多德的大部分研究是如此出色,如此富有創造性,這些學者對他的百般非難與嘲諷真是難以令人理解。隨着生物科學從物理科學中解放出來的程度,現代對亞裏士多德的重要性的重新評價也隨之增長。衹是當現在對生物有機體的雙重性充分認識了之後纔領悟到生長發育和功能的設計藍圖——遺傳程序就相當於亞裏士多德所假定的造型因素(formative-principle)。幾百年來哲學界和物理學界一直對亞裏士多德這樣的一些博物學家的意見充耳不聞,這些博物學家認為為了從蛙卵形成青蛙,從雞蛋變成雞,就必需要有比物理學定律更多的一些東西(Mayr,1976)。這並不需要任何精靈妖魔,所需要的衹是承認復雜的生物係統是具有三十多億年歷史的遺傳程序的産物。般有什麽東西比宏觀世界與微觀世界遵從同一法則的荒誕說法更能引起消耗無謂精力的爭論。現在還沒有跡象表明這種見識已經波及到大多數哲學家,不過在生物學家中已經開始認識到這一點。希臘的三種生物學傳統在亞裏士多德之後仍然繼續流行。博物學,特別是植物的描述和分類在 TheophrastusS和Dioscorides的著作中達到了新的高度,而Pliny(公元23-79)則對動物學感興趣,是一位百科全書式的編纂者。生物醫學傳統到蓋論(Galen,公元131~200)時達到高峰,他的影響一直持續到19世紀。亞裏士多德以後的哲學界中,在伊壁鳩魯學派和斯多噶學派之間産生了分化。伊壁鳩魯(公元前342—271)及其學派以德謨剋利特的觀點為依據,認為萬物都由不變的原子構成,原子不停地旋轉並隨機地相互碰撞。伊壁鳩魯對生物和非生物世界作出了深思熟慮的唯物主義解釋,認為一切事物都經由自然原因發生。就地看來生命是由於無生命物質運動的結果。生命如何表現則取决於構型合適的原子如何裝配,他的這種解釋是非常現代化的。Lucretius(公元前99-55)是他的追隨者之一,也是一位同樣毫不妥協的原子論唯物主義者。他們兩人都反對亞裏士多德的目的論思想。Lucretius提出了一種理由充分的論點來反對設計概念。此外他還發表過一些論點,這些論點在十八、十九世紀又一再被提及。然而他在批評某些原子論者時又極力為亞裏士多德辯護,這些原子論者認為通過水與火的偶然相互作用可以産生獅子和橡樹。在這個方面,蓋倫同意他的意見。
  伊壁鳩魯學派的論點主要是針對斯多噶學派的,後者支持泛神論(多神論)並深信世界是為了人類的利益而被設計創造出來的。按照他們的意見,哲學的目的是認識和瞭解世界的秩序,後來自然神學就導源於斯多噶學派。斯多噶學派不承認機遇是世界的因素之一;認為任何事物都是有目的,决定論的。他們是嚴格的人類中心論者,十分強調有智慧的人類和由本能驅使的動物之間的區別(Pohlenz,1948)。
  Lucretius和蓋倫以後一直到文藝復興,生物學中並沒有出現真正有意義的事態。就我所知阿拉伯人對生物學沒有作出重要貢獻,即使有兩位著名的,對生物學極感興趣的阿拉伯學者Avicenna(980—1037)和Aberrhos(Ibn Rosh,1120-1198)也是如此。不過,通過阿拉伯人的翻譯纔使得西方世界重新認識亞裏士多德,這可能是阿拉伯人對生物學史所作出的最偉大貢獻,其它的貢獻則是更間接的。希臘人是偉大的思想傢,但並不重視實驗。(Regenbogen,1931)。與之相反,阿拉伯人是偉大的實驗傢,甚至可以說他們奠定了以後興起的實驗科學的基礎。然而通嚮這最後目標的路程極為麯折,冶金術就是最重要的中間站。
  
  (五)邏輯學及數學方面
  亞裏士多德認為分析學或邏輯學是一切科學的工具。他是形式邏輯學的奠基人,他力圖把思維形式和存在聯繫起來,並按照客觀實際來闡明邏輯的範疇。亞裏士多德把他的發現運用到科學理論上來。作為例證,他選擇了數學學科,特別是幾何學,因為幾何學當時已經從泰勒斯想對土地測量的經驗規則給予合理說明的早期試驗階段,過渡到後來的具有比較完備的演繹形式的階段。但是,邏輯學的三段論法對實驗科學確實毫無用處的。因為實驗科學所追求的目標是發現,而不是從公認的前提得到形式證明。從元素不能再分割為更簡單的物體的前提出發,在1890年未嘗不可提出一個正確的已知元素表,但是到1920年,再運用這個前提就會把一切放射性元素排除在外。前提既然已經改變,“元素”一詞的意義也就改變了。但是,這個事實並不能證明三段論是沒用的,也不能就此認定現代物理學是錯誤的。幸運的是,現代的實驗傢並不再為邏輯形式而耗費心神了,但希臘和中古時代的科學界卻在亞裏士多德的權威下,運用演繹法把許多錯誤的權威說成是絶對正確的,並用欺騙性的邏輯形式進行了許多錯誤的推論。
  
  (六)教育方面
  亞裏士多德認為理性的發展是教育的最終目的,主張國傢應對奴隸主子弟進行公共教育。使他們的身體、德行和智慧得以和諧地發展。在教學方法上,亞裏士多德重視練習與實踐的作用。如在音樂教學中,他經常安排兒童登臺演奏,現場體驗,熟練技術,提高水平。在師生關係上,亞裏士多德不是對導師一味言聽計從,唯唯諾諾,而是在繼承的基礎上敢於思考、堅持真理、勇於挑戰。他那“吾愛吾師,吾尤愛真理”的品格,鼓舞着他把柏拉圖建立起來的教學理論推進到了一個更高的水平。
  亞裏士多德的教學思想是建立在他的人性論、認識論及其對於兒童身心發展考察的基礎之上的。他把人的靈魂分為兩個部分,一是非理性靈魂,其功能是本能、感覺、欲望等,二是理性靈魂,其功能是思維、理解、認識等。他認為在人的認識過程中,靈魂的主要功能是感覺和思考。靈魂藉助於感覺器官而感知外界事物,那被感覺的東西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從而承認感覺在認識過程中的地位和作用。但是,他又認為感覺在這裏衹起到一種誘發的作用,真理和知識衹有通過理性的思考才能獲得。因此,亞裏士多德的教學目的是發展靈魂高級部分的理性。
  亞裏士多德為其哲學學校設立了“百科全書”式的課程。他主張學生在德、智、體、美等方面全面發展,且在不同時期各有所側重。幼兒期以身體發展(體育)為主;少年期以音樂教育為核心、以德、智、美為主要內容;高年級要學習文法、修辭、詩歌、文學、哲學、倫理學、政治學以及算術、幾何、天文、音樂等學科。但不管怎樣,重心都應放在發展學生的智力上。他特別強調音樂在培養兒童一般修養上的作用。認為音樂具有娛樂、陶冶性情、涵養理性三種功能,它能使人解疲乏、煉心智、塑造性格、激蕩心靈,進而通過沉思進入理性的、高尚的道德境界。在體育教學中,他不同意教師衹讓學生進行嚴酷甚至痛苦的訓練,要教 “簡便的體操”和“輕巧的武藝”,着重於讓兒童身體正常發展。
  
  (七)政治方面
  《政治學》是古希臘思想傢最重要的政治學論著。成書於公元前326年。中譯本由吳頌臯、吳旭初據英國B.喬維特英譯本(1921年修訂版)譯出,商務印書館於1934年出版。1965年8月商務印書館出版吳壽彭譯本。全書在對100多個城邦政製分析比較的基礎上,從人是天然的政治動物這一前提出發,係統論述了什麽是對公民最好的國傢。全書共8103章,按內容可分4部分。①第1、3捲,探討城邦、政體等基本理論。認為城邦是至高而廣涵的一種社會團體,追求最高最廣的善業。人類是天生的政治動物,經家庭、村坊而組成城邦。政體按其宗旨及最高統治權執行者的人數,分為正宗與變態兩大類。前者為君主、貴族、共和3種,後者為僭主、寡頭、平民3種。②第2捲,批駁取消私有財産和家庭的主張,評析當時的各種政製。③第4、5、6,論述現實中的平民、寡頭、共和等政體的具體形態、變革原因及其防範措施,提出以中産階級為主體的共和政體是最穩定的政體。④第7、8捲,論述理想城邦中的道德、人口、疆域、民族性和教育等問題。《政治學》被公認為西方傳統政治學的開創之作。它所建立的體係和一係列政治觀點,對西方政治思想的發展産生過深遠影響。
  
  重要著述
  亞裏士多德對世界的貢獻之大,令人震驚。他至少撰寫了170種著作,其中流傳下來的有47種。當然,僅以數字衡量是遠遠不夠的,更為重要的是他淵博的學識令人折服。他的科學著作,在那個年代簡直就是一本百科全書,內容涉及天文學、動物學、胚胎學、地理學、地質學、物理學、解剖學、生理學,總之,涉及古希臘人已知和各個學科。他的著作包含三個方面:一是前人的知識積纍,二是助手們為他所作的調查與發現,三是他自己獨立的見解。
  亞裏士多德的著作所表述的觀點是,人類生活及社會的每個方面,都是思考與分析的客體;宇宙萬物不被神、機會和幻術所控製,而是遵循着一定的規律運行;人類對自然界進行係統而深入的研究是值得的;我們應當通過實驗和邏輯分析,得出自己的結論。亞裏士多德的這種反傳統、反對迷信與神秘主義的主張,對西方文化産生了深遠的影響。
  亞裏士多德的重要著作有《形而上學》、《倫理學》、《政治學》和《分析前篇和後篇》等。這些著作對後來的哲學和科學的發展起了很大的影響。 
  亞裏士多德在《形而上學》中認為自然界有一種“原因”關係的存在。這種“原因”觀念不同於近代以來的“因果”觀念,“原因”與“為什麽”相對應,並不與“結果”相對應。即“目的因”、“物質因”、“動力因”和“形式因”。所謂的“物質因” (Material Cause)代表了一個事物從一堆零件、成分、基礎、或是原料所組成的存在形式,將物質的構成追溯至零件的部分(要素、成分),接著形成一個完整的(係統、架構、混合、綜合、復合、或結合)。“形式因”(Formal Cause)可以告訴我們一個事物是由怎樣的定義、形式、形狀、本質、綜合、或原形所構成的,解釋了構成一個事物的基本原則或法則,這衹是整個事物(整套原因關係)的其中一部分(宏觀結構)。“動力因”(Efficient Cause)指的是改變事物的動力及起因,研究“是什麽改變了什麽、而又是什麽造成了這個改變”,範圍包括了所有事物間的媒介,包括有生命的或無生命的、動力的起源或是被改變的事物。“目的因”(Final Cause)指的則是一件事物存在的原因、或是改變的原因,包括了有目的的行動和活動。一件事物的目的因是它之所以存在的原因,或者說是它之所以改變的原因。這也解釋了現代所謂的心理動機,包括了意志、需求、動機、理性、非理性、倫理,所有這些動機都是創造行為的來源。
  亞裏士多德的另一著作《物理學》討論了自然哲學,存在的原理,物質與形式,運動,時間和空間等方面的問題。他認為要使一個物體運動不已,需要有一個不斷起作用的原因。
  亞裏士多德在《天論》一書中開始討論物質和可毀滅的東西,並進而討論了發生和毀滅。在這個發生和毀滅的過程中,相互對立的原則冷和熱、濕和燥兩兩相互作用,而産生了火氣土水四種元素。除這些地上的元素外,他又添上了以太。以太作圓運動,並且組成了完美而不朽的天體。
  《氣象學》討論了天和地之間的區域,即行星、彗星和流星的地帶;其中還有一些關於視覺、色彩視覺和虹的原始學說。第四册裏敘述了一些原始的化學觀念。在現在看來,亞裏士多德的氣象學遠不如他的生物學著作那樣令人滿意,然而這部著作在中世紀後期卻有很大的影響。
  《詩學》的方法論有兩個特點:一是嚴謹的邏輯推理;二是自然科學方法和社會科學方法結合。《詩學》是西方第一部從理論內容到理論形態都比較完整的美學、文論專著,深刻體現了亞裏士多德的方法論。《詩學》中的一般藝術原理揭示“美的藝術”的本質特徵,既是古希臘發展對理論醖釀提出的要求,又為亞裏士多德回答柏拉圖對詩的攻擊提供了一個立足點。《詩學》中正是以此為立足點,以的本質和功用為中心,論述了的根本有理。
  亞裏士多德的邏輯學著作後來由他的註釋者匯編成書,取名叫作《工具論》。他們繼承了亞裏士多德的看法,認為邏輯學既不是理論知識,又不是實際知識,衹是知識的工具。 《工具論》主要論述了演繹法,為形式邏輯奠定了基礎,對這門科學的發展具有深遠的影響。
  亞裏士多德的著作集包括以下內容:
  
  1、邏輯學:《範疇篇》、《解釋篇》、《前分析篇》、《後分析篇》、《論題篇》、《辯謬篇》
  2、形而上學:《形而上學》
  3、自然哲學:《物理學》、《氣象學》、《論天》、《論生滅》
  4、論動物:《動物志》、《動物之構造》、《動物之運動》、《動物之行進》、《動物之生殖》、《尼各馬剋倫理學》、《158城邦製》
  5、論人:《論靈魂》、《論感覺和被感覺的》、《論記憶》、《論睡眠》、《論夢》、《論睡眠中的預兆》、《論生命的長短》、《論青年、老年及死亡》、《論呼吸》、《論氣息》
  6、倫理學和政治學:《尼各馬剋倫理學》、《優臺謨倫理學》、《政治學》
  7、《修辭學》、《詩學》
  
  對後世的影響及現世的研究
  作為一位最偉大的、百科全書式的科學家,亞裏士多德對世界的貢獻無人可比。但他的成就遠不止於此。他還是一位真正哲學家,對哲學的幾乎每個學科都作出了貢獻。他的寫作涉及德、形而上學、心理學、經濟學、神學、政治學、修辭學、學、教育學、詩歌、風俗,以及雅典憲法。他的研究課題之一搜集各國的憲法,並依此進行比較研究。
  在哲學方面, 亞裏士多德的思想對西方文化根本傾嚮以至內容産生了深刻的影響。在上古及中古時期,他的著作被譯成拉丁文、敘利亞文、阿拉伯文、意大利文、希伯來文、德語和英語。以後的希臘學者研究及推崇他的著作,拜占庭rl]的學者也是如此。他的思想是中世紀基督教思想和伊斯蘭經院派哲學的支柱。伊斯蘭世界最重要的思想傢阿威羅伊,將伊斯蘭的傳統學說與亞裏士多德的理性主義融合成自身的思想體係。最有影響的猶太教思想傢邁蒙尼德,用理性主義解釋猶太教義,在調和科學、哲學和宗教方面取得了重大成就。
  亞裏士多德顯示了希臘科學的一個轉折點。在他以前,科學家和哲學家都力求提出一個完整的世界體係,來解釋自然現象。他是最後一個提出完整世界體係的人。在他以後,許多科學家放棄提出完整體係的企圖,轉入研究具體問題。
  但是如果以現在的標準衡量,亞裏士多德的某些思想顯得有些極端。例如,他贊同奴隸製及女性所受的不平等待遇,認為這是自然界的安排(當然,這些思想是他所處時代的寫照)。
  隨着亞裏士多德作品的不斷被發現,中世紀出現了一個研究亞裏士多德主義的新時代,學者們以此作為求得各方面真知識的基礎。亞裏士多德在研究方法上,習慣於對過去和同時代的理論持批判態度,提出並探討理論上的盲點,使用演繹法推理,用三段論的形式論證。
  
  總結
  亞裏士多德集中古代知識於一身,在他死後幾百年中,沒有一個人象他那樣對知識有過係統考察和全面掌握。他的著作是古代的百科全書,他的思想曾經統治過全歐洲。恩格斯稱他是“最博學的人”。
  
  亞裏士多德名言、警句、格言、語錄
  . 沒有一個傑出的人物不是一個瘋狂的混合體。
  ·法律是沒有激情的理性
  · 遵照道德準則生活就是幸福的生活。
  · 幸福屬於滿足的人們。
  · 幸福就是至善。
  · 幸福在於自主自足之中。
  · 人生頗富機會和變化。人最得意的時候,有最大的不幸光臨。
  · 人生最終價值在於覺醒和思考的能力,而不衹在於生存。
  · 在不幸中,有用的朋友更為必要;在幸運中,高尚的朋友更為必要。在不幸中,尋找朋友出於必需;在幸運中,尋找朋友出於高尚。
  · 羽毛相同的鳥,自會聚在一起。
  · 真正的朋友,是一個靈魂孕育在兩個軀體裏。
  · 事業是理念和實踐的生動統一。
  · 教育的根是苦的,但其果實是甜的。
  · 謬誤有多種多樣,而正確卻衹有一種,這就是為什麽失敗容易成功難、脫靶容易中靶難的緣故。
  · 在科學上進步而道義上落後的人,不是前進,而是後退。
  · 凡善於考慮的人,一定是能根據其思考而追求可以通過行動取得最有益於人類東西的人。
  · 上帝所做的、勝過一切想象中的幸福行為,莫過於純粹的思考,而人的行為中最接近這種幸福的東西,也許是與思考最密切的活動。
  · 人在達到德性的完備時是一切動物中最出色的動物;但如果他一意孤行。目無法律和正義,他就成為一切禽獸中最惡劣的禽獸。
  · 對於美德,我們僅止於認識是不夠的,我們還必須努力培養它,運用它,或是采取種種方法,以使我們成為良善之人。
  · 習慣實際上已成為天性的一部分。事實上,習慣有些像天性,因為“經常”和“總是”之間的差別是不大的,天性屬於“總是”的範疇,而習慣則屬於“經常”的範疇。
  · 德可以分為兩種:一種是智慧的德,另一種是行為的德,前者是從學習中得來的,後者是從實踐中得來的。
  · 真正的美德不可沒有實用的智慧,而實用的智慧也不可沒有美德。
  · 人類是天生社會性動物。
  · 憐憫是一個人遭受厄運而引起的,恐懼是這個遭受厄運的人與我們相似而引起的。
  · 政治學並不製造人類,然而它使人類脫離了自然,並駕馭他們。
  · 有人問:寫一首好詩,是靠天才呢?還是靠藝術?我的看法是:苦學而沒有豐富的天才,有天才而沒有訓練,都歸無用;兩者應該相互為用,相互結合。
  · 吾愛我師,吾更愛真理。
  · 戰爭才能帶來和平。
  · 法律就是秩序,有好的法律纔有好的秩序
  ·對上級謙恭是本分,對平輩謙遜是和善,對下級謙遜是高貴,對所有人謙遜是安全。
  ·幸福來源於我們自己。
  
  亞裏士多德學會
  亞裏士多德學會(Aristelian Society)是英國以“亞裏士多德”命名的研究和推動哲學發展的學術團體,創立於1880年,設在倫敦。宗旨是一般的致力於哲學方法、方法論及有關理論問題的探討。出版有年刊《亞裏士多德學會會志》、《亞裏士多德學會增刊》。
  公元前384~前322
  亞裏士多德是古代世界最偉大的哲學家和科學家,他創立了幾乎豐富了每個哲學領域的形式邏輯學,對科學做出了許多貢獻。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