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 | 司馬 | |||||||||||||||
名: | 睿 | |||||||||||||||
字: | 景文 | |||||||||||||||
網筆號: | 元皇帝 | |||||||||||||||
廟號: | 中宗 | |||||||||||||||
陵墓: | 建平陵 | |||||||||||||||
|
【人物簡介】
中國東晉皇帝。廟號中宗,謚號元皇帝。司馬懿曾孫,司馬覲之子。字景文。河內溫縣(今河南溫縣西)人。關於他的出生,還有一段趣聞。據傳司馬懿有一次在讖書《玄石圖》上看到“牛繼馬後”的話,他很擔心司馬天下有朝一日會被牛氏奪走。於是他絞盡腦汁,殘害了許多認為可能成為後患的牛姓主人。不想司馬覲之妃夏侯氏浪蕩成性,竟與一個牛氏小吏私通懷孕,生下了司馬睿,使“牛繼馬後”的話恰巧應驗。
15歲嗣琅琊王位。八王之亂後期依附於東海王司馬越,越以其為平東將軍、監徐州諸軍事,留守下邳。漢主劉淵舉兵後,中原局勢惡化,司馬睿用王導之謀,請移鎮建鄴(今江蘇南京)。朝廷遂於永嘉元年(307)命為安東將軍、都督揚州諸軍事,九月南下。他在王導王敦輔助下,優禮當地士族,壓平叛亂,慘淡經營,始得在江南立足。
建興四年(316)漢劉曜陷長安,俘愍帝。西晉亡。次年三月,司馬睿即晉王位,始建國,改元建武。司馬睿於318 年即皇帝位,改元太興 ,據有長江中下遊以及淮河、珠江流域地區,史稱東晉。東晉初年政治上由王導主持,軍事上依靠王敦,時人謂之“王與馬,共天下”。晉元帝對大權旁落不滿,引用劉隗、刁協、戴淵等為心腹,企圖排斥王氏權勢。王敦於永昌元年(322)以誅劉隗為名,在武昌起兵,直撲石頭城(即建康)。王導為保全王氏傢族利益,暗助王敦。王敦攻入建康,殺戴淵等,劉隗投奔石勒。同年閏十一月,晉元帝憂憤病逝。
《世說新語》 “夙慧篇”的“舉目見日,不見長安”:晉明帝年數歲,坐元帝膝上。有人從長安來,元帝問洛下(洛陽)消息,潸然(流淚貌)流涕。明帝問:「何以致泣?」具以東渡意告之。因問明帝:「汝意謂長安何如日遠?」答曰:「日遠。不聞人從日邊來,居然(顯然)可知。」元帝異之。明日,集群臣宴會,告以此意;更重問之。乃答曰:「日近。」元帝失色,曰:「爾何故異昨日之言邪?」答曰:「舉目見日,不見長安。」
譯文:
晉明帝衹有幾歲的時候,坐在元帝膝蓋上。有個從長安來的人,元帝就嚮他詢問洛陽方面的消息,不由得流下了眼淚。明帝問元帝因為什麽哭泣,元帝便把東遷的原委詳細地告訴了他。於是問明帝說:“你認為長安與太陽相比,哪個更遠?”明帝回答說:“太陽遠。沒聽說有人從太陽那邊來,這顯然可知了。”元帝感到很詫異。第二天,元帝召集群臣舉行宴會,把明帝所說的意思告訴了大傢。然後又重新問明帝,明帝卻回答說:“太陽近。”元帝大驚失色,問:“你為什麽與昨天說的不一樣呢?”明帝回答說:“因為擡頭就能看見太陽,但是總是看不見長安。”
這個故事除了說明晉元帝(司馬睿)的兒子聰明外,沒有明寫晉元帝流淚原因。但根據歷史知識我們知道:晉朝的都城原來在洛陽,匈奴兵攻占洛陽後又於公元316年攻占長安滅掉西晉。317年晉朝皇族司馬睿不得不逃到江南的建康(今南京)重建晉朝,史稱東晉。現在有人從長安來,晉元帝自然會嚮瞭解長安特別是故都洛陽的情況。但這時洛陽已在異族統治下而且破壞不堪,想到這裏,晉元帝自然會"潸然流涕"。
三國鼎立時期,司馬睿曾在滁州西南摩陀嶺避難,琅琊山因此而得名。
他的陵墓建在建平陵(今江蘇江寧縣雞籠山)。
【一千七百年前的“馬王配”】
公元316年,西晉滅亡。誰來執掌危局,誰來力輓狂瀾,就成為極為迫切的問題。
司馬睿是司馬懿的曾孫,世襲琅邪王,結交了琅邪郡大族王導。從此,馬與王被推到歷史的前臺。
西晉末,司馬睿都督揚州江南諸軍事,並接受王導建議,移鎮建康。初到建康,江南世族很瞧不起這位外來的王爺,魏晉是靠大士族支撐的王朝,大士族根基深厚,傲視王侯,若得不到他們的支持,很難在江南立足。
在王導的謀劃下,三月三禊節這天,司馬睿盛裝去觀看官民過節,王導、王敦兄弟簇擁着司馬睿的轎子。江南頭等名門望族顧榮、賀循等人見王氏兄弟對司馬睿如此擁戴,也趕快到路邊拜見司馬睿,司馬睿趁機招他們做官。一時江南世族紛紛歸附,從此司馬睿在江南站穩了腳跟。
在南北士族的擁立下,司馬睿偏安江南建立東晉,拜王導為丞相。與那些清談誤國的前輩高官不同,王導雖善清談,但更重務實。他一方面讓司馬睿廣納賢才,另一方面積極為國傢復興做準備。他看到連年徵戰,國庫空虛,便以身作則,在清明春遊之日,丞相布衣簡行,轟動江左,有效扼製了西晉以來的奢靡之風。
王導在政治生涯中面臨的最大一次挑戰就是其兄王敦的叛亂,正是王導的從容應對,使東晉渡過了第一次危機。
《世說新語》上有一則非常有名的故事:“過江諸人,每至美日,輒相邀新亭,藉卉飲宴。周侯中坐而嘆曰:‘風景不殊,正自有山河之異!’皆相視流淚。唯王丞相愀然變色曰:‘當共戮力王室,剋復神州,何至作楚囚相對!’”雖然王導始終也沒有北伐,但他在穩定江南人心方面,卻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東晉建立之初面臨的最大威脅不是北方的異族,而是南渡的僑姓士族和當地的吳姓士族之間的矛盾,王敦叛亂就是這種矛盾的第一次集中大爆發。王導很敏銳地看到這一點,可以說,他後半生都在為維護南北士族的團结而努力。年老之時,他對上奏的折子看也不看就批準,並且意味深長地說:“人言我憒憒,後人當思此憒憒。”正是這樣,東晉渡過了建立之初的艱難,慢慢走上正軌。
史載,司馬睿登基之日,竟要拉王導同坐禦床接受百官朝拜,王導堅决推辭,言道:“若太陽下同萬物,蒼生何以仰照!”因此,時人有“王與馬,共天下”之說。王不能離開馬,離開馬,王將失去權勢;同樣馬也不能離開王,離開王,馬將無法立足。兩人配合默契,穩定了西晉末混亂的局面。
“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傢。”這次“馬王配”已經過去將近1700年。王導以他的深謀遠慮和遠見卓識,終成為一代名相;而那次成功的“馬王配”,也至今為史傢所稱道。
東晉晉元帝 (317年~322年) | 後一君主 >>: 肅宗 明皇帝 晉明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