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中國 人物列錶
徐志摩 Xu Zhimo(現代中國)餘光中 Yu Guangzhong(現代中國)卞之琳 Bian Zhilin(現代中國)
佚名 Yi Ming(現代中國)郭沫若 Guo MoRuo(現代中國)朱自清 Zhu Ziqing(現代中國)
柏楊 Bai Yang(現代中國)易中天 Yi Zhongtian(現代中國)林語堂 Lin Yutang(現代中國)
劉心武 Liu Xinwu(現代中國)賈平凹 Gu Pingao(現代中國)王蒙 Wang Meng(現代中國)
餘秋雨 Yu Qiuyu(現代中國)李零 Li Ling(現代中國)孔慶東 Kong Qingdong(現代中國)
王毅 Wang Yi(現代中國)趙大年 Zhao Danian(現代中國)孫玉石 Sun Yudan(現代中國)
季羨林 Ji Xianlin(現代中國)伊能靜 Annie(現代中國)楊剛 Yang Gang(現代中國)
梁實秋 Liang Shiqiu(現代中國)錢理群 Qian Liqun(現代中國)萬安培 Mo Anpei(現代中國)
周國平 Zhou Guoping(現代中國)柯雲路 Ke Yunlu(現代中國)蔣子竜 Jiang Zilong(現代中國)
吳寬林 Wu Kuanlin(現代中國)錢弘道 Qian Hongdao(現代中國)啓功 Qi Gong(現代中國)
許知遠 Xu Zhiyuan(現代中國)王曉峰 Wang Xiaofeng(現代中國)李燕傑 Li Yanjie(現代中國)
陳丹青 Chen Danqing(現代中國)陸小曼 Liu Xiaoman(現代中國)古清生 Gu Qingsheng(現代中國)
苗發勇 Miao Fayong(現代中國)袁媛 Yuan Yuan(現代中國)潦寒 Lao Han(現代中國)
史鐵生 Shi Tiesheng(現代中國)吳虹飛 Wu Hongfei(現代中國)莊秋水 Zhuang Qiushui(現代中國)
蕭乾 Xiao Qian(現代中國)王躍文 Wang Yuewen(現代中國)侯永祿 Hou Yonglu(現代中國)
楊昊 Yang Hao(現代中國)梁曉聲 Liang Xiaosheng(現代中國)劉紹銘 Liu Shaoming(現代中國)
嘿嘿爸 Hei Heiba(現代中國)嘿嘿 Hei Hei(現代中國)張曉梅 Zhang Xiaomei(現代中國)
李書銘 Li Shuming(現代中國)絶望滄海 Jue Wangcanghai(現代中國)譚一平 Tan Yiping(現代中國)
蔡康永 Cai Kangyong(現代中國)姚雪垠 Yao Xueyin(現代中國)吳曉波 Wu Xiaobo(現代中國)
張清 Zhang Qing(現代中國)鬍洪俠 Hu Hongxia(現代中國)翁帆 Weng Fan(現代中國)
柳亞子
現代中國  旧诗(1887年1958年)

詩詞《放歌 sing loudly》   《題張蒼水集(選一) Zhang Cangshui _set_ of questions _select_ed a》   《孤憤 ANGER》   《哀女界 Mourning Women in》   

閱讀柳亞子在诗海的作品!!!
  柳亞子(1887——1958)中國詩人,原名慰高,號安如,改字人權,號亞廬,再改名棄疾,字稼軒,號亞子,江蘇吳江人。早歲在鄉從陳去病、金天羽遊,1905年加入國學保存會。後至上海加入光復會、同盟會。創辦並主持南社。民國時曾任孫中山總統府秘書、中國國民黨中央監察委員、上海通志館館長長。四一二政變後,被通緝,逃往日本。1928年回國,進行反蔣活動。抗日戰爭時期,與宋慶齡 、何香凝等從事抗日民主活動,曾任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中央常務委員兼監察委員會主席、三民主義同志聯合會中央常務理事、中國民主同盟中央執行委員。1949年出席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建國後,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員、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其詩高歌慷慨,亦工詞。著有《磨劍室詩詞集》和《磨劍室文錄》,另有《柳亞子詩詞選》行世。
  柳亞子重視文學的思想性,他反對嘆老嗟卑的個人主題的吟詠,也反對批風抹月的流連光景之詞。在詩風上,他崇尚唐音,承繼夏完淳 、顧炎武、龔自珍3傢,貶斥以黃庭堅為代表的江西詩派。在詞風上,他推崇辛棄疾,貶斥吳文英。在文風上,他反對韓愈和桐城派。柳亞子是一個以詩歌為武器的政治詩人。他的詩,緊密結合資産階級民主革命的發展,洋溢着強烈的愛國主義、民主主義激情,具有鮮明的戰鬥性。在廣泛的革命交遊中,柳亞子寫下了大量的懷人詩和贈友詩。革命派的英勇鬥爭使柳詩充滿了慷慨激昂之氣,這一鬥爭的多災多難的歷程又使他的詩具有沉鬱蒼涼的風格。辛亥革命後,柳亞子的詩歌主題轉為對這次革命不徹底的批判。五四運動後,他的創作轉入了新時期,一直歌唱到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以後。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