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漢 人物列錶
韓安國
西漢  (?~前127年)
字: 長孺
籍貫: 梁縣成安

  韓安國(?-前127),字長孺,梁縣成安(今汝州小屯村北)人。曾在山東鄒平縣田生傢裏學習《韓子》及雜傢學說,後來在梁國(國都在商丘)梁孝王朝內當中大夫。安國文精武備,能言善辯,七國之亂時,韓安國為將,擊退吳兵於梁國東界,後又當使臣往長安以動人的言辭疏通了梁孝王劉武與漢景帝的關係。他也因此而揚名。
  韓安國曾因輕罪被囚於山東蒙城監獄,獄吏田甲虐待羞辱於他,他憤憤不平地說:“死灰難道不會再燃燒嗎?”意思是我還會再復職的,你要對我客氣點。誰知田甲毫不示弱,竟惡狠狠地說:“如果燃燒了我會用尿把他溺滅的。”不久,安國復官為內史,便將田甲叫到跟前說:“死灰復燃了,你怎麽不溺滅呢?”田甲叩頭求饒,安國不咎既往,一笑了之。
  中元六年(公元前144年)梁孝王死,共王即位,安國又犯法被罷官回到梁縣老傢。建元(公元前140—前135年)初,太尉田蚡推薦安國於漢武帝,武帝叫他當北地都尉,因安國在處理事務中顯出非凡的才幹,於公元前135年便當上御史大夫(副丞相),參與國傢大事的討論與處理。
  韓安國任御史大夫時,北方的匈奴派使者來請求和親,武帝讓群臣商議。大行(外事官員)王恢說:“漢與匈奴多次和親,大都不過數年便違背盟約,不如興兵討伐。”安國說:“匈奴兵強馬壯,行動象鳥飛一樣方便,很難製服。得到他的土地,我們也不稀罕,戰勝他們,也顯不出我們多麽強大。況且,跑到千裏之外去作戰,是十分不利的。比如強弩之末,勢不能穿魯縞(山東薄綢);衝風(暴風)之極(最後),力不能起鴻毛。不是它的力量不大,是到了最後力量用盡的緣故。打仗不如和親。”安國生動的比喻和有理的講解,博得群臣的贊同,最後漢武帝采納了他的建議。安國當了4年多御史大夫,曾推薦名士壺遂、臧固、郅他等入朝作官,受到武帝的器重。一日安國和武帝一同外出,不慎從車上摔下來,嚴重傷足。當時武帝想用他為丞相,因他傷足無法工作,遂改任薛澤為相。安國傷愈後,被任命為中尉。
  元光六年(公元前129年),匈奴大舉入侵,被車騎將軍衛青擊出雁門(在山西山陽縣南)。當時安國為材官將軍,屯兵漁陽(北京密雲縣南),因兵敗被匈奴虜走千餘人及大量牲畜,武帝派使責備,並遷他到右北平。安國看到武帝對他疏遠,且又兵敗內疚,心中抑鬱,不數月,吐血而亡。
  被人遺忘的中華名將——軍政全纔
  御史大夫韓安國,是梁國成安縣人,後適居睢陽。曾經在鄒縣田先生之處學習《韓非子》和雜傢的學說。事奉梁孝王,擔任中大夫。吳楚七國叛亂時,梁孝王派韓安國和張羽擔任將軍,在東綫抵禦吳國的軍隊。因為張羽奮力作戰,韓安國穩固防守,因此吳軍不能越過梁國的防綫。吳楚叛亂平息,韓安國和張羽的名聲從此顯揚。
  梁孝王,是漢景帝的同母弟弟,竇太後很寵愛他,允許他有自己推舉梁國國相和二千石級官員人選的權力。他進出、遊戲的排場,比擬天子,超越了人臣的本分。景帝聽說後,心中很不高興。竇太後知道景帝不滿,就遷怒於梁國派來的使者,拒絶接見他們,而嚮他們查問責備梁王的所作所為。當時韓安國是梁國的使者,便去進見大長公主,哭着說:“為什麽太後對於梁王作為兒子的孝心、作為臣下的忠心,竟然不能明察呢?從前吳、楚、齊、趙等七國叛亂時,從函𠔌關以東的諸侯都聯合起來嚮西進軍,衹有梁國與皇上關係最親,是叛軍進攻的阻難。梁王想到太後和皇上在關中,而諸侯作亂,一談起這件事,眼淚紛紛下落,跪着送我等六人,領兵擊退吳楚叛軍,吳楚叛軍也因為這個緣故不敢嚮西進軍,因而最終滅亡,這都是梁王的力量啊。現在太後卻為了一些苛細的禮節責怪抱怨梁王。梁王的父兄都是皇帝,所見到的都是大排場,因此出行開路清道,禁止人們通行,回宮強調戒備,梁王的車子、旗幟都是皇帝所賞賜的,他就是想用這些在邊遠的小縣炫耀,在內地讓車馬來回奔馳,讓天下的人都知道太後和皇帝喜愛他。現在梁使到來,就查問責備。梁王恐懼,日夜流淚思念,不知如何是好。為什麽梁王作為兒子孝順,作為臣下忠心,而太後竟不憐惜呢?”大長公主把這些話詳細地告訴了竇太後,竇太後高興地說:“我要替他把這些話告訴皇帝。”轉告之後,景帝內心的疙瘩纔解開,而且摘下帽子嚮太後認錯說:“我們兄弟間不能互相勸教,竟給太後您增添了憂愁。”於是接見了梁王派來的所有使者,重重地賞賜了他們。從這以後梁王更加受寵愛了。竇太後、大長公主再賞賜韓安國價值約千餘金的財物。他的名聲因此顯著,而且與朝廷建立了聯繫。
  後來韓安國因犯法被判罪,蒙縣的獄吏田甲侮辱韓安國。韓安國說:“死灰難道就不會復燃嗎?”田甲說:“要是再燃燒就撒一泡尿澆滅它。”過了不久,梁國內史的職位空缺,漢朝廷派使者任命韓安國為梁國內史,從囚徒中起傢擔任二千石級的官員。田甲棄官逃跑了。韓安國說:“田甲不回來就任,我就要夷滅你的宗族。”田甲便脫衣露胸前去謝罪。韓安國笑着說:“你可以撒尿了!像你們這些人值得我懲辦嗎?”最後友好地對待他。
  梁國內史空缺之際,梁孝王剛剛延攬來齊人公孫詭,很喜歡他,打算請求任命他為內史。竇太後聽到了,於是就命令梁孝王任命韓安國做內史。
  公孫詭、羊勝遊說梁孝王,要求他嚮漢景帝請求做皇位繼承人和增加封地的事,恐怕朝廷大臣不肯答應就暗地裏派人行刺當權的謀臣。以至殺害了原吳國國相袁盎,漢景帝便聽到了公孫詭、羊勝等人的謀劃,於是派使者務必捉拿到公孫詭、羊勝。漢派使者十批來到梁國,自梁國國相以下全國大搜查一個多月還是沒有抓到。內史韓安國聽到公孫詭、羊勝隱藏在梁孝王宮中,韓安國入宮進見梁孝王,哭着說:“主上受到恥辱臣下罪當該死。大王沒有好的臣下所以事情纔紊亂到這種地步。現在既然抓不到公孫詭、羊勝,請讓我嚮您辭別,並賜我自殺。”梁孝王說:“你何必這樣呢?”韓安國眼淚滾滾而下,說道:“大王自己忖度一下,您與皇上的關係比起太上皇(劉太公)與高皇帝以及皇上與臨江王,哪個更親密呢?”梁孝王說:“比不上他們親密。”梁孝王說:“太上皇、臨江王與高皇帝、皇上都是父子之間的關係,但是高皇帝說:‘拿着三尺寶劍奪取天下的人是我啊’,所以太上皇最終也不能過問政事,住在櫟(lì,立)陽宮。臨江王是嫡長太子,衹因為他母親一句話的過錯就被廢黜降為臨江王;又因建宮室時侵占了祖廟墻內空地的事,終於自殺於中尉府中。為什麽這樣呢?因為治理天下終究不能因私情而損害公事。欲話說:‘即使是親生父親怎麽知道他不會變成老虎?即使是親兄弟怎麽知道他不會變成惡狼?’現在大王您位列諸侯卻聽信一個邪惡臣子的虛妄言論,違反了皇上的禁令,阻撓了彰明法紀。皇上因為太後的緣故,不忍心用法令來對付您。太後日夜哭泣,希望大王能自己改過,可是大王最終也不能覺悟。假如太後突然逝世,大王您還能依靠誰呢?”話還沒有說完,梁孝王痛哭流涕,感謝韓安國說:“我現在就交出公孫詭、羊勝。”公孫詭、羊勝兩人自殺。漢朝廷的使者回去報告了情況,梁國的事情都得到瞭解决,這是韓安國的力量啊。於是漢景帝、竇太後更加看重韓安國。梁孝王逝世,恭王即位,韓安國因為犯法丟了官,閑居在傢。
  建元年間(前140-前135),武安侯田蚡擔任漢朝太尉,受寵幸而掌大權,韓安國拿了價值五百金的東西送給田蚡。田蚡嚮王太後說到韓安國,皇上也常說韓安國的賢能,就把他召來擔任北地都尉,後來升為大司農。閩越、東越互相攻伐,韓安國和大行王恢領兵前往。還沒有到達越地,越人就殺死了他們的國王嚮漢朝投降,漢軍也就收兵了。建元六年(前135)武安侯田蚡擔任丞相,韓安國擔任御史大夫。
  匈奴派人前來請求和親,皇上交由朝臣討論。大行王恢是燕地人,多次出任邊郡官吏,熟悉瞭解匈奴的情況。他議論說:“漢朝和匈奴和親大抵都過不了幾年匈奴就又背棄盟約。不如不答應,而發兵攻打他。”韓安國說:“派軍隊去千裏之外作戰,不會取得勝利。現在匈奴依仗軍馬的充足,懷着禽獸般的心腸,遷移如同群鳥飛翔,很難控製他們。我們得到它的土地也不能算開疆拓土,擁有了他的百姓也不能算強大,從上古起他們就不屬於我們的百姓。漢軍到幾千裏以外去爭奪利益,那就會人馬疲憊,敵人就會憑藉全面的優勢對付我們的弱點。況且強弩之末連魯地所産的最薄的白絹也射不穿;從下往上颳的強風,到了最後,連飄起雁毛的力量都沒有了,並不是他們開始時力量不強,而是到了最後,力量衰竭了。所以發兵攻打匈奴實在是很不利的,不如跟他們和親。”群臣的議論多數附合韓安國,於是皇上便同意與匈奴和親。
  和親的第二年,就是元光元年(前134),雁門郡馬邑城的豪紳聶翁壹通過大行王恢告訴皇上說: “匈奴剛與漢和親,親近信任邊地之民,可以用財利去引誘他們。”於是暗中派遣聶翁壹做間諜,逃到匈奴,對單於說:“我能殺死馬邑城的縣令縣丞等官吏,將馬邑城獻給您投降,財物可以全部得到。”單於很信任他,認為他說的有道理,便答應了聶翁壹。聶翁壹就回來了,斬了死囚的頭,把他的腦袋懸挂在馬邑城上,假充是馬邑城官吏的頭,以取信於單於派來的使者。說道:“馬邑城的長官已經死了,你們可以趕快來。”於是單於率領十餘萬騎兵穿過邊塞,進入武州塞
  正在這個時候,漢王朝埋伏了戰車、騎兵、材官三十多萬,隱藏在馬邑城旁邊的山𠔌中。衛尉李廣擔任驍騎將軍,太僕公孫賀擔任輕車將軍,大行王恢擔任將屯將軍,太中大夫李息擔任材官將軍。御史大夫韓安國擔任護軍將軍,諸位將軍都隸屬護軍將軍。互相約定,單於進入馬邑城時漢軍的伏兵就奔馳出擊。王恢、李息、李廣另外從代郡主攻匈奴的軍用物資。當時單於進入漢長城武州塞。距離馬邑城還有一百多裏,將要搶奪劫掠,可是衹看見牲畜放養在荒野之中,卻見不到一個人。單於覺得很奇怪,就攻打烽火臺,俘虜了武州的尉史。想嚮尉史探問情況。尉史說:“漢軍有幾十萬人埋伏在馬邑城下。”單於回過頭來對左右人員說:“差點兒被漢所欺騙!”就帶領部隊回去了。出了邊塞,說:“我們捉到武州尉史,真是天意啊!”稱尉史為“天王”。塞下傳說單於已經退兵回去。漢軍追到邊塞,估計追不上了,就撤退回來了。王恢等人的部隊三萬人,聽說單於沒有跟漢軍交戰,估計攻打匈奴的軍用物資,一定會與單於的精兵交戰,漢兵的形勢一定失敗,於是權衡利害而决定撤兵,所以漢軍都無功而返。
  天子惱怒王恢不攻擊匈奴的後勤部隊,擅自領兵退卻。王恢說:“當初約定匈奴一進入馬邑城,漢軍就與單於交戰,而後我的部隊攻取匈奴的軍用物資,這樣纔有利可圖。現在單於聽到了消息,沒有到達馬邑城就回去了,我那三萬人的部隊抵不過他,衹會招致恥辱。我本來就知道回來就會被殺頭,但是這樣可以保全陛下的軍士三萬人。”皇上於是把王恢交給廷尉治罪。廷尉判他麯行避敵觀望不前,應當殺頭。王恢暗中送給了田蚡一千金。田蚡不敢嚮皇帝求情,而對王太後說道:“王恢首先倡議馬邑誘敵之計,今天沒有成功而殺了王恢,這是替匈奴報仇。”皇上朝見王太後時,王太後就把丞相的話告訴了皇上。皇上說:“最先倡議馬邑之計的人是王恢,所以調動天下士兵幾十萬人,聽從他的話出擊匈奴。再說這次即使抓不到單於,如果王恢的部隊攻擊匈奴的軍用物資,也還很可能有些收穫,以此來安慰將士們的心。現在不殺王恢就無法嚮天下人謝罪。”當時王恢聽到了這話就自殺了。
  韓安國為人有大韜略,他的才智足夠迎合世俗,但都處於忠厚之心。他貪嗜錢財。他所推薦的都是廉潔的士人,比他自己高明。在梁國推薦了壺遂、臧固、郅都,都是天下的名士,士人因此也對他很稱道和仰慕,就是天子也認為他是治國之才。韓安國擔任御史大夫四年多,丞相田蚡死了,韓安國代理丞相的職務,給皇帝導引車駕時墮下車,跌跛了腳。天子商量任命丞相,打算任用韓安國,派人去看望他,腳跛得很厲害,於是改用平棘侯薛澤擔任丞相。韓安國因病免職幾個月,跛腳好了,皇上又任命韓安國擔任中尉。一年多後,調任衛尉。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