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 人物列錶
白居易 Bai Juyi(唐代)劉禹錫 Liu Yuxi(唐代)張志和 Zhang Zhihe(唐代)
李白 Li Bai(唐代)溫庭筠 Wen Tingyun(唐代)王維 Wang Wei(唐代)
王昌齡 Wang Changling(唐代)李商隱 Li Shangyin(唐代)竇鞏 Dou Gong(唐代)
杜甫 Du Fu(唐代)韓愈 Han Yu(唐代)王勃 Wang Bo(唐代)
韋承慶 Wei Chengqing(唐代)盧綸 Lu Lun(唐代)皇甫鬆 Huangfu Song(唐代)
無名氏(唐) Wumingshi(唐代)虞世南 Yu Shina(唐代)王績 Wang Ji(唐代)
王梵志 Wang Fanzhi(唐代)寒山 Han Shan(唐代)盧照鄰 Lu ZhaoLin(唐代)
駱賓王 Luo Binwang(唐代)杜審言 Du Shenyan(唐代)蘇味道 Su Weidao(唐代)
楊炯 Yang Jiong(唐代)劉希夷 Liu Xiyi(唐代)宋之問 Song Zhiwen(唐代)
瀋佺期 Shen Quanqi(唐代)郭震 Guo Zhen(唐代)陳子昂 Chen Ziang(唐代)
賀知章 He Zhizhang(唐代)顧況 Gu Kuang(唐代)段成式 Duan Chengshi(唐代)
鄭符 Zheng Fu(唐代)李端 Li Duan(唐代)劉采春 Liu Caichun(唐代)
張若虛 Zhang Rexu(唐代)張九齡 Zhang Jiuling(唐代)韋莊 Wei Zhuang(唐代)
王之渙 Wang Zhihuan(唐代)孟浩然 Meng Haoran(唐代)李頎 Li Qi(唐代)
祖詠 Zu Yong(唐代)韋應物 Wei Yingwu(唐代)岑參 Cen Shen(唐代)
崔護 Cui Hu(唐代)韓翎 Han Hong(唐代)劉方平 Liu Fangping(唐代)
綦毋潛 Qiwu Qian(唐代)王翰 Wang Han(唐代)元結 Yuan Jie(唐代)
柳宗元 Liu Zongyuan(唐代)孟郊 Meng Jiao(唐代)高適 Gao Shi(唐代)
李賀 Li He(唐代)李隆基 Li LongJi(唐代)王灣 Wang Wan(唐代)
常建 Chang Jian(唐代)劉長卿 Liu Changqing(唐代)錢起 Qian Qi(唐代)
裴度
唐代  (765年839年)
字: 中立
籍貫: 河東聞喜

詩詞《郊廟歌辭·享惠昭太子廟樂章·亞獻終獻 Suburban Lyrics Hui zhao enjoy heir apparent ( temple movement Yaxianzhongxian》   《夏日對雨 summertime On the rain》   《白二十二侍郎有雙鶴留在洛下予西園多野水長鬆…請之 white Score twain Assistant minister With Double-Crane Abidance Los next to West Park and more of the wild waters of Long Song please》   《竇七中丞見示初至夏口獻元戎詩,輒戲和之》   《酬張秘書因寄馬贈詩 Pay Zhang Secretary Send Ma Zeng Shi for》   《真慧寺(五祖道場) True Hui Temple Wuzu Taoist or Buddhist rites (performed to save the souls of the dead)》   《中書即事 In the book that is a matter》   《中和節詔賜公卿尺(貞元八年宏詞) And in section Zhaoci (in old china) officials of higher ranks Feet Sadamoto Eight years Macro word》   《至日登樂遊園》   《奉酬中書相公至日圓丘攝事合於中書後閣宿齋…之作 Feng pay In the book xianggongzhuang Solstice Hammock Photo things Tally with The book After the court Suzhaizhizuo》   更多詩歌...

閱讀裴度在诗海的作品!!!
  裴度,字中立,河東聞喜人。貞元中擢第,授河陰縣尉,遷監察御史,出為河南府功曹,遷起居捨人。憲宗元和六年,以司封員外郎、知製誥,尋轉本司郎中,使魏州,還拜中書捨人,改御史中丞,尋兼刑部侍郎。十六年,拜門下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於時討蔡,度請身自督戰,詔以度充淮西宣慰招討處置使。蔡平,封晉國公,復知政事。為皇甫鎛所構,出為太原尹、北都留守、河東節度使。穆宗長慶元年,河朔復亂,詔度以本官充鎮州四面行營招討使。元稹拜平章事,罷度兵權,充東都留守。尋以守司徒同平章事,復知政事。李逢吉沮之,出為山南西道節度使。敬宗寶歷元年,度入覲京師。帝禮遇隆厚,數日宣製,復知政事。文宗立,加門下侍郎,集賢殿大學士,進階特進,以病懇辭機務,詔加守司徒,兼侍中,充山南東道節度等使。太和八年,以本官判東都尚書省事,充東都留守,進位中書令,尋復兼太原尹、北都留守、河東節度使。度固辭,不允,至鎮,病甚,乞還東都養病,詔許還京。卒贈太傅。度狀貌不逾中人,而風彩俊爽,占對雄辯,出入中外,經事四朝,以身係國之安危者二十年。集二捲,今編詩一捲。
  
  裴度,生於唐代宗永泰元年(765年)卒於唐文宗開成四年(839年),唐代文學家、政治傢。字中立。河東聞喜(今山西聞喜)人。貞元五年(789)進士。憲宗元和時拜相,率兵討平淮西割據者吳元濟,封晉國公,世稱裴晉公。後又以擁立文宗有功,進位至中書令。死後贈太傅。唐代後期傑出的政治傢。
  裴度以功業著稱,在文學上也有成就。他認為“文之異,在氣格之高下,思致之淺深,不在磔裂章句,隳廢聲韻”,主張“不詭其詞而詞自麗,不異其理而理自新”(《寄李翺書》)。這對於當時古文寫作上追求奇詭的傾嚮,具有補偏救弊的意義。他對韓愈的才能是贊賞的,但不贊成韓愈“以文為戲”,寫那些嘲諷性的雜文。晚年留守東都,築緑野堂,與白居易、劉禹錫等名士唱酬甚密。方回說:“裴晉公度纍朝元老,於功名之際盛矣,而詩人出其門尤盛。”(《瀛奎律髓》)他對文士多所提掖,時人莫不敬重。
  《全唐文》存其文2捲,主要是一些律賦和奏疏碑銘。《全唐詩》存其詩 1捲。《分門纂類唐歌詩》殘本(天地山川類)有其《廳事之西因依墉壑為數仞,有懸水焉。予理戎之暇,聊以息讌,此相國張公之所作也。緬懷高緻,時濯塵纓,即事寄言,而賦斯什》1首,《全唐詩》未收。事跡見新、舊《唐書》本傳。
  裴度生平事跡
  裴度出生於一個封建官僚家庭,25歲時考中進士,後又“應舉賢良方正,能言極諫科,對策高等,授河陰縣尉”,從此開始了他的政治生涯。裴度居官勤於職守,尤其在“慨然發奮,志平僭逆”的憲宗繼位以後,任事多稱憲宗旨意,所以不斷加官進職,由監察御史,纍遷起居捨人、中書捨人、御史中丞、刑部侍郎、門下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做了執政宰相。20餘年間,裴度在憲宗、穆宗、敬宗、文宗四朝歷任顯職。由於他“執生不回,忠於事業,時政或有所闕,靡不極言之”,因而屢遭皇帝的冷落和權臣的嫉恨、排擠。他雖三次為相,卻五次被排擠出朝廷,到太原、興元、襄陽和東都洛陽去做節度使或留守等地方官。儘管如此,裴度的“威望德業”,一直為世所重,時人論將相,皆“推度為首”。就連“四夷君長”,“見唐使,輒問度老少用捨”。可見當時他威望之高和影響之大。唐朝以後的許多史學家、思想傢、政治傢,如劉(日句)、司馬光、歐陽修、李贄等人,都稱贊裴度“以身係國傢輕重如郭子儀者二十餘年”。
  裴度生活在安史之亂以後的七十餘年中,當時,唐朝的階級矛盾和統治階級內部矛盾日趨復雜、激化。加之朝官結為朋黨,各自內結宦官,外連藩鎮,互相排斥,互相傾軋,使唐後期的政治更加混亂、黑暗。裴度為了維護唐朝的統一,堅持打擊藩鎮割據勢力;為了整肅朝綱,堅持與跋扈的宦官、蠹國敗政的姦臣作鬥爭。這是符合人民群衆願望,順應歷史發展要求的。
  憲宗是唐後期力主打擊藩鎮的皇帝,先後輔佐他的宰相杜黃裳、李吉甫、武元衡和裴度,都是力主打擊藩鎮的著名政治傢,而裴度則是他們之中功績卓著的代表人物。
  裴度早在任宰相之前,就為削藩做出過貢獻。元和七年(812年)八月,魏博節度使田季安死,魏博將土擁立步射都知兵馬使田興(田興歸順後,朝廷賜各弘正)為留後。為了穩定魏博軍民的情緒,十一月,裴度受命去魏州宣諭。裴度在魏州,對田興極陳“君臣之義”,使田興“奉上益謹”。同時,奉命“以錢百五十萬緡賞軍士”,宣佈魏博“六州百姓給復一年”。他又遍至魏博所轄州縣,“赦見囚,存問高年、煢獨、廢疾不能自存者”。以致魏博的軍士和各階層人民都非常感悅。一直到長慶元年(821年),田興遇害身死,始終忠於朝廷,並在唐朝進行的平叛戰爭中,屢立奇功。魏博六州,自田興歸順朝廷至長慶二年,也一直是唐朝中央的直接統治區。這一成就的取得,裴度魏州之行對田興和魏博軍民的處置,無疑是重要因素之一。
  裴度輔佐憲宗平定淮西叛亂,是他一生中最輝煌的一項業績。元和九年(814年)八月,淮西節度使吳少陽死,其子吳元濟自領軍務,並“發兵四出,屠午陽,焚葉,掠魯山、襄陽”,“及於東畿”,“關東震駭”。在如何對待反叛的吳元濟問題上,當時大多數朝臣是主和派,主張赦免吳元濟之罪,並加委他做準西節度使。而裴度等主戰派則認為,淮西是“不得不除”的“心腹之患”。且準西“軍中上下攜離”,又處於“殘弊睏劇之餘,而當天下之全力,其破敗可立待”。由於憲宗支持主戰派的意見,十月,開始了討伐淮西的行動。
  恆州的王承宗、鄆州的李師道等割據勢力,為了援助淮面,派亡命之徒刺殺主戰派大臣,於是武元衡、裴度就成為王承宗、李師道等暗殺的主要對象。六月三日拂曉,武元衡、裴度早朝途中,分別遇刺,武元衡遇刺身亡,裴度身負重傷。
  藩鎮割據勢力嚮主戰派宰執大臣下毒手,朝廷內主和派的大臣們,以“人情恐懼”為藉口,紛紛要求憲宗罷淮西之兵,甚至要求憲宗“罷(裴)度官,以安恆、鄆之心”。裴度面對王承宗、李師道等的暗殺威脅,和主和派“罷兵”的壓力,嚮憲宗極陳:“淮西腹心之疾,不得不除,且朝廷業已討之,兩河藩鎮跋扈者,將視此為高下,不可中止”。憲宗支持裴度的意見,沒有動搖,並立即提拔裴度為宰相,“悉以用兵事付度”。裴度執政後,以“平賊為己任”。人們也認為,裴度主政,“必能殄寇。自是誅賤之計,日聞獻替,軍用益急”。這對藩鎮割據勢力,和朝內的主和派都是一次沉重的打擊。
  元和十二年七月,討伐淮西的戰爭進入第四個年頭。前方戰爭屢屢失利,兵餉運輸又發生了嚴重睏難。朝中主和派官員,乘機“競言師老財竭”,勸憲宗從速“罷兵”。唯有裴度一人堅持把討伐戰爭打到底。他認為吳元濟“勢實窘迫”,必敗無疑;討伐軍屢次失利,不是敵人強大,而是因為“諸將心不一”,不能齊心協力。為加強前綫的領導,裴度自請去前方“督戰”。他表示:“臣誓不與此賊俱生”,“若賊滅,則朝天有期;賊在,則歸闕無日”。憲宗遂任命他以宰相銜,兼彰義軍節度使、淮西宣諭處置使,做了討伐淮西的前綫總指揮。八月下旬,裴度親赴前綫,駐郾城。他取消中使監軍,使“兵柄專製於將”,調動了將士們的積極性,“軍法嚴肅,號令劃一,以是出戰皆捷”,扭轉了戰局。十月初,裴度贊同唐鄧節度使李朔的作戰計劃。於是,李朔乘一個大風雪之夜,急行軍120裏,襲破蔡州城,活捉罪魁吳元濟,取得了討伐淮西的勝利。裴度到蔡州,宣佈廢除吳元濟時“禁人偶語於途,夜不燃燭,有以酒食饋遺者”處以死罪等酷法。對叛亂者,裴度堅持衹殺魁首,脅從不問的政策,召降了數萬蔡州士兵,因其中十之九“不樂為兵,願歸為農”,裴度“悉縱之”。這些措施,有利於蔡州地區社會秩序的穩定,和社會生産的恢復發展。
  討伐誰西的勝利,大大震懾了河北、山東的割據者。有自動歸附的,如元和十三年正月,橫海節度使程權,“內不自安,遣使上表,請舉族人朝”。幽州節度使劉總也以“盧竜八州歸於有司”。有內心恐懼,猶豫觀望的,如恆州的王承宗。裴度遂派遣布衣柏耆往恆州遊說,王承宗被迫“以二子為質,及獻德、棣二州,輸租稅,請官吏”。對反復無常的鄆州李師道,裴度力勸憲宗出兵討伐。從元和十三年七月,至十四年二月,用兵七個月,終於誅殺李師道,收復淄青十二州。“當此之時,唐之威令,幾於復振”,史稱憲宗“中興”。裴度不愧為“中興”的功臣。
  宦官專權,是唐後期政治腐敗的重要內容。由於宦官跋扈太甚,唐後期的一些皇帝、朝宦,曾謀圖鏟除這一毒瘤。裴度不曾參與和組織集團勢力,也未曾製定和采取過周密打擊宦官的計劃和措施。但因為他秉公執政,不避權貴,因而常在一些具體問題上,反對和打擊宦官勢力。如元和九年(814年)十月,五坊小使至下圭縣,縣令裴寰“嫉其兇暴,公館之外,一無麯奉”。小使怒,誣告裴寰。憲宗偏襢宦官,要以大不敬罪重處裴寰。宰相武元衡諫,憲宗不聽。當時擔任御史中丞的裴度,極論“憂措陛下百姓”的縣今,豈能加罪。在裴度的堅持下,裴寰纔得無罪獲釋。元和十三年九月,“五坊使楊朝汶妄捕係人,迫以拷捶,責其息錢,遂轉相誣引,所係近千人”。裴度等追劾此事。當時,朝廷正用兵山東,討伐李師道。憲宗想襢護楊朝汶,竟對裴度說:“姑與卿論用兵事,此小事朕自處之”。裴度曰:“兵事不理,止亂山東,中人橫暴,將亂都下”。認為“用兵小事也,五坊退給平人大事也”。在裴度的堅持下,憲條不得不賜楊朝汶死,並釋放所有被拘係的人。長慶元年(821年)十月,裴度屢上表抨擊、揭露知樞密魏弘簡、翰林學士元稹阻、破壞討伐幽州軍事的罪行,魏弘簡左遷弓箭庫使,元稹為工部侍郎。長慶二年初,裴度要求穆宗嚴懲恃寵驕恣,欺凌主將的昭義監軍劉承偕,穆宗不得不公佈劉承偕罪惡,並宣佈要將其流放遠州。正因為裴度敢於打擊驕橫的宦官,所以他每次被提拔重用與宦官無涉,而每次受排擠、打擊,都直接、間接與宦官有關。
  裴度政治觀點
  裴度堅持治理國傢要任用賢才。憲宗元和十三年,他極力反對任用“掊剋取媚”的皇甫鑄為宰相。穆宗長慶年初,他無情揭露翰林學士稹鎮與宦官魏弘簡勾結“軍敗政”的罪行。裴度為將相20餘年,薦引過李德裕、李宗閔、韓愈等名土,重用過李光顔、李朔等名將,還保護過劉禹錫等,但從不薦引無纔的親友為官。在唐朝後期,朝官結為朋黨,相互援濟的情況下,他不拉幫結派,反對權姦,堅持唯才是薦,是他的“正直”之處。
  裴度一生“纍為姦邪所排,幾緻顛沛”,到其晚年,為“自安之計”,“稍沉浮以避禍”。這是他晚年存在的問題。但綜觀裴度一生,他為了維護和鞏固李唐的封建統治,堅持與權姦、宦官、割據勢力進行鬥爭,這種鬥爭精神是可貴的。尤其是從他反對藩鎮割據勢力所取得的巨大功績來看,他不愧為唐朝後期一位傑出的政治傢。
  裴度典故
  相由心生:據說裴度少時貧睏潦倒。一天,在路上巧遇一行禪師。大師看了裴度的臉相後,發現裴度嘴角縱紋延伸入口,恐怕有餓死的橫禍,因而勸勉裴度要努力修 善。裴度依教奉行,日後又遇一行禪師,大師看裴度目光澄澈,臉相完全改變,告訴他以後一定可以貴為宰相。依大師之意,裴度前後臉相有如此不同的變化差別是 因為其不斷修善、斷惡,耕耘心田,相隨心轉。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