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 人物列錶
白居易 Bai Juyi(唐代)劉禹錫 Liu Yuxi(唐代)張志和 Zhang Zhihe(唐代)
李白 Li Bai(唐代)溫庭筠 Wen Tingyun(唐代)王維 Wang Wei(唐代)
王昌齡 Wang Changling(唐代)李商隱 Li Shangyin(唐代)竇鞏 Dou Gong(唐代)
杜甫 Du Fu(唐代)韓愈 Han Yu(唐代)王勃 Wang Bo(唐代)
韋承慶 Wei Chengqing(唐代)盧綸 Lu Lun(唐代)皇甫鬆 Huangfu Song(唐代)
無名氏(唐) Wumingshi(唐代)虞世南 Yu Shina(唐代)王績 Wang Ji(唐代)
王梵志 Wang Fanzhi(唐代)寒山 Han Shan(唐代)盧照鄰 Lu ZhaoLin(唐代)
駱賓王 Luo Binwang(唐代)杜審言 Du Shenyan(唐代)蘇味道 Su Weidao(唐代)
楊炯 Yang Jiong(唐代)劉希夷 Liu Xiyi(唐代)宋之問 Song Zhiwen(唐代)
瀋佺期 Shen Quanqi(唐代)郭震 Guo Zhen(唐代)陳子昂 Chen Ziang(唐代)
賀知章 He Zhizhang(唐代)顧況 Gu Kuang(唐代)段成式 Duan Chengshi(唐代)
鄭符 Zheng Fu(唐代)李端 Li Duan(唐代)劉采春 Liu Caichun(唐代)
張若虛 Zhang Rexu(唐代)張九齡 Zhang Jiuling(唐代)韋莊 Wei Zhuang(唐代)
王之渙 Wang Zhihuan(唐代)孟浩然 Meng Haoran(唐代)李頎 Li Qi(唐代)
祖詠 Zu Yong(唐代)韋應物 Wei Yingwu(唐代)岑參 Cen Shen(唐代)
崔護 Cui Hu(唐代)韓翎 Han Hong(唐代)劉方平 Liu Fangping(唐代)
綦毋潛 Qiwu Qian(唐代)王翰 Wang Han(唐代)元結 Yuan Jie(唐代)
柳宗元 Liu Zongyuan(唐代)孟郊 Meng Jiao(唐代)高適 Gao Shi(唐代)
李賀 Li He(唐代)李隆基 Li LongJi(唐代)王灣 Wang Wan(唐代)
常建 Chang Jian(唐代)劉長卿 Liu Changqing(唐代)錢起 Qian Qi(唐代)
韋應物
唐代  中唐(737年792年)

詩詞《滁州西澗 At Chuzhou on the Western Stream》   《郡齋雨中與諸文士燕集 ENTERTAINING LITERARY MEN IN MY OFFICIAL RESIDENCE ON A RAINY DAY》   《初發揚子寄元大校書 SETTING SAIL ON THE YANGZI TO SECRETARY YUAN》   《寄全椒山中道士 A POEM TO A TAOIST HERMIT CHUANJIAO MOUNTAIN》   《長安遇馮著 ON MEETING MY FRIEND FENG ZHU IN THE CAPITAL》   《夕次盱眙縣 MOORING AT TWILIGHT IN YUYI DISTRICT》   《東郊 EAST OF THE TOWN》   《送楊氏女 TO MY DAUGHTER ON HER MARRIAGE INTO THE YANG FAMILY》   《淮上喜會梁川故人 A Greeting on the Huai River to my Old Friends from Liangchuan》   《賦得暮雨送李胄 A Farewell in the Evening Rain to Li Cao》   更多詩歌...

閱讀韋應物在诗海的作品!!!
  長安(今陝西西安)人。一說卒於貞元九年(793)。15歲起以三衛郎為玄宗近侍,出入宮闈,扈從遊幸。安史之亂起,玄宗奔蜀,流落失職,始立志讀書。代宗廣德至德宗貞元間,先後為洛陽丞、京兆府功曹參軍、鄂縣令、比部員外郎 、滁州和江州刺史、左司郎中 、蘇州刺史。貞元七年退職。世稱韋江州、韋左司或韋蘇州。韋應物是山水田園詩派詩人,後人每以王孟韋柳並稱。其山水詩景緻優美,感受深細,清新自然而饒有生意。而《西塞山》景象壯闊,則顯示韋詩雄豪的一面。其田園詩實質漸為反映民間疾苦的政治詩。代表作有《觀田傢》。此外,他還有一些感情慷慨悲憤之作。部分詩篇思想消極,孤寂低沉。韋詩各體俱長,七言歌行音調流美,“纔麗之外,頗近興諷”(白居易《與元九書》)。五律一氣流轉 ,情文相生,耐人尋味。五、七絶清韻秀朗,《滁州西澗》的“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句,寫景如畫,為後世稱許。韋詩以五古成就最高,風格衝淡閑遠,語言簡潔樸素。但亦有穠麗秀逸的一面。其五古以學陶淵明為主,但在山水寫景等方面,受謝靈運、謝朓的影響。此外,他偶亦作小詞。今傳有10捲本《韋江州集》、兩捲本《韋蘇州詩集》、10捲本《韋蘇州集》。散文僅存一篇。
  
  [大歷、貞元間詩人]
    在大歷、貞元間的詩壇上,韋應物也是一個重要詩人。
    韋應物(約737—約791),京兆萬年(今陝西西安)人,曾任左司郎中、江州刺史、
  蘇州刺史。有《韋蘇州集》。與顧況、劉長卿不同,他出身貴族,一生仕途也比較順利,
  所以,雖然他也受佛道思想影響,仰慕一種淡泊脫俗、遠離塵世的生活,但他畢竟身居
  高官,生活優越,傳統價值觀念還比較堅定,也比較註意自己的社會角色和社會責任。
  因此,他還是寫了一些關心國傢安危、社會治亂及下層百性疾苦的詩篇。
    如《睢陽感懷》歌頌張巡在安史之亂中堅守睢陽的忠義精神,《廣德中洛陽作》斥
  責官軍殘害百姓的暴行,《始至郡》同情江州百姓遭饑荒而流離的痛苦,《夏冰歌》揭
  露王公貴族的奢侈等等。在《采玉行》中還寫到:
    官府徵白丁,言采藍溪玉。絶嶺夜無傢,深榛雨中宿。獨婦餉糧還,哀哀捨南哭。
    同情采玉人的遭遇,寫得真切感人。而當他批評官吏的時候,又常常把自己擺進去
  接受良心的譴責,如“甿稅況重疊,公門極熬煎(《答都水》),“開捲不及顧,沉
  埋案牘間。兵兇久相踐,徭賦豈得閑?”(《高陵書情寄三原盧少府》)都顯示了一個
  詩人的正義感和責任感。
    但是,身為官吏的韋應物又該怎麽辦呢?他自稱“日夕思自退”即想要歸隱山林,
  可是又說“不能林下去,衹戀府廷恩”(《示從子河南尉班》)。其實真正的原因恐怕
  是官爵、俸祿不是那麽容易捨棄。所以他就在官府裏隱逸,在案牘公文之間做做田園山
  林之夢。他的《贈琮公》一詩說,他案牘盈前,卻能和山僧一樣,“出處似殊緻,喧靜
  兩皆禪”。據《唐國史補》記載,他“鮮食寡欲,所至焚香掃地而坐”,常與僧道論道
  參禪,或與詩人唱酬應和,這成為他的一種自我心理平衡的方法。所以,他常常要在詩
  裏寫隱逸、寫田園、寫山林,表現自己對淡泊悠閑人生的嚮往。他不僅在人格上要“等
  陶”、“慕陶”即嚮陶淵明看齊,而且作詩也要“效陶體”,因而他的詩裏很有一些類
  似陶淵明以白描手法寫的田園詩,如《觀田傢》、《種瓜》等。以《種瓜》為例:
    率性方鹵莽,理生尤自疏。今年學種瓜,園圃多荒蕪。衆草同雨露,新苗獨翳如。
  直以春窘迫,過時不得鋤。田傢笑枉費,日夕轉空虛。信非吾儕事,且讀古人書。
    在語言的清新、樸素、質直上有些陶詩的風味。但是,韋應物畢竟不像陶淵明那樣
  心頭充滿了對鄉村生活的真摯熱愛和對官場生活的深切厭惡,因此詩中缺乏一種對田園
  的親切感,“信非吾儕事,且讀古人書”說明他並沒有把田園生活看作是他的理想與歸
  宿,因此寫來總不如陶淵明詩那麽自然、真切,有真正的鄉土田園氣息。
    韋應物詩有陶淵明的清新樸素,也有謝靈運、謝朓的精巧華美,在他的詩中常常可
  以看到經過精心修飾、具有明麗典雅的色彩美、音樂美的秀句,如“寒雨暗深更,流螢
  度高閣”(《寺居獨夜寄主簿》),“緑陰生晝靜,孤花表春餘”(《遊開元精
  捨》),“雨歇林光變,塘緑鳥聲幽”(《月晦憶去年》),“疏鬆映嵐晚,春池含苔
  緑”(《題鄭弘憲侍禦遺愛草堂》)。這些詩句選擇了自然山水中最能引起人們美感的
  景色構成意象,巧妙地運用富於色彩感、動感的動詞、形容詞來組織聯綴,鑲嵌成一幅
  幅色調鮮明和諧的圖畫,並根據詩人主觀心境的變化而渲染上不同的情感色彩。但他並
  不像大歷十才子等人那樣才思窘迫,而過多地依賴語言和形式的精巧來組織詩句。他對
  大自然的觀察、體驗比大歷十才子深入細緻得多,能夠以很高的審美能力、鑒賞水平為
  基礎運用語言技巧,因而寫出了不少渾然一體、情景交融、篇句俱佳的詩歌,如下面兩
  首:
    今朝郡齋冷,忽念山中客。澗底束荊薪,歸來煮白石。欲持一瓢酒,遠慰風雨夕。
  落葉滿空山,何處尋行跡?(《寄全椒山中道士》)
    獨憐幽草澗邊生,上有黃鸝深樹鳴。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滁州
  西澗》這兩首詩都是用了簡淡自然卻又是精細錘煉過的語言,來表述或是孤高峻潔或是
  清幽空寂的人生情懷,表現出韋應物的獨特的風格。司空圖所謂的“澄淡精緻”(《與
  李生論詩書》),是對韋氏詩的比較準確的評價。具體說來,韋詩在意境上追求恬淡澄
  明、自然秀麗,在意脈上追求連貫流暢,在遣詞用字上註意錘煉推敲,可以說較好地結
  合了陶淵明與二謝之長而自成一格。在某種意義上說,他與王維較為相近,但他的那種
  意在脫俗的清峻格調,又不同於王維的出於禪理的空靈。
    此外,韋應物的一些歌行體詩如《王母歌》、《夏冰歌》、《鳶奪巢》以及古風
  《雜體五首》等,又與顧況那種奇特峭麗的風格很相近,這些詩對後世也有一定影響,
  如《王母歌》,就令人不禁想到李賀的“遙望齊州九點煙,一泓海水杯中瀉”(《夢
  天》),“王母桃花千遍紅,彭祖巫鹹幾回死”(《浩歌》)。衹是在他全部的詩歌創
  作中,這些並不是主流。
    中唐大歷、貞元年間,相對來說是唐代詩史上的低潮期,這個時期沒有出現大詩人,
  詩歌的一般成就不是很突出。但是應該看到,這一時期的詩歌創作仍有值得註意的地方,
  它和元和年間新的詩歌高潮的出現有內在的關聯。有些現象在當時並不突出,如以俚語
  俗詞入詩,發揮奇異想象,以及有意識地廣泛吸收自《詩經》、楚辭以來的各種前代風
  格等,對元和間的詩有着啓迪意義。所以,代表元和年代詩歌主要成就的創作,像韓愈、
  李賀奇崛瑰麗的歌行,元稹、白居易平易流暢的樂府,劉禹錫、柳宗元充滿情趣的民歌
  體和清峻明麗的七律,大體都能在大歷、貞元詩人那裏找到某種聯繫。還有,這一時期
  帶有程式化的五言律詩雖說弊病不少,但在追求清麗而精巧的語言風格方面,還是有一
  定成就的。後來姚合、賈島的更為圓熟工穩、精雕細琢的五律,就是對此的繼承發展。
  文學的長河畢竟是前後相續的,衹是有時狹窄,有時寬闊而已。
  (中國文學史,章培恆 駱玉明,youth掃校)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