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 人物列錶
歌德 Goethe荷爾德林 Friedrich Hölderlin海涅 Heinrich Heine
拉斯剋—許勒 Else Lasker-Schüler艾興多爾夫 Joseph Freiherr von Eichendorff弗裏德裏希·威廉·尼采 Friedrich Nietzsche
君特·格拉斯 Günter Grass朋霍費爾 Dietrich Bonhoeffer葛瑞夫 Dieter M. Gräf
赫爾曼·黑塞 Hermann Hesse曼弗雷德·馬伊 Manfred Mai卡爾·威特 Carl Weter
康拉特·賽茨 Konrad Seitz萊內爾·埃爾林格 莱内尔埃尔林 grid哥爾特·朗古特 哥尔特朗古特
霍爾格·萊納斯 Holger Reiners烏特·艾爾哈特 Ute Ehrhardt戴特·奧藤 Dieter Otten
約爾格·艾剋曼 Jorge Ikmann赫爾曼·約瑟夫·左赫 Hermann-Josef Zoche洛塔爾·賽韋特 Lothar J. Seiwert
彼得·馬丁 Bidemading布魯諾·霍爾納格 布鲁诺霍尔 Nag花映紅 Flowers Yinghong
格哈德·施羅德 Gerhard Schroeder剋裏斯塔·施羅德 Christa Schroder羅鬍斯·米施 Rochus Misch
安格拉·默剋爾 Angela Merkel鬍戈·米勒-福格 Hugo Muller-Vogg韋爾納·比爾曼 Werner Bierman
佩特拉·納格爾 Petra Nagel特勞德爾·容格 Telaodeer Jung梅麗莎·米勒 梅丽莎米勒
埃米爾·路德維希 Emil Ludwig享利剋·埃伯利 Enjoy 利克埃伯利馬蒂亞斯·烏爾 Matthias Uhl
埃裏希·沙剋 埃里希沙克邁剋爾·舒馬赫 Michael Schumacher邁剋爾·舒馬赫 Michael Schumacher
海德格爾 Heidegger叔本華 Arthur Schopenhauer黑格爾 Georg Wilhelm Friedrich Hegel
貝托爾特·布萊希特 Bertolt Brecht布萊姆·斯托剋 Bram Stoker席勒 Friedrich von Schiller
雅科布·格林 Jacob Grimm威廉·格林 Wilhelm Grimm卡爾·馬剋思 Karl Marx
剋勞斯·曼 Klaus Mann埃裏希·馬裏亞·雷馬剋 Erich Maria Remarque特奧多·施托姆 Theodor Storm
托馬斯·曼 Thomas Mann安妮·弗蘭剋 Anne Frank威廉·豪夫 Wilhelm Hauff
施篤姆 Theodor Storm漢斯·裏鮑 Hansilibao孔薩利剋 Heinz G. Konsalik
赫拉·琳德 Hera Lind威德爾·埃彭多夫 Wade Acres Peng Dorf卡爾·麥 Karl May
埃裏希·馬裏亞·雷馬剋 Erich Maria Remarque
德國 盟軍占領下的德國  (1898年六月22日1970年九月25日)
Erich Paul Remark
埃裏希·瑪麗亞·雷馬剋
埃裏希·瑪利亞·雷馬剋
埃裏希·保羅·雷馬剋

現實百態 Realistic Fiction《凱旋門 Arch of Triumph》

閱讀埃裏希·馬裏亞·雷馬剋 Erich Maria Remarque在小说之家的作品!!!
埃里希·马里亚·雷马克
埃裏希.馬裏亞.雷馬剋(Erich Maria Remarque )1898年出生在德國威斯特伐利亞的奧斯納布呂剋市。祖先是法國人,1789年法蘭西大時遷移到了萊茵蘭。傢境清貧,父親在當地普雷勒工廠當書籍裝訂工人。他一傢人都是虔誠的天主教徒,雷馬剋青少年時期一直在天主教會學校念書。在當時,窮苦人傢子弟的唯一出路是教書,因為進師範學校學習不需要傢長在經濟上有什麽負擔;就這樣,從1912年起,雷馬剋讀了天主教會辦的師範預備班,1915年正式進入當地的初等師範學校,可是修業未滿兩年,1916年11月就從學校直接應徵入伍,參加第一次世界大戰。在戰爭中他五次負傷,特別是最後一次在佛蘭德戰役中,他從火綫救出一位受傷的戰友時,在英軍的突然襲擊下,自己被好幾顆手榴彈所炸傷,傷勢相當嚴重,經過較長時間的治療,總算衹在右腕節上留下一個無法消褪的疤痕。大戰結束以後,他回到原來的學校,修畢規定的課程,在靠近荷蘭邊境的一個村子裏當了一年小學教師。但是他對這個工作感到失望,覺得太受約束,而且根據他自身的經驗,教書也不過是為國傢培養新一代的士兵,因此他就堅决辭去了教職。二十年代,對戰後德國的年輕人來說,是一個十分艱難的時期,通貨膨脹,經濟蕭條,日子很不好過。在那段時間裏,雷馬剋自己說是“幹過各種各樣的營生:有時候我到處闖蕩,拿着一隻手提箱,販賣零星什物……後來,我又做過石匠,幹這其他一些事情,還在一傢精神病院裏當過風琴手”。之後,他為《大陸回聲報》撰寫廣告稿和評論文章,1922年秋,去漢諾威大陸公司正式擔任廣告部主任兼《大陸回聲報》主編,為這個刊物寫了許多作為輪胎、摩托車、汽車廣告的短小而幽默的文字。由於撰寫這類文字所顯示的才能,他被聘擔任(體育畫報》的編輯,於1925年移居柏林。在這個刊物上,他曾連載過一篇題名為《地平綫上的車站》的小說,反映了他對汽車和賽車的愛好,但是也像1920年在德纍斯頓自費出版的另一本小說《夢之窩》一樣,寫得“實在很糟”。後來他自己也說:“早些時候,我完全不是這樣寫作的。我做過種種試驗……為了想創立一種風格,可是所有的東西都顯得沉悶而蒼白,自己一點也不滿意。大概因為我的路子完全走錯了。”

1927年下半年,雷馬剋開始寫他大戰結束以來一直在醖釀、構思的小說《西綫無戰事》(In Westen nichts Neues)。完全利用業餘的晚上,他僅僅花了六個星期就把小說寫成了,可是那手稿卻在抽屜裏擱置了半年。一傢書店不願意出版這部作品,另一傢出版社總算將它接受下來了。先在《福斯報》上連載,隨後作了一些修改,印成單行本出版。連載的時候,那份報紙的銷數一下子增加了三倍,人們都說十九世紀英國讀者爭先搶購狄更斯連載小說的盛況,居然重見於今日的德國。1929年1月全書出版以後,更引起了德國以及世界其他許多國傢的轟動。僅在德國國內,第一年就銷售了一百二十萬册。同年3月,首先被譯成英文在英國出版,每册定價雖高達七先令六便士,但六周之內銷售了二十七萬五千册。把其他許多語種的譯本一並計算在內,此書總發行量當在五百萬册以上,這在出版史上是前所未有的。這種意外的成功,使雷馬剋的整個生活發生了急劇的變化:原先是個無名小卒的記者,竟然一躍而成為世界聞名的作傢。有的人喜歡他,有的人厭惡他,有的人稱頌他,有的人低毀他,一時間對他本人和這部作品展開了激烈的論爭。他一嚮抱着置身事外的態度,既不願意接見為此而來訪的客人,更不願意參與有關他作品的爭論。而且他從來都以不問世事自居,他也確實從來不參加任何社會運動,不料到了1930年,納粹黨還是找到他頭上來了。他們攻擊他在對待第一次世界大戰問題上采取反對英雄主義的態度,而在他們看來,這種在軍事衝突中表現出來的個人英雄主義,正是錘煉國傢社會主義的鋼鐵精神的熊熊烈火,因此他們决不能寬恕他對這個納粹神話的挑戰。正好那時根據《西綫無戰事》改編拍攝的美國影片準備在柏林放映,區的納粹黨魁戈培爾便利用這一時機,唆使一幫希特勒青年團員嚮那傢劇場進行破壞和搗亂,達到了禁演這部影片的目的。這一行動,迫使雷馬剋不得不離開柏林,甚至不得不離開德國。他後來說:“1931年,我不得不離開德國,因為我的生命遭受到威脅。我既不是猶太人,而且在上也並不左傾。當時的我,也跟今天的我一樣,是個戰鬥的和平主義者。”離開伯林以後,他到了瑞士,定居於馬喬列湖上的竜𠔌港,納粹政變的消息他就是在那裏聽到的。1933年希特勒上臺以後,雷馬剋的作品跟托馬斯.曼。亨利希.曼、布萊希特等人的作品一起被公開燒毀,隨後又因為他堅决拒絶回國而於1938年被剝奪了德國國籍。翌年,他轉赴美國,到1942年為止,大部分時間都在好萊塢,把自己的作品搬上銀幕,1947年加入了美國國籍。雷馬剋雖然已經國外,但是納粹政權並沒有放鬆對他的。1943年12月,他那仍在德國的妹妹埃爾夫莉德以莫須有的罪名(誣控她不相信德國會取得勝利)被納粹法庭宣判了死刑。從1945年起,雷馬剋也常在瑞士居住。六十年代中期,他突然發作了幾次心髒病,健康情況越來越差,1970年9月25日病逝於瑞士的洛迦諾,終年72歲。

雷馬剋一生寫了十一部長篇小說和一個劇本《最後一站》《Die letzte Station,1956年》。十一部小說中,除《西綫無戰事》專寫第一次世界大戰外,其餘幾部,如果按題材來劃分,那麽有寫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後果以及通貨膨脹年代生活的,如《戰後》、《三個戰友》(Drei Kameraden,1937年)、《黑色方尖碑)(Der schwarze Obelisk,1956年)、《上帝沒有寵兒》(1961年》;有寫生活的,如《愛你的鄰人》(1953年)、(凱旋門》(Arcde Triomphe ,1946年)、《裏斯本之夜》(1963年);有寫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如《生命的火花》(Der Funke Leben,1952年)、《生死存亡的年代》(954年》。作傢逝世後一年,又發表了他的最後一部小說《天堂裏的影子》(1971年》。

雷馬剋寫生活的幾部作品中,數《凱旋門》最有影響;除《西綫無戰事》以外的十部小說中,也數《凱旋門》最為暢銷。在德文原著發行之前,它的英譯本首先在美國出版,僅在美國國內,銷數就在二百萬册以上,不久被譯成十五種文字,又銷售了五百萬册,其盛況與當年《西綫無戰事》不相上下。這是因為這部作品的故事情節十分動人,藝術手法也更臻成熟。


  Erich Maria Remarque (born Erich Paul Remark; 22 June 1898 – 25 September 1970) was a German author, most known for his anti-war novel All Quiet on the Western Front.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