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漢 人物列錶
劉邦 Liu Bang(西漢)李廣 Li An(西漢)李延年 Li Yannian(西漢)
霍去病 Huo Qubing(西漢)楊雄 Yang Xiong(西漢)司馬遷 Sima Qian(西漢)
劉嚮 Liu Xiang(西漢)孔安國 Kong Anguo(西漢)高堂生 Gao Tangsheng(西漢)
張良 Zhang Liang(西漢)漢惠帝 Han Huidi(西漢)漢前少帝 Han Qianshaodi(西漢)
呂後 Lv Hou(西漢)劉弘 Liu Hong(西漢)漢文帝 Han Wendi(西漢)
漢景帝 Han Jingdi(西漢)漢武帝 Han Wudi(西漢)漢昭帝 Han Zhaodi(西漢)
昌邑王 Chang Yiwang(西漢)漢宣帝 Han Xuandi(西漢)漢元帝 Han Yuandi(西漢)
漢成帝 Han Chengdi(西漢)漢哀帝 Han Aidi(西漢)漢平帝 Han Pingdi(西漢)
孺子嬰 Ru Ziying(西漢)董賢 Dong Xian(西漢)田廣明 Tian Anming(西漢)
於定國 Yu Dingguo(西漢)霍光 Huo Guang(西漢)邴吉 Bing Ji(西漢)
趙破奴 Zhao Ponu(西漢)蘇武 Su Wu(西漢)田蚡 Tian Fen(西漢)
許昌 Xu Chang(西漢)莊青翟 Zhuang Qingdi(西漢)石慶 Dan Qing(西漢)
公孫賀 Gongsun He(西漢)田千秋 Tian Qianqiu(西漢)衛青 Wei Qing(西漢)
韓安國 Han Anguo(西漢)張湯 Zhang Shang(西漢)卜式 Pū Shi(西漢)
兒寬 Ren Kuan(西漢)桑弘羊 Sang Hongyang(西漢)金日磾 Jin Ridi(西漢)
上官桀 Shangguan Jie(西漢)王臧 Wang Cang(西漢)孔臧 Kong Cang(西漢)
李敢 Li Gan(西漢)張騫 Zhang Qian(西漢)晁錯 Chao Cuo(西漢)
周亞夫 Zhou Yafu(西漢)趙充國 Zhao Chongguo(西漢)韓信 Han Xin(西漢)
伏生 Fu Sheng(西漢)
桑弘羊
西漢  (前152年前80年)

  先漢繼承了秦的傳統,重農也寬商,甚至連吳這樣的小諸侯國,也因為經商收入甚豐,以至於免了農民的田租(賦),令中央政權感到威脅(《史記。賈誼傳》:吳王據魚????之利,免國稅,收衆心,此國之患也)。正是文景之治的重農重商,令生産力迅速恢復,社會分工迅速,鐵製工具迅速普及。按今天許多人的YY方式,如果幸運的話,或者幾百年後,中國就會進入“資本主義”社會了。但是漢武帝據《????鐵論》打破了這一個歷史進程,被馬剋思同學的中國同學會稱為偉大的歷史進步;依筆者看,縱觀漢武帝使桑弘羊制度的摧毀工商經濟基礎的所為,完全符合馬剋思同學的國有化理想,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傢顯然是漢武帝國,第一批國有製企業顯然是漢武的????鐵場和酒類專賣(幸好那時還沒有煙,不然煙草專賣局也那時出現),第一個國資委領導,當然就是桑弘羊先生了。
  筆者認為,漢元狩四年推出的社會主義色彩濃厚的新政,是一個比秦始皇統一六國更重大的歷史轉折點,從這一刻起,中國政治就從社會經濟的守護者,轉為國民經濟的掠奪者,私有財産的存在,成為對皇權的威脅,令國民赤貧,最大限度保值國有資産的保殖增殖,那怕是不公平的手段,成為維護皇權的必要手段。也衹有令國民保持赤貧,才能根本上保證孔子“上下守禮”的經濟基礎,才能“刑賞之權集於一身”,最終經過千年發展,到宋明理學上,成為朱熹的“雷霆雨路皆出於君恩” 的無條件的忠君愛國道德觀,正是源自漢武帝始的對國民經濟的剝奪。
  漢武帝的新政主要包括以下內容:所有賺錢的行業,由政府壟斷經營,那怕後來出現了鄧通梁冀這樣壟斷自肥的大貪官,也比民間出現的比爾蓋茨來得強;鄧梁等人的財富,同比可是比爾蓋茨的幾十倍以上。對國傢超出平均水平以外的財富,收財産稅,即算緡。不同,這個財産稅既然是為了剝奪個人財産充實國庫,衹要達到目的,就不一定需要公平。根據皇法(不是民之約法啊!)規定,苦有隱藏,沒收全部財産,告發者可以分得一半。顯然,這樣等於是羅織罪名完成任務,誠實不誠實上報不要緊,衹要某人有錢又沒有和官府有足夠的手腳,就一定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廟;維持有罪推論,就可以在愛國的名義下把一切財産收歸“國傢”的名下。無論如何,操作者沒有絲毫的罪惡感:為國有資産增殖作貢獻嘛!今天仍有一些文盲為桑弘羊辯護,說是“民不加賦而國豐饒”,他們以為賦就是稅,卻不知那是指田租,漢賦三十賦一,衹是稅中的一種。
  這樣,漢初完整的工商體係就以顧全大局為藉口被完全國有化了,被摧毀了;但是,它支援了漢匈戰爭了嗎?事實上,由於稅基被摧毀,漢帝國不但稅收大幅下降,經濟頻於崩潰,而且民衆離散,戰爭潛力迅速瓦解。自“新政”後,漢帝國再也無力發動漠北攻勢這樣的重大行動,對於奄奄一息的匈奴也是無能為力,到前89年,隨着李廣利軍敗亡,國有化的成果被消耗淨盡,而工商業基礎已經完全崩潰,這時的漢帝國幾乎自保之力,若非漢武帝痛定思痛所用得人,漢朝就此玩完了。而距離第一次社會主義建設,衹不過區區20年,——殺雞取卵的短視行為,總是要付出代價的。
  
  (前152年—前80年)漢武帝時大臣。一說生於景帝後元三年(前141)。洛陽人。出身商人家庭,自幼有心算才能,以此13歲入侍宮中。自元狩三年(前120)起,終武帝之世, 歷任大司農中丞、大司農、御史大夫等重要職務,與擔任大農丞的大????鐵商東郭鹹陽、孔僅二人深得武帝寵信。元狩年間以後,在桑弘羊的參與和主持下,先後實行了????、鐵、酒官營,均輸、平準、算緡、告緡,統一鑄幣等經濟政策。此外,還組織了60萬人屯田戍邊,防禦匈奴。這些措施都在不同程度上取得了成功,暫時緩解了經濟危機,史稱當時“民不益賦而天下用饒”。桑弘羊以此賜爵左庶長。武帝後元二年(前87),桑弘羊由搜粟都尉遷任御史大夫,與霍光、田千秋、金日磾、上官桀四人同受遺詔輔佐昭帝。始元六年(前81),昭帝召集各地賢良文學至長安,會議????鐵等國傢大事。賢良文學反對????鐵官營和均輸平準等與民爭利的政策,力主改弦更張,桑弘羊與之展開辯論。由於桑弘羊的堅持和封建國傢財政方面的需要,當時除廢止酒類專賣改為徵稅外,????鐵官營等各項重要政策仍沿襲不變。次年,桑弘羊因與霍光政見發生分歧,被捲入燕王旦和上官桀父子的謀反事件,結果被處死。
  
  生平
  商人之子 少年得志
  西漢景帝四年(前153年),在洛陽的一個富有商人的傢裏,生下了一個兒子,他就是漢武帝時著名的理財傢桑弘羊。
  桑弘羊成為著名的理財傢,協助漢武帝處理財政問題幾十年,和他的家庭與故鄉有很大的關係。洛陽是周朝建立的一個軍事和政治重鎮,周公徵服殷人後。把俘虜的殷人以“頑民”的稱號安置居住在洛陽,這些人當然不讓他們參與政治活動,因而多數就去經商。到了戰國時期,經商已經成為洛陽人的重要職業。一些人經商致富後,就參與了政治活動。象有名的蘇秦、白圭、師史、賈誼等政治傢和商人,就都是洛陽人。桑弘羊的家庭一定是洛陽很富有的大商人,否則他十三歲不可能就做了漢武帝的侍中。侍中是一種加官,從大至列侯、將軍、卿、大夫,下至太醫、郎中,都可以加官為侍中。當了侍中,就可以經常出入禁中,接近皇帝,所以它很為大傢所重視,成為升官的一個重要途徑。但當侍中的,除了貴傢子弟和著名的儒生外,一般人很難得到。纔十三歲的桑弘羊,既非貴傢子弟,也非名儒,他怎麽能當了侍中呢?可能是用錢買的。西漢初年,要作比較大的官,有兩條途徑:一條是由郡太守、諸侯王這樣二千石以上的官吏,定期嚮中央政府推薦,他們當然是推薦自己的子弟,桑弘羊不會有這種機會;另一條是拿錢買官,也就是 “入粟補官”,桑弘羊作為商人的兒子,在十三歲的時候,他傢就給他花錢買了個侍中,他大概是走的這條路。
  漢武帝時,為了培養一批忠於自己的得力官吏,選拔了很多有才幹的青年在他的身邊作侍中。象朱買臣、衛青、霍去病、霍光、桑弘羊這些以後的文武大臣,就都當過他的侍中。名儒孔安國在給他當侍中時,為了照顧他,讓他拿皇帝唾痰用的禦唾壺,就一時傳為美談。漢武帝的這些侍中,並不僅僅是幫助他做點身邊的瑣事,他往往也與他們商量一些軍國大事,遇有他的意見與大臣不合時,還常常讓他們出面與大臣們進行辯論。如漢武帝元朔三年 (前126年),漢武帝為了抗擊匈奴的侵擾,决定在河套築朔方城,御史大夫公孫弘多次上書反對,漢武帝就讓侍中朱買臣等人與公孫弘辯論,說服了公孫弘,使他轉變為築朔方城的積極支持者。
  桑弘羊在當侍中期間,一定參加了很多漢武帝製定軍國大事的討論,他瞭解了漢武帝的為人和抱負,自己也深受漢武帝思想的影響。這期間,他雖然沒有什麽突出的表現,因而也沒有受到漢武帝的重用,但他卻學習和鍛煉了參加國傢大政的能力,為以後的從政準備了條件。
  擔任農丞 算緡告緡
  桑弘羊從十三歲作侍中,一直到三十九歲出任大農丞,當了二十六年的侍中。這期間,由於漢武帝大規模的對匈奴用兵,國傢的府庫餘財已經用盡,財政發生了睏難。元狩三年(前120年),主要負責財政的大農令鄭當時,為了彌補財政的虧空,嚮漢武帝推薦山東的大????商東郭鹹陽和河南南陽的大冶鐵商孔僅,擔任大農丞,利用他們經商的經驗和技術,負責管理????鐵事務,通過????鐵收歸官營,來增加國傢的財政收入。桑弘羊這時已經三十四歲,他由於善於計算經濟問題,漢武帝讓他幫助東郭鹹陽和孔僅估算研究????鐵官營的規劃。這個規劃經過一年的起草纔完成,主要是將原屬少府管的????鐵劃歸大農令管,由國傢壟斷????鐵的生産,不許私人經營。漢武帝很快就批準了這個計劃,並派孔僅和東郭鹹陽到全國各産????鐵的地區,設立????鐵官營的機構,任命原來經營????鐵生産的商人為各地官營????鐵的主管官。看起來,漢武帝對經營????鐵政策的改變以及孔僅、東郭鹹陽和桑弘羊對這一新政策的執行,在經濟上是取得了成效的。所以三年之後,孔僅就升任為大農令,桑弘羊也被提拔為大農丞。大農令是封建政府掌管財政的最高官員,大農丞是他的主要助手,從這時開始,桑弘羊在理財上就顯示出他的突出才幹,越來越受到漢武帝的重用。
  算緡是封建國傢嚮商人徵收的一種財産稅,告緡是與商人瞞産漏稅作鬥爭的方法。這也是由於大規模的對匈奴用兵,而山東一帶又遭了水旱災,為了彌補財政不足而對工商業者采取的一種籌款措施。最初提出這個辦法的是御史大夫張湯,武帝元狩四年(前119 年)頒布了推行的法令。但是由於當時的大農令顔異不贊成此事,所以未能認真貫徹執行。桑弘羊出任大農丞後,纔在全國雷厲風行地加以推行。
  所謂算緡,就是凡工商業者,都要如實嚮政府呈報自己的財産數,二緡抽取一算的稅(一緡為一千錢,一算為二百文錢);小工商業者可以減半抽稅。凡有乘坐馬車的(官吏和戰士除外),一乘抽稅一算,運貨的馬車抽二算,船五丈以上的抽一算。所謂告緡,就是對不如實呈報財産的人,鼓勵大傢告發,經調查屬實者,除了被告發人的財産被全部沒收、戍邊一年外,告發的人可得到被沒收財産一半的奬賞。
  算緡和告緡的法令頒布後,遭到了工商業者的頑強反抗,他們采用各種辦法轉移和藏匿財産,不報或少報自己的財産數。為了與這些工商業者作鬥爭,漢武帝讓楊可專門主持告緡的事。這時作為右內史(管理京師的官)的義縱,站在商人的立場上,指責告緡的人不是好人,竟然加以搜捕,公開和告緡令作對。這件事報告給漢武帝以後,就以義縱有意破壞告緡為理由,殺了義縱,並將對算緡和告緡持消極態度的大農令顔異,也藉它故撤職並判了死刑。這樣,就從政府機構中清除了推行算緡和告緡的障礙,使楊可得以放手進行。
  桑弘羊當了大農丞後,為了支持楊可把告緡堅持下去,又重申了告緡令。這樣,告緡的活動就在全國普遍推開了,中等以上的工商業者,大都受到了告發。政府派出官吏到各地處理算緡和告緡的事,政府得到以億計的財物,成千上萬的奴婢,沒收的田地,大縣數千頃,小縣百餘頃,還有很多房屋。中等以上的工商業者紛紛破産,而政府的國庫卻充實起來,有力地支援了漢武帝的對外戰爭。
  算緡和告緡的活動,桑弘羊一直是積極的支持者。張湯提出這個意見的時候,桑弘羊雖然還是個侍中,但已經因為他會算計經濟問題,引起了漢武帝的註意。所以漢武帝在研究和决定采用張湯意見的過程中,桑弘羊肯定起了積極的作用。算緡和告緡的法令公佈後,內外的阻力一直都很大,遲遲未能貫徹執行。桑弘羊當了大農丞後,就可以直接插手此事。所以後來楊可的主持告緡,以及對反對告緡的一些官吏采取的鎮壓措施,肯定桑弘羊都是參與了漢武帝的决策的。因而可以說,算緡和告緡雖然不是桑弘羊直接出面推行的,但他是决策的積極參與者。
  整頓貨幣 ????鐵官營
  漢朝初年,國傢對錢幣的鑄造采取放任的政策。當時不但錢的大小、輕重不一,錢幣的重量與實際重量相差懸殊,因而盜鑄錢的風氣盛行,影響了經濟的正常流通和通貨膨脹。到了漢文帝五年(前175年),政府更撤除了禁止私人鑄錢的命令,放任大傢自由鑄錢,因而幣製更加混亂。一些豪強和大商人,常常在銅內雜入鉛、鐵,鑄大批的劣錢來謀取暴利。政府雖然一再禁止和打擊,但因為有利可圖,而且鑄錢者又多是一些有權有勢的人物,所以並不能製止私鑄的大量劣錢混入市場,破壞社會的正常經濟生活。
  漢武帝為了整頓財政,曾在元狩四年(前119年)整頓過一次貨幣,但效果不好。當時造了三種貨幣:一是皮幣,用禁苑裏養的白鹿皮製成,每個一尺見方,上面還綉上五彩花紋,每個值錢四十萬,它是作為諸侯王朝覲皇帝時墊璧的禮品,所以衹在上層貴族中流通和使用,另一種是白金,這是用少府庫存的銀、錫作的合金幣,分值錢三千、五百和三百三種;第三種是取銷半兩錢改鑄的三銖錢。還規定,盜鑄錢者要處死。這次改革因為品類復雜,幣值的規定又不合理,所以不但使用不便,而且一些人紛紛去盜鑄比值很大的白金幣,所以第二年就放棄了三銖錢而改鑄五銖錢。當時雖然因盜鑄錢政府抓了數十萬人,仍不能製止盜鑄劣錢,所以市場和貨幣仍然比較混亂。
  元鼎四年(前113年),為了徹底整頓貨幣,漢武帝采納了桑弘羊的意見。他的意見主要是:取銷郡國鑄錢的權利,由中央政府指定掌管上林苑的水衡都尉下屬鐘官、技巧、辨銅三官分別負責鼓鑄、刻範和原料;郡國把所鑄的舊錢銷毀,把銅送到中央;廢除過去鑄的一切錢幣,而以上林三官鑄的五銖錢為全國唯一通行的貨幣。
  這次幣製改革是成功的,從此以後基本上製止了私鑄劣質錢幣的流通,從而不但增加了國傢的財政收入,而且穩定市場和流通,起到了鞏固西漢統治的作用。為什麽這次整頓貨幣比較成功呢?因為這次貨幣改革,首先將全國的銅材集中在中央,由上林三官統一調撥,使私鑄者得不到鑄錢的原料;其次,價格標準與重量標準一致,這次所鑄的三官五銖錢,實際重量也是五銖,因而減少了貨幣毀銷改鑄的流弊;第三是鑄幣技術提高了,鑄造的工序比較復雜,盜鑄者造起來比較睏難,容易得不償失。
  這次幣製改革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將鑄幣權完全收歸中央政府的一次創舉,它最終將漢朝的幣製穩定下來,使漢朝的五銖錢成為質量穩定的錢幣,一直流通至隋朝七百餘年而通行不廢。這與桑弘羊的經濟思想是分不開的。
  ????鐵收歸官營,早在元狩六年(前117年)漢武帝就派孔僅與東郭鹹陽進行了。但是他們在各地設立????鐵官的時候,由於多選用商人擔任,所以不但執行的不徹底,而且也産生了一些諸如質量低劣、價格太高等問題。桑弘羊為治粟都尉兼領大司農之後,就在原有的基礎上對????鐵問題進行了整頓。他選派了得力的大農部丞數十人,分頭到各郡國,在整頓原有????鐵官的基礎上,新增加了一批????鐵官。據《漢書·地理志》的記載,全國二十七郡有????官共三十六處,鐵官在四十郡中有四十八處。其分佈在東北遠至遼寧的蓋縣,西南至雲南的安寧,西北達內蒙的河套西北,南抵廣州,東南到浙江的海????。其分佈之廣,規模之大,都是空前的。
  ????的生産,是由政府招民自備資金,????官供給煮????的工具和糧食,在????官的監督下將煮成的????全部售給國傢,然後由國傢出售給人民,個人不得私售。這是一種由公私聯合經營生産,但由國傢統一購銷的辦法。
  鐵的生産,是在郡國出鐵處設鐵官進行生産,不出鐵者置小鐵官負責銷售,其生産和銷售完全由國傢進行控製。因為鐵的冶煉不但技術比煮????要復雜的多,而且成本和規模也要大,所以它主要采取國傢經營的方式。根據現在對西漢時的冶鐵遺址的發掘情況看,一般都有十幾座直徑達一米六的冶鐵爐,需數百名工人。由於官營冶鐵資金比較雄厚,生産設備比較齊全,技術比較先進,而且是按統一設計的規格進行協作生産,所以它比起原來私營的小規模冶鐵業,顯然有更多的優越性。這一點桑弘羊是看到了,並且在公開的場合一再宣傳他的這一看法。
  ????鐵的官營,從增加政府的財政收入,打擊地方豪強的勢力,以及發揮某些大規模生産協作的優點上來說,是起了積極的作用。但是由於地方的某些????鐵官吏的不良,以及大規模統一生産經營中必然會出現的問題,在????鐵官營之後,對農民也有很多不利之處。如政府為了增加收入,對????鐵的銷價定得太高,而質量和品種也有問題,一些官吏又常常強製農民購買,因而增加了農民的負擔和不便。桑弘羊對????鐵官營中出現的這些問題,他也是有所認識的。當有人以此來攻擊????鐵官營問題本身時,桑弘羊就說:“這是一個如何選擇好????鐵官吏的問題,而不是????鐵官營本身造成的。”
  移民屯邊 假民公田
  漢武帝在對匈奴的戰爭中取得相當的勝利後,為了鞏固邊防,從根本上解决邊防軍的糧食供應,就在桑弘羊的大力支持下,繼續大規模地執行漢文帝時晁錯提出的募民實邊的辦法。漢武帝初年,已經在元朔二年(前127年)募民十萬屯衛朔方(今內蒙杭錦旗西北),元狩四年(前119年),又徙關東貧民七十多萬至今甘肅一帶。桑弘羊任大農丞後,又在元鼎六年(前111年)先派吏卒五、六萬人到今甘肅永登一帶屯戍,接着不斷擴大到上郡(今陝西餒德東南)西河(今內蒙東勝縣)及新建的武威、張掖、敦煌、酒泉(均在今甘肅境內)四郡,人數增加到六十萬人。這樣大規模的移民實邊,不但開發了西北邊疆的農業生産,就地解决了邊軍的糧食供應,而且加強了西北的邊防,鞏固了對匈奴戰爭取得的戰果。所以它在當時的邊防建設上,是具有深遠意義的一項措施。
  在算緡和告緡取得重大成果後,政府在各地沒收了一批田地,為了經營和管理這些土地,在水衡、少府、太僕、大農等四個機關,都設置了農官,負責將這些土地租給農民,政府收取田稅。桑弘羊對這件事是竭力支持和贊揚的。但是由於政府經營和管理不善,租種的農民不願在上面種桑榆菜果,而且這些土地又常常被官僚豪強等有權有勢的人所侵占,因而對封建政府和租種的農民都得不到好處。有人因此提出要停止出租時,桑弘羊認為,它仍然是利多弊少,如果因為地力未盡,獲利不多而罷去,不但會影國傢收入,對租地的農民也沒有好處,所以桑弘羊是一直主張堅持執行下去的。
  西漢初實行一種由地方郡國定期貢納實物的政策,各郡國貢納的數量和種類,看來是由中央政府主觀决定的,所以貢納的貨物不一定都是當地的特産,這樣就使一些郡國為了交納貢物,而必須到別的地方去購買。因為購買的數量大,、時間也比較集中,因而一些商人乘機哄擡物價,從中牟取暴利。購買之後,還有一個運輸問題,一些運輸路綫長而又易損壞的貨物,運輸中的費用和損耗往往要比貨物本身要貴數倍。所以這種辦法,不但增加了人民的負擔,連地方政府的官員也深感不便。
  元鼎二年(前115年)桑弘羊為大農丞時,就開始試行均輸法。什麽是均輸法呢?就是各郡國上交中央的貢品,一律按照當地的市價,折合成當地出産的産品,交納國傢後,由均輸官統一調運到缺乏這些産品的地區出售。這樣不但各郡國再也不用為了貢物而派人四出採購物品了,而中央政府卻藉貨物的地區差價,從中獲得了很大利潤。顯然,均輸法對中央和地方政府都有利,也減輕了百姓的負擔,打擊了商人的暴利。但是在均輸法開始實行的時候,由於????鐵這兩項重要的貨物還把持在孔僅的手中,所以均輸法還難以全面地鋪開實行。
  當桑弘羊代理大農令後,一方面由於均輸法試行了五年,已積纍了一定的經驗;另一方面????鐵等一切財經大權,這時都已掌握在桑弘羊的手中,因而他開始在全國普遍地推行均輸法。他在嚮各郡國派出????鐵官的同時,也派出了均輸官,由於????鐵是均輸的兩大重要物資,所以某些地方均輸官可能是由????鐵官兼任的。因為這些均輸????鐵官,都是由大農部丞十人統一管理。均輸法在全國推行之後,貨物的流通渠道比較暢通了,國傢在全國各地徵的貢賦,通過均輸官源源不斷地運到首都和邊疆地區,因而大大地加強了漢武帝對外鬥爭的經濟實力。
  平準法是桑弘羊為了配合均輸????鐵政策的推行而實行的另一項經濟改革。過去,西漢中央政府各部門所需的物資,都是由各部門自行採購。由於各部門採購的貨物多而又比較集中,為了按時完成採購任務,各部門的官員之間互相爭購,因而哄擡丁首都的物價,這不但對人民生活有影響,也使國傢吃了虧,商人得了暴利。為瞭解决這個問題,桑弘羊在算緡告緡和????鐵均輸政策實行後,由於國傢手中已掌握了大量的物資,有經濟實力可以控製首都的物價了,所以他又創立了平準法。
  平準是桑弘羊在首都設立的一個機構,它通過國傢掌握的由大農諸官和各地輸進的貨物以及工官製造的産品,在首都市場上貴賣賤買,以穩定首都的市場物價。中央各個機關採購物資,也就可以從平準官那裏以平價購到所需的東西。所以平準法的創立,不但解决了均輸官運到京師的多餘貨物的出售,也解决了政府一些部門對貨物的採購,由於它溝通了政府各部門之間貨物的供求,因而就減少於市場物價的波動,打擊了投機倒把的商人。從封建政府的利益,還是對人民群衆,平準法的實行都是有利的。
  ????鐵、平準、均輸,這是桑弘羊整理和改革財政經濟的三個支柱。在漢武帝好大喜功,連年對外進行大規模戰爭的情況下,國傢的財政開支急劇增加。桑弘羊此時擔任封建國傢的主要財政負責人,他能在不太多地增加農民賦稅負擔的情況下,滿足漢武帝浩繁的財政需求,這確實是一大功勞。所以他一直受到漢武帝的信任和支持,不是沒有道理的。
  漢代飲酒風很盛行,酒的消耗量很大。據司馬遷在《史記》中統計,漢代經營工商業可以致富的共有三十多種行業,而把釀酒列在第一等行業,可見當時酒類的利潤之高。天漢三年(前98年)少府丞令建議實行酒榷,就是國傢對酒類實行專賣,這一建議得到了桑弘羊的支持,報請漢武帝批準後,就立即付諸實行了。
  負責酒類專賣的機關是榷酒官,它的組織和經營的情況不太清楚。根據後來王莽實行的酒類專賣看,它可能基本上和桑弘羊實行的一樣。這就是由官府供給私人釀酒者以𠔌物和酒麯等原料,根據政府製定的釀造要求,由私人進行酒的釀造。關鍵是個人釀造的酒衹能按公傢規定的價格賣給國傢,私人不得出售。這樣,國傢就壟斷了酒類的全部銷售。酒類專賣後的贏利一定是相當可觀的,因為它當時與????鐵、均輸並稱為國傢主要財政來源的“三業”。昭帝始元六年(前81年),酒類專賣實行十七年之後,在一部分人的反對下,把郡國的酒榷和三輔的鐵官罷去了,但京師禁止私賣酒的命令仍在嚴格執行,這可能已經不是出於經濟的考慮,而是由於社會治安的原因了。
  桑弘羊傢屬的情況,史無記載,不太清楚。我們衹知道他有一個昆弟子,在天漢三年(前98年)和衛皇后的昆弟子,因為犯了法,同被執金吾(負責京師的治安)杜周所逮捕。看來他們犯得不是一般的法,因為以衛皇后和桑弘羊當時的地位和權勢,他們的子弟如果犯了一般的法,是比較容易給他們開脫的。而相反的是,由於杜周對他們追捕有功,一下子從執金吾越級提拔為御史大夫,這說明這個案子的重要和漢武帝的重視。
  按照漢律,子弟犯法,父兄要連坐。所以桑弘羊在第二年,大概是這個案件了結的時候,由大司農被降職為搜粟都尉。但是桑弘羊被貶職後,直到昭帝始元六年(前81年)楊敞被任命為大司農止,中間有十六年,大司農的職務一直空缺着。這可能是由於桑弘羊昆弟子犯法,照漢律他必須連坐受處分,所以降職為搜粟都尉,但是桑弘羊在理財上深受漢武帝的信任,而大司農一職當時又找不到合適的人選,所以漢武帝就采取了一個折中的作法,就騍一方面罷了桑弘羊大司農的職,另一方面又讓他代理大司農的職務。這樣作,既尊重了法律,又繼續發揮了桑弘羊在理財上的特長,確實是一個兩全其美的辦法。
  漢武帝晚年,由於趙破奴、李廣利先後敗降匈奴,各損失兵馬十多萬,將多年的積聚之力消耗殆盡,對他是個很大的打擊。同時,國內的矛盾已開始激化,農民起義不斷發生。漢武帝認識到這一形勢,因而决定改變自己的內外政策,對外暫時變攻為守,對內恢復休養生息的辦法,以緩和激化了的矛盾。桑弘羊對漢武帝這一政策上的轉變,沒有足夠的認識,而仍然熱衷於積極的進取,這表現在他於徵和四年(前89年)約同丞相車千秋、御史大夫商丘成給漢武帝上書,建議屯田輪臺(今新疆輪臺縣),繼續對匈奴采取進攻的政策上。
  桑弘羊的這個建議認為,輪臺一帶是漢朝與西方交通的必經之地,又是匈奴經常出沒的地區,在那裏屯田,可以有供開墾的水澆地五千多畝。屯田搞好了,在那裏站住了腳,不但可以增加糧食,還可以成為對匈奴作戰的前綫基地。
  桑弘羊的這一意見,從長遠來看,確實是徵服匈奴的有效辦法。後來昭帝時,霍光就曾采用這個辦法在輪臺屯田,到宣帝、元帝的時候,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但是它卻不適合漢武帝當時的形勢,所以漢武帝抓住這個問題,下了有名的輪臺詔,進一步說明國內外政策改變的必要。在詔書中,批評桑弘羊的建議是“擾亂和給百姓增加負擔,對百姓毫無好處”。為了表示今後不再擾民,讓百姓休養生息,特封丞相田千秋為富民侯。從屯田輪臺這一事件上可以看到,在漢武帝晚年,桑弘羊與漢武帝在思想上已經有了差距。漢武帝看到形勢不妙,因而馬上急速轉彎,由進改為守;而桑弘羊卻沒有認識到形勢的變化,仍然堅持繼續進取的方針。所以,他的一些主張不再象以前那樣,事事被武帝采納,也就是理所當然的了。
  輔政大臣 雄心勃勃
  漢武帝在輪臺詔中對過去自己的好大喜功作了自我檢討,並改變了對內外的政策後,過了三年,在後元二年(前87年)就病死在遊幸途中。漢武帝死後,立少子弗陵為昭帝,這時他衹有八歲,所以漢武帝以遺詔命霍光、桑弘羊、金日殫、上官桀、田千秋為輔佐昭帝的顧命大臣,共同掌握朝政。桑弘羊在受遺詔為輔政大臣的同時,被提升為御史大夫。霍光是已故的驃騎將軍霍去病的異母弟,他十幾歲就出入宮禁,一嚮小心謹慎,所以取得了漢武帝的信任。漢武帝在發佈輪臺詔之後,覺得自己年歲已高,要物色一個能執行自己政策的大臣,他覺得霍光適合,就讓黃門畫者畫了一幅周公負成王朝諸侯的圖,賜給霍光。漢武帝病重時,要霍光行周公之事來輔佐昭帝,霍光推薦金日殫,金日殫因為是匈奴休屠王的太子,霍去病與匈奴作戰時,休屠王被殺,金日殫和他母親及弟弟被俘,送到首都給皇帝養馬,得到漢武帝的賞識,被提升為駙馬都尉。當霍光推薦他當行周公之事時,就以自己是匈奴人為辭,表示願作霍光的助手,所以霍光就成為顧命大臣中的主要决策人。田千秋雖為丞相,但年紀比較大,並無多大能力,衹因一封上書受到漢武帝的贊許,很快就由一個供奉漢高祖寢廟的高寢郎上升為丞相。他當丞相為人處事都很謹慎厚道,對霍光處處迎合奉承,所以他衹是霍光的一個應聲蟲。上官桀本來是一個給皇傢養馬的未央廄令,有一次漢武帝生病後去看馬,見馬都瘦了,很生氣,他卻以聽說皇帝病了,無心養馬為名,表示了對武帝的忠心。漢武帝不但沒有加罪他,反而提升為侍中、太僕,武帝死時升為左將軍。武帝留給昭帝的這五位顧命大臣中,田千秋年老不多管事,金日禪第二年就去逝了,實際上衹是霍光、桑弘羊、上官桀三個人。霍光是以大司馬、大將軍領尚書事而為顧命大臣的,漢武帝病危時又明確地讓他行周公輔成王的事,所以昭帝即位之後,一切大權都掌握在霍光手中。上官桀的兒子上官安,娶霍光的女兒為妻。他們本來是兒女親傢。上官安有個女兒,這時通過昭帝的姐姐鄂邑公主的關係,入宮被立為皇后。鄂邑公主有個情夫丁外人,上官桀父子為了感謝鄂邑公主,就要求霍光按照列侯尚公主的成例,封丁外人為列侯。但因丁外人並不是公主的真正丈夫,所以霍光沒有答應。上官桀本來在武帝時已官至太僕,地位比霍光高,這時又因孫女入宮為皇后,父子並列為將軍,對霍光的掌權看不順眼,霍光又不買他們的面子,不答應他們封丁外人為列侯的請求,所以上官桀對霍光不滿,他們之間開始發生了矛盾。桑弘羊也因為自己論資格和功勞都在霍光之上,對霍光的掌握大權不服氣,他.又想替自己的子弟謀官,也遭到了霍光的拒絶,所以也越來越敵視霍光。這樣,在三個有實力而又都雄心勃勃的顧命大臣之間,就形成了對立的兩派,桑弘羊與上官桀聯合起來,反對霍光的獨攬大權。
  ????鐵會議 縱橫辯論
  杜延年是因為撲治桑弘羊昆弟子有功而被提升為御史大夫的杜周的兒子,他是霍光的親信。在昭帝始元六年(前81年),他嚮霍光建議:“現在年景不好,一些農民還流落在外鄉,應該恢復孝文帝時的政局,提倡節儉,對下寬和,爭取百姓的支持。”霍光同意了他的意見,就讓各郡國推舉賢良文學之士六十多人,集中到首都開會,討論民間有什麽疾苦,國傢應該采取什麽措施的問題。
  賢良是已經取得功名的儒生,文學是在某種學問上有一定成就的名士,他們都不是國傢的官吏,而屬於民間的知名人士。參加這次會議的六十多名賢良文學中,留下姓名的有茂陵唐生、魯國萬生、汝南朱子伯、中山劉子雍、九江祝生等。
  丞相田千秋是這次會議的主持人,但他發言不多,衹是在雙方辯論激烈的時候,講一些折中調解的話。政府方面的主要發言人,是御史大夫桑弘羊,他共發言一百一十四次。參加會議的還有丞相府的屬官丞相史和御史大夫的屬官御史,他們是作為田千秋和桑弘羊的助手參加的,但在會上御史也發言十九次,丞相史發言十五次。
  這次會議可以說是分兩個階段進行的,前一個階段是正式的討論會;會議結束之後,賢良文學要返回郡國時,他們嚮丞相和御史大夫辭行,因為前一段討論激烈,言猶未盡,所以在辭行的時候,又接着進行丁辯論,這可以算是非正式的討論會。
  這次會議討論的問題涉及面很廣,有政治問題如應重刑罰還是重德教,有軍事問題如抗擊匈奴好還是與之和親對,更多的是漢武帝所施行的????鐵、均輸、酒榷、幣製、算緡告緡等一係列財政經濟政策。漢宣帝時汝南人桓寬根據當時會議的記錄,整理成《????鐵論》一書,所以一般都把這次會議叫做“????鐵會議”。
  這次會議,以桑弘羊為代表的政府一方,與以賢良文學為代表的民間一方,互相辯論得非常激烈,它實際上是對漢武帝時期推行的各項政策進行總的評價和估計。桑弘羊代表了全面肯定漢武帝輪臺詔以前各項政策,並希望繼續推行這一政策的一方意見:而賢良文學則代表了否定漢武帝輪臺詔以前的各項政策,要求加以全面地估價和修改的一方意見。霍光沒有出席這次會議,但他對這次會議是重視的。他顯然不同意桑弘羊的意見,這從他當政之後所施行的政策看,他是按漢武帝輪臺詔的精神進行的。這就是他和桑弘羊在政見上的分歧所在。但是霍光也不完全贊同賢良文學全面否定漢武帝政策的看法,他沒有接受賢良文學要求全部罷除????鐵、均輸等官營事業的建議,而衹是罷去郡國酒榷和關內鐵官;他也沒有采納賢良文學主張對匈奴實行感化政策,放棄防禦和抵抗,而仍然加強了邊防建設。但是,霍光通過這次會議,利用賢良文學的激進情緒,批評和打擊了自己的政治對手。所以,這次會議從政治上來說,是有利於霍光而不利於桑弘羊的。會議結束之後,給參加會議的賢良文學一個列大夫的官爵,就說明了霍光對他們的優待。
  
  學術界主要爭論的焦點,是以下三個問題:
  第一,關於????鐵等官營政策的得失問題。
   賢良文學反對這些官營政策。他們認為,國傢應當鼓勵農民從事農業生産,而不應當棄農業而從事工商業活動。國傢官營????鐵、酒榷、均輸,將這些贏利的事業掌握在自己手中,集中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去從事工商業,就是與民爭利,破壞了社會敦樸的風氣。而且平準、均輸法,造成農民賤賣自己生産的東西,又去用高價買自己不生産的東西去上交國傢,使得農民負擔很重,官府又隨意收購貨物,常造成物價飛漲,這有利於商人投機倒把,不利於百姓生活;????鐵官營之後,生産的農具大而不適用,質量差,價錢貴,農民不願買,就用木頭工具耕田,用手去除草,有時買????鐵要走很遠的路,官吏還常強迫購買,給農民造成很多不便。桑弘羊承認????鐵等官營事業,由於一些地方官不按國傢規定的辦法行事,所以造成了一些流弊。但他批駁了賢良文學們全盤加以否定的看法。他認為,這些官營事業對國傢來說,是利多弊少,應當選良吏除流弊,繼續堅持下去。因為要抗擊匈奴,鞏固邊防,救濟災民,都需要大量的開支,如果不搞這些官營事業,增加政府的收入,就要增加農民的賦稅,反而更會加重農民的負擔。如果國傢不經營,豪強大賈就會把持這些工商業,他們不但藉此魚肉百姓,還會因而形成分裂割據勢力,不利於加強國傢的統—。
  第二,關於對匈奴的和戰政策問題。
   賢良文學反對嚮匈奴用武力,而主張和親。他們認為,匈奴遠處漠北,對其侵擾活動,主要應用德化,多給他們點財物,與他們和親,搞好雙方的關係,而不應當用武力解决。用武力抗擊,雙方都要死人,把國傢的大量人力和物力用在對外戰爭上,除了犧牲了將士,增加百姓的負擔外,對國傢沒有多大的好處。他們認為漢武帝對匈奴進行的幾次大規模的戰爭,都是幾個好事之臣,故意誇大敵情,欺騙子漢武帝,挑起了戰禍。這幾次戰爭沒有能削弱匈奴,反而造成了西漢國勢的衰弱,應該追究他們的責任。
  桑弘羊堅决批駁了賢良文學的言論。他認為,不是西漢不想與匈奴和平相處,也不是沒有進行過和親,而是由於匈奴反復無常,屢次破壞和親,派兵侵擾邊境,因而漢武帝纔被迫采取了反擊匈奴的戰爭。他認為漢武帝反擊匈奴的戰爭是成功的,雖然在戰爭中犧牲了一些將士,消耗了大量的財物,但卻屢次擊敗了匈奴的大軍,迫使其一部分投降,一部分北走,從而保衛了國傢邊境的安寧。漢武帝反擊匈奴所取得的功勳很大,將會流傳千古,怎麽能說它是得不償失呢!
  第三,關於行德製還是行法製的問題。
  賢良文學都是儒傢的信徒,他們主張行仁政,搞德治,反對嚴刑峻法,任意諂害人民。他們認為,漢武帝時法律繁多,官吏隨意亂用,造成百姓犯法者多,但並不知道自己犯了什麽法。特別是漢武帝任用的一些酷良,如杜周、張湯、王溫舒等人,連法律也不顧,隨意諂害無辜的群衆,動不動就一人犯罪,誅連全族,搞得人心恐惶,動亂不安,因而激起了人民的反抗。他們警告說,如果繼續這樣搞下去,就有重蹈秦朝覆亡的危險。
  桑弘羊則相反,他認為治民之道不在教化,而在勵行法治。要用法治來教民,讓他們知道什麽可以做,什麽不能做,做了就會犯法。嚴刑峻法,百姓害怕犯法,社會秩序才能安定。如果法網疏漏·,姦民就可能鑽空子,因而造成社會的不安定。他還針對賢良文學對一些酷吏的指責,而對他們的治績作了充分的肯定,他認為這些酷良都能作到以法治事,對犯法者雷厲風行地加以處决,毫不手軟,所以在他們治理的地方,能作到寇止姦禁,取得良好的治績。
  從桑弘羊與賢良文學爭論的這三個問題來看,賢良文學全盤否定漢武帝的一係列政策,這顯然是極端的和片面的,即使漢武帝晚年在發佈輪臺詔之後,在政策上已經有極大的變化,但也不能根據輪臺詔以後變化了的形勢,來全面否定輪臺詔以前的措施。所以,他們的意見不但桑弘羊不能接受,漢武帝的那一批重臣包括霍光在內,也不可能接受。桑弘羊站出來全面批駁了賢良文學們的意見,充分肯定漢武帝執行的一係列政策的正確性,這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但是也應該看到,賢良文學畢竟來自基層,他們雖然並不瞭解農民的疾苦,但是卻知道一些漢武帝時期好大喜功的政策給民間造成的危害,所以他們的意見也反映了群衆的一些呼聲。這些也正是漢武帝發佈輪臺詔的原因。從桑弘羊來說,他一直在漢武帝身邊,是漢武帝執行的財經政策的主要决策者,他對這些政策給封建國傢帶來的好處有深切體會,但對它給人民造成的危害,卻很少瞭解。所以他在漢武帝發佈輪臺詔之後,仍然不認識過去政策在社會上激起的矛盾,而一味堅持漢武帝過去的方針.這是他思想落後於形勢的表現。所以他在????鐵會議上,常常被賢良文學們質問得啞口結舌,無言可對,也就不足為奇了。總的說來,桑弘羊在????鐵會議上的表現,象一個背着沉重的包袱,因趕不上時代的前進而聲嘶力竭呼喊的老者,他的聲音中雖含有不少真理,卻被前進的步伐淹沒了。
  
  爭權奪利 可悲下場
  ????鐵會議後的第二年,昭帝元鳳元年(前80年)九月,發生了燕王旦與昭帝爭奪皇位的鬥爭,歷史上叫做“燕王之變”,桑弘羊也被牽連到這一事變中,結果桑弘羊一傢都被霍光處死了。
  漢武帝有六個兒子,太子劉據因“巫蠱事件”被迫自殺,齊王劉閎早死,剩下的四個兒子中燕王旦最大,他理應立為太子,但漢武帝不喜歡他。在齊王劉閎和太子劉據死後,燕王旦就上書漢武帝,要求到漢武帝身邊幫助他,以太子的身份入宮宿衛,引起漢武帝的不快,把他派的使者都殺了。後來他又因為窩藏逃犯,將他的封國削去三縣。所以漢武帝死的時候,沒有選他為繼承人,而立小兒子弗陵為昭帝。
  燕王旦是一個很有政治野心的人,他好讀書,很有謀略,到處招羅人才,决心與昭帝爭奪皇位。他首先散布謠言,說昭帝不是漢武帝的兒子,漢武帝也不想立他為太子,而是漢武帝死後幾個大臣違背他的意願擁立為皇帝的,所以他繼承帝位不合法,號召大傢反對他。他知道維護昭帝地位的主要是霍光,就挑撥霍光與昭帝的關係,上書誣告霍光外出檢閱羽林兵時,用天子禮儀,有謀反的野心。這時昭帝已經十四歲,他對這些人攻擊霍光的話,已經有所警惕,並不相信,有時他聽煩了,還對他們發怒說:“霍光是我父親給留下幫我輔政的忠臣,你們要再攻擊他,我就要治你們的罪了。” 燕王旦一夥發覺,用攻南擊霍光的辦法來挑撥他和昭帝的關係,難以達到清除霍光的目的,於是他們决定改用暗殺霍光的手段,來達到推翻昭帝的目的。
  昭帝的姐姐鄂邑公主在他小的時候撫育過他,姐弟倆感情很好,但公主與上官桀父子相勾結,求封她的情夫丁外人為列侯時,被霍光所拒絶,因而對霍光不滿。這樣,燕王旦與上官桀父子就與公主勾結,再加上因求封子弟為官而為霍光所拒的桑弘羊,就設置了一個圈套,讓鄂邑公主親自出面宴請霍光,乘其不備將他殺死,然後廢昭帝,迎立燕王旦為帝。這個陰謀不知怎麽被公主的一個捨人所發覺,他告訴了他父親燕倉,燕倉是大司農下屬的農官代理稻田。使者,他馬上嚮自己的上司大司農楊敞告了密,楊敞覺得事關重大,不敢出面告發,就以自己有病為名,將此事透露給諫大夫杜延年,他立即告訴給霍光,於是他們的陰謀很快就被霍光粉碎了。燕王旦、鄂邑公主被迫自殺,上官桀父子和丁外人被殺,年已七十四歲的桑弘羊和他的兒子桑遷,也被霍光處死。而杜延年卻因告發有功,被提升為太僕右曹給事中,封為建平侯。
  “燕王之變”是昭帝的幾個輔佐大臣之間矛盾鬥爭的激化和結果。桑弘羊的被牽連,故然與他迫名逐利,要為子弟請官被霍光拒絶,因而對霍光不滿有關,更重要的是,他與霍光的政見出現了分歧。霍光接受了漢武帝輪臺詔的思想,要采取休養生息的辦法,以恢復民力和國力;而桑弘羊卻仍堅持輪臺詔之前那種積極進取的方針。桑弘羊與霍光政治主張的分歧,就使他必然站在反對霍光勢力的一邊,所以他的被牽連在“燕王之變”的事件中,並不是偶然的,而是鬥爭的必然結果。但是,在漢武帝時代在治理,國傢的財政上作出了很大貢獻的桑弘羊,在年逾古稀之年,被霍光殺了頭,滅了族,對他來說,畢竟是一個很大的悲劇。
  
  桑弘羊的賦稅思想
  桑弘羊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提出不依靠農業富國的思想傢。他指出:“富國非一道”,“富國何必用本農”,“無末業則本業何出”?主張由政府經營工商業以增加經濟性收入。他認為????鐵專賣作為國傢統一的財政收入,可“足軍旅之費,務蓄積以備乏絶”,而不必增加農民的賦稅負擔;可防止豪商壟斷生産經營,操縱物價,阻塞他們的“利途”;可縮小貧富差別,“以齊黎民”,緩和階級矛盾。在實踐中,他對????、鐵、酒實行專賣,利用壟斷價格,收取高額利潤;實行平準法。創設均輸法,調節商品流通,平抑市場價格。這些措施有力地打擊了富商大賈的勢力,減輕了人民負擔,同時也增加了政府的收入,在一定程度上做到了“民不益賦而天下用饒”。漢武帝去世後,昭帝始元六年(公元前8l年),漢王朝召開了著名的????鐵會議。會上,桑弘羊批駁了“賢良”、“文學”對政府財政政策的攻擊,為????鐵官營和均輸平準政策作了全面的辯解。他指出:“????鐵之利,所以佐百姓之急,足軍旅之需,務蓄積以備乏絶,所給甚衆,有益於國,無害於人”;平準,均輸則做到了“平萬物而便百姓”。為了保護小農經濟和國傢稅源,桑弘羊主張抑製豪強兼併。強調“製其不足,調其不足”,“散聚均利”,“禁溢羨,厄利途”,防止“民有相妨之富”。他認為,實行????鐵專賣、平準均輸正是為“絶並兼之路”,使“百姓可傢給人足”;“山澤無徵,則君臣同利;刀幣無禁,則姦貞並行”, “臣富相侈,下專利則相傾”。桑弘羊的理財思想和政策是從維護最高統治集團自身的利益出發的,但在當時封建國傢財政因連年戰爭出現危機的情況下,能做到 “民不加賦而國用饒”,製豪強之有餘,因貧民之不足,並在一定程度上減輕人民的負擔,這畢竟是一件好事,具有歷史進步意義。
  
  傳世佳句
  “摧抑兼併,均濟貧乏,變通天下之財,後世唯桑弘羊、劉晏粗合此意。”
  ——王安石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