籍貫: | 北海高密 | ||||||
閱讀鄭玄在百家争鸣的作品!!! |
鄭玄博通群經,其經註以古文經學為主,兼采今文經說,自成一傢,號為“鄭學”。《周禮》乃其所註群經之一,對後世影響深遠。
考察漢朝時候,鄭氏官居司農者有三人,漢景帝時有一人,漢明帝永平初年有一河南人,東漢書記載鄭玄字康成,高密人,客耕東萊,學徒相已數百人,黨禍起被禁錮乃隱修經桑,杜門不出,漢靈帝末年,黨禁解,何進、袁紹聘舉皆不就,公車徵為大司農,給安車一承,所過長吏迎送玄,乃以病氣還家乡,其門人有山陽郗慮,東萊王基並同時著名於世,按當時不夜屬東萊郡,王基見今招遠縣志載,稱司農杜門修桑種稻,與漢書記載客耕東萊極為隱合。又三齊略記雲:康成常設教不其之南山,不夜之東南山,山中生有韮草,號康成書帶草,由是東方學者多通經術,察長學山在縣西南為昆崳諸峰山脈,實不是東南之地,漢書言教東萊,不言不其與不夜者徙略之討也,從兩書看來司農為康成先生是毫無疑義的。
漢靈帝建寧初年,黃巾軍風起雲涌,不夜縣稱天盡頭,先生到此講學,登太白峰望之嶗雲氣隱隱若接成山摩挲相斯,諸碑召文臺猶自尚存,因之戀戀如此,至今千餘年,名字凐沒而復出,可謂正氣壓倒邪氣,先生重見天日,終稱無傳而有傳。惜哉先生官司農,吾當所祀,若不歆其祀者奈何,劉儲鯤先生說,不然的話譬如有人,吾以賓禮相待,論其官乃吾之朕,問其名與籍吾不知,有不拂衣而去?然則吾鄉過去未嘗祀先生,祀先生將自今日始矣。
鄭玄(127年-200年)字康成,北海高密(今山東省高密市)人,東漢經學家、預言傢。鄭益(字益恩)之父,鄭小同(字子真)之祖。
少時習《易經》、《公羊傳》,有“神童”之稱,十八歲任鄉嗇夫。晉為鄉佐。北海國相杜密十分器重他,永壽三年(157年),薦入太學,師從京兆第五元先、陳球。延熹三年(160年),與盧植同拜馬融為師,學習古文經學,又嘗遊學於幽、並、兗、豫諸州。因黨錮事件而被禁,專心著述。後又博通今文經學,遍註群經,乃為漢代集經學之大成者,世稱“鄭學”。善飲酒,可飲一斛。建安五年(200年)春,夢見孔子對他說:“起,起,今年歲在辰,來年歲在巳。”官渡之戰時,被袁紹逼迫下隨軍而行,到元城(今河北省大名縣境)病危,至六月病逝。作品有《毛詩箋》、《三禮註》。
家庭
鄭益,字益恩,東漢經學家鄭玄子,死於黃巾之亂,有子鄭小同。
鄭小同,鄭玄孫,康成授小同傢學,曾於三國魏時任官。
註釋
^ 《太平御覽》捲三百六十二引《鄭玄別傳》雲:“玄一子名益,字益恩,年二十三,相國孔府君舉孝廉。府君以多寇,屯都昌,為賊管亥所圍,乃令從傢將兵奔救,遇賊見害,時年二十七也。”
^ 《三國志集解·高貴鄉公髦紀》:“《真誥·協昌期》雲:鄭子真,則康成之孫也,患兩腳不授積年,其晚用針灸,兼行麯折祝法,百日都除。○考康成止有一孫,子真即小同字。”
^ 《後漢書·鄭玄列傳》雲:“遂造太學受業,師事京兆第五元先,始通《京氏易》、《公羊春秋》、《三統歷》、《九章算術》。”
^ 趙崇絢:《續雞肋》
^ 《後漢書》本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