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中国 人物列表
徐志摩 Xu Zhimo(现代中国)余光中 Yu Guangzhong(现代中国)卞之琳 Bian Zhilin(现代中国)
佚名 Yi Ming(现代中国)郭沫若 Guo MoRuo(现代中国)朱自清 Zhu Ziqing(现代中国)
柏杨 Bai Yang(现代中国)易中天 Yi Zhongtian(现代中国)林语堂 Lin Yutang(现代中国)
刘心武 Liu Xinwu(现代中国)贾平凹 Gu Pingao(现代中国)王蒙 Wang Meng(现代中国)
余秋雨 Yu Qiuyu(现代中国)李零 Li Ling(现代中国)孔庆东 Kong Qingdong(现代中国)
王毅 Wang Yi(现代中国)赵大年 Zhao Danian(现代中国)孙玉石 Sun Yudan(现代中国)
季羡林 Ji Xianlin(现代中国)伊能静 Annie(现代中国)杨刚 Yang Gang(现代中国)
梁实秋 Liang Shiqiu(现代中国)钱理群 Qian Liqun(现代中国)万安培 Mo Anpei(现代中国)
周国平 Zhou Guoping(现代中国)柯云路 Ke Yunlu(现代中国)蒋子龙 Jiang Zilong(现代中国)
吴宽林 Wu Kuanlin(现代中国)钱弘道 Qian Hongdao(现代中国)启功 Qi Gong(现代中国)
许知远 Xu Zhiyuan(现代中国)王晓峰 Wang Xiaofeng(现代中国)李燕杰 Li Yanjie(现代中国)
陈丹青 Chen Danqing(现代中国)陆小曼 Liu Xiaoman(现代中国)古清生 Gu Qingsheng(现代中国)
苗发勇 Miao Fayong(现代中国)袁媛 Yuan Yuan(现代中国)潦寒 Lao Han(现代中国)
史铁生 Shi Tiesheng(现代中国)吴虹飞 Wu Hongfei(现代中国)庄秋水 Zhuang Qiushui(现代中国)
萧乾 Xiao Qian(现代中国)王跃文 Wang Yuewen(现代中国)侯永禄 Hou Yonglu(现代中国)
杨昊 Yang Hao(现代中国)梁晓声 Liang Xiaosheng(现代中国)刘绍铭 Liu Shaoming(现代中国)
嘿嘿爸 Hei Heiba(现代中国)嘿嘿 Hei Hei(现代中国)张晓梅 Zhang Xiaomei(现代中国)
李书铭 Li Shuming(现代中国)绝望沧海 Jue Wangcanghai(现代中国)谭一平 Tan Yiping(现代中国)
蔡康永 Cai Kangyong(现代中国)姚雪垠 Yao Xueyin(现代中国)吴晓波 Wu Xiaobo(现代中国)
张清 Zhang Qing(现代中国)胡洪侠 Hu Hongxia(现代中国)翁帆 Weng Fan(现代中国)
陶行知
现代中国  (1891年10月18日1946年7月25日)
名: 陶文浚
出生地: 安徽省徽州府歙县
去世地: 上海

教学 doctrine《陶行知德育思想》

阅读陶行知在百家争鸣的作品!!!
陶行知
  陶行知(1891年10月18日-1946年7月25日),本名陶文浚,因欣赏王阳明“知行合一”学说改名为知行,后认为“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又改名为行知。教育家。
  
  早年
  
  1891年10月18日,陶行知出生于中国安徽省徽州府歙县。1906年,15岁就读内地会传教士唐俊贤在歙县小北街兴办的崇一学堂,开始学习西方科学文化知识。崇一学堂现改为陶行知纪念馆。
  
  歙县陶行知纪念馆内陈列的陶行知留下的头模、手模
  
  1909年,陶行知考入美以美会在南京所办的汇文书院博习馆(即预科)。次年(1910年),汇文书院合并宏育书院更名金陵大学,从汇文书院预科升入金陵大学文科。曾任《金陵光》中文版主笔。1914年,陶行知从金陵大学毕业,毕业论文题为《共和精义》。全家从歙县迁南京,与汪纯宜结婚。
  
  1914年,陶行知赴美国留学,先入伊利诺伊大学攻读市政学,次年获政治学硕士学位。1915年,入哥伦比亚大学教育学院,其间哲学家、教育家约翰·杜威“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的观点对陶行知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教育生涯
  
   南京时期
  
  1917年8月,应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校长郭秉文之聘,提前回国,在南京高师主讲教育学、教育行政、教育史、教育心理等。1918年3月,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教务长;5月,南京高师成立教育专修科,任教育科主任。1919年,与刘伯明等组织南京学界联合会筹备会,同年当选为会长;作为南京高师代表参与新教育改进社、《新教育》月刊。 1919年2月,发表《教学合一》,同年在南京高师将“教授法”改为“教学法”,不久为全国教育界所采用。4月,发表《第一流的教育家》,率先提出创造精神的教育思想。 1920年夏,在南高师举办第一次暑期学校,为中国高等学校开办暑期学校之始。 1921年,参加组织实际教育调查社;11月,从事全国教育联合会“中国新学制”起草工作。 1922年2月,任中华教育改进社主任干事。同年任中华教育改进社机关刊物《新教育》主编,并发表《我们对于新学制草案应持之态度》、《评学制草案标准》、《中国建设新学制的历史》。 1923年7月,致函国立东南大学(南京高等师范学校于1921年改为国立东南大学)代理校长刘伯明,辞别东南大学,专任中华教育改进社总干事。参与发起成立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被安徽旅宁同乡会、同学会所办南京安徽公学推为校长。先后谢绝被聘任为武昌高等师范学校(1928年改为国立武汉大学)校长、金陵大学校长的邀请,专事中华教育改进社工作及促进平民教育运动。1926年,在其创办的明陵小学召开的中华教育改进社第一次乡村教育联合研究会上,宣读《我们的信条》,提倡“生活教育”。
  
  1927年,在南京北郊晓庄创办晓庄师范。1930年4月,晓庄师范被查封。逃往日本。
  
   上海时期
  
  1931年春,陶行知回国,在上海先后创办“山海工学团”、“报童工学团”、“晨更工学团”、“流浪儿工学团”等。
  
   重庆时期
  
  1939年,陶行知在陪都重庆创办育才学校。1946年1月,创办重庆社会大学;4月,筹备将育才学校迁沪及筹办上海社会大学。1946年7月25日,因脑溢血在上海去世。
  
   教育思想
  
   生活教育
  
   * 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
  
  陶行知在燕子矶手书:“想一想死不得”
  
   言论
  
   *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 “以教人者教已,在劳力上劳心。”
  
   *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 “吃自己的饭,滴自己的汗,自己的事自己干,靠人,靠天,靠祖上,不算是好汉!”
  
   * “要把教育和知识变成空气一样,弥漫于宇宙,洗荡于乾坤,普及众生,人人有得呼吸。”
  
   * “每天要四问:一问我的身体有没有进步?二问我的学问有没有进步?三问我的工作有没有进步?四问我的道德有没有进步?”
  
   历史评价
  
   * 郭沫若:“古有孔夫子,今有陶行知”
  
   * 董必武:“敬爱陶夫子,当今一圣人”
  
   * 宋庆龄:“万世师表”
  
   * 毛泽东:“伟大的人民教育家”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