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 人物列表
杜洛杜斯 杜洛 dos维庸 Francois Villon
杜·贝莱 Joachim du Bellay高乃依 Pierre Corneille
维克多·雨果 Victor Hugo夏尔·波德莱尔 Charles Baudelaire
斯特芳·马拉美 Stephane Mallarme魏尔伦 Paul-Marie Veriaine
洛特雷阿蒙 Comte de Lautréamont兰波 Arthur Rimbaud
古尔蒙 Remy de Gourmont保尔-让·图莱 Paul-Jean Toulet
弗朗西斯·雅姆 Francis Jammes法尔格 Léon-Paul Fargue
克洛岱尔 Paul Claudel保尔·瓦雷里 Paul Valery
夏尔·佩吉 Charles Peguy苏佩维埃尔 Jules Supervielle
布洛东 André Breton艾吕雅 Paul Eluard
阿波里奈尔 Guillaume Apollinaire雅克·普莱维尔 Jacques Prévert
阿拉贡 Louis Aragon保尔·福尔 Paul Fort
亨利·米修 Henri Michaux埃雷迪亚 José Maria de Heredia
阿尔托 Antonin Artaud勒韦迪 Pierre Reverdy
拜斯 Saint-John Perse普吕多姆 Sully Prudhomme
勒内·夏尔 René Char伊凡·哥尔 Yvan Goll
博斯凯 Alain Bosquet博纳富瓦 Yves Bonnefoy
安德烈·保尔·吉约姆·纪德 André Paul Guillaume Gide缪塞 Alfred de Musset
弗里德里克·米斯特拉尔 Frédéric Mistral
让·热内 Jean Genet
法国 法兰西第五共和国  (1910年12月19日1986年4月15日)

作家评传 Author critical biography《小偷日记 The Thief's Journal》

阅读让·热内 Jean Genet在小说之家的作品!!!
让·热内
  让.热内(Jean Genet)生于1910年12月19日,巴黎阿萨斯街89号公共救济院塔尔尼埃医院。母亲卡米耶.加布里埃尔.热内,时年22岁,单身,自称是"女管家"。当时父亲健在,但"不留姓名"。
  
  7个月后,即1911年7月18日,母亲将孩子抛弃在育婴堂,从此一去无消息,不曾回头看望亲生儿子。
  
  同年7月30日,让.热内被一家姓雷尼埃的乡村小工匠收养,家住莫尔旺山区的阿里尼村(Alligny en Morvan),后来,作家在小说《鲜花圣母》中提到这里。养父母承诺将他养到13岁。他有幸得到一位奶妈的看护,奶妈使他从小受到教的教育,并加入了阿里尼教堂的唱诗班。
  
  1916~1923
  
  1916年9月,让.热内进入地区学校读书,品学兼优,名列前茅。但有一次教学活动对他幼小的心灵打击很大。60年后,作家在一次会见中谈及此事。他说:"我很小的时候就不是法国人,就不是村里人。我知道这事的方式简直幼稚之极,愚蠢之极。事情是这样的:老师要求写一篇小作文,每个同学都要描写他自己的住屋......根据老师的评价,我的描写最精彩。他大声向全班朗读了我的文章,但所有的同学都耻笑我,说:'可这不是他的屋子,他是一个捡来的弃儿。'我顿时感到心被挖空了,蒙受了奇耻大辱......哦!话虽不太厉害,但我恨法国。岂是一个'恨'字了得,应该比恨还要深,说法国令我作呕也不过分。"(见《公开宣布的敌人》)。
  
  从此,他就开始小偷小摸,他偷学校的尺子、铅笔,从养父母那里偷几个小钱买糖果点心让同学们分享。他在没有发表的一则"小偷日记"中写道:"10岁时,我就偷我所爱的人,我也知道他们都很穷。人家发现了,都管我叫小偷。我想,小偷这个字眼对我伤害很深。"
  
  1922年4月养母欧仁.雷尼埃去世,让.热内改由其女儿贝尔特抚养。1923年7月小学毕业,成绩全区第一。这是他第一次但也是最后一次领到文凭,后来他再也没有机会接受任何学校教育。
  
  1924~1929
  
  1924年10月,他被送到巴黎地区一家学徒培训中心学印刷。但才过半个月,他就从中心逃跑,并给小伙伴留下话说,他要去埃及或美洲。中心主任在报告中已经注意到他像女孩子一般"娇柔","冒险小说读得太多,精神状态可疑"。
  
  不久有人在尼斯发现了他,他被重新送回公共救济院收容。此后两年,他像商品一样被频繁转手,在好几个作坊、农场干过活,受到非人的待遇,实在难以忍受,他一逃再进。他做梦都想逃离法国,不时在车站、列车、港口城市抓到他。他很快被遣送回巴黎。
  
  1925年4月,他被安排到盲人作曲家热内.德比克塞依家里学习诗歌艺术,但到了10月就被开除了,原因是他在一次集市上"挪用"并"挥霍"了一笔钱。
  
  16岁那年,即1926年3月,他第一次尝到被监禁的滋味,在小罗盖特监狱蹲了3个月的班房。6月被释放,7月又因无票乘车被拘留,送到莫城关押了45天。
  
  9月2日,法院委托都兰的梅特勒农村儿童教养所对他监督,直到他成年。他在里面待了两年半。在他看来,这是一座"儿童苦役犯监狱",他在里面染上了同性恋怪癖。在这间儿童地狱里,他感到"反常的幸福",长篇小说《玫瑰的奇迹》对儿童教养所的生活有大量描写。
  
  1929~1935
  
  年满18岁后,让.热内应征入伍。他志愿到法国东方部队服役,1930年1月28日到达贝鲁特,加入驻守在大马士革的布雷连,在那里当了一年兵。这也是他生平第一次和阿拉伯世界接触,为他晚年的阿拉伯情节埋下了伏笔。
  
  1931年7月,他被调到法国另一支殖民军 -- -- 摩洛哥土著兵团 -- -- 服役,在摩洛哥驻守19个月。
  
  1933年6月复员后,曾在巴黎拜访了大作家纪德,尔后即决定进行一次长途跋涉,声称要去利比亚的的黎波里坦。他从巴黎出发,徒步南下,来到西班牙,但不久就走不动了。他写信给纪德说,他"一路流浪,从一个村镇走向另外一个村镇"。从后来发表的自传体小说《小偷日记》可以看出,他靠乞讨和卖淫为生。
  
  1934年4月,他重返军队,签署了第三次服役合同,在图尔的阿尔及利亚土著兵团当兵。在这期间,他阅读了大量的国内外名着,特别对大作家陀斯妥耶夫斯基的作品感兴趣。1935年10月,他继续签约服役,被调到驻扎在埃克斯昂普罗旺斯的摩洛哥殖民步兵团当兵。
  
  1936~1937
  
  1936年6月18日,让.热内因不堪忍受长期待命而开小差逃离部队。为了躲避追捕,他不得不四处漂泊,穿越欧洲一路流浪,历时一年,行程855公里。《小偷日记》就是这段生活的回忆和写照。
  
  热内揣着假证件,从尼斯出发,化名热杰蒂进入意大利边境,来到布林迪西,然后乘船准备去阿尔巴尼亚,但很快被驱逐出境。他又企图在希腊的科孚上岸,没有成功。于是他偷渡到南斯拉夫,但一到贝尔格莱德即被捕,监禁一个月,然后被押送到一个边境村庄,但后来又在意大利的巴勒莫发现了他,他正准备偷渡到非洲。他又蹲了一阵子班房,然后被推向奥地利。但刚落脚维也纳就被捕,于是又蹲监狱,被驱逐,1936年年底流落到捷克斯洛伐克的布尔诺,在那里不久又被捕,于是他请求避难。在协会的保护下,他在当地住了近半年,给一个德国籍犹太医生的女儿上法语课,女学生叫安娜.布洛克,当时34岁,这是他一生惟一的一次异性恋,但他声称是一次未发生性关系的"白恋"。
  
  1937年5月,他重新开始流浪,徒步翻越波兰边界。在波兰的卡托维兹被捕,监禁14天。尔后,他穿过希特勒德国,他很惊讶,德国"既是国家,又是犯罪国家",在人人皆偷的国度里,他进行偷盗心安理得,有得心应手之感,《小偷日记》对此有独特议论。
  
  接着,他在比利时短暂逗留后,重新回到巴黎,但不久又打算浪迹天涯。7月28日,他写信给安娜.布洛克:"......我只好南下,朝阿尔及利亚、尼日尔、刚果挺进,然后去美洲......"
  
  1937~1941
  
  1937年9月16日,他因在萨马里丹几家商店偷了12条手绢的现行罪被捕,被判处一个月监禁,缓期执行。3天后,发现他携带手枪和偷盗来的身份证,他又一次在巴黎被捕,判刑5个月。他写信给安娜.布洛克说:"您不要来看我在牢房深处的惨相。这种苦修的状态当然是孤独的。教诸位大圣徒们难道不正是追求这样的境界吗?"
  
  经调查证实他是逃兵后,他可能被判重刑,但精神病检查结论对他有利(精神失常,反复无常,无道德观念)。当局允其提前退伍,仅判处他2个月监禁。但此后接连出事。1938年5月释放后,10月又因偷4瓶开胃饮料被捕监禁2个月。1939年1月释放,5月因使用假车票在火车上被捕,坐牢35天。释放仅3天,又因流浪罪被捕监禁15天。回巴黎后,10月在卢浮宫商店偷一件衬衫和一块零头绸布被捕,2个月监禁。12月17日释放,2个星期后在市政厅集市上偷一块边角毛料,10个月监禁。
  
  1940年12月,他在圣米歇尔大街吉贝尔书店偷书(历史和哲学图书)被当场抓获,4个月监禁。
  
  1941年12月,他因偷一块布料被一位裁缝追逐,却撞在一位书店老板手里,几天前他偷了书店新出版的几部普鲁斯特著作,两案并发,判处3个月零1天监禁。
  
  1942
  
  这一年,让.热内尽管也吃了不少苦头(坐了9个月牢房),但对他的一生来说则是重要的"魔术般"的年头,是他从小罪犯到大作家大转折的关键一年。
  
  这年年初,他在桑特监狱开始创作《鲜花圣母》。
  
  3月被释放后,他在巴黎塞纳河岸边摆旧书摊,出卖他偷来的书。4月,他因偷书被捕被判处8个月徒刑,被关进弗雷纳监狱。他在里面创作了长诗《死刑犯》,然后自费印刷。10月出狱后,他设法将自己的诗歌小册子流传开去。他同一位叫弗朗索瓦.桑丹的小知识分子有联系。一天,桑丹来到热内的房间,发现了热内创作的一大堆手稿,有小说、剧本和电影脚本。年底,长篇小说《鲜花圣母》已经脱稿。
  
  1943~1944
  
  1943年2月,让.热内时来运转,通过书摊两名热心顾客的介绍,他认识了当时有名的诗人、小说家和剧作家让.科克托。大作家看了《鲜花圣母》,起初对小说的粗俗内容很反感,但马上就发现小说的重要文学价值,即设法将书出版。3月1日,热内同科克托的秘书保罗.莫里安签署了他的第一个出书合同,此时,他正创作第二部小说《玫瑰的奇迹》。
  
  5月,他因偷一部书再次被捕。作为惯犯,他很可能被判处终身流放。科克托请了一位大律师为其辩护,审判那天,由于有"当代最伟大的作家"出庭助威,热内只被判了3个月的监禁。
  
  9月24日,热内释放后不到3星期,又偷书当场被抓获,蹲了4个月的牢房,此时,《鲜花圣母》秘密出版,正在装订之中。12月,他在桑特监狱接待一位名叫马克.巴尔贝扎的年轻出版商的探狱,不久,巴尔贝扎成了热内著作的主要出版商。1944年1月,形势急转直下,他不但没有被释放,反而被当作流浪汉转押到图雷尔营,准备送往当时法奸保安队控制的集中营。就在这危急关头,科克托再次动用他的各种关系将热内保释。但终身流放的判决并没有被解除。
  
  1944~1948
  
  1944年4月,在马克.巴尔贝扎主办的杂志《孥》上发表了《鲜花圣母》的片段,这是热内首次公开发表自己的作品,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5月,在弗洛尔咖啡厅,让.热内认识了大作家萨特。
  
  8月19日,他最亲密的一个朋友,年轻的法共抵抗战士让.德卡宁在解放巴黎战役中牺牲,他开始写长篇小说《盛大的葬礼》献给烈士。
  
  1945年3月《盛大的葬礼》脱稿,即投入《布雷斯特之争》。诗集《秘密的歌》在《孥》上发表,第二年,《玫瑰的奇迹》也在该社出版。
  
  1946年,热内开始自传体小说《小偷日记》和诗歌《絮盖渔夫》的创作,改写了他的旧剧作《严加监视》,并投入剧本《女仆》的写作。1947年4月19日,《女仆》在阿特涅剧院上演。7月,两个剧本在杂志上发表,获七星诗社奖。诗集《苦役》发表。11月《盛大的葬礼》在伽利马出版社不署名出版。12月,《布雷斯特之争》(科克托插图)在保罗.莫里安处秘密出版。
  
  1948年5月31日,芭蕾舞剧《阿达姆之镜》上演。《弩》杂志社出版了让.热内的《诗集》。他还开始写剧本《辉煌》,但生前不让搬上舞台。他写了一篇广播稿《罪童》,但受到禁止。
  
  1948年秋,瑞士出版商阿贝尔.斯基拉秘密出版了小说《小偷日记》,伽利马出版社不甘示弱,几个月后也连忙出版。
  
  根据刑法规定,让.热内必须继续服刑。以萨特和科克托为首的"全巴黎文学界"呼吁总统赦免对热内的刑罚,让.热内名声鹊起。
  
  1949~1954
  
  让.热内的文学成就开始得到文学评论的重视和承认。1949年2月,剧本《严加监视》在马蒂兰剧院上演,法国著名小说家和批评家弗朗索瓦.莫里亚克开始关注"让.热内现象"。伽利马出版社则加紧出版《让.热内全集》。
  
  1949年8月12日,法国总统发布特赦令,免除了对让.热内终身流放的刑罚。但作家却陷入了莫名其妙的精神危机,沉闷不语,几乎搁笔了五六年。他的创作源泉来自暗无天日的牢笼,一旦脱离了牢笼,竟然有茫然若失的感觉。他后来对一位记者说:"自由了,我却迷路了。"
  
  1949年,《小偷日记》由伽利马出版社正式出版。
  
  1952年,文学大师萨特为热内全集的出版鸣锣开道,写了《喜剧演员和殉道者圣热内》一卷长篇序言,顿时使让.热内闻名全世界。热内心理上有"盛名之下,其实难副"的压力。他对科克托说:"你和萨特给我塑了像,其实我是另外一个人。这另外一个人有话要说。"
  
  这时期,热内在其好友扎瓦的陪同下到处旅行,去了意大利、德国、阿尔及利亚、摩洛哥。此时,他对电影情有独钟。1950年他编导了短片《爱情之歌》。他还写了两部电影剧本:《禁止的梦》和《苦役犯监狱》。
  
  1955~1961
  
  从1955年开始,作家恢复了创作活力。他从戏剧创作中寻找摆脱危机的出路。3部剧本先后推出,使他在现代派剧作家中名列前茅。
  
  1955年春,他已经完成了《阳台》剧本的部分手稿,并开始创作剧本《黑奴》。12月,他又编了一出短剧《她》,但"忘"在出版商的抽屉里了,并开始《屏风》的写作。如果说热内这三部剧本的构思灵感来得很快,修改却异常艰难。《阳台》和《屏风》四易其稿,《黑奴》重写三次,而且每次再版都要根据演出效果和各方评论进行修改,艺术上精益求精。
  
  1957年《阳台》在伦敦上演。
  
  从1957年年底起,热内不再常住巴黎,又开始四出旅行,荷兰、瑞典、科西嘉、土耳其、希腊都留下他的足迹。
  
  1958年,《黑奴》问世。在阿姆斯特丹,他在认真修改《屏风》的同时,酝酿一部7本系列剧《死亡》。10月,《黑奴》在吕代斯剧院成功上演。
  
  1960年,《阳台》最终搬上了法国舞台。
  
  1961~1967
  
  1961年2月,《屏风》在《弩》上发表。此时他已50岁,正处于荣誉的顶峰。他的书被译介到全世界,他的剧本到处上演,风靡一时。他对旧作《苦役犯监狱》进行修改。
  
  1966年4月16日,《屏风》在巴黎著名的奥德翁剧院上演,引起轰动和风波。
  
  1967~1972
  
  1967年12月22日,他开始一次远东的"再生"旅行,小住日本,途径印度、巴基斯坦、泰国和中国。
  
  1968年5月,巴黎发生学生造反运动,他立刻从摩洛哥赶回法国,支持学生,但拒绝在大会上发表讲话。
  
  同年8月,他应美国一家杂志社的邀请,到美国参加反对越战的示威。
  
  1969年11月,他再次到日本,参加日本铁路员工的活动。
  
  他对法国外国移民的生活条件深表关切,与萨特、杜拉斯等作家站在一边,参加外国移民的活动。
  
  1970年3月1日至5月2日,他在美国声援"黑豹运动",在各大学做报告,向新闻媒体发表文章和声明,呼吁释放美国黑人运动领袖。
  
  1970年10月20日,根据一位巴勒斯坦领导人的建议,让.热内访问了设在约旦的巴勒斯坦难民营,原定逗留一星期,结果在那里住了半年。12月初,他秘密会见阿拉法特,获得通行证并允诺为巴勒斯坦人民作证。
  
  1971年经过巴黎时,他联合一批作家写一本关于黑人斗士乔治.杰克逊的书,然后再写关于巴勒斯坦的书。
  
  随后的两年内,他三次来到约旦。但1972年12月,他被当作"煽动者"驱逐出约旦。
  
  1973~1981
  
  由于美国拒绝给让.热内办理入境签证,约旦又禁止他入境,他只好留在法国编撰关于巴勒斯坦和美国黑人的著作,但进展很缓慢,10年后才成书。
  
  1974年,雅克.德里达出版了一部题为《丧钟》的书,系统地评论了让.热内著作,此书得到被批评者的认可。这一年,热内在《人道报》等报刊上发表同情和支持外国移民斗争的文章,再次到摩洛哥、土耳其和希腊等国旅行。
  
  1976~1978年,他又在电影创作上费了不少精力,但半途而废。
  
  1977年,他为德国恐怖主义组织"红军旅"成员写的书作序,并在《世界报》头版发表,引起社会强烈不满,后来他不得不沉默了两年。
  
  1979年他患喉癌住院治疗,身体明显开始虚弱。
  
  1982
  
  从1982年3月起,热内移居摩洛哥。
  
  同年9月,他陪同一位巴勒斯坦女青年重返中东,来到贝鲁特的第二天,正好遇到以色列军队入侵黎巴嫩首都,他们目睹了以军血洗巴勒斯坦营地的暴行。19日,让.热内是进入尸横遍地的夏蒂拉巴勒斯坦营地的第一位欧洲见证人。他感到大为震惊,立刻赶回巴黎,发表了重要的性文章:《在夏蒂拉的四小时》。
  
  1983~1986
  
  1983年7月,热内根据他多年写的手记和草稿,不分日夜撰写他的最后一部书《一个恋爱中的俘虏》,因为他知道病情开始恶化。
  
  1983年12月,让.热内荣获法国文学大奖。
  
  1984年7月他再次重返约旦,去看望他熟悉的人和地方。
  
  1985年8月,他对最早的剧本《严加监视》进行修改。
  
  1985年12月,《一个恋爱中的俘虏》脱稿。
  
  1986年4月14日午夜,让.热内逝世,享年76岁,安葬在摩洛哥北部沿海西班牙城市拉腊歇的旧墓地上。
  
  1986年5月,《一个恋爱中的俘虏》由伽利马出版社出版。人们从书中可以读到这样一句耐人寻味的话:"我的看得见的一生只是精心伪装的一个个圈套。"


  Jean Genét (French pronunciation: [ʒɑ̃ ʒəˈnɛ]) (December 19, 1910(1910-12-19) – April 15, 1986) was a prominent and controversial French novelist, playwright, poet, essayist, and political activist. Early in his life he was a vagabond and petty criminal, but later took to writing. His major works include the novels Querelle of Brest, The Thief's Journal, and Our Lady of the Flowers, and the plays The Balcony, The Blacks, The Maids and The Screens.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