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 人物列表
白居易 Bai Juyi(唐代)刘禹锡 Liu Yuxi(唐代)张志和 Zhang Zhihe(唐代)
李白 Li Bai(唐代)温庭筠 Wen Tingyun(唐代)王维 Wang Wei(唐代)
王昌龄 Wang Changling(唐代)李商隐 Li Shangyin(唐代)窦巩 Dou Gong(唐代)
杜甫 Du Fu(唐代)韩愈 Han Yu(唐代)王勃 Wang Bo(唐代)
韦承庆 Wei Chengqing(唐代)卢纶 Lu Lun(唐代)皇甫松 Huangfu Song(唐代)
无名氏(唐) Wumingshi(唐代)虞世南 Yu Shina(唐代)王绩 Wang Ji(唐代)
王梵志 Wang Fanzhi(唐代)寒山 Han Shan(唐代)卢照邻 Lu ZhaoLin(唐代)
骆宾王 Luo Binwang(唐代)杜审言 Du Shenyan(唐代)苏味道 Su Weidao(唐代)
杨炯 Yang Jiong(唐代)刘希夷 Liu Xiyi(唐代)宋之问 Song Zhiwen(唐代)
沈佺期 Shen Quanqi(唐代)郭震 Guo Zhen(唐代)陈子昂 Chen Ziang(唐代)
贺知章 He Zhizhang(唐代)顾况 Gu Kuang(唐代)段成式 Duan Chengshi(唐代)
郑符 Zheng Fu(唐代)李端 Li Duan(唐代)刘采春 Liu Caichun(唐代)
张若虚 Zhang Rexu(唐代)张九龄 Zhang Jiuling(唐代)韦庄 Wei Zhuang(唐代)
王之涣 Wang Zhihuan(唐代)孟浩然 Meng Haoran(唐代)李颀 Li Qi(唐代)
祖咏 Zu Yong(唐代)韦应物 Wei Yingwu(唐代)岑参 Cen Shen(唐代)
崔护 Cui Hu(唐代)韩翎 Han Hong(唐代)刘方平 Liu Fangping(唐代)
綦毋潜 Qiwu Qian(唐代)王翰 Wang Han(唐代)元结 Yuan Jie(唐代)
柳宗元 Liu Zongyuan(唐代)孟郊 Meng Jiao(唐代)高适 Gao Shi(唐代)
李贺 Li He(唐代)李隆基 Li LongJi(唐代)王湾 Wang Wan(唐代)
常建 Chang Jian(唐代)刘长卿 Liu Changqing(唐代)钱起 Qian Qi(唐代)
颜师古
唐代  唐(581年645年)

笔记杂录 Historical writings《大业拾遗记》
诗词《奉和正日临朝 Feng and Working day hold court audience》   

阅读颜师古在历史大观的作品!!!
阅读颜师古在诗海的作品!!!
  字籀,(《旧唐书》云:颜籀,字师古。)雍州万年(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市)人,齐黄门侍郎之推之孙。唐初儒家学者,经学家、语言文字学家、历史学家。博览群书,尤精训诂。隋末为安养尉,高祖入关,谒见长春宫,授朝散大夫。累迁中书舍人,专掌机密。太宗初,擢中书侍郎。考定五经,多所釐正,颁其书令天下学习。所注班固《汉书》、《急就章》,大行于世。终秘书监、弘文馆学士。集六十卷,今存诗一首。
  
  颜师古是名儒颜之推的孙子,父亲为颜思鲁。少传家业,遵循祖训,博览群书,学问通博,擅长于文字训诂、声韵、校勘之学;他还是研《汉书》的专家,对两汉以来的经学史也十分熟悉。
  隋文帝仁寿年间,由尚书左丞李纲举荐,任安养县(今湖北襄樊)尉。尚书左仆射杨素见其年少,问他:“安养剧县,子何以治之?”颜师古回答:“割鸡焉用牛刀。”杨素惊其夸口。后来果然以政绩突出闻名。后因坐事免职居长安,十年不得官,家贫,以教授为业。隋大业十三年(公元617年),太原留守李渊起兵入关,颜师古从父至同州朝邑长春宫谒见,被授予朝散大夫之职。唐武德元年(公元618年),李渊称帝建立唐王朝,拜颜师古为敦煌公府文学,转起居舍人,再迁中书舍人,掌机密,专典皇帝诏敕。军国政务等重大诏令皆出于颜师古之手,其文才当时未有敢于与其相比者。颜师古勤于政事,又擅长文辞,其所拟制诰册奏之工整美好,名冠当时。
  唐武德九年(公元626年),秦王李世民即皇帝位,颜师古被擢为中书侍郎,封琅琊县男。后因坐事两次被贬。颜师古聪敏好学,精于训诂。
  
  太宗当朝,为了适应大一统政治的需要,也为了国子监经学教育之亟需,重视对传统文化典籍的整理,因古籍久远,且辗转传抄,文多讹误,贞观四年(630),着手进行五经版本的统一和整理,"以经籍去圣久远,文字多讹谬,诏前中书侍郎颜师古考定《五经》"(《旧唐书·儒学传》序),自汉武帝"独尊儒术"以来,五经文字从来未曾校定过,师法、家法各异,今文、古文不同。东汉末的蔡邕曾" 以经籍去圣久远,文字多谬",奏请"正定六经文字",但在乱世中除留下熹平残碑外,不可能做到"正定文字"。魏晋南北朝的分裂局面,更使经学呈各种变异形态。官学体制繁杂,时开时停,各有师承,因袭旧说,在流传过程中以讹传讹,形成了各有所本、各有所师的复杂情况。当时,颜师古正坐事免官,闲居在家之际,奉唐太宗之命,潜心于五经的考定。师古利用"秘书省"珍藏的大量经籍图书,以晋、南朝宋以来古今本为依据,悉心加以校正。这实际上是对汉魏两晋南北朝及隋朝以来,五经版本与文字的一次大清理。历时两年多,选校了《周易》、《尚书》(今文、伪古文混合本)、《毛诗》、《礼记》、《左传》等五种为"五经定本",并呈献给唐太宗。太宗十分重视,特地请诸儒评议,当时诸儒因受传习的束缚,争相非议。颜师古乃广引晋、宋以来典籍,一一加以解答,援据详明,皆出于诸儒意外,自此莫不叹服。唐太宗知道以后,"称善者久之"。(《册府元龟》卷六0一)。
  
  贞观七年(633),"颁其所定书【指《五经定本》】于天下,令学者习焉"(《贞观政要》卷七)。稍后孔颖达等奉敕编撰《五经正义》,也是以"五经定本"作为其底本的。这样,颜校的"五经定本"以封建王朝法定的经典形式,颁行全国,作为中央官学至地方州县各级学校的标准教科书,成为朝廷取士的圭臬,直至宋代数百年间,士人谨守,无有异议。这是空前的盛举,对于学习者来说,克服了求经无所适从的苦恼。
  
  唐贞观七年(公元633年),颜师古被任命为秘书少监,专管校定古书的工作,每遇疑惑不解的奇文难字,他都能一一辨析,并说明其本源。贞观十一年(公元637年),颜师古奉诏与博士撰写成《五礼》,进爵为子。后又奉太子承乾之命注《汉书》。贞观十五年(公元641年)书成,进秘书监,以文学入选崇贤、弘文两馆学士。《汉书注》是颜师古晚年力作,在审定音读、诠释字义方面用功最多,成绩最大,解释详明,深为学者所重。当时即有“杜征南(杜预)、颜秘书(颜师古)为左丘明、班孟坚忠臣”之称誉。
  贞观十九年(公元645年),颜师古随从太宗征辽东,途中病故,终年65岁,谥曰“戴”。颜师古一生著述很多,与人合撰的有《五经正义》百余篇、《隋书》八十五卷、《大唐礼仪》一百卷、《令》三十一卷。自撰的《急就章注》一卷、《汉书注》一百二十卷、《匡谬正俗》八卷、《颜师古集》六十卷。此外还有《安兴贵家传》和《玲图》等。现存于世者仅有《匡谬正俗》和《汉书注》等。在颜师古的著述中,《匡谬正俗》、《急就章注》和《颜氏字样》,承祖先之余绪,启三唐之门户,作为唐代正字学的先驱者而永垂史册。《匡谬正俗》、《急就章注》,皆为语言文字学方面的专著,训释与考据都颇为精当;《汉书注》为历史学名著。
  
  颜师古工书,然书迹无传,有人认为颜师古所撰的《等慈寺塔记铭》亦为其所书。
  
  颜师古兄弟四人。二弟颜相时,三弟颜勤礼,字敬之,颜真卿曾祖,幼而朗悟,识量宏远,工于篆籀,尤精训诂,与两兄师古、颜相时同为弘文、崇贤两馆学士,校定经史。四弟颜育德,任太子通事舍人,于司经校定经史。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