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洋政府 人物列表
段祺瑞
北洋政府  (1865年1936年)
字: 芝泉
网笔号: 正道老人
籍贯: 安徽合肥
开端终结
在位1924年1926年

  段祺瑞(1865—1936),原名启瑞,字芝泉,晚号正道老人,汉族,安徽合肥人生于1865年3月6日(同治四年二月初九日)。段祺瑞的父亲段从文是一个老实巴交的农民,一生种田。1872年,8岁的段祺瑞被祖父段佩带往江苏宿迁任所(段佩时统“铭军”直属马队三营驻防于此),少年段祺瑞逐渐习惯并喜欢上了军营生活。1881年,17岁的段祺瑞在祖父病故后只身徒步前往山东,投奔在威海驻军中任管带的族叔段从德,被安排在营中当司书。1885年,21岁的段祺瑞考入天津武备学堂,为一期预备生,旋分入炮兵科。
  民国初年,北洋军阀集团把持政局,北京政府如同走马灯,“乱哄哄,你方唱罢我登场”。其中,合肥人段祺瑞曾六次主政:1913年5月1日至7月31日代理国务总理,1916年4月22日至6月28日任政事堂国务卿,1916年6月29日至1917年5月23日、1917年7月17日至12月22日、1918年3月23日至10月10日三次出任国务院总理,1924年11月24日至1926年4月20日任中华民国临时执政。
  在天津武备学堂,段祺瑞先后学习了兵法、地利、军器、炮台、算法、测绘等新式课程。1887年,他以“最优等”成绩从天津武备学堂毕业。1889年春,段祺瑞等5人到德国,以官费入柏林军校。在用一年半时间系统学习理论课程后,段祺瑞又单独奉派入克虏伯炮厂学习半年(其他4人先期回国)。克虏伯炮厂是当时世界上第一流的兵工厂,他在这里耳濡目染,有了实践的机会,获益匪浅。1890年底,段祺瑞学成归国,任职北洋军械局。次年,调往威海,任随营学堂教习。
  1895年底,上谕由袁世凯主持在天津小站练兵。段祺瑞在袁世凯编练新军过程中,一直充任重要角色。1905年和1906年,清廷接连在直隶河间(今河北省河间县)和河南彰德(今河南安阳)举行两次大规模秋操,段祺瑞皆任演习中“北军”的总统官。两次秋操使段祺瑞的知名度和权力迅速上升。秋操前后,段祺瑞先后就任第三、第四、第六镇的统制,并曾兼任保定陆军学堂总办。书法
  1911年10月10日爆发的武昌起义,使中国的政局发生了急剧变化。旨在推翻帝制、建立共和的辛亥革命,遭到清廷的疯狂镇压。为了对付武昌首义后成立的湖北军政府,清廷急调北洋军主力前往镇压。袁世凯被清廷任命为钦差大臣全面节制调遣陆海军,旋又被任命为内阁总理大臣。他把段祺瑞从江北提督任上调出,担任北洋军第二军总统,又署湖广总督,兼领北洋第一军与湖北军政府对峙。
  1912年1月,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在南京成立中华民国临时政府。从1月23日起,段祺瑞迭次向朝廷进言,谓共和思想“颇有勃勃不可遏之势”,26日,他联名北洋集团46名高级将领,发出致内阁代奏电,直接要求清廷“请明降谕旨,宣示中外,立定共和政体”,电文中还提出“以现在内阁及国务大臣等暂时代表政府……再行召集国会,组织共和政府。”显然,这是撇开已成立的南京临时政府,而将政权由清廷直接旁移给袁世凯的办法。2月5日,段祺瑞又联合第一军8名协统以上的将领发出代奏电,称“共和国体,原以致君于尧舜,拯民于水火。乃因二三王公迭次阻挠,以至恩旨不颁,万民受困”,“瑞等不忍宇内有此败类也”,将“率全体将士入京,与王公剖陈利害”,并将其司令部由湖北孝感回迁至河北保定。这一明对“二三王公”,实对朝廷的兵谏式招法果然灵验。2月12日,隆裕太后以“宣统皇帝”名义颁退位诏,清王朝终于正式覆亡。2月15日,袁世凯被南京临时参议院推举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段祺瑞随之被袁世凯委以陆军总长,成为袁世凯政权的主将。
  天津段祺瑞旧居自1912年3月至1915年8月,段祺瑞在北京政府内阁中连任7届陆军总长。其间由拥袁转而反袁、反洪宪帝制。
  1915年12月12日,袁世凯决定称帝,并定次年为“洪宪元年”。但好景不长,举国反对。各省纷纷宣布独立,北洋系内部也有人暗中倒袁。在内外交困、走投无路的情况下,袁世凯只得考虑取消帝制,“洪宪”皇袍穿了不过83天。在反对袁世凯的斗争中,段祺瑞的辞职、不合作和暗中抵制发挥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袁世凯下台,名义上的共和重新确立。段祺瑞也就势登上了权力顶峰——出任国务总理,并逐步接管了中央政府的全部军政大权。
  袁世凯死后,黎元洪继任大总统,黎、段之间的“府院之争”剑拔弩张。在这种情况下,安徽督军张勋主动率其“辫子军”于6月14日进京“调停”。张勋解散国会,将黎元洪赶入使馆区。黎后的总统是冯国璋,段平时称其为“四哥”可是面对权利,这两兄弟争得更厉害,段与黎是水火相斗。他们却是真刀真枪!段的霸道与跋扈逼得冯国璋走投无路,自带了一旅精兵,22箱子弹,以巡视南方战场为名,沿津浦线南下,直奔南京老巢去了。段却派心腹段芝贵截住了大总统,冯大总统不可能看不到围在火车周围的荷枪士兵,只好眼望近在咫尺的南京恨在心头不敢言声,乖乖的回到北京,从此彻底放权给段祺瑞。7月1日,他公然拥废帝溥仪复辟,自封议政大臣兼直隶总督、北洋大臣,并改民国六年(1917年)为宣统九年。全国舆论大哗,“讨逆”呼声鹊起。
  在黎段之争中已退居天津的段祺瑞对张勋进京自然是求之不得,但对其拥溥仪复辟亦有所闻。“张勋复辟”给段祺瑞诉诸武力以东山再起制造了一个绝好借口。段祺瑞旋即在天津组织“讨逆军”总司令部,自任总司令,以段芝贵、曹锟分任东、西路总司令,吴佩孚为前敌总司令,并于马厂誓师“讨逆”,还通电复任国务总理,重新组阁。在“讨逆军”的强大攻势下,“辫子军”很快失败,张勋于12日被迫避入荷兰使馆。这场“复辟”闹剧不过上演了12天。7月14日,段祺瑞凯旋还京,重新执掌中央政权。1918年8月10日,段祺瑞改革币制。1919年,五四运动中,段祺瑞控制的北京亲日政府,成为众矢之的。对学生运动的镇压,更激起举国上下愤怒声讨。直、奉两系适时地利用全国人民反对北京政府的情绪,开始从军事上掀起倒皖运动,意在打击急剧发展的皖系军事力量,抵制段祺瑞武力统一中国的政策。1920年初,7月14日,直皖战争爆发。
  直皖战争以皖系失败告终,段祺瑞被逐出北京。他避居天津日本租界寿街,开始吃素念佛,表面上静心养性,实际上仍密切注视着政坛风云,以待复出。当直奉失和,奉系在第一次直奉战争中获胜后,段祺瑞及时地派段芝贵到东北联络张作霖,又派徐树铮到南方交好于孙中山。在各方的利害关系暂趋于一致的情况下,段祺瑞、张作霖、孙中山结成“三角同盟”,共同反直。1924年9月,第二次直奉战争爆发,直系将领冯玉祥已暗中接受孙中山的国民革命主张和段祺瑞的游说,于战场上突然倒戈,进而挥师入京,发动政变,推翻并囚禁了贿选总统曹锟,直系战败。冯玉祥将其所部改称为国民军,通电拥戴段祺瑞为国民军大元帅,并电邀段祺瑞、孙中山入京共商国是。
  11月中旬,冯玉祥、张作霖、段祺瑞在天津举行会议,决定组织中华民国临时执政府,以段祺瑞为临时执政。11月24日,段祺瑞就职典礼在北京铁狮子胡同陆军部旧址执政府办公处举行。鉴于以往迭次“府院之争”,此次《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制》乃将总统、总理合一,规定临时执政兼有二者之权力。段祺瑞表面上大权总揽,不受任何约束,实际上由于自身已没有什么军事实力,而奉军羽毛正丰,国民军又驻扎京畿,他不得不按张作霖、冯玉祥的眼色行事。今非昔比,段祺瑞这个“执政”有其名而无其实,他的政务活动多受掣肘。1926年3月18日,北京学生、工人、市民等各界群众在天安门举行声势浩大的反对八国“最后通牒”的国民大会,会后游行示威。当队伍到铁狮子胡同执政府和国务院门前请愿时,执政府卫队在不加任何警告的情况下,向请愿队伍实弹平射,顿时血肉横飞,造成47人死亡,100余人受伤。这就是震惊中外的“三·一八”惨案。
  “三·一八”惨案导致了段祺瑞执政府的垮台,皖系北洋军阀集团也不复存在。息影津门的段祺瑞曾表示只谈佛经不问政治,实际上在政坛活动了几十年的他岂甘寂寞,并且,“政治”不时地来过问他。日本特务土肥原等企图拉他出山,组织一个与南京国民政府相对立的完全效忠于日本人的傀儡政权。段祺瑞没有答应。段祺瑞亲日,原先是有目共睹的,但在日本人把侵略战火烧进国门后,他不愿被日本人牵着鼻子走。为不使段祺瑞落入日本人手中,南京政府方面不断派遣民间人士北上做段祺瑞工作,劝其南下。1933年1月19日,国民政府专使钱永铭持蒋介石欢迎段氏南下的亲笔信函到天津,请段“南下颐养”,“俾得随时就商国事”。段祺瑞顺水推舟,先抵南京拜会蒋介石,随即到上海定居。
  段祺瑞到上海后,初寓世界学社,不久即搬至霞飞路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军事参议院院长陈调元公馆。他在这里专意念佛,坚持吃素。
  1936年11月2日,段祺瑞因病不治离世,终年72岁。12月9日,段祺瑞灵柩运抵北平,暂厝于西北卧佛寺。1937年7月抗日战争爆发后,段祺瑞家人匆匆将段埋葬于北平西郊。直到1963年,段祺瑞侄子段宠纲和章士钊方在北京万安公墓觅地安葬了段,章士钊题写了墓碑:“合肥段公芝泉之墓”。
<< 前一君主: 昭甫 黄郛北洋政府段祺瑞
(1924年1926年)
后一君主 >>: 胡惟德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