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中国 List of Authors
Yi MingZhu ZiqingYi ZhongtianXiang Si
Lin YutangYan ChongnianZhu JiuyuanLiu Xinwu
Gu PingaoMa WeidouKong QingdongNi Baochen
Ma MingdaLi JianpingWang RenxiangDu Jinpeng
Guan JixinLiu QingzhuWang ShiminJi Dongfang
Liang ShiqiuPan ChongguiOu YangweiyiLiao Wenwei
Cui YiLi TaoLin WenyueRao Zongyi
Zhou JianduanChen JiangChen CunrenDong Xiaqingqing
Tang MenBai YansongGu QingshengCheng Ran
He JianmingFeng DabiaoHe YueqingFan Wei
Bei GaLiu LiangchengXiao QianSong Luxia
She WeiquGao QiufuWang JiqingWang Dan
Lao QiangHan XiuAn BusiLiu Fang
Zhang XiaomeiFu GeYoon Dong-Hyuk
Xi MaoWang RebingXiong YoqunLan Ci
Guhua
现代中国  (June 20, 1942 AD)
Last Name:
First Name: 鸿玉
Birth Place: 湖南嘉禾

native soil elegant demeanour《芙蓉镇》
作家古华为何去加拿大?

Read works of Guhua at 小说之家
 古华,原名罗鸿玉,1942年6月20日出生,男,湖南嘉禾人,电影编剧作家,原湖南省作协副主席。
 

人物经历

编辑
1961年冬结业于郴州农业专科学校。
谢晋与古华(右一)谢晋与古华(右一)
1962年发表第一篇短篇小说《杏妹》。此后10余年间陆续写了一些中、短篇小说,大多反映农村新人新事。
1975年秋入郴州歌舞团任创作员。
1978年以后,对现实生活有了较深的认识,艺术上也日益成熟。长篇小说《芙蓉镇》发表后,引起文艺界很大关注,荣获首届茅盾文学奖。作品通过湖南山村普通劳动妇女胡玉音劳动发家,屡遭不幸的生活经历,反映了中国农村社会变革的历史进程,深刻揭露极“左”思潮给人民带来的灾难。短篇小说《爬满青藤的木屋》,也着力批判极“左”路线,获1981年全国短篇小说奖。  
1980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同年到北京,入文学讲习所学习。
1985年当选为中国作协理事、湖南省作协副主席。
他的作品以描写湖南风情见长。已出版作品30余部,获得过11种文学奖励。主要著作已被译成英、法、德、俄、日、意等10余种文字,有的被改编成电影、电视剧、话剧或歌剧。现任中国作家协会湖南分会副主席。
古华1962年从农业专科学校毕业后,作为农业工人和农村技术员,古华在五岭山区一小镇旁生活了十四年,劳动、求知、求食,并身不由己被卷进各种各样的运动洪流里,经历时代风云变幻、大地寒暑沧桑。遥远的古老的山区小镇,苍莽的林区四时风光,淳朴的民风,石板街、老樟树,吊脚楼、红白喜庆、鸡鸣犬吠。对古华有一种古朴的吸引力和历史的亲切感。
与农民长期的共同生活构成了古华创作的深厚基础,也是他获得的最有价值的东西。古华阅读兴趣广泛,中外古今、文野雅俗,文史哲均在涉猎之中。古华从五十年代末期开始学习写作,1962年开始发表短篇习作,1980年3月到中国作协文学讲习所学习。1985年当选为中国作协理事、湖南省作协副主席。现旅居加拿大。
古华的作品以描写湘地风情见长,主要有:长篇小说《山川呼啸》、《芙蓉镇》;中、短篇小说集《爬满青藤的木屋》、《金叶木莲》、《礼俗》、《姐姐寨》、《浮屠岭》、《贞女》等,其中《芙蓉镇》获首届茅盾文学奖。《爬满青藤的小屋》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

个人著作

编辑
山川呼啸(长篇小说)1976,湖南人民
古华古华
莽川歌(短篇小说集)1978,湖南人民
芙蓉镇(长篇小说)1981,人文
爬满青藤的木屋(短篇小说集)1983,人文
金叶木莲(短篇小说集)1983,福建人民
古华中短篇小说集 1983,湖南人民
礼俗(短篇小说集)1983,文联
在地球那一边(散文集)1984,江西人民
姐姐寨(短篇小说集)1984,花城
古华中篇小说集,1985,湖南人民
古华小说选 1985,四川文艺
谢晋与古华(右一)谢晋与古华(右一)
古华获奖小说集 1985,花城
古华在拍摄现场
浮屠岭(中篇小说集)1986,中原农民出版社
从小活到电影(文论集)1986,群众
小说创作花絮(文论集)1986,江西人民
贞女(中篇小说集)1987,香港香江出版公司
雾界山传奇(中篇小说)1987,上海文艺 我的联邦德国之行(散文集)1987,文联

作品点评

编辑
爬满青藤的木屋
简评
《芙蓉镇》《芙蓉镇》
先,我们可以清晰的发现本文亦属于伤痕文学那个大时代背景,通过多平民百姓的“文革”中生活遭际的描述,深刻地揭露了“文革”对普通百姓的毒害及对知识分子肉体的折磨和摧残。
小说主人公“盘青青”,“她在山里长大,招郎成亲,连林场部这样远的地方也只来过一次”,这样一位普通的家庭妇女,在李幸福来到绿毛坑前,她只知道,相夫教子,操持家务,对现实生活感到满足,但当李幸福来后,在接受了外来知识及新事物的熏陶后,她开始慢慢地转变了。无论是精神上,还是感情上,经过一翻斗争,她决定反抗,要李幸福帮她买收音机,买圆镜等。在最后她的丈夫怀疑她,背弃她后,她才决定要与李幸福一起。她对新生活充满新奇,但又恐惧外来事物,反而用阿Q精神来安慰自己,正是造成了她悲剧人生的原因,但最终她又能反抗她所惧怕的一切,这有点是值得庆幸的。
王木通,盘青青的丈夫,一个目不识丁的粗人,在文革期间,自认自己是幸福的。这也侧面反映了“文革”对农民思想上的影响是多么的大,知识分子是被压制的对象。对于李幸福所提出的放火意见,也因自己的私心而不予采纳,无理地反对一切正确的意见,在发现自己的妻子、孩子在改变时,只想粗暴地压制下来。主观地认定他们是他的,是会用武力解决问题,让好不容易活跃起来的绿毛坑又回归里寂静。后来又愚笨的想用血书来表达自己要求入党的意志,这是一种野蛮、粗俗的做法,但在那时却被认为是真心。最后,死到临头,丢弃了盘青青,编造谎言,取得领导信任,到一个新的地方开始了新的生活,这亦是一个讽刺。
而李幸福这个被文化大革命毒害的知识青年,在处到绿毛坑时,就用自己的影响带动了盘青青及她的两个孩子的变化,让绿毛坑充满了生机。但当王木通出面制止后,他又变的怯懦了,大气也不敢出一声,他这正是典型的吃软怕硬的知识分子形象,也表现出了他的一种无奈。而他到场部提意见被否定,则更深一层地揭示了文化大革命对知识分子来说不仅是肉体上的折磨,更是精神上的摧残。
芙蓉镇
简评
这是一部反映当代南方农村社会生活风情的小说。作品以“芙蓉姐”胡玉音的
《芙蓉镇》《芙蓉镇》
悲欢遭际为主线,描写了从1963年到1979年湖南农村的社会变迁:农村经济复苏时期、“四清”运动时期、“文革”时期、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揭露了左倾思潮的危害,歌颂了十一届三中全会路线的胜利。小说塑造了胡玉音、秦书田、谷燕山、黎满庚、李国香、王秋赦等血肉丰满的人物形象,将农村经济的兴衰、政治风云的变幻、人性的自然与异化,表现得淋漓尽致,散发着浓郁的泥土气息。

人物名言

编辑
文学就是作者对自己所体验的社会生活的思考和探索,也是对所认识的人生的一种“自我回答”形式。当然这种认识,思考和探索是在不断地前进、发展着的。——古华

    

Comments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