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me and Alias: | 叔茂 |
Web/Pen/Nick Name: | 筠松 |
Township: | 窦州 |
Read works of Yang Junsong at 百家争鸣 |
杨筠松(834年-900年),人称杨救贫,名益,字叔茂,号筠松,唐代窦州人,著名风水宗师。杨筠松常被地理、堪舆学家视为祖师祭拜,另一位堪舆学者所奉之神为秦国的严君疾。
事迹
杨筠松曾在唐朝廷为官,后退休致仕,也一拼将宫廷中所学之风水术带至民间,并四处以所学所得帮助他人。故有“杨救贫”此别号。
据《南安府志》记载:“杨筠松,窦州人,僖宗朝,掌灵台地理事,官至金紫光禄大夫,黄巢破京城,乃断发入昆仑山,步龙后至虔州,以地理术传曾文辿、刘江东,世称救贫仙人是也,卒于虔,葬雩中药口。”
称号
杨府真人
杨太伯公
杨公
杨救贫
杨府真仙
社会评价
杨筠松的学术地位
杨筠松在地理堪舆学上具有极其崇高的地位,可以和孟子在儒学上的地位相当,其所有的著作,均为地理风水上的经典著作,所以杨筠松也被后人尊称为杨公。
风水对联
自然山水好风水 天生乾坤良云天;横批:风生水起 ,杨筠松记载,大门张贴此对联风水好.
历史
据史书记载,廖、曾两姓都从宁都徙居兴国三僚,“盖两家冢宅,皆筠松所卜而贻之谶云”。(明·嘉靖董天锡编撰《赣州府志·人物志》)。可能是因为这一缘故,三僚人非常愿意跟外人介绍杨救贫为三僚卜地开基的传说。据说曾文辿是杨救贫的首座弟子,也是三僚曾氏的开基祖先,自从在黄禅寺偶遇杨救贫之后,便与杨救贫云游天下,但是曾文辿一直都想寻找一块吉壤,世代定居下来。在宁都的赖村,曾文辿希望在那里安家,在他看来,那里的风水可以出大官,杨救贫说那里的山是秃头山,只会出大盗。后来在雩都的平头寨,曾文辿说这里是“五虎下山,狮象把水口”,将来子孙肯定兴旺发达,谁料杨救贫又说他看错了,这是“五鼠下山,猫儿把水口”。曾文辿发现三僚的风水不错,子孙可以世代为官,于是告诉杨救贫,他已经找到了一个“前有金盘玉印,后有凉伞遮荫”的好地方。杨救贫来到三僚一看,果然是一块肥沃的盆地,山水环绕,盆地中间有一座长条形的石峰,在遥远的盆地边缘有一棵高大的松树,树底下卧着一块圆形的巨石。但是,在这位风水大师的眼里,看到的却是一块适宜风水先生世代居住的地方,整个盆地就是一个硕大的罗盘,盆地中间的长条形石峰酷似罗盘的指针,而松树和巨石则是风水先生随身携带的雨伞和包裹。他说,住在这里,子孙后代端着罗盘,背着包裹出门。原来杨救贫担心死后风水成为绝学,希望徒弟们能够世代继承他的风水地理学问。杨救贫和他的两个弟子(曾文辿和廖姓开基祖先廖瑀)一起,在盆地中间搭起茅棚住了下来,一人一座茅棚,茅棚为“寮”,故称“三寮”(现在为“三僚”)。曾文辿将全家迁往三僚村定居时,杨救贫特地为他择址定向,并作了一份地钳记流传至今:“僚溪山水不易观,四畔好山峦;甲上罗经山顶起,西北帘幕应;南方天马水流东,仙客朝拜中;出土蜈蚣艮寅向,十代年中官职旺;今卜此地为尔居,代代拜皇都;初代钱粮不兴大,只因丑戌相刑害;中年富贵发如雷,甲木水栽培;兔马生人多富贵,犬子居翰位;今钳此记付文辿,三十八代官职显”。明清以来,曾氏后裔人文蔚起,出了许多人才。据说海外的风水考察团来到三僚,都会拿着这份地钳记,寻找其中的“天马水”、“出土蜈蚣”、“罗经山”和“甲木水”。
著作
关于杨筠松著作问题,到目前为止,仍有不少争议。风水学上的几部经典如《天玉经》、《青囊奥语》、《都天宝照经》等,不少人都认为是杨筠松所著。然而,从风格与内容,与杨的另外两部著作《撼龙经》、《疑龙经》有所出入。有一说认为,《天玉经》、《青囊奥语》、《都天宝照经》等原本为宫廷块宝,从不外泄。只是当扬氏离开宫廷时,就将风水典籍一拼带走。到传给后人时,因原经典没有注明作者,后人也就将典籍托之为杨筠松所撰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