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én shèng luó guó zuòzhělièbiǎo
ào tuō shì Otto Iào tuō 'èr shì Otto IIào tuō sān shì Otto III
shèng hēng 'èr shì Heinrich IIkāng 'èr shì Konrad IIhǎi yīn sān shì Heinrich III
hǎi yīn shì Heinrich IVhǎi yīn shì Heinrich Vluò tài 'ěr 'èr shì Lothar II/III
hóng féi liè Friedrich Ihǎi yīn liù shì Heinrich VI lún ruì de 'ào tuō shì Otto IV von Braunschweig
féi liè 'èr shì Friedrich IIhǎi yīn shì Heinrich VII de shì Ludwig IV der Bayern
'ěr shì Karel I méng Sigismund von Luxemburgshèng féi liè sān shì Frederick III
'ān shì Maximilian Iào de chá Karl Vfěi nán shì Ferdinand I
'ān 'èr shì Maximilian II dào 'èr shì Rudolf II Matthias
fěi nán 'èr shì Ferdinand IIfěi nán sān shì Ferdinand III 'ào shì Leopold I
yuē shì Josef I 'ěr liù shì Karl VI 'ěr · ā 'ěr léi Karl VII
lǎng shì Franz Iyuē 'èr shì Josef II 'ào 'èr shì Leopold II
lǎng 'èr shì Franz II
yuē shì
shén shèng luó guó  (1678niánqīyuè26rì1711niánsìyuè17rì)
kāiduānzhōngjié
zàiwèi1705niánwǔyuè5rì1711niánsìyuè17rì


约瑟夫一世(Josef I,1678年7月26日-1711年4月17日),哈布斯堡王朝神圣罗马帝国皇帝(1705年—1711年在位)。他也是奥地利首席大公,匈牙利波希米亚国王。他是皇帝利奥波德一世的第三子,母为普法尔茨选侯小姐埃利诺·冯·诺伊堡。生于维也纳。1687年,登位成为匈牙利国王。1690年1月6日,再继承罗马人国王的称号。

1705年,他继承父亲利奥波德一世成为神圣罗马帝国皇帝。

他继续进行其父与法国在1702年爆发的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他的将军欧根亲王马尔博罗公爵分别在意大利及德国与尼德兰打败法皇路易十四的军队,最后在1714年以乌特勒支条约结束战争,确立奥地利在意大利尼德兰的霸权。欧根并以实质首相的身份,开始帝国伟大的行政与军事改革,成功使官僚体系更有效率、财政取得一定成功,军队编练和指挥大幅进步,赶上欧洲第一强权法国的进步程度。

在他统治期间,匈牙利在特兰西瓦尼亚亲王拉科齐·费伦茨二世领导下发动了最大规模的争取民族独立的运动。1707年,费伦茨二世在法国支持下一度推翻了哈布斯堡王朝对匈牙利的统治。约瑟夫一世对此坚决反对。帝国进行了无情的镇压,到1711年匈牙利人的武装斗争已完全停止。费伦茨二世逃亡国外,匈牙利再次完全屈服于奥地利的统治。

1711年,约瑟夫一世在维也纳死于天花

治国与爱好

约瑟夫是一位有远见胆识的明君,即位后锐意兴革,将从前父亲所制定的迂腐陋规废除,采取怀柔手腕以化解反对势力的怨恨,并且谨慎处理与教宗耶稣会的关系,保持自己的自主性,因此奥地利和波希米亚都呈现新兴气象。

他爱好艺术和音乐,更重视教育,1707年初核准设立捷克工业大学,并且颁令克利斯蒂安·约瑟夫·威伦堡着手任教工程学,所有的学费都由波西米亚贵族支付,各科系的教程语言是德语捷克语。至19世纪末,这间大学的学生超过千人,成为中欧历史最久的科技大学。

家庭

妻子:威海米娜·阿玛利亚 (不论瑞克-吕讷堡)

子女

  1. 玛丽亚·约瑟芬(奥地利女大公)
  2. 利奥波德·约瑟夫(奥地利大公)
  3. 玛丽·埃米丽(奥地利女大公)

参考书目

  1. ^ MSN Encarta.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11-01).
  2. ^ 周力行,《匈牙利史》(台北:三民书局,2013),页89-96
  3. 跳转至:3.0 3.1 周力行,《捷克史》(台北:三民书局,2008),页127

<< qiányījūnzhù: 'ào shìshén shèng luó guóyuē shì
(1705nián1711nián)
hòuyījūnzhù >>: 'ěr liù shì
    

pínglún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