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加拿大 人物列錶
路易·斯蒂芬·聖洛朗 Louis Stephen St. Laurent約翰·喬治·迪芬貝剋 John George Diefenbaker
萊斯特·皮爾遜 Lester Bowles Pearson皮埃爾·特魯多 Joseph Philippe Pierre Yves Elliott Trudeau
查爾斯·約瑟夫·剋拉剋 Joe Clark皮埃爾·特魯多 Joseph Philippe Pierre Yves Elliott Trudeau
約翰·內皮爾·特納 John Napier Turner馬丁·布賴恩·馬爾羅尼 Martin Brian Mulroney
金·坎貝爾 Kim Campbell讓·剋雷蒂安 Joseph Jacques Jean Chrétien
保羅·馬丁 Paul Edgar Philippe Martin斯蒂芬·哈珀 Stephen Joseph Harper
賈斯廷·特魯多 Justin Pierre James Trudeau
查爾斯·約瑟夫·剋拉剋 Joe Clark
現代加拿大  (1939年六月5日~?1980年)
出生地: 加拿大艾伯塔省高河鎮
開端終結
在位1979年六月4日1980年三月3日

Joe Clark

查爾斯·約瑟夫·“喬”·剋拉剋 PC CC AOECharles Joseph "Joe" Clark,1939年6月5日),加拿大政治人物,1979年-80年間為第十六任加拿大總理。他於1972年首次出任加拿大國會下議院議員,1976年當選加拿大進步保守黨黨魁,1979年帶領該黨贏取少數政府,就任總理時為39歲,是加拿大歷史上最年輕的總理。少數政府於同年末倒臺,而進步保守黨則於1980年大選落敗,剋拉剋的總理任期遂告結束;他再於1983年進步保守黨黨魁選舉中敗予布賴恩·馬爾羅尼

進步保守黨在馬爾羅尼領導下再度執政,期間剋拉剋曾於聯邦內閣中擔任外交事務國務秘書。他從1993年起暫別政壇,1998年復出並再度出任進步保守黨黨魁,2000年起再任下議院議員。剋拉剋於2003年離任黨魁,而隨着進步保守黨和加拿大聯盟於同年末合併成新的聯邦保守黨,他亦於2004年離任下議員並淡出政壇。
 

早年生活、涉足政治

喬·剋拉剋於艾伯塔省高河鎮出生,父親為《高河時報》(High River Times)的出版商,母親婚前則任法語教師。他就讀高河中學時曾任學生會主席,並編輯該校的學生報,中學畢業後曾於《卡爾加裏先驅報》(Calgary Herald)的體育版當暑期工。他此後到埃德蒙頓艾伯塔大學修讀政治學,期間活躍於校園活動,曾任該校學生報編輯和辯論會成員

剋拉剋在大學時期亦開始涉足政治,擔任艾伯塔大學的保守派協會副主席。他於1958年參與拉澤特(Alan Lazerte)角逐艾伯塔進步保守黨黨魁的競選活動,又於1960年組織示威,抗議當時艾伯塔省的執政社會信用黨政府未有提供足夠撥款興建學生宿舍。他於同年從艾伯塔大學獲取政治學學士學位,翌年獲執政聯邦進步保守黨政府聘請,為其撰寫講稿和傳單、安排媒體訪問和籌備會議

他於1962年到新斯科捨省哈利法剋斯市的戴爾豪斯大學修讀法律,翌年則轉到溫哥華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的法學院。他兩度出任加拿大進步保守黨的全國學生聯會主席,在不列顛哥倫比亞省期間亦曾效力該省保守黨黨魁富爾頓(Davie Fulton)。然而,他的法學院成績因此受到拖纍,而他亦有感法學沉悶,因此放棄該學位並返回艾伯塔大學修讀政治學碩士,並曾於1965年-67年間任職該校的政治學講師。他繼續參與艾伯塔進步保守黨活動,並成為該黨的活動籌備總監

他於1967年首次參選公職,在當年省選角逐艾伯塔省議會的卡爾加裏南選區省議員議席,但以462票之差落敗。剋拉剋後於同年協助富爾頓角逐聯邦進步保守黨黨魁職位;斯坦菲爾德(Robert Stanfield)最終當選該黨黨魁,並聘請剋拉剋出任其行政助理

他於1973年從艾伯塔大學獲取政治學碩士學位,同年與作傢和律師莫林·麥剋提爾(Maureen McTeer)結婚。兩人育有一名女兒凱瑟琳;她是美術歷史學研究生,就讀於多倫多大學,從事公共關係和廣播職業。

晉身國會、當選黨魁

剋拉剋於1972年再度參選,在當年聯邦大選代表進步保守黨角逐艾伯塔省的洛磯山選區國會下議院議席,擊敗尋求連任的自由黨候選人當選下議院議員,首次晉身國會,並從1973年起擔任進步保守黨的青年事務評議員。他於1974年聯邦大選在洛磯山選區連任下議員,同年末改任進步保守黨的環境事務評議員。斯坦菲爾德於同年8月宣佈辭任黨魁後,部分黨員遊說剋拉剋參選。經過深思熟慮並復習法語後,剋拉剋於1975年10月宣佈角逐黨魁

黨魁選舉定於1976年2月舉行。面對瓦格納(Claude Wagner)和麥當奴(Flora MacDonald)等重量級候選人,外界早期並未看好剋拉剋的勝算。然而,他在首輪投票後出乎意料地排行第三,僅次於瓦格納和馬爾羅尼;在次輪投票他的得票更升至第二多。有見自己的選情不妙,麥當奴於次輪投票後棄選,並鼓勵她的支持者轉投同屬紅色托裏派(Red Tory)的剋拉剋。剋拉剋亦獲其他棄選的紅色托裏派候選人支持,遂於第四輪投票以65票之差險勝瓦格納,當選進步保守黨黨魁,兼任加拿大官方反對黨領袖

當時剋拉剋在國內知名度不高;他當選黨魁翌日《多倫多星報》頭條稱他為“喬誰?”("Joe Who?",與政治魅力甚濃的總理和自由黨黨魁特魯多比較下他更相形見絀。縱雖如此,剋拉剋着手整頓黨內架構,以求平息自迪芬貝剋年代已現的黨內爭鬥。他引入行政黨團會議,以便定出策略在下議院內集中攻擊自由黨施政。1977年下議院辯論時段引入電視轉播,亦讓觀衆見識剋拉剋質詢特魯多時的強硬作風,評論有指剋拉剋的表現偶然更勝特魯多。進步保守黨於1977年11月進行黨魁檢討,剋拉剋獲黨員支持留任

出任總理

及至1979年,自由黨已連續執政16年。在失業率、通脹和政府赤字皆高企的局面下,選民求變殷切。特魯多希望自由黨在多數政府任期末段能重建選民支持,因此待任期將近終結纔請示總督解散國會並舉行聯邦大選。當年2月進行的民調顯示,自由黨和進步保守黨的支持度分別為39%和38%。競選期間剋拉剋集中於國內經濟狀況,抨擊自由黨施政不善,並承諾進步保守黨若當選將削減徵稅和政府開支

進步保守黨在該屆大選贏取136席,多於自由黨的114席。安大略省95個議席中的57席由進步保守黨候選人勝出,為該黨緻勝關鍵之一。然而,進步保守黨離多數政府地位尚差六席,衹能以少數政府姿態上臺執政。剋拉剋本人的洛磯山選區在這次大選前解散,他遂改到新成立的耶洛黑德選區(Yellowhead)競逐連任。他於1979年6月4日(即其40歲生日前一天)宣誓就任總理,成為加國歷來最年輕的總理,以及首位生於加拿大西部的總理

剋拉剋的少數政府需與其他政黨(如持有6席的社會信用黨或持有26席的新民主黨)合作才能保著執政地位;社信黨其中一名下議員賈內爾(Richard Janelle)其後轉投進步保守黨,但該黨仍需另外五席纔可達緻多數地位。縱雖如此,剋拉剋仍以進步保守黨仿佛擁有多數議席的姿態掌政,並未與任何政黨達成執政聯盟或其他合作協議。另一方面,剋拉剋的進步保守黨政府雖於1979年5月當選,但下議院待同年10月纔復會,是加拿大聯邦成立以來為期最長的下議院休會時期

進步保守黨於競選期間承諾減稅,但在1979年12月11日公佈的財政預算中則提出增加汽油稅,增幅為每加侖18分錢。社信黨的五名下議員要求取消增加汽油稅,但未被財長剋羅斯比(John Crosbie)接納。自由黨和新民主黨亦不支持該份預算案,而新民主黨的財政評議員李博則於預算案中加入附帶動議,指執政黨已失去下議院的信任。下議院於同月13日表决,自由黨和新民主黨合共139票支持不信任動議,社信黨五名下議員則棄權。進步保守黨其中三名議員則抱恙或在國外公幹而缺席,該黨因此衹持有133票。動議獲下議院通過,剋拉剋的少數政府遂告倒臺

剋拉剋少數政府的任期尚短,對加國長遠影響未為顯著。他在任總理期間重組內閣委員會的架構,並引入新程序控製經費,獲其後再度掌政的自由黨政府保留。此外,剋拉剋政府亦引入《資訊自由法》(C-15號法案),以便國民得悉政府記錄。該法案於1979年11月進行二讀,其後呈交下議院法律常務委員會,但剋拉剋少數政府於12月倒臺,法案因此未獲通過。下任自由黨政府以C-15號法案為基礎草擬一份相似的資訊自由法案,1982年7月獲得通過並於1983年7月生效

聯邦大選定於1980年2月舉行。自由黨在上屆大選落敗後,特魯多辭任黨魁,但剋拉剋政府倒臺後自由黨仍未選出新任黨魁,特魯多遂改變初衷復任領袖。自由黨在1980年大選表現理想,贏取147個議席重拾多數政府地位,進步保守黨則衹得103席,剋拉剋的總理任期遂告結束。他出任總理為期九個月,為歷來任期第五短的加拿大總理

官方反對黨領袖(1980年-83年)

剋拉剋出席1983年黨魁選舉

進步保守黨失掉執政權後,黨內出現不滿剋拉剋的呼聲,但他仍於1981年黨全國大會的黨魁檢討中獲取66%的代表支持留任。當時特魯多的自由黨政府正為加拿大從英國取回製憲權;剋拉剋拖延此舉的進度,以讓加拿大法院有足夠時間審閱新憲法,並讓聯邦和各省政府就憲法達成妥協,以確保魁北剋加拿大西部民衆的支持

進步保守黨再於1983年全國大會中舉行另一場黨魁檢討,剋拉剋這次則獲得66.9%的代表支持。有見自己的支持度在兩年間僅輕微上升,剋拉剋認為這不足以製衡反對他領導的聲音,因此宣佈於1983年6月舉行黨魁選舉並競逐連任,以求獲取黨員認受

剋拉剋在這次黨魁選舉的主要對手為他總理任內擔當財長的剋羅斯比,以及來自蒙特利爾的律師和商人馬爾羅尼。剋拉剋在首輪投票領先馬爾羅尼和剋羅斯比,到第二輪投票馬爾羅尼僅以60多票之差落後於剋拉剋。第三輪投票的結果與第二輪相若,排行第三的剋羅斯比遂棄選。到第四輪投票馬爾羅尼贏取1584票,擊敗得取1325票的剋拉剋當選黨魁。評論指出該黨偏嚮右翼的藍色托裏派黨員認為剋拉剋過於左傾,因此支持馬爾羅尼。此外,馬爾羅尼來自魁北剋且精通英法雙語,部分黨員認為他將有助進步保守黨在魁省贏取議席,這些因素皆被視為對馬爾羅尼的選情有利

馬爾羅尼內閣、暫別政界

在馬爾羅尼領導下,進步保守黨於1984年聯邦大選中取得空前勝利,囊括下議院282席中的211席,為歷來多數優勢最大的下議院議席分佈。連任耶洛黑德選區下議員的剋拉剋獲新任總理馬爾羅尼邀請入閣,出任外交事務國務秘書(該職位待1993年纔升格為外交大臣)。他出任該職期間正值埃塞俄比亞饑荒;當時埃塞俄比亞德爾格政權受到西方國傢排斥,在此背景下剋拉剋協助統籌西方國傢嚮該國伸出援手。他又大力主張嚮推行種族隔離政策的南非實施經濟製裁;這與當時英美政府的立場有別。他亦致力維護美加關係,以利兩國自由貿易協議的談判過程

馬爾羅尼執政期間國內一項主要議題為進行修憲,以滿足魁北剋民族主義支持者的要求。米治湖修憲協議失敗後,馬爾羅尼於1991年4月調派剋拉剋出任新成立的憲政事務大臣職位(兼任加拿大樞密院主席),委派他重啓修憲程序。剋拉剋從同年9月起走訪全國,咨詢各省政府和各地民衆對此議題的意見。查洛城修憲協議於1992年8月公佈,當中包括承認魁北剋為一“獨特社會”、確認原住民族擁有自治權、以及改革上議院産生方法;然而該項協議於同年10月舉行的全國公投中被否决

在修憲失敗和經濟不景等不利因素拖纍下,進步保守黨的民望大跌,馬爾羅尼遂於1993年2月宣佈辭任黨魁和總理。剋拉剋並未宣佈角逐黨魁職位,反之稱自己在冗長的修憲程序中已竭盡所能,並於同月宣佈不會在來屆聯邦大選中競逐連任下議員。在金·坎貝爾領導下,進步保守黨在同年6月大選慘敗,執政地位敗予自由黨之餘議席數目更從選前的154席大幅減至僅2席,並在國會內失掉正式政黨地位。剋拉剋的耶洛黑德選區議席則落入加拿大改革黨手中;進步保守黨候選人在該選區衹排行第三

剋拉剋離開國會後成立顧問公司,又於1993-94學年在伯剋利加州大學擔任客席教師,並於1993年-96年間出任聯合國秘書長塞浦路斯特使。他於1994年10月獲頒加拿大同伴勳章(1995年5月敘任)。他從1998年起分別在艾伯塔大學卡爾頓大學出任客座教授

復出政壇

進步保守黨於1993年大敗後,坎貝爾辭任黨魁並由莊社理接任。在其領導下,該黨於1997年大選中贏取20席,取回正式政黨地位。莊社理後於1998年4月宣佈辭職並轉戰魁北剋省級政壇,而剋拉剋獲多名進步保守黨黨員遊說後於同年6月宣佈角逐黨魁職務。在同年10月舉行的首輪投票中,剋拉剋贏取48.5%選票。三名候選人於首輪投票後棄選,剋拉剋遂於同年11月舉行的次輪投票中與奧查德(David Orchard)對壘,並以78%得票率當選黨魁。面對當時加拿大右翼選票被進步保守黨和改革黨攤分的局面,改革黨曾嘗試拉攏進步保守黨黨員加盟該黨,但受到剋拉剋強烈反對

當時沒有國會議席的剋拉剋於2000年獲新斯科捨省國王—漢茲選區(Kings—Hants)下議員布裏森(Scott Brison)禪讓該議席,讓剋拉剋參與該區補選。補選於同年9月11日舉行,剋拉剋獲得53%選票贏取該議席重返國會。數星期後自由黨籍總理剋雷蒂安宣佈將下屆聯邦大選提早至同年11月27日舉行;在剋拉剋帶領下,進步保守黨在該屆大選中贏取12席,當中大部分議席位於大西洋省份,險保正式政黨地位但仍為國會第五大黨。剋拉剋本人則返回艾伯塔省競逐卡爾加裏中選區下議院議席並當選。同年從改革黨改組而成的加拿大聯盟在大選中贏取66席,繼承改革黨的官方反對黨地位。

剋拉剋瞭解到進步保守黨和加拿大聯盟瓜分右翼票源的局面衹惠及自由黨,因此並未反對兩黨結合,但希望合併程序按照他的意願來進行。及至2001年初,加拿大聯盟黨魁戴國衛受到數項不利消息睏擾並失去部分黨員支持。包括副黨魁格雷(Deborah Grey)和下議院官方反對黨首席議員施察奧(Chuck Strahl)在內的數名加拿大聯盟黨員於往後數月內自行離開或被逐出黨團,並籌組成“民主代表黨團”(Democratic Representative Caucus,於8月中與進步保守黨高層會面,商討在國會內加強合作。民主代表黨團和進步保守黨從同年9月起在國會結成聯盟,並由剋拉剋領導。此局面維持至哈珀於2002年3月當選新任加拿大聯盟黨魁為止;民主代表黨團大部分成員重返加拿大聯盟,該組織與進步保守黨的合作關係遂告終結。

縱然剋拉剋的個人支持度不俗,他未能重建進步保守黨在國內的廣泛支持。他於2002年8月宣佈辭任黨魁,但留任至新黨魁就任為止彼得·麥凱於2003年5月當選新任黨魁,而進步保守黨和加拿大聯盟高層則在往後數個月就合併事宜磋商。麥凱於同年10月16日與哈珀共同宣佈達成協議,將兩黨合併成新的加拿大保守黨。剋拉剋視此為加拿大聯盟吞併進步保守黨,又質疑新成立的保守黨能否在全國建立廣泛支持以抗衡自由黨。他拒絶加入保守黨黨團,並在其餘下的下議員任期內以獨立議員身份議政

2004年聯邦大選舉行之際,剋拉剋宣佈無意競逐連任下議員。他指保守黨黨魁哈珀和自由黨黨魁馬丁皆為“糟糕的選擇”("awful choice",但選擇馬丁為兩害取其輕;這番言論受到部分保守黨黨員和保守派媒體猛烈批評

離開政治

剋拉剋第二度離開政壇後繼續其顧問業務,並出任數間公司和慈善組織的董事局成員。他亦以卡特中心成員身份到巴基斯坦多米尼加共和國喀麥隆剛果民主共和國黎巴嫩尼日利亞等地出任國際考察員,觀察當地選舉。他曾出任全球領導基金會(Global Leadership Foundation)的副主席;該機構由前國傢或政府首腦組成,專為現任首腦提供意見和輔導。他曾於美利堅大學出任高級研究員,2006年起則出任麥基爾大學的公私合夥關係教授

榮譽

殊勳

Order of Canada (CC) ribbon bar.svg Alberta Order Excellence ribbon bar.svg
QEII Silver Jubilee Medal ribbon.png Canada125 ribbon.png QEII Golden Jubilee Medal ribbon.png
QEII Diamond Jubilee Medal ribbon.png ACM ribbon.png Ordre de la Pléiade (Francophonie).gif

綬帶勳章註釋
Order of Canada (CC) ribbon bar.svg加拿大同伴勳章(C.C.)
  • 1994年10月19日頒發
  • 1995年5月3日敘任
Alberta Order Excellence ribbon bar.svg艾伯塔優異勳章
  • 1983年頒發
QEII Silver Jubilee Medal ribbon.png伊麗莎白二世銀禧奬章(加拿大)
Canada125 ribbon.png加拿大聯邦成立125周年紀念勳章
  • 1992年頒發
  • 剋拉剋為前任總理加拿大樞密院成員,在加拿大排名名單之列,遂獲發此勳章。
QEII Golden Jubilee Medal ribbon.png伊麗莎白二世金禧奬章(加拿大)
QEII Diamond Jubilee Medal ribbon.png伊麗莎白二世鑽禧奬章(加拿大)
ACM ribbon.png艾伯塔建省百周年奬章
  • 2005年頒發
Ordre de la Pléiade (Francophonie).gif法語圈國際組織昴宿派司令勳章

名譽學位

地區年份院校學位
 新不倫瑞剋省1976年新不倫瑞剋大學法學博士(LL.D)
 艾伯塔省1984年卡爾加裏大學
 艾伯塔省1985年艾伯塔大學法學博士(LL.D)
 魁北剋1994年協和大學法學博士(LL.D)
 安大略省2009年約剋大學法學博士(LL.D)
 安大略省2010年卡爾頓大學法學博士(LL.D)
 魁北剋2015年麥基爾大學法學博士(LL.D)

參考資料

  1. 跳轉至: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The Right Hon. Charles Joseph Clark, P.C., C.C., A.O.E.加拿大國會[2017-11-30].
  2. 跳轉至: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Young Joe Clark. CBC News. [2017-11-30].
  3. 跳轉至:3.0 3.1 3.2 The Right Honourable Charles Joseph Clark P.C., M.P.. 艾伯塔省督府.[2017-12-10].
  4. 跳轉至: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Robb, Michael. Joe Clark returns to his alma mater艾伯塔大學. 1998-01-23 [2017-11-30].
  5. 跳轉至: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The Right Honourable Charles Joseph Clark. Library and Archives Canada. 2002-01-29 [2017-11-30].
  6. 跳轉至:6.00 6.01 6.02 6.03 6.04 6.05 6.06 6.07 6.08 6.09 6.10 6.11 6.12 6.13 6.14 6.15 6.16 6.17 6.18 Joe Clark. The Canadian Encyclopedia. 2008-02-21 [2017-11-30].
  7. 跳轉至:7.0 7.1 7.2 History of Federal Ridings since 1867: Rocky Mountain加拿大國會圖書館.[2017-11-30].
  8. 跳轉至:8.0 8.1 8.2 8.3 8.4 On the leadership campaign trail with Joe Clark. CBC News.[2017-11-30].
  9. ^ Albertan wins by 65 votes. Globe and Mail. 23 February 1976.
  10. ^ Joe Clark: A Portrait, by David L. Humphreys, 1978.
  11. 跳轉至:11.0 11.1 11.2 11.3 11.4 Prime Minister Clark. CBC News. [2017-11-30].
  12. ^ The Man from High River, Alberta. CBC News. [2017-11-30].
  13. 跳轉至:13.0 13.1 History of Federal Ridings since 1867: Yellowhead加拿大國會圖書館.[2017-11-30].
  14. ^ Minority government lessons. CBC. September 16, 2004 [July 1, 2010]. (原始內容存檔於August 12, 2010).
  15. 跳轉至:15.0 15.1 15.2 15.3 1979: Joe Clark's government falls. CBC News. [2017-12-08].
  16. ^ MacEachen, Allan J. (December 11, 2009). "Behind the fall of Joe Clark"Toronto Star.
  17. ^ Wherry, Aaron. Parliamentarian of the Year: Bob Rae. editorial (Maclean's). 2011-11-21[2011-12-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12-04).
  18. ^ House of Commons Journals, 31st Parliament, 1st Session. Canadian Parliamentary Historical Resources. Queen's Printer for Canada. 1979-12-13 [2016-07-09]Debate was resumed on the motion of Mr. Crosbie (St John's West), seconded by Mr. MacDonald (Egmont),-That this House approves in general the budgetary policy of the Government. And on the motion of Mr. Gray, seconded by Mr. Lalonde, in amendment thereto,-That all the words after the word 'That' be deleted and the following substituted therefor: 'this House condemns the Government for its budget which will place an unfair and unnecessary burden of higher gasoline prices, higher fuel oil prices, and higher taxes on middle and lower income Canadians.' And on the motion of Mr. Rae, seconded by Mr. Knowles, in amendment to the amendment,-That the amendment be amended by changing the period at the end thereof to a comma, and by adding immediately after the words: 'and this House unreservedly condemns the Government for its outright betrayal of election promises to lower interest rates, to cut taxes, and to stimulate the growth of the Canadian economy, without a mandate from the Canadian people for such a reversal.'
  19. 跳轉至:19.0 19.1 19.2 The Access to Information Act: 10 years on - The Information Commissioner of Canada, 1994 (PDF)[2003-10-20].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October 20, 2003).
  20. ^ Joe Clark is back on the Opposition bench. CBC News. [2017-12-08].
  21. 跳轉至:21.0 21.1 21.2 Joe Clark's "gutsy political move". CBC News. [2017-12-08].
  22. 跳轉至:22.0 22.1 22.2 Will Joe Clark go?. CBC News. [2017-12-08].
  23. 跳轉至:23.0 23.1 23.2 23.3 23.4 23.5 23.6 23.7 23.8 Conservative Party. The Canadian Encyclopedia.[2016-03-02].
  24. 跳轉至:24.0 24.1 24.2 Santiago, Francis. Joe Clark on Harper's 'Megaphone' Diplomacy. OpenCanada.org. 2014-06-10 [2017-12-09].
  25. ^ Wren, Christopher S. Canada extends apartheid steps. New York Times. 1986-06-13[2017-12-09].
  26. 跳轉至:26.0 26.1 26.2 26.3 26.4 Joe Clark, constitutional Yes man. CBC News. [2017-12-09].
  27. ^ 1993: Tories trampled in Liberal landslide - CBC Digital Archives. CBC News.[2016-02-26].
  28. ^ CANADA: Parliamentary Elections: House of Commons, 1993各國議會聯盟.[2016-02-26].
  29. ^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ey Canadian Studies Program. 2012. "Celebrating Thirty Years of Canadian Studies at th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ey: 1982–2012" Accessed June 6, 2015. http://canada.berkeley.edu/CAN%20history%20pamphlet%20continuous%20text.pdf#page=3 互聯網檔案館存檔,存檔日期May 8, 2013,.
  30. 跳轉至:30.0 30.1 30.2 Charles Joseph Clark, P.C., C.C., A.O.E., M.A., LL.D.加拿大總督府.[2017-12-09].
  31. ^ Envoy Hopeful on Cyprus. New York Times. 1993-07-19 [2017-12-09].
  32. 跳轉至:32.0 32.1 32.2 Joe Clark runs again for PC leader in 1998. CBC News. [2017-12-10].
  33. ^ Uneasy alliance - CBC Digital Archives. CBC News. [2016-03-04].
  34. 跳轉至:34.0 34.1 34.2 Uneasy alliance for Joe Clark. CBC News. [2017-12-10].
  35. ^ History of Federal Ridings since 1867: Kings—Hants加拿大國會圖書館. [2017-12-10].
  36. ^ MPs start campaigning before PM calls election. CBC News. 2000-10-23 [2017-08-13].
  37. ^ History of Federal Ridings since 1867: Calgary Centre加拿大國會圖書館. [2017-12-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12-10).
  38. ^ Alliance dissidents to form 'Democractic Representative Caucus'. CBC News. 2001-07-19 [2017-08-14].
  39. ^ Alliance leadership vote set for March. CBC News. 2001-08-17 [2017-08-14].
  40. ^ The PC Party. CBC News. 2005-05-03 [2016-03-04].
  41. ^ New Tory leader MacKay calls for unity. CBC News. 2003-06-01 [2015-11-06].
  42. ^ Alliance, PC merger talks reach critical point. CBC News. 2003-10-09 [2015-11-06].
  43. ^ Harper and MacKay announce deal to unite the right. CBC News. 2003-10-16[2015-11-06].
  44. ^ Ex-PM bows out of new united-right party. CBC News. 2003-12-09 [2015-11-06].
  45. ^ Joe Clark says he'd choose Martin over Harper. CTV News. April 26, 2004. (原始內容存檔於June 3, 2004).
  46. ^ Choose Liberals, says Joe Clark. CBC News. [2017-12-10].
  47. ^ Democratic Republic of Congo Election Observation: Joe Clark, John Stremlau to Lead International Delegation卡特中心. 2006-07-20 [2017-12-11].
  48. ^ Rt. Hon. Joe Clark joins McGill University麥基爾大學. 2006-10-02 [2017-12-11].
  49. ^ The Golden Jubilee Medal: Clark, The Right Honourable Joe, P.C., C.C., A.O.E., M.P.加拿大總督府[2017-12-11].
  50. ^ The Diamond Jubilee Medal: Clark, The Right Honourable Joe, P.C., C.C., A.O.E., M.A., LL.D.加拿大總督府[2017-12-11].
  51. ^ Centennial Medal Recipients (A - G). 艾伯塔省政府.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6-10-10).
  52. ^ UNB Honorary Degrees Database. Lib.unb.ca. [2016-08-02].
  53. ^ Honorary Degree Recipients. University of Calgary. [2016-08-02].
  54. ^ Past Honorary Degree Recipients. University of Alberta. [2016-08-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年3月4日).
  55. ^ Honorary Degree Citation - Joe Clark. Concordia University Archives. [2016-08-02].
  56. ^ Current Students. Honorary Degree Recipients. Secretariat.info.yorku.ca. 2016-07-28[2016-08-02]. (原始內容存檔於March 18, 2015).
  57. ^ Honorary Degrees Awarded Since 1954. Carleton.ca. [2016-08-02].
  58. ^ Archived copy (PDF)[2015-10-24].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December 20, 2016).


Charles Joseph Clark PC CC AOE (born June 5, 1939) is a Canadian elder statesman, businessman, writer, and politician who served as the 16th prime minister of Canada, from June 4, 1979, to March 3, 1980.

Despite his relative inexperience, Clark rose quickly in federal politics, entering the House of Commons in the 1972 election and winning the leadership of the Progressive Conservative Party in 1976. He came to power in the 1979 election, defeating the Liberal government of Pierre Trudeau and ending sixteen years of continuous Liberal rule. Taking office the day before his 40th birthday, Clark is the youngest person to become Prime Minister. His tenure was brief as he only won a minority government, and it was defeated on a motion of non-confidence. Clark's Progressive Conservative Party lost the 1980 election and Clark lost the leadership of the party in 1983.

He returned to prominence in 1984 as a senior cabinet minister in Brian Mulroney's cabinet, retiring from politics after not standing for re-election for the House of Commons in 1993. He made a political comeback in 1998 to lead the Progressive Conservatives in their last stand before the party's eventual dissolution, serving his final term in Parliament from 2000 to 2004. Clark today serves as a university professor and as president of his own consulting firm.


<< 前一君主: 皮埃爾·特魯多現代加拿大查爾斯·約瑟夫·剋拉剋 Joe Clark
(1979年1980年)
後一君主 >>: 皮埃爾·特魯多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