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官 人物列表
邓颖超 Deng Yingchao胡乔木 Hu Qiaomu薛岳 Xue Yue
孙立人 Sun Liren曾庆红 Ceng Qinggong徐向前 Xu Xiangqian
聂荣臻 Nie Rongzhen华春莹 Hua Chunying
孙立人
将官  (1900年12月8日1990年11月19日)
字: 抚民
网笔号: 仲能
籍贯: 安徽舒城

孙立人 孫立人
  孙立人(1900.12.8-1990.11.19) 中国民国陆军二级上将,字抚民,号仲能,汉族,安徽舒城人,抗日名将。历任财政部税警总团团长、支队司令、国民革命军师长、军长,东北保安副司令长官、中华民国陆军副总司令、总司令、总统府参军长。孙立人因为在美国军校留学过,又营救过英军并和美军并肩作战,所以被视为国军中相当另类的英美派,素不为黄埔系所喜。
  第二次缅甸战役开始,孙立人指挥新三十八师如下山猛虎般扑向胡康河谷。10月29日占领新平洋,12月29日攻占于邦。
  他率领三十八师(新一军)在印度兰姆伽接受全副美式装备以及训练,战斗力极强,后入缅甸与日军作战,新一军在历时两年的第二次缅战中,共击毙日军3个联队长以下3万3千余人,伤日军7万5千余人,俘虏大尉以下323人。缴获大炮186座,战车67台,汽车552台,攻取公路646英里。新一军伤亡1万7千人。没有任何其他一个中国军级战斗编制的战绩能和新一军相比。
  在两次远征缅甸的战争中,孙立人将日军五个师团,一个旅团,十几万的部队,打死了有十万(日本承认有九万)余人,孙立人因此成为消灭日军人数仅次于薛岳的中国将领。
  
  生平介绍
  1923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同年赴美留学,就读于印第安纳州普渡大学土木工程系,1924年毕业,获理学士学位。后又考入弗吉尼亚军事学院,攻读军事。1927年毕业,应邀游历欧洲,考察英、德、法、日等国军事。1928年回国,在国民党中央党务学校任中尉队长。1930年入陆海空军总司令部侍卫总队任上校副总队长。1932年调财政部税警总团任第二支队上校司令兼第四团团长。 
  税警总团由财政部长宋子文一手创建,武器从美国购买,排以上军官大部分由留美学生担任。在宋子文的支持下,孙立人努力施展自己的军事才能,千方百计训练部队。他把中国传统教育和美国军校的教育方式结合起来,制订出适合自己部队需要的训练制度和方法,形成了一套与国军其它部队不同的训练操典,被大家称为“孙氏操典”。所属部队按照“孙氏操典”进行严格训练,官兵无论是文化水平、还是学科、术科水平,乃至专门的缉私技师都比较高。 
  1937年10月,孙立人率部参加凇沪抗战。在蕴藻浜一线的阻击战中身先士卒,负伤十三处。次年伤愈后又率部参加了保卫武汉的战斗,两次立下战功,从此便在军界崭露头角。国民政府迁都重庆后,财政部成重组税警总团,孙立人晋级少将总团长,率部迁移到贵州都匀练兵。经过两年严格的训练,这支非正规部队成为国民党最精锐部队之一。1941年12月,税警总团改编为新三十八师,隶属于第六十六军,孙立人任少将师长。
  抗战时期,参加“八一三”淞沪会战;中国远征军入缅甸后,取得仁安羌大捷。1943年协助杜聿明等率军入缅北反攻,连战皆捷。1944年10月,新编第一军孙立人部将再度入役的作为七七事变爆发借口的失踪士兵志村菊次郎打死。1945年日本投降后率国民革命军新一军进驻中国东北,期间与中国共产党林彪部队发生激战,进而取得四平、长春,逼近时中共中央所在之哈尔滨。但之后因与国民党内其他将领如杜聿明等不睦,于1947年8月为蒋中正所调离东北。一年之后,他曾指挥的新一军,在辽西会战中损失殆尽。
  国民党集团迁台前,孙立人已赴台湾任陆军副总司令、陆军训练司令兼第四军官训练班班主任;国民党败退至台湾后,1950年4月,孙晋升陆军总司令,致力于国军的现代化事业。然而由于孙将军是少数受美国军事教育,又无加入中国国民党的将领,1950 年初若干美国已经解密文电显示,美国驻台北武官确曾建议美方要求蒋介石离开台湾,另由亲美人士继起领导,并称孙立人等对“托管”并不坚决反对云云。此外麦克阿瑟曾会见访日的孙立人,也多所慰勉。孙可能因此受到国府高层严重怀疑。加上1949年前后,美国国内“台湾地位未定论”甚嚣尘上,美国国会与政府关于美军执行台湾托管的声浪不断。时任台湾地区领导人的蒋中正对孙疑虑重重,遂宣称由情报机构获悉美在台机关与孙立人颇多接触。但迁台初期“国民政府”为争美援,仍重用孙将军以取信美国。
  1955年8月20日,孙立人兵变事件公开化。当天蒋介石以“纵容”部属武装叛乱。“窝藏共匪”、“密谋犯上”等罪名,革除孙总统府参军长职务。事后,总统府组成了以陈诚为主任的9人调查委员会,查处此事。孙被判处“长期拘禁”,直到1988年 5月才解除长达33年的监护。自孙立人被拘禁后,其亲信部属一一被调离军职查办,前后有300多人因与本案有牵连而被捕入狱。
  1988年一月蒋经国病逝,在继任的李登辉执政初期,孙案获得“平反”。同年五月,台湾地区“国防部部长”郑为元将军宣布孙立人出入自由。1990年,孙立人辞世后,李登辉颁发“国家褒扬令”,表彰孙立人一生的功勋。
  1998年应孙立人旧部与家属奔走要求,“监察院”对“孙案”重开调查。2001年1月8日, “监察院”通过决议,称孙案乃“被阴谋设局的假案”。领公款六十万台币充作孙案专门研究经费的“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朱泫源教授,“进驻孙公馆翻遍了孙立人将军保存的所有文件,和‘国防部’与‘总统府’的所有机密档案文件,并未发现孙立人有任何不法行为”。“台独”分子、民进党当局给孙立人“平反”,这是基于政治斗争的需要。事实上“台独”分子、民进党处心积虑用张学良、孙立人这些几十年前的旧案来丑化国民党,这是历史研究为政党斗争服务的新鲜一例。
  
  基本资料
  
  中华民国陆军上将
  学历
  国立清华大学土木系毕业 (1923年)
  美国普渡大学土木工程系毕业 (1925年)
  美国维吉尼亚军校毕业 (1927年)
  经历
  南京中央党务学校学生大队大队长 (1928年-1929年)
  宪警教导总队第二大队队长 (1929年)
  海军空军总司令部侍卫总队副总队长 (1929年-1930年)
  财政部税警总团特科兵团团长 (1930年)
  财政部税警总团步兵第四团团长 (1930年-1938年)
  财政部税警总团第二支队支队长 (1937年-1938年)
  财政部盐务总局缉私总队总队长 (1938年-1941年)
  陆军第三十八师师长 (1941年-1942年)
  中国远征军新三十八师师长 (1942年-1943年)
  曼德勒卫戍司令部司令 (1942年-1943年)
  第一军副军长 (1943年-1944年)
  第一军军长 (1944年-)
  前敌司令部司令官 (1944年)
  第一军军长 (1944年-1947年)
  东北保安司令长官部副司令长官 (1947年-)
  陆军总司令部(代理)副总司令 (1947年-)
  陆军训练司令部司令 (1947年-)
  东南长官公署副司令长官 (1949年-)
  台湾防卫司令部司令 (1949年-1950年3月)
  陆军总司令部总司令 (1950年3月-1954年6月24日)
  台湾防卫司令部总司令 (1950年3月-1954年6月)
  革命实践研究院教育委员会副主任 (1950年-1954年)
  总统府参军长 (1954年6月24日-1955年8月20日)
  
  早期教育
  孙立人将军1923年毕业于清华学校(即今国立清华大学),同年赴美留学,就读于印第安纳州普渡大学土木工程系,1924年毕业,获理学士学位。后又考入维吉尼亚军校,攻读军事,1927年毕业,游历欧洲,考察英、德、法、日等国军事。1928年回国,在国民党中央党务学校(即今国立政治大学),任中尉军训队长。1930年入陆海空军总司令部侍卫总队任上校副总队长。1932年调财政部税警总团任第二支队上校司令兼第四团团长。
  税警总团由财政部长宋子文一手创建,武器从美国购买,排以上军官大部分由留美学生担任。在孙立人的训练下,其所属部队官兵教育水准、以及学科、术科和缉私方式的水准都远高于一般部队。事实上,税警总团、第3、第87、第88师、和中央教导总队即是第一批接受德械装备与训练的部队。
  由于当年孙立人任团长的第四团曾在华东射击比赛中获得第一名,孙式训练遂逐渐崭露头角;也因为留美经历,打得一手好篮球也喜欢观赏篮球赛,是台湾国军早期篮球队鼓励提倡者。
  
  体育健将
  孙立人将军不仅是抗日名将,而且是中国早期的体育明星。当时的清华学堂十分注重学生的体育锻炼,孙立人在校风熏陶下,热衷于各项体育运动,并当选清华篮球、足球、排球、手球、棒球的队长,可见其体育天赋非同一般,甚至孙立人因为球场上的严重运动伤害而休学一年。
  在众多项目中孙立人最擅长的是篮球。1920年他任清华篮球队长,率队击败当时称霸京津篮坛的北京高等师范学院,获得华北大学联赛冠军。次年入选中国男篮代表队,参加了在上海举行的第五届远东运动会,身高1米85的孙立人当时担任球队的主力后卫。
  1921年的第五届远东运动会只有菲律宾、中国、日本三国参加,东道主中国队经过激战,以30-27击败菲律宾,又以32-28击败日本,获得本届运动会篮球冠军。这是中国在世界大赛中第一次获得的篮球冠军。
  
  抗战初期
  1937年10月,孙立人率税警总团第四团参加淞沪抗战在周家桥成功破坏日军机械化橡皮桥,重创日军,日军久留米师团称孙团为其在华遭遇战力最强之部队。但其实孙将军在此次战役中受到流弹攻击,身受十三处创伤,次年伤愈后又率部参加了保卫武汉的战斗。国民政府迁都重庆后,财政部成重组税警总团,孙立人晋任少将总团长,率部迁移到贵州都匀练兵。经过孙立人将军两年严格的训练,这支部队成为中华民国的精锐部队之一。
  1941年12月,税警总团改编为新三十八师,隶属于第六十六军,孙立人任少将师长。
  抗战时期,美国所派来的史迪威上将因与蒋介石不和而后被美国召回。孙立人由于其美国背景,十分同情史迪威,史解职回美国后,孙立人曾以中国军官的名义发动上书罗斯福总统,要求让史迪威重返中国,这些都是逾越名分、干犯大忌的行径。
  
  第一次中印缅作战
  1942年2月,中国组成远征军,下辖第五军、第六军和第六十六军。4月,孙立人率新三十八师于抵达缅甸,参加曼德勒会战。4月14日,西线英帝国缅甸军步兵第一师及装甲第七旅被日军包围于仁安羌,粮尽弹缺,水源断绝,陷于绝境。孙将军奉罗卓英之命,派113团星夜驰援,刘放吾团长16日下午四时率部赶到巧克伯
  当。英缅甸军司令史莱姆将军17日亲往会晤,命令该团乘汽车至平墙河地区会同安提司准将之战车,攻击并消灭平墙河北岸约两英哩公路两侧之敌。18日凌晨113团会同安提司准将之战车向日军发起猛烈攻击,至午即攻克日军阵地,歼敌一个大队,解除了七千英军之围,并救出被日军俘虏的英军官兵、传教士和新闻记者五百余人。仁安羌之战是中国远征军入缅后第一个胜仗,及盟军在亚洲战场唯一的胜仗,孙立人以不满一千的兵力,击退数倍于己的敌人,救出近十倍于己的友军,蒋中正颁发四等云麾勋章表彰孙立人的战绩。美国罗斯福总统亦授予他“丰功”勋章,英王乔治六世则授予他不列颠帝国司令勋章。
  仁安羌战后,英国方面决定弃守缅甸,撤往印度,新三十八师掩护英联军撤退。4月下旬,英军撤过曼德勒后继续向西逃往印度。中国远征军第一路军副司令官杜聿明因对英国人的欺骗和不忠感到不满,拒绝了时任中国战区参谋长史迪威要他撤往印度的指示,而执行了蒋介石令他北上撤回云南的命令。孙立人则认为野人山不可行,当机立断撤往印度,率新三十八师向西撤往印度。由于日军被杜聿明率领北上的大部队所吸引,新三十八师在撤退途中比较顺利的打垮日军的阻击。部队装备不但没有损失,还收容了数以千计的难民和英印散兵。而杜聿明所率的第五军因遭到日军阻击和追击,丧失了穿越野人山的最好时机,半数葬送在野人山中,孙将军得知后立刻派遣新三十八师搜寻并救出部分友军转而撤往印度。
  5月底,孙立人率新三十八师到达印度边境。英驻印边防军要求中国军队解除武装,以难民身份进入印度。孙立人拒绝解除武装。恰巧,为新三十八师在仁安羌解救过的英联军第一师师长正于当地医院疗伤,闻知孙立人部的情况后,即前往调解。第二天,新三十八师开进印度,英军仪仗队列队奏乐,鸣炮十响以表欢迎。
  
  第二次中印缅作战
  1942年8月,先后到达印度的中国远征军新三十八师和新二十二师进驻印度兰姆珈训练基地,番号改为中国驻印军,开始装备美械和训练。10月,中国驻印部队改编成新一军,郑洞国任军长,下辖孙立人新三十八师和廖耀湘新二十二师。1943年10月,中国驻印军开始向缅北大举反攻。
  第二次缅甸战役开始,孙立人指挥新三十八师进攻胡康河谷。10月29日占领新平洋,12月29 日攻占于邦,1944年2月1日攻克太白加,3月4日与廖耀湘新二十二师两路夹击攻克孟关。3月9日,新三十八师113团与美军突击队联手攻占瓦鲁班。日军号称“丛林作战之王”的第十八师团死伤过半,狼狈逃出胡康河谷。据日军战史记载:“在九州编成,转战中国,素有把握的第十八师团,与中国军战斗最自信,岂料胡康河谷的中国军队,无论是编制、装备,还是战术、技术,都完全改变了面貌,……使我军损失惨重……全军不禁为之愕然。”
  驻印军攻占胡康河谷后,3月14日乘胜向孟拱河谷进攻。新三十八师113团从左翼翻山越岭迂回到坚布山后方,和新二十二师两面夹击,29日攻占坚布山天险,扣开了孟拱河谷的大门。4月24日,按史迪威的计划,新三十八师和新二十二师分别向孟拱和加迈攻击前进。5月下旬,孙立人将军从缴获的日军信件中获知:由于日军第十八师团主力在索卡道被新二十二师包围,加迈城内兵力极为空虚,师团长田中新一坐守空城,惊恐万状。孙立人见机而行,不拘泥于原定计划,以112团秘密渡过南高江,向加迈南面的西通迂回,切断加迈日军的后路;以113团向西进取加迈﹔以 114团向南对孟拱实施大纵深穿插。6月16日,113团与新二十二师会师加迈,日第十八师团团长田中新一率1,500余残兵仓皇南逃。6月25日,孙师 114团攻克孟拱。
  8月3日,中美联军克复密支那。至此,反攻缅北的第一期战斗结束。中国驻印军给日军王牌第十八师团等部予毁灭性打击,歼灭日军2万多人,一雪两年前退兵缅甸的耻辱。史迪威称此战为“中国历史上对第一流敌人的第一次持久进攻战”。中国驻印军攻克密支那后,部队进行休整扩编,由新一军扩编成两个军,即新一军和新六军。孙立人任新一军中将军长,下辖新三十八师和新三十师(后廖耀湘新六军回国增援国内抗战,其五十师编入新一军)。
  1944年10月,反攻缅北的第二期战斗开始。中国驻印军由密支那、孟拱分两路继续向南进攻。孙立人率新一军为东路,沿密支那至八莫的公路向南进攻,连续攻取缅甸八莫、中国南坎。1945年1月27日,新一军与滇西中国远征军联合攻克中国境内的芒友,打通了滇缅公路,与滇西远征军举行芒友会师,作为在越南河内(时称东京)会师的前哨。随后,孙立人指挥新一军各师团继续猛进,3月8日攻占腊戍,3月 23日占领南图,24日占领细胞,27日攻克猛岩,消灭中缅印边界所有的日军主力部队,胜利结束第二次中缅印战役。
  孙立人将军指挥新三十八师,在远征缅甸,协同盟军抗击日本的战斗中,屡克强敌,战功卓著,其运用的战术、显示的战力为国内外各方充分肯定,有“东方隆美尔”之誉。 1945年7月,孙立人率新一军返抵广西南宁,准备反攻广州。同月,应欧洲盟军最高司令艾森豪威尔之邀,孙立人赴欧考察欧洲战场,是中国唯一被邀请的高级军官。8月15日,侵华日军投降。9月7日,孙将军率军进入广州,接受日军第二十三军投降,并建造新一军印缅抗日阵亡将士公墓。嗣后,新一军进行了休整和扩充,成为国军五大主力之一,号称“蓝鹰部队”。
  
  第二次国共内战时期
  1946年3月下旬,新一军乘美舰在秦皇岛登陆,同时孙立人被派往美国参加联合国参谋总长会议,由于东北战事受阻,蒋介石急电孙立人返国指挥新一军。5月15日,新一军在孙立人将军指挥下,向四平进攻,瓦解了杜聿明五个月来与共产党东北民主联军林彪对峙的僵局,林彪执行毛泽东“让开大路,占领两厢”的命令退到公主岭,孙立人一路前进,亲率新五十师强渡辽河,攻击公主岭,林彪又北撤,五日内攻陷长春,随后取回农安、德惠等战略要地,进展顺利。但在救援海城的问题上,孙立人与杜聿明发生了矛盾,孙立人没有听从作为长官的杜聿明的命令。6月4日,孙立人亲率新五十师渡过松花江,隔日攻取了陶赖昭堡,此时距哈尔滨仅六十公里,位在哈尔滨的中共党政军组织均已做好撤退准备,在孙立人即将攻进哈尔滨之时,由于中原战场国军不利,在马歇尔的调停下退兵。张正隆的《雪白血红》一书中写道:“从当年的林彪到今天的老人,都说国民党没向江北推进是失算。否则,共产党的日子将更难过。”
  1947年孙立人陆续瓦解林彪五度下松花江的攻势,德惠之役后,新五十师一四九团因坚守德惠被蒋介石赐名“中正团”,此时林彪部队流传“只要不打新一军,不怕中央百万兵”。但随后,杜聿明屡次发电向蒋介石批评孙立人,不得已,蒋介石将他升为东北保安司令部副司令长官虚职,暂时解除兵权,其新一军军长之职由黄埔出身的第50师师长潘裕昆接任。同年8月,蒋介石将孙立人调离东北,出任陆军副总司令兼陆军训练部司令,在南京成立陆军训练司令部。此消息一传到哈尔滨后,毛泽东开庆祝会道:“我们唯一的敌人被杜聿明赶走了,东北将是我们的天下了。”陈诚赴东北,拆散新一军组成新一军、新七军、并把新一军原有主要武器移交其他黄埔系将领。并且将原本已编入地方保安,接受日本精良训练的原伪满军裁撤。使许多伪满军随后加入共产党军队,大大增加了共产党在东北的实力。孙立人离开东北时,东北局势虽已被动但尚未恶化至不可为地步,是国民党军在东北唯一全身而退的将领。
  11月,孙立人将陆军训练部迁到台湾,并从新一军调去几百名他在税警总团和在缅甸作战时期的干部,一同前往台湾训练新兵,在台湾建立新军。
  
  台湾时期
  来台抵定;建立良好军制
  1949年2月青年军第二零一师调台湾受训。1949年9月1日,孙立人正式就职台湾省防卫司令,第二零一师10月在金门参加金门战役。11月蒋中正在国民党中央非常委员会第二分会中提议孙立人再兼东南军政长官公署副长官,国防部亦随之发表斯职。 1950年3月1日,蒋中正复职总统,东南军政长官公署随之裁撤,孙接任中华民国陆军总司令兼国防部台湾防卫总司令(当时陆军总司令部与台湾防卫总司令部址乃同一驻所)。1951年5月,晋为陆军二级上将。
  孙立人致力于国军现代化,整编撤退来台之国军,建立完善之兵役制度。原行政院长郝柏村亦曾经历孙立人兴办的军事训练计划,成绩甚佳。古宁头战役的胜利,与孙的努力有关系。防守第一线的二零一师就是经过孙的陆军训练司令部的训练。但随着孙案的爆发,孙立人的一切事迹,遭到国民党政府的历史删除。
  
  兵变疑案 有待考证
  
  对于孙立人,蒋中正在日记里的记载显示,他并非不愿用他,但是「吴(国桢)、孙屡屡挟外(美国)自重」,蒋日记里多次痛斥。
  从1949年五六月间美驻台北领事艾嘉致国务卿的七封电报可知,孙立人对美国外交官一直埋怨陈诚故意雪藏他,以至于他有职无权,他希望军民分治,又说台湾局势已发展到人心思变的地步,还抨击陈诚、彭孟缉等人起码落后于时代五十年云云。身为军方要员,向外国官员责骂本国政府,自然是越轨之举。
  当时与孙立人勾结的是美国的左派国务院。美国国务院自1950年初开始,紧锣密鼓地推动台湾政变。国务院中国科于1950年2月20日拟订「台湾政变草案」,建议以孙立人为斩府攀旗的政变指挥官,推翻蒋政权,以「反共,保台,联美」为政变宗旨,对蒋的处置方式则以软禁或放逐为主。
  1950年3月20日,美国中情局一份机密报告称:「近几个月的报道显示,受过美国教育、现负责台湾防务的孙立人,正计划发动政变,俾使蒋介石成为有名无实的领袖,且铲除其亲信。」
  4月下旬国军部队撤离海口后,美国驻华武官巴瑞特向国务院发了一通极机密电报,引述孙立人的话说:蒋介石及其党羽已到了「混乱与绝望」的状态,孙建议采取「剧烈的行动以挽回狂澜」。
  巴瑞特4月27日会见孙立人时,孙主动提出「蒋介石问题」。腊斯克于5月1日见到此电,两天后的 5月3日,国务院政策计划处官员尼兹在一次秘密会议中正式提出了由孙立人发动兵变以倒蒋的方案。方案说,政变目的乃是「彻底铲除国民党的所有重要官员,由孙立人掌控全部军权」——这些工作必须在四十八小时内完成。政变后的政治真空则由美国调集官员去填补——三天之后,美国派出一批最能干的官员到台湾充任政府的顾问。
  5月3日腊斯克呈交艾奇逊一份演示文稿,指出美国已在台湾部署秘密行动,以武装支持岛上的领袖,他建议告知蒋介石,嘱其离开台湾,将权力交给孙立人,然后由联合国决定台湾前途。一旦台湾获联合国托管,杜鲁门总统就宣布撤销1月5日所谓不协防台湾、不介入中国内战的声明。
  对“孙案”之调查,由副总统陈诚为主任委员,与王宠惠、许世英、张群、何应钦、吴忠信、王云五、黄少谷、俞大维等组成“九人委员会”,负责调查“郭廷亮匪谍案”。另外监察院也由中国国民党籍监委陶百川、无党籍监委曹启华、萧一山、王枕华、余俊贤自行发动调查。陈诚的九人小组审讯郭廷亮等,得到彼等“坦承不讳”之“自首”结果。由于郭系孙立人之联络官,九人调查小组认为孙“未适当防范,有失查之责。”军事法庭遂以匪谍罪判处郭廷亮无期徒刑。郭在绿岛服刑,其后假释返台却发生在火车上跳车身亡的“意外”。
  1955年10月31日,孙立人将军被正式免去总统府参军长职务,软禁于台中向上路一段十八号的宅邸达33年,在美国军方的压力下,国民党当局以“不杀、不审、不问、不判、不抓、不关、不放”的“七不政策”之下,以软禁代替刑罪。孙立人平时有空种种玫瑰,靠家人卖“将军花”维生,直至1988年3月20日国防部部长郑为元来到孙立人家中,向孙立人宣布,从即日起“恢复一切行动、言论的自由”。有记者采访孙立人对“平反”一事有何感想时,孙立人一直坦荡地说:“从未‘反’过,何‘平’之有?”孙立人兵变案各方说话不一,有待进一步研究论证。既使孙立人有兵变的意图和举动,以孙将军深厚的爱国情怀,也是旨在为公为国,力求变革发展。在那个独栽世袭的年代,也是实属无奈之举。但无论如何,孙立人作为爱国抗日名将,其丰功伟绩永远值得我们后人颂扬的。 1990年11月19日,孙立人病逝于台中县大里市寓所(台中市前私立立人高中的马路右边大宅院),享寿90岁。
  孙立人是美国对华阴谋策略的牺牲品。当时谷正文判断孙立人的部属郭廷亮等人有兵变企图,但为避免牵连孙立人受军法审判,政府使用了“匪谋自首”的罪名处理郭廷亮,这只是处理不当而已。因此,谷正文认为孙立人案并非罗织。不过,真正冤枉的是因孙案受株连的一百零七名旧部,其中三十五人判监十年以上,而被迫提前退役的部属更是数以千计。真正要平反的只是受株连者,而非孙立人本人。
  但假如设想倘若1950年6月25日孙立人兵变一举成功,老蒋被放逐,黄埔子弟及外省籍文官全被清洗,则台湾早已独立而纳入美日两国保护伞;若政变失败,台湾内部派系恶斗,则中共必然挥戈东渡。无论上述哪种结局,以后五十四年的台海历史全部都要重写。
  再次调查;“孙案”难现真实
  孙立人将军逝世时,参谋总长郝柏村受政府训令,派陆军总司令部办理治丧事宜。时任中华民国总统李登辉先生颁发褒扬令。丧礼由时任国防部长陈履安(原副总统兼孙案“九人小组”组长陈诚之长子)主祭,参谋本部、三军总司令部等陆海空高级军官皆出席。遗体由维吉尼亚军校代表覆盖校旗,再由中华民国政府指派之覆旗官,许历农、罗本立、温哈熊、黄幸强代表国家覆盖国旗,备极哀荣。遗体安葬东山墓园。
  1998年孙案涉案人及家属要求监察院公布“五人小组”报告并还原真相。经监察院重行调查,并委托中央研究院近代史学者朱浤源进行当事人访谈和考证,“五人小组”居然得出孙案系子虚乌有之结论明确。2001年一月监察院正式公告五人小组调查报告原文和结论。全文现已于网上公开供查阅,成为台独势力和民进党污蔑国民党时代的一大笔。
  
  正面评价
  孙立人是国民革命军中,具备丰富现代化作战经验和高度指挥能力的将领,并拥有崇高的国际声望,是国民革命军中与众不同的一名将军,也是国民革命军当中极少数从美国军校毕业的高阶将领。反对意见则认为,孙立人孤高自傲,与作为国民革命军主流的黄埔系将领格格不入,也不擅协调各方面间之矛盾,使他在注重人脉的国民革命军中难有大作为。刘宜良(江南)的《蒋经国传》中曾提到:“孙是个非常优秀的带兵官,但是位很坏的领袖。讲人际关系,和他的同辈,几乎没有人可以和得来。任陆军总司令期间,每周军事会报,从来未准时出席,其理由非常可笑:他不愿意向周至柔总长敬礼,迟到能避免,因为,总统已在场。”香港“七十年代”刊“孙立人在台兵变经过”一文,对孙立人受排挤的情况有相当生动的描写:“可怜的陆军,四面是海,可怜的总司令,孤掌难鸣,陆军提出的许多问题,都遭到空海军的联合杯葛、阻碍。有时孙立人气急了,就在会议上向蒋介石报告说:海军、空军如何好、如何行,那么请总统将陆海空三军测验一下,比一比,看究竟那一军好。先从我们三军总司令考起,比文也好、比武也好、比立正稍息也好、比X+Y也好,由你们海空军决定好了。像这样情形,最后还是由蒋介石打圆场。”
  孙立人是国民党将领中少数能打胜仗的名将之一。他长期在补给充足的精锐部队任职,无论在中缅印对日战役,或在东北新一军对中共的战事等,面对各种艰苦复杂的作战环境皆有深刻的认识与卓越的战绩,不同于国府嫡系将领一般的庸碌。
  
  家庭
  
  张晶英(夫人)
  张梅英(姨太)
  子女
  长女孙中平(1952年—),清华核子工程系毕业、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材料力学博士。
  长子孙安平(1954年—),中原理工学院物理系、清华物理研究所毕业。
  次子孙天平(1956年—),辅大数学系毕业。
  次女孙太平(1958年—),新竹清华化学系毕业。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