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人物列表
班固 Ban Gu王充 Wang Chong许慎 Xu Shen
许慎
作者  (58年147年)
姓:
字: 叔重
籍贯: 河南郾城

汉语 the Chineselanguage《说文解字 Shuo Wen Jie Zi》

阅读许慎在百家争鸣的作品!!!
许慎
  许慎(约58-约147) : 东汉经学家、文字学家。字叔重,汝南召陵(今河南郾城东)人。博通经籍,时人誉之“五经无双许叔重”。著有《说文解字》十四卷,并叙目共十五卷,创按部首收字体例,是古文字学的巨著。
  
  许锦晶曰:叔重者,名慎,汝南召陵人也。性纯笃,少博学经籍,马融常推敬之,时人为之语曰:“《五经》无双许叔重。”为郡攻曺,举孝廉,再迁除洨长。卒于家。初,慎以《五经》传说臧否不同,于是撰为《五经异议》。永元十有二年(100),始作《说文解字》,序曰:“古者包羲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视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于是始作《易》八卦,以垂宪象。及神农氏结绳为治而统其事,庶业其繁,饰为萌生。黄帝之使仓颉,见鸟兽蹄远之迹,知分理之可相别异也,初造书契。‘百公以乂,万品以察,盖取诸夫’,‘夫扬于王庭’。言文者宣教朙化于王者朝廷,君子所以施禄及天下,居德则忌也。仓颉之初作书,盖依类象形,故谓之文。其后形声相益,即谓之字。文者,物象之本也;字者,言孳乳而浸多也。著于竹帛诸之书,书者如也。以迄五帝三王之卋,改易诸体。封于泰山者七有二代,靡有同焉。”
  
  许慎建光元年(121),书成。收单字九千三百五十有三;重文一千一百六十有三,分于五百四十部。病中之时,遣子冲献书于帝。卒,葬郾城县姬石乡许庄村东。墓髙十有五尺,径四十有八尺。乡人曰:“日动一厘,夜长三尺。”谬也,岂有自拔之冢。《后汉书》赞曰:“斯文未陵,亦各有承。涂分流别,专门并兴。精疏殊会,通阂相征。千载不作,渊源谁澄。”至清,岁以仲月后丁之日,县令、学官到许夫子墓前致祭,行一跪三叩礼。康熙四十有六年(1707),郾城县知县温德裕立“孝廉许公之墓”碑。光绪年间(1875-1908),郾城知县王风森立“许夫子从祀文庙碑”。新中国成立后三十七年(1985),许慎研究会第一次会议时,立“重修许慎墓碑记”。植柏百八十有二株,今存百五十有三株,三九之数也。目前,许慎祠堂位于河南省漯河市郾城区许慎路,漯河四高(原郾城一高,省立郾中)旁。
  
  许慎 - 《说文解字》
  
  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是历史最长的象形文字。今天,人们发现,汉字输入计算机的方便程度,是世界任何一种文字所无法比拟的,当人们开始热衷于研究汉字时,首先会想到许慎。
  
  许慎是东汉时期的经学家、文字学家,他编撰的《说文解字》是我国第一部以六书理论系统分析字形,解释字义的宽字典,它保存了大部分先秦字体以及汉代和以前的不少文字训诂,反映了上古汉语词汇的面貌,比较系统地提出分析文字的理论,是我国语文学史上第一部分析字形,解说字义、辩识声读的字典,也是1800年来唯一研究汉字的经典著作,是我们今天研究古文学和古汉语的必不可少的材料。如果没有这部书的流传,我们将不能认识秦、汉以来的篆书,更不要说到商代甲骨文和商、周的金文与战国时的古文了。因此,它不但过去对汉字研究发生了巨大的影响,对现在和将来的汉字研究仍有巨大的意义。
  
  说文解字《说文解字》的内容十分丰富,包罗万象,它的价值不仅限于解说汉字,研究汉字本身,关于东汉以前的百科全书,贡献很大。可以说《说文解字》是东汉末以前的百科全书。正如许慎的儿子在《上说文解字表》里面所说:“慎博问通人,考之于逵(贾逵),作《说文解字》,六艺群身之诂皆训其意,而天地,鬼神,山川,草木,鸟兽,昆虫、杂物,奇怪,王制,礼仪,世间人事,莫不毕载。”《说文解字》吸取前辈的研究成果,成为一部研究汉民族语言文字的系统的专著,不但对于后人研究语言文字学、文献学是唯一的经典著作,就是整理文化遗产也都是不可缺乏的阶段。
  
  《说文解字》不仅在体例上和过去的启蒙识字的字书不同,即在所收字数上,也比这些字书都多,如汉初把《仓颉》、《爱历》、《博学》三书合编为《仓颉篇》,共3300字。西汉末,扬雄的《训纂篇》共5340字,东汉贾鲂的《谤喜篇》共7380字。《说文解字》里面共收9353字,重文1163字,共10506字,比《谤喜篇》还多了1973字。不论《尔雅》对于汉字的训诂,《方言》对于汉语方言的研究,或《释名》的音训,《切韵》、《广韵》的声韵,无一不在《说文解字》的范围之内。现在让我们就《说文解字》的创造性,结合他所保存的原始资料,来看它在汉字学史上的重要性。
  
  《说文解字》创造了字典式的体例。被称为字典的鼻祖,也是我国第一部研究汉字的著作。《说文解字》的“分别部居,不相杂厕”,以偏旁分中的编制方法,一直成为编字典的一种主要体例。
  
  《说文解字》总结小篆线条的规律,同时保存古文,籀文和小篆的原来面貌。
  
  《说文解字》创造了“六书”的定义,并把“六书”具体化,因而保存了研究汉字发展历史和规律的资料。
  
  《说文解字》通过小篆形体的分析,说明造字的本义,不但成为古汉语语音和词汇的宝库,并且保存了有关古代历史、文献、社会文化、经济的原始资料。两千年来,《说文解字》是文字学上的首创之书,也是最有权威之书,它的作者许慎的名字与他的杰作成为后人阅读古籍,探讨古代文化,研究古文必不可少的桥梁和钥匙。每一个中国人,日常生活离不开汉字,而许慎首开研究汉字之事,功莫大焉。
  
  许慎 - 许慎墓碑
  
  康熙四十六年的三月,百花盛开。在这令人陶醉的季节里,郾城知县温德裕去郾城东部老窝、召陵一带查看民情,当他走到姬石西边的时候,不知道是道路坑洼不平抑或是抬轿的轿夫贪看景色,一不小心,打个趔趄,把温德裕从轿内颠了出来。轿夫们马上把他搀扶到轿内,接着打躬作揖请温大人原谅。温德裕摆摆手说,算了,走这么远的路哪能没个闪失。他并不怪罪轿夫,不过他却问一个年长的轿夫:这一带有没有古圣先贤?这位轿夫用手往西边一指说道:“大人你看,西南高岗上有一大土冢,那就是许圣人的坟墓。”“许圣人?哪个许圣人?”“就是许慎呀!”是不是著《说文解字》那个许慎?“是啊!就是他。”温德裕一听,恍然大悟,可不是吗,这里是召陵,正是许慎的故乡。想到这里他慌忙下轿,和轿夫一块步行来到许慎墓前,跪倒在地磕头作揖,并惭愧地说道:后生小子温德裕不知道许老夫子在此长眠,我路过此处本该来此拜谒,不但不拜,反而坐到轿内自高自大冒犯圣贤,唐突古人,实在是不知道天高地厚,违背了孔孟之道。接着他给许老夫子培土添坟。回去以后,又在墓前立了一通碑。
  
  许慎墓碑温德裕立的碑是他亲自撰写的碑文。碑的右边沿用真楷摘录《后汉书·许慎传》几句并略有更改:“公讳慎、字叔重,召陵人,为郡功曹,举孝廉;再迁除氵交长。卒于家。所著有《五经异义》及《说文解字》十四篇传于世祀乡贤。”中间突出“汉孝廉许公之墓”七个大字。后边落款是:康熙丁亥三月、三原后学温德裕立。温德裕是陕西省三原县人,自幼好学,熟读经书,进士出身,他对许慎尊崇有加也是很自然的了。康熙丁亥是康熙四十六年(即公元1707年),到2007年这通碑恰好三百周年。
  
  另一通碑是光绪二年郾城知县王凤森所立。碑顶横书“百世之师”。碑文为《许夫子从祀文庙碑记》,全文记述了许慎的功绩。落款为“大清光绪二年岁次丙子某月谷旦立、赐进士出身诰受奉宪大夫同衔知郾城县事王凤森撰并书、县教谕王宗舆篆额”。
  
  1946年冬季,不知因为什么,传言有人要毁掉许慎墓前的两通碑。这令许庄的老少爷儿们忧心忡忡坐卧不安,许发祥、许贵法等几个人到墓地一看,果然碑后有破坏的痕迹。他们认为这碑不仅是对老祖宗许慎的纪念,也是他的后代整个许庄人的光荣,村庄上有识之士特别是几个上点岁数的人下定决心要把这无价之宝保护起来。在临近冬季的一天夜里,许贵发、许发祥、许德正几个人,手拿麻绳,还有两颗手榴弹,许贵法让年龄最小的许德正(他当时才12岁)观风瞭望,他们把绳子和手榴弹连接起来,埋到碑的东西两头。过了三天,没啥动静,再看看碑也没有毁坏的痕迹。原来,不知道谁放出风声,说许慎墓碑前埋有手榴弹,吓得谁也不敢去了。又隔几天,许贵法他们认为这也不是长久之计和万全之策,就把两通碑抬到了许长建家牲口院里保护起来,这一放就是近四十年。1985年,中国首届纪念许慎学术讨论会,才又把这两通碑重新竖立在许慎墓前。
  
  许慎 - 六书
  
  关于汉字的结构,传统有“六书”的说法。“书”古代指写字,也指写下的字,故“六书”从字面上讲就是六种字的意思,六书说就是关于六种汉字的学说。“六书”之称,最早见于《周礼·地官·保氏》:“保氏掌谏王恶,而养国子以道。乃教之以六艺:一曰五礼,二曰六乐,三曰五射,四曰五驭,五曰六书,六曰九数。”至于六书的细目,到汉代才有记载。汉代记述六书细目的有三家,一为郑众,《周礼·地官·保氏》注中引郑众的话“六书:象形、会意、转注、处事、假借、谐声。”一为班固,在《汉书·.艺文志》中云:“周官保氏,掌养国子,教之六书,谓象形、象事、象意、象声、转注、假借,造字之本也。”一为许慎,其《说文解字·叙》云:“周礼八岁入小学,保氏教国子,先以六书。一曰指事,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可见,上下是也;二曰象形,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三曰形声,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四曰会意,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撝,武信是也;五曰转注,转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六曰假借,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令长是也。”不仅指出了六书各书的名称,还给每一书下了定义,举了例子。据唐兰先生考证,三家之说同出于一源,因为班固的《汉书·艺文志》是根据西汉末古文经学创始大家刘歆的《七略》删节而成的,所列六书名目、次序也应本于刘歆所述,而郑众、许慎的学术师承又与刘歆有渊源,郑众之父是刘歆的学生,许慎之师贾逵的父亲贾徽也是刘歆的学生。然而三家的细目有两点不同:一为指事、会意、形声的称谓不同,二为各书次第不同。后世研究者认为,称谓不同反映三家对这三书的认识可能有差异,各书次第不同反映三家对各种字产生的先后可能有不同的看法。后人在阐述六书理论时,多依朱宗莱的主张,从许慎六书的名称而遵班固六书的次序,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汉代三家,只有许慎为六书下有定义,故要正确理解古人的六书说,必须弄清许慎六书说的原意。
  
  说文一、 象形
  
  许慎《说文解字·叙》说:“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意思是说,象形字就是字形画成字义所表示事物的形状,随着物体的外形而曲折字的笔画,日字、月字就是这种字。“日”字篆文象太阳形,中间一短横是填空隙的饰画,无实义;“月”字篆文象弦月形,中间一画,也是饰画。
  
  二、 指事
  
  许慎《说文解字·叙》说:“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可见,上下是也。”意思是说,指事字一看就可以认识,仔细观察就能发现它的意义,上字和下字就是这种字。
  
  由于许慎定义的说解含混而笼统,“视而可识”可作为对六书每一书文字,乃至世界上一切文字的要求,“察而可见”适合假借字以外的各书文字,因而后世学者对指事的认识难免有异。今人于省吾、梁东汉对指事的阐释,应最接近许慎指事说原意,在众说中最为合理。他们认为,指事是一种用抽象符号来指示字义所要表达事物的字。
  
  三、 会意
  
  许慎《说文解字·叙》说:“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撝,武信是也。”意思是说,会意字是并列字类即两个以上的字,会合它们的意义,来表现该字义所指向的事物,武字、信字就是这种字。
  
  “武”字篆文由止戈二字组成,许慎引《左传.宣公十二年》中“止戈为武”,把“武”的本义解释为制止干戈(即战争)。“信”字篆文由人言二字会合成意,许慎释其本义为诚实,人言必须诚实。而按现代学者研究,“止”本象人的脚,在别的会意字中多表人的行走前进,所以止戈会意是持戈前进,即征伐用兵的军事行动之意;“信”字是以“言”作形符以“人”作声符的形声字,而非会意字。
  
  四、形声
  
  许慎《说文解字·叙》说:“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意思是说,形声字是用与字义所表事物有关的字来作形符造字,取比拟新字读音的字即读音与新字相同或相近的字来跟它合成新字,江字、河字就是这种字。 “江”字许慎认为其本义是长江,“从水,工声”。“河”字许慎认为其义是黄河,“从水,可声”。二字是用与其字义所表事物有关的“水”字作形符,分别取音同音近字“工”和“可”作声符来配合成的。
  
  五.转注
  
  许慎《说文解字·叙》说:“转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 由于除“考”和“老”二字外,《说文解字》在释九千多字中没有用文字指出哪些是转注字,许慎定义又过于简略,可以从不同角度去理解,因此从古到今对转注的不同解释非常多,争论了一千多年,至今却无定论。裘锡圭先生在《文字学概要》中指出:“在今天要想确定许慎或创立六书者的原意,恐怕是不可能的。”“我们应该把转注问题看作文字学史上已经过时的一个问题,完全没有必要再去为它花费精力。”
  
  六.假借
  
  许慎《说文解字·叙》说:“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令长是也。”意思是说,假借字是语言中一个表达某事物的词义,本来没有表示它的字,就依据读音去找一个音同或音近的现成字来寄托这个词义所要表达的事物,令字、长字就是这种字。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