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人物列錶
嚮明 Xiang Ming郭沫若 Guo MoRuo夏承燾 Xia Chengdao
劉學鍇 Liu Xuekai周天遊 Zhou Tianyou袁行霈 Yuan Hangpei
方詩銘 Fang Shiming陳尚君 Chen Shangjun吳則虞 Wu Zeyu
趙超 Zhao Chao呂思勉 Lv Simian費正清 John King Fairbank
錢穆 Qian Mu柏楊 Bai Yang葛劍雄 Ge Jianxiong
顧誠 Gu Cheng易中天 Yi Zhongtian屈維英 Qu Weiying
林語堂 Lin Yutang吳晗 Wu Han孫立群 Sun Liqun
張研 Zhang Yan二月河 Eryuehe閻崇年 Yan Chongnian
鄭彭年 Zheng Pengnian張笑天 Zhang Xiaotian陳汝衡 Chen Ruheng
平江不肖生 Ping Jiangbuxiaosheng王利器 Wang Liqi馬非百 Ma Feibai
朱謙之 Zhu Qianzhi楊伯峻 Yang Bajun王明 Wang Ming
馬敘倫 Ma Xulun道源法師 Dao Yuanfashi岑仲勉 Cen Zhongmian
餘嘉錫 Yu Jiaxi袁珂 Yuan Ke米慶餘 Mi Qingyu
辛元歐 Xin Yuanou陶希聖 Tao Xisheng劉鳳舞 Liu Fengwu
張恨水 Zhang Henshui周汝昌 Zhou Ruchang俞平伯 Yu Pingba
劉心武 Liu Xinwu蔡義江 Cai Yijiang賈平凹 Gu Pingao
周思源 Zhou Saiyuan張愛玲 Zhang Ailing鬍文彬 Hu Wenbin
鬍適 Hu Shi唐明文 Tang Mingwen王蒙 Wang Meng
聶鑫森 Nie Xinsen崔耀華 Cui Yaohua劉世德 Liu Shide
黃霖 Huang Lin戴敦邦 Dai Duibang馬瑞芳 Ma Ruifang
萬方
作者  (1952年)
出生地: 北京

群星薈萃 galaxy 杰出的人物或精美的东西《我的爸爸曹禺》
影視同名 film and television homonymy《日出》

閱讀萬方在影视与戏剧的作品!!!
万方
  1952年生於北京,是著名劇作傢曹禺的女兒。“文革”中到東北插隊,後做部隊創作員,現為中央歌劇院編劇。
  
  萬方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創作小說,同時創作舞臺劇、電影及電視劇本。主要長篇小說有《明明白白》《幸福派》《香氣迷人》等。主要電影作品有改編自其父的話劇《日出》,並獲中國電影金雞奬最佳編劇奬;《黑眼睛》獲中國優秀電影“華表奬”。主要電視作品有《牛玉琴的樹》,獲中國優秀電視劇“飛天奬”;電視連續劇《空鏡子》獲中國優秀電視劇“金鷹奬”。還有電視劇《空房子》《走過幸福》《你是蘋果我是梨》《女人心事》等也廣受觀衆喜歡。
  
  2008 年,第二屆中國戲劇奬·曹禺劇本奬在杭州頒奬,8部作品獲曹禺劇本奬,萬方創作的話劇劇本《有一種毒藥》首次獲曹禺劇本奬。萬方的成名作品卻是從電視劇和小說開始的。她創作的《空鏡子》、《空房子》、《走過幸福》等劇本,拍成電視劇後都獲得了很高的收視率。直到50歲以後,萬方纔開始嘗試寫話劇。這次的獲奬作品《有一種毒藥》,就是她的話劇處女作。2006年,《有一種毒藥》由北京人藝推出,連演30場,觀衆反響熱烈。該劇講述了一傢四口人的恩怨情仇,現實生活的巨大壓力將夢想摧毀,夢想又成為了現實生活的毒藥,人要在殘酷的現實中掙紮求生,又要拼命揪住夢想這根救命稻草不放。
  
  萬方 - 成長
  
  萬方萬方
  
  萬方十幾歲開始創作,真正為大衆熟知,卻是因幾年前的那部《空鏡子》。“當時衹是想描述一種最平實的生活狀態,沒想到它會如此受歡迎。”其實,從小到大,總是有些“意想不到”的事發生在萬方身上。比如,她從沒想過受人尊重的父親,會在某天變成“反動文人”;更沒想到自己會和父親 一樣,走上文學創作之路。萬方14歲時,父親被定為“反動學術權威”。在學校她成了“黑五類”,沒資格進教室,衹能蹲在臺階上看“毛選”。即便如此,萬方從沒懷疑過父親,批判他是壞人。“我和他從沒有過對立,一絲一毫都沒有,他一直是我崇拜的人。”
  
  16歲時,萬方到東北“插隊”,前所未有的自由讓她覺得快樂,然而前途的渺茫卻又讓她焦慮。“父親23歲就寫出了《雷雨》,而我呢,與他相近的年紀,仍舊像個傻子。” 渾渾噩噩過了兩年之後,瀋陽軍區前進歌劇團來地方招兵,一個司令員是曹禺的崇拜者,他聽說萬方是曹禺的女兒,馬上認定她肯定也是寫作好手,二話不說就把18歲的萬方招進了部隊。“當時寫的都是工農兵,完全是政治行為。”直到1978年萬方轉業,到了《劇本月刊》做編輯,纔寫起了真正屬於自己的東西。
  
  其實當初,曹禺是反對子女們走文藝道路的。“他更希望我們搞自然科學。父親覺得自然科學是紮實的、有形的、非黑即白的,不存在假象與欺騙。”但是,當萬方開始了文學創作,曹禺便轉而支持她。“父親經常給我寫信,鼓勵我,告訴我一定要有股‘牛’勁,即便被退稿,也要再寫再改,直到作品發表。”
  
  萬方 - 寫作特色
  
  萬方萬方
  
  很多人寫作都是從自己寫起,萬方也不例外,第一篇小說《星星離我們並不遙遠》,就很有自傳體的味道。看到女兒的“處女作”,曹禺並沒多說華。“他從不批評人。不表揚,就證明他是不滿意的。”之後,曹禺在寫給女兒的信中提到,寫作時要把眼光放得再遠些,看得再深入些。從那之後,萬方的開始把創作刻意和自身保持距離。她甚至有種極端的想法:“完全不同,才能證明我的能力。”
  
  小說《殺人》,是萬方寫作生涯中第一個轉折點。“寫的是一對農村婆媳,和我的生活離得很遠。”一開始,萬方寫得並不順,甚至有點灰心。“父親常說,‘眼高手低’是藝術創作的必經階段。”於是,她咬着牙往下寫。寫到一半,萬方覺得越來越對路了。之後,《殺人》在《收穫》雜志上發表。曹禺看後說:“你真的行,小方子。你可以寫出好東西。”那時,萬方纔真的確定,自己可以吃寫作這碗飯了。
  
  之後一段時間,萬方的作品都給人以強烈、沉重之感。《空鏡子》當算其創作生涯的第二個轉折,那一次她寫得平和、放鬆。故事源自與朋友的一次閑談,“別人兩次給她介紹男友,相隔幾年,介紹的卻是同一個人。”這讓萬方有種感覺:生活的表象之下,仿佛有種潛流在輪回。那種虛虛實實的混沌感,讓萬方記到現在。
  
  《空鏡子》後,萬方被歸為“言情高手”,而她對女性心理的刻畫尤為精準細膩。“這和我的生活、婚姻有關”。寫《空鏡子》時,她已經歷了一場離異,正和第二任丈夫共品生活的甘苦。“我的經歷就像是一把鑰匙,打開了別人的心門,體會到她們的痛苦。”而做了半輩子的女人,寫起女人,她說是種身份的回歸,很多地方動用了自身的“寶藏”,寫起來尤為過癮。
  
  萬方筆下的女性總不能讓你簡單地喜歡或是不喜歡,她們身上的可愛與不可愛揉為一體。“我不想在作品中評判什麽,這一點算是遺傳了我父親,他對每個人都懷有悲憫之心,哪怕是《雷雨》中的周樸園。父親常說,每個人做每件事情都有自己的理由。寫作者,衹是要找出這些理由,而不要恣意評判。生活本就無法評判。” 寫了這麽多女人,開始時萬方總想把她們刻畫得不同,但寫來寫去,更多的是感受到她們的相同。無論柔弱或強勢,女人對感情始終充滿渴望與依賴。所謂名利都是空的,婚姻失敗便是女人最大的失敗。因此,在《女人心事》的序言中,她寫道:“女人一生最黑暗和最耀眼的,都是婚姻和愛情。”為了守護幸福,女人要更多地學會寬容、理解和珍惜。
  
  “一開始,我也不懂這個道理。”丈夫的去世卻讓萬方頓悟。“他活着時,我們也有很多矛盾,很多不滿,甚至想過分開,就像《女人心事》裏的羅想和嚴立達。但是他突然走了,我纔發現,原來你那麽不在意,甚至想甩掉的,卻是你最珍惜的。” 萬方說,自己對女性題材關註,一定程度上是受了曹禺的影響。“他的作品中。女性都是值得贊美的,她們經歷的種種不易,都會讓人心生憐憫。”她的父親經歷了三次婚姻,第二次是離婚,第三次是萬方母親去逝。至今,她手裏還有上世紀40年代父親與母親的通信,那些情書長長的,紙薄薄的,鋼筆字很密。
  
  “在愛情與婚姻中,他經歷了痛苦,但卻始終真誠。”父親對待感情的態度,一直影響着萬方。到了《女人心事》,她藉羅想之口說出了“不要對婚姻期望太高。但是要真誠”。看似消極,實則是拋卻浪漫虛幻後,一種積極的人生態度。
  
  萬方 - 對父親的評價
  
  在萬方眼中,父親曹禺的天分和才華都是第一的,然而對於曹禺晚年沒有拿得出真正的作品,萬方覺得那是父親最深的痛苦。“文革的那段時期,我爸爸和許多的人,都被告知他們的思想是需要改造的,這種對靈魂的改造像是腦葉切除術,有時是極端的粗暴行動,還有就像輸液,把一種恐懼的藥液輸入身體裏。他還怎麽能寫得出東西?此外,後來他的頭銜很多,整天出席各種會議和儀式,不堪重負,這嚴重影響了創作。不過他一直不甘心。”
  
  萬方覺得自己從事文學創作,受父親的潛移默化是前提,而兩年的農村插隊生活是積纍。“在東北農村插隊的那兩年,讓我可以從最底層的角度去體會人生。文革結束後,我開始真正進入想寫的狀態。”作為一次重新開始,萬方說她從自己出發。“寫了若幹小說,與自己的經歷、情感都有關。實際上我不滿意,心裏有一陣沮喪。我發表的東西父親也看過,他知道和他心裏真正寫作的水平有差距,但他完全從鼓勵出發,不會打擊批評,他希望我脫離自己,站得更高看得更廣一些。”
  
  萬方告訴記者,80年代末她發表了《殺人》,那時曹禺已住進醫院,這是他看到萬方的最後一部作品。“當我去醫院看他時,我能感覺到他特別高興,他說,‘小方子,你還真行啊!曾經擔心你會是一個比較專註自己內心的作者,現在我不擔心這個了,你能夠寫完全不是你的東西、極不相同的人和生活,而且是那麽回事兒。’ 我聽了很高興,我明白他認可我的這篇作品,認可我有了創作能力。此後我就走上更寬廣的道路。”隨後,萬方的一係列農村和城市題材的小說便接連問世了。
    

評論 (0)